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硬碰硬”的战役呢?如何评价这些战役?

咚咚每日心理学


“排炮不动,必是十纵”,这是国民党将领邱清泉对华野十纵的评价。邱清泉在国民党里面算是一个作风强悍,敢打硬仗的将领,有“邱疯子”之称,解放战争时期,邱清泉带领的整编第5师,是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华野十纵作为邱清泉的对手,能得到敌人这么高的评价,不啻为一种殊荣。下面叫讲讲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主力部队之间硬碰硬的战役---桃林岗阻击战。

(油画-桃林岗阻击战)

开封战役时,国民党正在南京召开“国大”,听闻开封丢失的消失,各个代表群情激愤,河南代表更是要求蒋介石“限期收复开封”。而国民党军也认为,解放军在经过长时间的攻城阻击战后,伤亡巨大,无力在守住开封,于是决定重新占领开封,挽回颜面。

负责进攻的国民党主力部队是邱清泉兵团,区寿年兵团在左翼负责掩护。华野司令员粟裕根据这一敌情变化,决定发起睢杞战役,第一、四、六、十一纵围歼杞县以南的区寿年兵团,以第三、八、十和两广纵队在杞县以南地区阻击邱清泉兵团,吃掉区寿年兵团。由于害怕重蹈覆辙,邱、区两兵团紧紧相连,并肩而行,左右相距不过10公里。要想歼灭区寿年兵团,就必须阻击邱清泉兵团东援区寿年兵团。桃林岗,位于杞县东南约3.5公里,正扼住杞太(康)、杞睢(宁)两条公路的要冲,是邱清泉兵团东援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十纵阻击阵地的中央位置,可以说,桃林岗的得失将直接关系到整个阻击战的成败。十纵是华野主力纵队,在此前的上蔡阻击战中,十纵成功拖住了胡琏兵团向开封靠近,以伤亡800多人的代价,消灭了胡琏兵团5000余人,此次阻击邱清泉兵团的重任,依然落到了十纵肩上。

(十纵司令、开国上将宋时轮)

邱清泉兵团,下辖整编第5师、整编第70师,其中的整编第5师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抗战中曾经在昆仑关和日军精锐的第五师团正面对战,给予有着“钢军”之称的第五师团以重创,取得了著名的昆仑关大捷。抗战结束后更换全套美械装备,是国民党的王牌精锐部队。桃林岗阻击战,必将是一场硬碰硬的战役。

阻击战打响后,邱清泉就调来了重炮,对十纵阵地发动猛烈炮击,并命令部队在炮火掩护下向十纵阵地发起全线攻击。从下午1点激战至黄昏,除了一个小寨被国民党军突破后,十纵的其余阵地均屹然不动。时任整编第五军参谋科科长的肖佛南,陪同邱清泉前往前线观战,事后他回忆到: “桃林岗是个大寨子,并有高大寨墙,解放军在寨墙脚下,配置有严密的侧防火力,当邱军步兵接近寨墙时,在100公尺以外不开枪,到达100公尺以内,枪炮齐发,邱军伤亡极大。”

第一轮攻击受挫后,邱清泉加大了攻击力度,集中军属榴弹炮营、师属山炮营和旅、团、营各级所有的迫击炮,轰击十纵阵地侧防的机枪火力点,持续炮击数十分钟后步兵以多个波次开始冲击。但是,随着炮声一停,原本寂静的十纵阵地重新发出枪响,从断壁残垣、废墟瓦砾中伸出的所有轻重机枪,向进攻的国军猛烈开火,国军就像收割稻草一样,瞬间倒下去一大片,进攻再一次被打退。

(邱清泉邱疯子)

为了摧毁十纵阵地,国民党军调来了5架轰战机,对地面阵地进行狂轰滥炸,紧接着用坦克开路,发起全线猛攻,但上午三次猛攻都被十纵击退。坦克是步兵的天敌,但所幸的是,国民党军的坦克数量也不多,往往一辆坦克后面,跟着整连整营的步兵。于是,解放军先放过坦克,让坦克冲进阵地,然后截击后面的步兵,集中火力消灭步兵。

阻击战是从6月30号开始的,进行到7月2号时,国民党空军司令周至柔亲自乘飞机抵达杞县上空,督促空军对解放军阵地进行轰炸,此时,整个桃林岗已经没有一幢完整的房子,围墙也矮了半截。华野司令粟裕一直盯着前线态势,战斗最激烈时,桃林岗阵地西北角一度被突破,粟裕马上打电话给负责防守的83团团长毛会义,询问战况。华野司令层层越级,给一个团长打电话,可见桃林岗阻击战对整个战局多么重要。

(粟裕在指挥豫东战役)

