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不要緊,家長要耐心教育,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


小銳今年6歲,愛動已經成為他的一種習慣,如:在不經意間打這個小朋友一下,把另一個小朋友也打一下,有時看到他喜歡的玩具會偷偷把玩具放在他書包裡面,被問到的話,說:玩具怎麼就跑到書包裡面去了呢!很會察言觀色的小朋友,他有個特大的問題是問題就是不承認做錯事情,說謊。

平時媽媽都是在接送,自從老師跟媽媽反映這個問題之後,上學時,他每次只讓媽媽送到幼兒園大門口,立馬就要讓媽媽回去了,有時媽媽陪他到教室,媽媽和老師在教室外面說一會兒話,他在班級裡邊立馬變臉,或者衝到門口對著媽媽大哭大鬧,讓著媽媽趕緊回去。老師也跟小銳溝通過好幾次,說:老師和媽媽在聊天,不是說你,但是他還是一直“不放心”,不知道是小銳的敏感,還是說怕老師給媽媽“告狀”。為此媽媽也很苦惱。

家長允許孩子犯錯

孩子在犯錯時老師的批評是必要的教育,而家長的教育是行為的糾正。有時錯誤的批評並不能讓孩子接受,如大聲恐嚇孩子、打罵孩子,其實我們應該有心平氣和的語氣去詢問孩子為什麼犯錯?去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而不是一上來就大聲問說:不是要好好表現嗎?其實孩子也不知道好好表現的定義到底是什麼。孩子不怕批評就怕委屈,做父母的,先詢問孩子為什麼犯錯,找出其中的緣由,好解決問題。允許孩子去犯錯,這個世界並沒有完美的小孩。

孩子犯錯不要緊,家長要耐心教育,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

當小朋友懂事起,有什麼好的表現,家長應該多去肯定孩子,如:今天畫畫的造型畫得不錯,但是顏色並沒有搭配好,故事講的不錯,情感可以再加強。

先肯定孩子,再指出不足,這樣漸漸的小朋友就會知道有些事情做得不錯,但是還不夠好。如果別的小朋友做得好,也可以適當的說別人的優點。也許剛開始小朋友會懷疑說是:難道是我做的不夠好嗎?家長應該大大方方的說: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優點,別的小朋友這方面做得很好,你在那個方面做的好,你們都很棒!這樣小朋友能欣賞到別人的長處,也知道自己的優點。

孩子犯錯怎麼辦?

心理學說,對孩子來說沒有不良的行為,只有不恰當的行為。

比如:孩子今天又尿床了,只是他身體還沒有完全發育好;把杯子給打碎了,小手控制能力還比較弱;在牆上畫畫,可能只是他太想畫畫了;在屋子裡跑來跑去,想用搗亂的形式來吸引你的目光,引起關注。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小問題特別多,就過你不去詢問的話,你根本是找不出問題的由來,不分青紅皂白去責問孩子,那他該有多委屈呀!

孩子犯錯不要緊,家長要耐心教育,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

試試體驗自然後果,教孩子正確的做法

如果孩子把水打翻了,那就和孩子一起拿抹布擦乾淨,然後告訴他怎麼倒水,才不會流得到處都是;如果把積木到處亂丟,那就一起撿回來,然後告訴他怎樣搭積木,才能又高又好。比起懲罰自然體驗後果,教會孩子正確的做法要好很多。

個體心理學之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過,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價值感和歸屬感,孩子為了追求價值感和歸屬感,常常犯錯或採用不良行為,只因為孩子太小,不知道用什麼方式解決。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促進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不能光靠約束、壓制、設定框架,而是要引導、啟發、激勵孩子積極向上,自我教育。

進行正面管教

簡·尼爾森博士的理念是:犯錯是學習的好機會,什麼是正面管教,有效管教有三個標準。

分別為:

是否讓孩子感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

是否做到了長期有效

是否有教會孩子有價值的社會品格和生活技能

正面管教”的兩大關鍵原則:

1、和善與堅定並行,才能愛而不驕縱

“哐當”一聲,不知道又是什麼東西掉地板上了,鄰居家嬌嬌的媽媽又要發火了:你又是怎麼搞的?能不能安分一點,別到處跑,搞得雞飛狗跳,以後磕了碰了,別來找我,好了傷疤忘了疼。小小的孩子站在一旁,紅著眼睛默不作聲 ,其實媽媽脾氣大也是原有可源,畢竟孩子有的時候皮得讓人炸毛,但是大吼大叫真的能有所改善嗎?孩子不聽話,惹得自己心煩氣躁,其實這樣做不僅僅教育不了孩子,還會使自己更加生氣,得不償失。

