清朝未能征服之地——緬甸

清朝未能征服之地——緬甸

18世紀末,清朝擊敗了蒙古準噶爾部,隨後清軍又征服了新疆,清朝開始對緬甸採取強硬態度,清緬邊境局勢逐漸緊張。

緬甸貢榜王朝建立後,憑藉著強大的軍事,迅速征服了周邊的諸多土司(小部落),清緬邊境不願意屈服緬甸的小部落,派人向雲南地方官府請求軍事支援。當時清朝忙於北方戰事,不願意介入緬甸局勢,清朝一直是奉行偏向綏靖政策。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清朝結束了北方戰事,緬甸方面出兵攻打不願屈服的土司(小部落),緬甸軍入侵了清朝,拉開了清緬戰爭的帷幕。

2000人的緬甸軍進入雲南的孟定,焚燒了衙署和當地的民居,清兵出擊打敗了緬甸軍,殺傷了200餘人。緬甸方面並沒有收斂,此後,緬甸軍隊連年入侵清朝,騷擾規模驟然升級,緬甸軍隊進入清朝境內勒索錢糧和擄掠百姓。其原因在於,緬甸需要大量的錢糧和百姓作為國力,進攻死敵暹羅(泰國),稱霸東南亞地區。

清緬邊境形勢危急,(10月份)緬甸出兵數千人攻打車裡,佔領了橄欖壩,其兵鋒甚至深入內地思茅,對外宣稱是緬甸的領土,雲貴總督劉藻出兵3000綠營圍剿,雖然陸續收復橄欖壩等多處地方,但在援救猛阿途中,緬甸軍埋伏了600清軍並將其擊潰,乾隆皇帝聞奏大怒,將劉藻革職。

清朝又派出了邊疆大吏楊應琚(漢八旗出身),(4月份)清軍先後收復兩地“緬屬整欠”和“孟艮兩”,緬甸軍則堅壁清野,其效果甚佳,清兵並無多大戰果,留下800駐守逐撤軍了,清朝雲南高官被表面現象所矇蔽,主戰熱情高漲,清軍領袖楊應琚對緬甸的局勢茫然無知,於是清朝號稱“發兵五十萬,大炮千樽”對緬甸大舉進軍。

清朝皇帝乾隆表態“緬甸明朝時尚在版圖之內,並非不可臣服之境。”

雲南方面集結了1.4萬的清軍,3000先鋒軍率先發動進攻,同時,緬甸王孟駁並未驚慌失措,派遣了1萬緬甸軍沿伊洛瓦底江出戰,“新街”成為清緬邊境的重鎮,兵家必爭之地,周邊形勢十分嚴峻,雙軍在“新街”對陣。(9月24日)3000緬甸軍率先發動進攻,乘船登陸“新街”,駐紮在這裡的清軍不足千人,雙方兵力懸殊,清兵堅持兩日一夜後戰敗,清朝大將劉天佑戰死,(11月18日)緬兵再次發動攻勢,緬兵部分裝備的是燧發槍(來自英法的東印度公司購買),緬甸火槍兵的射速和火力都遠勝清軍,兩軍交戰4日,清軍傷亡較大,隨後清軍有700援軍抵達了,清將朱侖總算取得了楞木大捷,殺傷6000緬甸軍隊。

(11月20日)2000緬甸軍成功繞道攻陷了萬仞關和巨石關,奪取了清朝境內的騰越,僅僅十天時間,緬甸軍就完成了圍困鐵壁關後路,清朝開始手忙腳亂,企圖奪回失地,派出去的清軍遭到緬甸軍的伏擊,800餘官兵死傷殆盡。清朝將領李時升先後調了2800清軍,終於奪回了失地。

鐵壁關清兵被北路緬兵嚴重威脅後路,狼狽得退回到了隴川,緬軍主力四千餘人攻入鐵壁關,並向進軍隴川。屢戰屢勝的緬甸軍繼續攻打清軍。(12月16日)緬甸軍主力攻打隴川,清兵戰線崩潰,丟失了大量的槍炮。邊疆大吏楊應琚也由之前的雄心壯志變為膽戰心驚,清朝參將哈國興接受了緬甸的條件,蠻暮和新街等地仍然歸緬甸管理,緬甸軍主力逐撤退。

前線清軍一味奏報勝利,至今已經屢獲大捷,前前後後殺敵數萬人。乾隆皇帝也不是傻子,交戰地方几乎都在清朝境內,贏著贏著清軍就退到雲南了。乾隆皇帝震怒,將邊疆大吏楊應琚處死,又從廣東調將軍楊寧,爆發了清緬第三次戰爭,單靠雲南的綠營兵已經不可能戰勝了緬甸了,於是清朝抽調了2.5萬清軍發動了更大規模的攻打緬甸戰爭。

清緬第三次戰爭

數千緬甸軍駐紮在“新街”,清兵連續攻打數日,傷亡甚重。緬甸又在境內分扎十六營固守。一路堅壁清野,堅守陣地不出。清軍的總指揮“明瑞”認為,擊敗了西部緬兵,其他營寨不難破。1萬清軍先後攻陷兩營寨,緬甸軍則用火槍反擊,戰爭一直打到晚上,緬甸軍見反攻無望紛紛撤退,清軍取得蠻結之戰的勝利。

清軍繼續深入緬甸,多次強攻緬甸營寨不下,食物耗盡,士兵睏乏。緬甸軍開始進入反攻,先後攻陷了“天生橋、蠻結、蒲卡、錫箔”,全殲八百餘人的清軍,反擊戰一直打到清緬邊境,大部分清軍逃回了雲南,清軍總指揮“明瑞”也陷入了緬甸軍重重包圍,清兵突圍中有上千官兵戰死,明瑞身受重傷,清軍總算退回到了宛頂。

乾隆帝聽聞“明瑞”戰死以後,震怒無比。至此,清緬第三次戰事結束,緬甸軍將清兵擊敗驅逐出境。清朝仍然不死心,於是清緬第四次戰爭開始了。

清緬第四次戰爭

清朝號稱出兵5萬,實際出動了2.3萬清軍沿大金沙江南下,在兩江交會處甘立寨,清軍取得首戰大捷,火炮擊沉緬兵十三艘戰船,並打通水路,沿西岸攻佔木疏(今緬甸)。清朝陸路直取“阿瓦”,主力在“新街”與緬甸軍決戰。

“新街”之戰,3萬緬甸軍對陣1.8萬清軍,雙方海軍交戰,緬甸作戰不利退到了沙洲處。在陸戰方面,清軍攻陷了緬甸三個營寨,殺敵一千五百餘人,取得了“新街”戰爭的勝利。

“老官屯”之戰,緬甸軍在老官屯紮了兩座堅不可摧的堡壘,雙方用火炮互相炮轟,清軍一日內連續多次攻勢都被緬甸軍擊退,緬甸軍使用的燧發槍比清軍的火槍威力更大,清軍陷入戰爭僵持,始終無法攻陷老官屯,於是緬清雙方議和,清兵全部撤出緬甸境內,清緬第四次戰爭正式結束。

為何緬甸軍的戰鬥力為何如此之強,我們要明白緬甸在軍事上並不落後,從東印度公司哪裡購買到了英法先進的“燧發槍”,火力和射速都遠遠強於清軍,其火炮威力也不弱與清軍。其次,清朝最擅自的鐵甲騎兵在火槍面前完全失去了作用,沒有什麼一發燧發槍打不死的,有,就是兩發。清軍在緬甸的戰事並無任何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