7月3号,邱清泉的攻击还在继续,但是此时龙王店的区寿年兵团已经被歼,攻击也已经没有意义了,于是,在佯攻两轮后就退了。自此,桃林岗阻击战结束,十纵顽强阻击邱清泉兵团5昼夜,至始至终没有让邱兵团前进一步,有力的配合了友邻部队歼灭区寿年兵团。战后,被俘的区寿年兵团整编第75师师长沈澄年这样评价十纵:“整编第5师、整编第11师都认为华野十纵的防御能力强,防御精神好,作战时白天必能坚持到黑夜,且有坚持到适当时间才撤离战场的决心,完全应该列入华野头等部队之列。”而一向目中无人的邱清泉也不得不感叹:“排炮不动,必是十纵”,十纵也因此成为解放军的头等主力部队。


一卷青史


1950年11月29日凌晨,一个浑身是血的土耳其士兵跑进了美军第2步兵师师部,报告说隶属于“联合国军”总司令部的土耳其旅刚刚遭受灭顶之灾,5000多人的一个旅只剩下不到两个连的建制。美军师长凯泽少将半信半疑,因为就在昨天,这个土耳其旅还兴高采烈的报捷,声称消灭了大批“敌军”并英勇守住了阵地,后经美2师情报官核查,原来被打死打伤的全都是溃逃中的南韩军队。



重创土耳其旅的正是志愿军第38军114师,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发起总攻之前,第38军主力奉命穿插敌后三所里和龙源里地区,彻底封闭当面美军退路以便围歼之。而土耳其旅驻防的戛日岭正挡在114师的穿插路线上,38军军长梁兴初决心夜袭解决该敌,以尽快到达指定穿插位置,我军仅用两小时战斗就拿下戛日岭主峰,随即猛扑三所里。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首批入朝部队是第四野战军的精锐,连“志司”都是以四野第十三兵团部为基础组建的,然而他们迎来的军事主帅却是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老总,性格和作风都确实需要一定的磨合期。在第一次战役中,作为曾经的四野王牌第一纵队,38军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打好,彭总是骂了娘的,全军上下都憋着一口气准备打场翻身仗。



(38军军长梁兴初)

第38军113师338团山地强行军145华里,先敌五分钟抢占三所里高地,不仅美军第2师师长凯泽呆若木鸡,也震动了“联合国军”的整条战线,如此大后方关键部位的丢失,意味着清川江北岸地区的美军第2师、第24师、第25师、英军第27旅、南韩第1师和土耳其旅残部、全部陷于志愿军的包围圈之中,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紧急下令所有部队南逃,目标是半岛蜂腰部最狭窄的顺川及肃川地区,连远在日本的麦克阿瑟也停止了记者“吹牛会”。

美军的重型机械化部队必须依赖公路,因此由价川经三所里再到顺川的公路成为生死交通线,为了逃出合围圈,美军集中所有的陆空火力倾泻在三所里高地上,试图不顾一切冲破38军阻击线,于是一场硬碰硬的战斗打响了。在北方,志愿军第40军、第39军、第50军和第66军等20万大军正全力压缩正面之敌,彭总也给第38军发来一道严厉的命令:“给我像钢钉一样钉在那里!”



(松骨峰战斗)

于是,第38军所属的第112、113、114共三个师的干部战士,与南逃美军展开了殊死搏杀,尤其是位于龙源里东北的“松骨峰高地”,成为两军争夺的焦点,这就是我们小时候读过的课本《谁是最可爱的人》战史原型。到11月30下午1时,美军已经连续组织了五次冲锋,坦克、重炮和空中火力已经将山头削下去一层,志愿军战士仍然死战不退,在逃跑和救援之敌的南北夹击下,伤亡几乎殆尽但阵地却岿然不动。

黄昏时分,追杀的志愿军主力部队到达战场,从各个方向开始围歼敌人,被切成一个个小股的美军开始四下逃命,并拼命向天空中企图解救他们的飞机摇晃着白毛巾,聪明的志愿军战士也如法炮制,陷于懵圈状态下的美军飞行员只能向司令部报告:完了,他们完了。

(第二次战役要图)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我军取得超出预定计划的胜利,共毙伤俘敌36000余人,其中美军24000余人,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翻车身亡,缴获与击毁各种炮1000余门、汽车3000余辆、坦克与装甲车200余辆,并成功将战线推至“三八线”两侧地区,也成为美国军队在朝鲜战场上最大的一次失败。是役,四野王牌第38军与装备和火力占据绝对优势的美军强强碰撞,打出了赫赫军威!

1950年11月30日夜,已经连续六昼夜没合眼的彭总给38军发来电报:“此战发挥了三十八军优良的战斗作风,尤以113师行动迅速。。。战果辉煌,望克服困难,鼓起勇气,继续全歼被围之敌,并注意阻敌北援,特通令嘉奖”,彭总意犹未尽,亲自在电报结尾添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三十八军万岁!”