當你發脾氣時,因為這裡沒有那耐心去處理孩子犯下的問題,只仗著自己的氣勢和暴力讓孩子屈服你。

樂樂曾把玩具弄得滿地板都是,但是樂樂媽從呵斥他,而是告訴他這樣扔,小心下次要玩找不到,樂樂媽偷偷傳授我一秘訣,為了強化這個後果,會藏起樂樂生在地板上的性愛玩具,在他到處尋找的時候,強調:你看不把玩具收拾好送回家。現在找不到了吧?實在是太可惜了。

孩子犯錯不要緊,家長要耐心教育,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

尋找兩三次並沒有找到之後,這時候我就會“突然”幫他找到這個玩具。如此循環了多次之後才慢慢的有了成果。現在大多數時候都會把玩具歸類規整好,還會指導大人,在哪裡拿放回哪裡去,東西該放到哪個位置。

沒有哪一個父母能用愉快的心情去懲罰孩子,也沒有哪一個孩子能用愉快的心情去接受大人的責罵。那說到底,教育孩子不能過於嚴格,又不能過於自由,管教孩子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孔子:不得中行而與之,最好的交易寶石中行,保持理性,尋找與幼兒合拍的方法,引導孩子做人的道理,成為一位理性的人。該嚴肅的時候就要嚴肅,該自由的時候就要讓孩子自由的發展。

2、讓孩子參與到決策中來,這樣他們更願意遵從規則。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出現問題不要著急替孩子去解決,而是讓孩子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許許多多菲成年人遇到突發狀況,會慣性的下結論:“你是不是打他了,他才會打你”,這時候如果不讓孩子從他的角度說說事情的經過,很可能會冤枉孩子。況且,讓孩子有說話的機會,即使他做錯了,他也有辯解的權利,或是心甘情願的認錯。

所謂的對錯,只是當事人把事情的經過,自己的感受表述出來,一旦說出來,哭一哭,罵一罵,心情會好很多。當一個人有情趣的時候,別人說什麼他都是不會聽進去的,要等他冷靜下來才能思考,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能聽進去我們的建議,我們首先得要同理他,讓他的情緒有個宣洩出口。

讓孩子自己做決定,“你想怎麼樣?”“你覺得有哪些方法?”“這些後果會怎麼樣?”“你決定怎麼做”?“你希望我怎麼做?”表示支持,或許孩子會說自己能夠解決問題,這樣有利於孩子加強問題的解決能力。“結果怎麼樣?有沒有如你所願呢?”讓孩子有機會檢視自己的判斷。家長不要以為孩子年紀小,並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際上很小的小孩,也會運用一些方法來解決問題。家長不要包辦替孩子做決定從而失去鍛鍊機會,給孩子機會,適當的鼓勵和具體的指導,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犯錯不要緊,家長要耐心教育,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

孩子犯錯,允許犯錯和制定規則相結合

制定一個“罰單”標準,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

想要“罰單”被認可,要遵循以下四點

1、所處罰的內容要跟犯錯的場景有關聯

小寶和大寶在觀看影片,媽媽規定一人看十分鐘,但是小寶開始耍賴,兩人開始吵鬧不休,打架。這時媽媽讓小寶在特定區域準備十分鐘計時處罰,處罰後讓小寶說出今天處罰的原因。

2、避免過度懲罰

懲罰不是打罵孩子,逼迫他們,而是通過科學的引導,減少懲罰的負面情緒,讓幼兒不犯錯誤。懲罰時應立好規矩,讓孩子知道哪些事情不能做,違反規則有什麼後果。懲罰前先給孩子一個解釋的機會。

3、“罰單”要可執行

懲罰方法適當,原則也很重要,最忌諱的是一天一個標準,今天這個標準,明天那個標準,這樣很難達到效果,不論什麼時候都要保持一致。

4、提前溝通

別呵斥孩子的不是,詢問孩子的犯錯動機,聽孩子解釋,瞭解孩子的想法,對問題本身進行教育,告訴孩子錯在哪裡了,告訴他雖然這件事錯了,但是改正過來依然是個好孩子。

孩子年齡小,偶爾犯錯是經常的一件事情,那面對孩子犯錯要怎麼做呢?是和聲細語的和他簡述事實,和不足之處,還是大聲吼叫。雖然有時候孩子太令人氣憤了,但大吼大叫並不能解決問題的根本,有的小孩越吼越頑皮,則有的小孩變得越膽小自卑。不如靜下心來,嘗試輕聲教育,每人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錯誤中不斷完善自己,懲罰孩子的時候要明確,只針對這件錯事,不是針對孩子本身。


育兒難題找弘媽育兒經,家庭教育從小抓起,一起陪孩子健康成長,我是

,幫你解決育兒小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