“万岁军”一战封神,从此名震天下。

(电报原稿)


度度狼gg


只有最最针尖的部队碰上最最麦芒的部队,这样的的战役,才能称为硬碰硬。

虽说这样的战例也为数不少,但我的选择是国民革命军第五军与日军第五师团两支王牌部队之间的昆仑关战役,基本打成了五五开。



战役结果是第五师团的21旅团及骑兵第五联队基本全军覆没,旅团长中村正雄被炮弹开膛而死。第五军方面也是伤亡惨重,算是惨胜,就连新22师师长邱清泉也受伤退出了战场。昆仑关之战,是抗战中中国军队第一次攻坚取得的胜利,象征意义非常重大。

第五军为当时唯一一个机械化军,军部配属有两个战车团,装甲车搜索团,汽车团和重炮团,绝对是蒋介石的心头宝贝,平常根本舍不得用,战役打响前临时从湖南衡山调来驰援,并且摆在了正面攻击昆仑关日军的位置,可见蒋的求胜决心。



据守昆仑关的日军,先是骑兵第五联队和21联队的一个大队,他们顶不住郑洞国荣誉一师和戴安澜200师的猛攻而请求所谓战场指导,第五师团长派来增援的21联队主力被打的弹尽粮绝,甚至开始用竹子做的扎枪战斗。

再接下来就是21旅团长中村正雄亲率中村支队前来增援,他本人及他的大部分部队终究没再能活着走下昆仑关。



第五军为这次打出中国军队声威也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全军五万多人损失超过三分之一。昆仑关中国将士用鲜血换来的的胜利,给整个桂南会战的整体垮掉带来了一抹亮色……



欢迎交流,敬请关注@司马砸光


司马砸光


说到“硬碰硬”的战役就不得不提二战东线战场的库尔斯克会战,作战双方兵力兵器的密集程度堪称历史之最。以德军一方为例,在80英里的正面上集中了3000辆坦克和突击炮,1800架飞机,要知道在1941年德军闪击苏联时三大集团军群上千公里的进攻正面也不过才有3580辆坦克和1830架飞机,足见这次会战的程度将会多么激烈。


如果说德军的兵力兵器已经算是非常密集了,那么跟苏军比完全是“小巫见大巫”,在苏联官方的记录中这样写到:“在库尔斯克会战中,苏军部队在兵力和物资方面超过敌人两至三倍”。苏军的参战兵力达到了190万人,5000辆坦克,25000门火炮以及2700架飞机,组成了22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5个坦克集团军和6个空军集团军。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军也才投入了14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和1个坦克集团军外加几个坦克军,根本无法同库尔斯克会战投入的兵力相比。当然这些还没有将战略预备队算计在内。


尽管苏军拥有巨大的数量优势,但是德军仍旧占有素质上的优势,苏军的人员、坦克、飞机的损失都远远的超过了德军,尤其是坦克的损失几乎是德军的三倍。但是这场大决战却没有真正决出胜负,由于意大利局势的恶化,希特勒临时终止了在库尔斯克的攻势以抽调兵力前往增员意大利。不过就战略上来说,胜负已然决出,德军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却一无所获,而苏军则成功的挡住了德军的进攻,他们的兵力兵器可以快速的得到补充,而德军却无法恢复如初,对于德军来说如果不能大量歼灭苏军主力则意味着失败!


战略论


淞沪会战,中日双方投入总兵力高达100万,日本方面投入了8个师团和两个旅团20万人,死伤达到4万余人。中国军队则是倾尽全部精锐投入战斗,德械师,中央教导总队,机械旅全都投入了淞沪战场。此战,中国军队当年死伤达到了30多万,不亚于一场南京屠杀。淞沪会战,战略层面上来说没有花招,没有阴谋,双方都是不停的增兵,不停地进攻。


罗店绞肉机。罗店是上海西北郊的战略要地,它的得失直接影响到整个上海的战局。奉命保卫罗店的国军11师师长彭善开战之前就决定以鲜血护卫罗店,开战以后,中国士兵在敌人的强大炮火之下和日军展开冲锋,罗店的一街一巷都洒满了11师士兵的鲜血,罗店成为了“绞肉机”。

松江保卫战。日军在金山卫登陆以后,蒋介石为了防止日军对上海守军侧面形成威胁,急令东北军吴克仁67军增援松江。东北军本来和日本人就有深仇大恨,这次抗敌早就抱着必死的决心。67军苦战三天三夜,无奈日军火力太猛,最终突破67军防线,进入松江城。67军军长吴克仁战死,67军全体壮烈殉国,魂归白山黑水间。



淞沪会战,中国军队校尉级以上军官阵亡上千名,少将以上军官10多名,包括黄梅兴,蔡炳炎,杨杰等等,他们大多数人还很年轻,而在国家大难面前选择了英勇捐躯,实为我华夏千百年之英魂。淞沪会战,中日双方枪对枪,刀对刀的战斗实在是“硬碰硬”的典范,否则上海守军也坚持不了三个月之久。

我是头条作者历史十二郎,每天带你了解不一样的历史,希望大家给我点个赞,关注一下,路转粉,不迷路,谢谢各位啦!



围知历史


我是鸡汤,我来答。

我给大家介绍一场史诗级的“硬碰硬”的战役,他满足了你对古代战争热血沸腾、金戈铁马的一切想象,堪称千古第一战!

郾城大战——回荡千年的碰撞。

交战方:岳家军本部 约3万。

金兀术主力 约10余万,其中,精锐骑兵1.5万。

岳飞北伐,前期进展顺利。兀术作为金军百战名将,集中主力,沉着待机。

兀术见岳家军战线拉长,正面过宽,决意直取在郾城的岳飞本部,一举扭转占据,岳飞领军正面怼,旷古大战一触即发。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兀术手下拐子马、铁浮屠骑兵以来,纵横数十年,天下无敌,此时,就立在郾城外。岳飞兵少,但豪气冲天,出城开战。

万马奔腾的骑兵会战,小将岳云引领背嵬军的豪情碰撞:

岳飞,令儿子岳云出战,岳云策马领军出击,与横行天下的女真骑兵正面杠!两军往来冲杀,一时间万马撕鸣,杀声震天。岳云军虽远远少于女真人,但毫不示弱,勇猛异常。只杀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曾经横行天下的女真骑兵,本想击退岳云后侧击岳飞步兵。但此时虽威名远扬,人多势众,却竟然奈何不得眼前这些汉家子弟。

岳家军在此,谁敢犯我大宋?


撼不动的岳家军,手撕铁浮屠:

兀术见骑兵战一时不能取胜,就派出了女真人压箱底的宝贝”铁浮屠“。”铁浮屠“,是全副铠甲的重甲骑兵,每三匹连在一起,加强冲击力。每前进一步,后方都会放上拒马,意思就是有进无退,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岳飞,我和你拼了!

铁浮屠出击,杀光不知死活的南蛮子!岳飞,我和你拼了!

岳飞不慌不忙,以背嵬亲军和游奕马军迎战。步兵手持大斧、马扎刀,上砍敌兵下砍马腿,甚至手撕肉搏!

一向”不能战“的宋军,居然霸气飞扬,豪气冲天,把满万不可敌的女真铁浮屠当成了手撕鸡!

战至紧张时,宋军主帅岳飞亲自跃马而出,搭弓射箭,连续射杀敌军,振奋军心。宋军见主帅如此英勇,更是士气大振,杀声震天!

猛将的突击,杨再兴单骑闯关:

此时,宋军中的超级猛将杨再兴开始了史诗级的表演。

他单骑而出,直奔兀术所在,要活捉兀术!他连续冲杀,手杀金兵数百人(正史中少有的的”百人斩“)!

兀术休走!看我”百人斩“!

兀术见战事不利,只得惨败而逃!

郾城大战,加上后面的临颖大战、朱仙镇大战,岳家军都正面硬扛,以少胜多,堪称千古之战!

后面的故事,说起来都是泪,不说了。

金戈铁马已经远去,历史上的争执也不必延续到今天了。但岳家军那豪气冲天的表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这样的人,这样的事,不是民族英雄?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黑山阻击战:廖耀湘拼命想南逃,梁兴初奉命死守三天!

一方是斗志昂扬的解放军,一方是仰仗武器优势逃命的国军。

死守黑山的是梁兴初的东野第十纵队,下辖:28师,29师,30师,共计2万人。梁兴初是我军老将,参加过长征。手下的第十纵队虽然只组建一年,士兵大都是日制装备,重火力只有三个山炮营。但是,战斗意志顽强。而且,第十纵队在辽沈战役开始之后,一直没有实际参战,而是到处挖阵地,盯梢,早就憋坏了。这下好了,要大干一场了,梁兴初这次接到的任务是死守黑山三天!

拼命想冲过黑山的是廖耀湘的“西进兵团”10万余人。廖耀湘毕业于黄埔军校,后又被蒋介石送到法国圣西尔军校学习。回国后,曾出任蒋介石"五大王牌军"之一的新编第六军军长。廖耀湘这次率领的“西进兵团”下辖新一军,新六军,新三军,71军,49军,青年军第207师,三个骑兵旅以及战车重炮等部队,共计12个全美式装备师,11万人。“西进兵团”于10月8日开始,从沈阳向锦州攻击前进,妄图配合“东进兵团”支援锦州(锦州被解放后,廖耀湘的作战计划改为从锦州突破南下),打通辽西走廊。

10月15日,解放军攻占锦州,五天后,东野下令包围廖耀湘兵团。于是,东野下令梁兴初的第10纵队在黑山和大虎山一线阻击廖耀湘的“西进兵团”,不让廖耀湘南下和“东进兵团”汇合。等主力到达后,配合主力围歼廖耀湘。

10月22日,廖耀湘兵团先头部队到达黑山和大虎山一线,次日早上开战。廖耀湘这次对于突破解放军黑山防线不仅是“志在必得”,也是“救命”的“必经之路”。而对于梁兴初也收到了林彪“决死一战”的命令,只要坚守三天,就能全歼廖耀湘。所以,这场战役将是一场惨烈的阻击战。

战斗开始后,廖耀湘部为了夺取黑山阵地,对解放军阵地展开疯狂炮击。我军为了守住阵地,多次和国军展开白刃战。而廖耀湘不仅组建了“尉官敢死队”,甚至命令炮兵向正在白刃战的阵地开炮。也是因此,前方阵地多次易主,包括在101高地在内的高家屯一线在第二天就被廖耀湘攻破。

梁兴初说:部队打剩一个团,我当团长。打剩一个营,我当营长。打剩一个连,我当连长。

在坚守的第三天,深知101阵地重要性的纵队司令梁兴初打电话给28师师长贺庆积:老贺!马上就反(攻),你反我反?!你不行,我就上!

贺庆积:“用不到你!”贺庆积亲自上阵,组织两个连进行反击。

(梁兴初)

战役结束后,101高地变成了99高地,被炮弹削低两米!上面的弹坑数量多达6000余个!第十纵队70%的人都牺牲在101高地。

廖耀湘打了三昼夜以后,开始撤退,向营口逃窜。梁兴初根据东野命令,配合主力部队,对廖耀湘展开追击。激战至28日早上,廖耀湘部被围歼在辽西走廊,东北“剿总”中将副总司令兼第九兵团司令廖耀湘等多名高级将领被俘。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在那异国他乡,有一处丘陵,其中有方圆不过 3.7 平方公里的两个小山头,那就是上甘岭。

战前战术布置会议结束之后,彭德怀单独留下了15军军长秦基伟。两人面对着钉在墙壁上的作战地图,一阵沉默。很长时间后,彭德怀对肃立身边的秦基伟说了这样的一句话:

此时的驻韩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司令是范佛里特,他是个非常典型的崇尚唯火力制胜论者,一向极力主张采取猛烈的火力覆盖,最大限度的消灭敌方有生力量,以便在进攻中减少己方力量的消耗和不必要的损失。因此他指挥的战斗必定会有巨大的弹药消耗,一场战役后数量大的惊人的弹药消耗量也就被戏称为“范佛里特弹药量”。

上甘岭战役打响的第一天,范佛里特就祭出看家本领,充分发挥联合国军的火力优势,将“范佛里特弹药量”倾泻在上甘岭上,这一天就大概消耗了三十余万发炮弹以及五百多枚重磅航弹。我方15军曾经在上甘岭上奋战四个月才建立起来的地上工事,完全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就荡然无存。上甘岭上寸草不生,表土层完全被炸松,山体岩石都被炸出,和弹片掺杂在一起。

与“范佛里特弹药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志愿军的反击炮火,第一天,志愿军只打出了三千多发炮弹,即使是在整个上甘岭战役期间,我们的志愿军炮兵,炮火密度最大的时候,每天的总发射量也达不到4万发的弹药消耗。

但是志愿军在如此猛烈的炮火打击中坚持下来了,《第十五军军史》中有记载,上甘岭战役打响的那天,也就是14日一整天的时间内,志愿军伤亡500余人,但是却打出了歼敌1900余人的战绩。至于“联合国军”的统计则是伤亡合计约千人。

从这一天开始,双方在这两处小山头上不断增加筹码,增加兵力反复争夺,多次易手。时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克拉克就曾经评价过:“(上甘岭)开始为有限目标的攻击,发展成为一场残忍的挽救面子的恶性赌博。”

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反复拉锯,双方共投入兵力近11万人。我方统计,志愿军合计伤亡11529人,但是战果斐然,毙、伤、俘敌共25498人(“联合国军”统计己方伤亡9000人)。

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无所畏惧,英勇的中国军人所以无敌!


一盘拉条子


从1951年4月22日起,志愿军在“三八线”附近向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发起大规模反击,史称“第五次战役”。这场战役历时五十余天,是朝鲜战争中规模最大、双方投入兵力最多的一次战役。其中,第一阶段发动的临津江战役,可谓一场“硬碰硬”的交锋!

志愿军独战6国军队

彼时,经过前四次战役,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已退至三八线以南地区,企图构筑防线阻止志愿军挺近汉城。

4月22日晚,志愿军63军率先向“联合国军”临津江防线发起强攻。精明的美军却一反“美军冲在一线、其他联军辅助”的常规,将比利时营(约500人)摆在最前方,而且部署到临津江北岸扎营,江南岸则是英军,其后还有土耳其、菲律宾、波多黎各等炮灰部队;另一段江岸则由韩国第一师防守,该师师长白善烨原系伪满洲国军官,作战凶悍狡猾。尽管所谓“联合国军”的组成多达16国,但多数都属于“打酱油”队伍,战场一线同时出现6国军队的情况并不多见。临津江战役中63军独战6国军队也算难得的场景了。

联军内部的狗血闹剧

联军的美国司令李奇微认为,中国军队受限于物资补给能力,通常只能展开一周时间的攻势,因此他的“小算盘”是尽量让别国军队顶在前面当炮灰,待志愿军势头缓下来,美军再以逸待劳斩获战果。应该说,李奇微的腹黑策略确实取得了有限效果,但这种明显“挖坑”的行为也付出了不小代价。

当时被安排在北岸的比利时人运气好得出奇,从临津江北被赶下江,集体游过江后一路狂逃,据说只死亡12个人、丢了7辆车。反倒是位置更靠后的英国人蒙受了最大损失。美国人皱着眉头出动了一点像征性的救援队伍,再凑上菲律宾、波多黎各的队伍赶去援救,结果半路上美军又借机开溜,菲、波跟着溃逃。

志愿军占据了联军撤退沿线的绝佳位置,居高临下任意射击,诺森伯兰郡团的团长福克斯中校被迫击炮弹命中阵亡,英国的第八北爱尔兰轻骑兵团,有六辆百人队长式重型坦克和一辆克伦威尔式中型坦克被报销。

整个临津江之战,英国公布的损失是1310人,其中战死141人,失踪842人。英军心有余悸的将撤退称为“血淋淋的败退”。被志愿军揍得跳脚的英国人气急败坏,举国愤怒斥责,甚至登门和美国总统吵架,差点就退出战场。

全歼英军王牌“双徽营”

上面提到的英国军队以第29旅为主,主要负责临津江以南的防线,这个旅下属四个营,加上配属的炮兵等部队一共4000余人,其中就有声名显赫的陆军王牌“格洛斯特”双徽营。63军共2.7万人参与这场战斗。当时的装备方面,不算空中力量,美欧军队的一个营的火力就强过志愿军一个师,63军只有少量日式野炮,因此火力方面存在巨大劣势。

雪马里位于临津江南约4公里,是易守难攻的顽固据点。63军强渡临津江后,美军命令格洛斯特营在雪马里掩护大部队撤退。该营全部部署于山顶,居高临下地扼守山谷道路,对志愿军通过时的威胁很大。

围攻格洛斯特的部队是63军187师的559、560、561团。该师突破临津江防线后,559、561团继续攻击前进。560团作为第二梯队跟进。561团向南快速穿插,夺占临津江南岸的制高点绀岳山,将英29旅和美第3步兵师切断。23日夜间,187师完成对格洛斯特营的包围。24日拂晓,560团发起围攻作战,占领雪马里北面高地,迫使格洛斯特团向南突围,由于受到560团1营的顽强阻击,不得不退回雪马里,最终被围而歼之。尽管“联合国军”方面分两路救援,但均被志愿军阻击。

25日,560团发起总攻,迫使格洛斯特团分散突围,歼灭、俘获格洛斯特团大部,只有39人侥幸逃生,投奔韩国军队的防地。营长卡恩中校据说藏进了死人堆里,还是被志愿军翻了出来。英国军队从此失去了“皇家陆军双徽营”这支功勋部队,消息传到英国国内,引发一片哗然,他们不知道究竟遇到了什么厉害对手,竟然将这支精英部队从军籍除名。

这里还有个小插曲,围歼格洛斯特营之时,561团本来只是承担配合任务,始料未及的是,560团辛苦打散的格营,却在溃逃时窜到了561团阵地,于是毫不费力的拿下了这群败兵,该团战士刘光子孤身一人就活捉了63个英军,这事也早已被传为佳话。

正面厮杀战况惨烈

63军是以河北八路军为主力的部队,经历了抗战的严酷考验,战前准备做得也很周密,静悄无声的就在联合国军眼前布下几万人,甚至连水深都测量得一清二楚,还在地图插上了标注。军长傅崇碧将主攻任务交给了军内的二流师187师。187师采取声东击西战术,组织主攻559团从英军做梦也没料到的位置渡过江来,形成凶猛的侧面围攻,仅用了短短十分钟就突破江防。

英军正面防线宽15公里,阵地布置得非常严密,到处是雷场和火力点,装备精良的王牌格洛斯特郡营共有622人,还有旅属炮兵营的强大火力撑腰。559团一上岸就遭到占据有利地形的英军拼命顽抗,补给火力极强,而且这支英军枪法很准,187师军史称“主攻方向遇到了敌人特别强的阻击”“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很大代价”。英军自称击退了四次正面进攻,并吹嘘造成了志愿军大量伤亡。

187师代师长徐信眼看559团“发展不理想”,立即改变主攻方向,将助攻的560、561团改为主攻,过江后连夜占领绀岳山,切断英二十九旅与美三师的联系。强攻之后,英方蒙受惨重损失,A、D两个连完全溃败,A连的连长安格少校阵亡。

随后561团在前、560团在后,施展看家的传统战术,向后方渗透断敌退路,再绕回来围歼。561团运气不错,一直插到议政府以南,切断了联合国军两条退路,抓到的俘虏也多得出奇,“简直就是八国联军”。

560团开始也不错,插到英军后方,将其炮兵阵地和坦克群打了个半残,并缴获了三十多辆英军坦克。但在围歼格洛斯特营这个硬骨头的战斗中,也遭受了美军凝固气油弹巨大伤害。甚至2011年参加朝战纪念的格洛斯特老兵还为友军汽油弹的威力心有余悸。

不过,63军188、189两个师进展并不理想,188师被几百人的比利时营挡了很久,精锐的189师也在美军猛烈炮火下付出了代价,才拖泥带水的过了江。

志愿军经历了“重大教训”

就在63军连战连捷之时,杨得志19兵团64军、65军却损失惨重。64军担负着突破临津江之后向议政府穿插的重任,结果在过江之后遭遇美军强大火力阻遏。

在严令之下,64军不顾一切猛攻,最终只有一个营和兵团侦察支队冲破了美军防线。这2支部队经过苦战,一路击破美军七次阻击,在美军纵深穿插60公里,一举夺占了议政府旁的制高点道峰山,切断了汉城以北美军的退路。这一行动打乱了汉城以北美军的部署,四面八方的敌人一齐拥向道峰山。这2支志愿军分队在难以想像的劣势下整整坚持了三天四夜。

而此时,64军的大部人马和赶来增援的65军2个师,共计5万多人拥挤在临津江南岸几十平方公里的狭小空间进退维艰。在整整2天2夜的时间内,这里成了美军火力的焦点。参战人员回忆:一发炮弹落下来,一个排的兵就剩不下几个......

据战史记述:“这是志愿军战史上的一次重大教训。”这个教训主要是在对敌方火力判断未曾明确的前提下,全部主力贸然渡江,聚集在狭长地带难以展开,被美军优势火力压制,遭受重大损失。幸好有小股部队突出重围,造成一些牵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战役影响军人前程命运

临津江战役不仅影响了整个战局,甚至对战争亲历者的命运也带来了巨大影响。

志愿军187师代师长徐信受到彭总点名表扬,战后被保送苏联军校,之后官至副总参谋长、上将。韩军第一师师长白善烨因为此战大出风头,事后升官授勋。

一个名叫霍利克的英军格洛斯特营战俘,后来竟成为北约军队的总司令。大概是战场经历和被俘教育给了他强烈震撼,他曾留下这样一段话:“我当了一辈子步兵,同德国兵、中国兵打过仗,也看过美国兵、苏联兵打仗……但最优秀的我认为还是中国兵”!


军备解码


1950年冬,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与美国海军陆战队1师狭路相逢,一决雌雄,史称“长津湖战役”。这场战役是整个朝鲜战场局势被彻底改变的重要拐点,美国人试图在1950年的圣诞节前夕发起“结束朝鲜战争总攻势”的计划破灭,狂妄的美国军队不得不撤退,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

美陆战一师突围后,美军方共颁发了17枚荣誉勋章、70枚海军十字勋章,是美军战史上为一次作战颁发勋章最多的一次。美陆战一师把长津湖之战视为其骄傲的资本,时代杂志更称其为“美军历史上无可比拟的……坚忍和勇气的史诗!”。还曾以此为背景拍了部电影《严寒17日》,讲述当年战争的残酷性。

美军失败突围还如此大张旗鼓自己的“坚忍和勇气的史诗”,因为他败给了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次领略了中国军人的血性和意志。

长津湖之战是一场军事上极为惨烈的战争,其惨烈程度史上罕见,被称为“中美两国都不愿提及的血战”。亲历过那场战役的迟浩田将军曾说过:“长津湖战役已经过去60多年了,却至今让我刻骨铭心。”指挥这次战役的宋世轮将军在回忆录中感叹,这次战争“其艰苦程度超过长征”。美军战史中称:“陆战队历史上,从未经历过如此悲惨的艰辛和困苦。这简直是一次地狱之行。”

长津湖地区是朝鲜北部最为寒苦的地区,海拔至少在1000至2000米之间,道路狭小,夜间最低温度接近零下四十度,山高林密,道路狭窄,自然环境异常恶劣。美军陆战第1师师长史密斯战后回忆:“长津湖地区根本就不适合军事行动,就算是成吉思汗也不会想去征服它。”

美陆战第1师是号称最精锐的王牌部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功卓著。对中国有着历史血债,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登陆大沽口入侵北京,镇压和屠杀过中国人民。今天在长津湖,两国军队狭路相逢,看到底鹿死谁手。

11月27日,长津湖一带开始突降大雪,气温到了零下40多度,志愿军九兵团向强大的美军发起了突然进攻。

这是一场不对等的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没有坦克没有空军,能用的武器只有步枪、冲锋枪、刺刀和手榴弹,和现代化装备的美军根本没法比。战士们穿着单衣,冒着枪林弹雨,进攻进攻,一波又一波进攻,许多士兵拖着被冻得坏死的腿也要进攻,刀山火海挡不住战士的步伐,只要有口气就要进攻。

美国57炮兵营营长曾顿斯中校如此回忆:“陆战队员们从没见过这么多中国人蜂拥而来,发动一次又一次的顽强进攻。尽管陆战队的火炮、坦克和机枪全力开火,但是中国人仍然源源不断地冲锋,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让陆战队肃然起敬。”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端天气下,连续激战五天五夜,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史上志愿军歼灭美军整团建制部队的唯一战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全歼美军“北极熊团”,并俘虏其团长,“北极熊团”的团旗现在还被保存在中国的军事博物馆中。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敌人不仅是强大的美军还有严寒,九兵团的战士大部分人是南方人,缺乏严寒天气的生活经验,更要命的是穿着单衣,缺乏棉服。与之相对,美军每个人一件大衣、一个鸭绒袋。即便如此,美军冻伤的也不少,零下四十度的严寒对人是个极限挑战。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斗意志钢铁般坚强,无所畏惧,不怕牺牲,前仆后继,慨然赴死。水门桥是美军撤退的必经之路,当美军到达时当即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在冰天雪地里,志愿军20军58师整整一个连的百余名官兵呈战斗队形散卧在一条线上,每个人都呈手持武器注视前方的姿态,全部冻死在那里,化作了晶莹的冰雕……

战士的意志变成了气壮山河的冰雕,这样的冰雕群不是一个,五十九师一七七团第六连奉命同守死鹰岭高地,结果全部冻死在死鹰岭高地上。后来,战友们在第六连上海籍战士宋阿毛身上发现了一首绝笔诗:

我爱亲人和祖国

更爱我的荣誉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面对这样的军队,这样的精神,这样的斗志,美军指挥官不由向“冰雕连”敬了一个军礼!

中国人民志愿军有一种压倒一切的大无畏气概,他们穿着单衣拿着简陋的武器拼命追击美军,美军陆战一师作战处长鲍泽上校有一段回忆录说:“我相信,长津湖的冰天雪地和中国军队不顾伤亡的狠命攻击是每一个陆战队员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

长津湖战役,志愿军战斗伤亡14000多人,冻伤减员近30000人,冻伤减员达兵团总数的32%,严重冻伤达到22%。在这场战役中,不可一世的美军伤亡7000多人,其中阵亡及失踪2500多人,冻伤减员为7300人。

第九兵团宋时轮司令员同国途中,站在鸭绿江西岸,面对朝鲜的大地深深地三鞠躬,情不自禁泪流满面。

《抗美援朝战争史》这样评价:“9兵团在如此艰难田苦的条件下,发扬人民军队英勇顽强,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精神,同美军浴血奋战十余个昼夜,共歼敌13916人,予美陆战1师和步兵第7师一部歼灭性打击,打开了东线战局,并有利保障了志愿军西线兵团的侧后安全,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完成了艰巨的战略任务。”

日本防卫厅战史《朝鲜战争》评价道:麦克阿瑟试图征服北朝鲜的攻势以失败告终。日本军事研究者在战后试图分析,志愿军在美军完全掌握了制空权,又极度缺乏装备、弹药、食物和防寒用具的情况下,依旧忠实地执行对敌人的进攻任务。我们至今难以想象,这些一个月内空着肚子,弹匣内只有几颗子弹的士兵们,为何只要没有倒下,便一刻不停止那日渐绝望的漫长追击。

日本学者认为,这就是毛泽东提倡的“无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的精神。有信仰的军队才是真正有战斗力的军队,才是真正的军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