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嚴格管制到合法弛禁,為何明朝私鹽合法化後反而引發治理難題?

鹽對於現代人來說,必不可少但也觸手可及。但是在明朝,老百姓買鹽卻是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因為鹽的販賣有固定的渠道,而且全部由朝廷管制,鹽的價格也因此被越抬越高。很多貧窮的百姓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借此缺口來販賣私鹽賺取利潤、補貼家用,這是明朝平民百姓為擺脫貧窮的主要方式之一。隨著這種風氣的盛行,明朝的統治者逐漸意識到私鹽的販賣對於改善百姓生活、穩定社會秩序的重要性,便開始慢慢放開對私鹽的管制,私鹽的販賣漸漸合理化。但與此同時,伴隨著百姓生活的改善,很多治理問題也開始浮出水面。

一、從嚴格管制到合法弛禁,明朝私鹽制度為何大轉變?

(一)鹽場治理不嚴,有充足的餘鹽

鹽場是明代食鹽專賣制度下,必須要明確管理鹽業生產的基層管理機構,由明朝中央統一管理。為了更好的經營鹽業,實現食鹽的供需平衡,明朝還設置了開中法即商人憑藉鹽引到指定的鹽場拿鹽,並負責運送到指定的銷售點銷售,明朝就是利用這些規則來實現整個社會的鹽業產銷。

從嚴格管制到合法弛禁,為何明朝私鹽合法化後反而引發治理難題?

天中法之下看似“天衣無縫”的運營,實則存在很大的漏洞。由於古代交通運輸不夠便利,鹽業的銷售商和生產者之間的聯繫在時間上幾乎是脫節的。食鹽一直在生產,但銷售出去卻需要很長時間。

除此之外,還有鹽場的生產者沒有權力進行直接銷售,因此導致鹽場的食鹽積壓,有大量充足的餘鹽。停留在鹽場的餘鹽沒有實現本質上的價值,朝廷也並不希望餘鹽量越積越多。只有將餘鹽銷售出去,朝廷才能有利潤,因此逐漸實行私鹽弛禁,放寬私鹽的銷售渠道。

(二)鹽場附近百姓生活貧困,迫於生存

明朝初期嚴格的禁鹽直接斷了鹽場附近的百姓生活來源,他們以海為生,靠海吃飯,而朝廷卻直接壟斷了鹽業,違法者還要受到殘酷的法律懲罰。那時候近場的百姓,要麼乖乖守法,活活等著餓死,要麼犯法遭受牢獄之災。

從嚴格管制到合法弛禁,為何明朝私鹽合法化後反而引發治理難題?

兩者一對比,犯法可能苟且生存,而守法只有死路一條。因此他們不得不去違法販賣私鹽,近場私鹽現象也越發氾濫。長此以往,負責管理鹽業的官員們便開始重視這個問題,鹽業的壟斷固然能為朝廷增加收益,但百姓生活的安定才是國家穩定的基礎。因此明朝逐漸肯定販賣私鹽的合法性,實現私鹽弛禁。

二、由淺入深,私鹽弛禁與社會救助相輔相成

由於各地方鹽政官員紛紛向朝廷反映當地私鹽氾濫情況,在正統三年,明朝政府決定開始放寬對近場私鹽的管制。起初僅僅把近場百姓販賣私鹽的違法行為交給當地的鹽政管理部門處理,允許地方官員自行處置違法百姓,不用再向朝廷通報。

但此種行為不僅沒有使得近場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反而還將當地官員置於進退兩難的境地。對於私鹽販賣的行為如若一切從輕處理,總有一天管理制度會崩潰,甚至禍及自身,引發一系列難題。

從嚴格管制到合法弛禁,為何明朝私鹽合法化後反而引發治理難題?

但如果按照以前朝廷的處置方式,嚴格管理,對於販賣私鹽的行為一切從嚴處罰,這樣不僅能確保鹽業的正常運行,還不會危及官員自身。所以官員們更多的選擇後者以實現自保,但是近場百姓的生活依舊一如既往的貧困,沒有達到朝廷的預期效果。

於是在弘治十三年,明朝朝廷又重新整治了對鹽業的管理制度。開始允許近場的貧民販賣少量的鹽來補貼家用,來實現對近場社會的救助。還將新的相關規定寫入《問刑條例》中,與之前的管理調整相比較來說更具有法律性。

從嚴格管制到合法弛禁,為何明朝私鹽合法化後反而引發治理難題?

“如有貧難無力、肩挑揹負易米度日者,不許一概捉拿,致擾小民”的規定不僅解決了私鹽打擊力度過大的問題,還改善了當地貧民的生活,使得社會相對穩定。但隨著時間的發展,加上鹽業獲取的利益巨大,必定有很多人覬覦這種謀取利益的方式,想從中獲得更多經濟利益來滿足自己貪得無厭的天性,由此又引發了一系列問題。

三、明朝私鹽合法化引發的一系列治理難題

(一)私鹽氾濫成災,導致社會秩序混亂

明朝私鹽的弛禁本是為了改善近場百姓的生活水平,實現朝廷對民間的救助。逐漸合法化的管理規定短期是達到了朝廷社會救助的目的,但是由於管理的鬆動,近場的百姓與鹽場生產者互相勾結,裡通外合販賣私鹽以牟取暴利,導致私鹽販賣氾濫成災。

不僅如此,對於貧民販賣私鹽不予關押懲罰的規定太過於隨意,沒有具體的管理原則,完全憑藉官員的判斷來決定是否予以懲罰。許多不懷好意的鹽徒就藉此來買通近場較為貧困的百姓,進行收購私鹽,再高價賣給其他地方,從中來獲得利潤。

從嚴格管制到合法弛禁,為何明朝私鹽合法化後反而引發治理難題?

這就導致政府官員無法判斷前來鹽場的百姓是否是真正需要救助,因此原來前景較被人看好的私鹽弛禁政策,所產生的良好效果並沒有持續很長時間,近場社會的秩序同樣混亂如初。

(二)私鹽管理制度崩潰,明朝朝廷“有心無力”

由於各地鹽業政府管理官員對於緝拿鹽販的態度敷衍,認為自己每個月完成相應的緝拿鹽販的人數就完成了工作。這就摻雜了很多不公平的因素,原本真正需要救助的貧民可能被誤解為與鹽販相互勾結的

“刁民”,從而含冤受罰。

同樣的,那些不懷好意的“貧民”反而是緝拿的“漏網之魚”,使得他們有機可乘,從中獲取暴利。不僅如此,更有貪婪腐敗的鹽場軍官利用弛禁政策來故意剋扣貧民利益,使得一些迫於壓力的貧民不得不另尋出路——聚眾走私,共同違法以賺取更多利潤。

從嚴格管制到合法弛禁,為何明朝私鹽合法化後反而引發治理難題?

鹽場管理官員對此也束手無策,鹽場的管理制度就這樣一步一步地走向崩潰,明朝朝廷雖想極力挽救局勢,繼續實現社會的救助,但混亂的社會秩序已經使得他們“有心無力”

(三)社會救助問題與預期背道而馳

明朝最初實行私鹽弛禁政策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實現近場貧民的社會救助。但隨著近場私鹽的合法化的實行所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層出不窮,明朝朝廷也越來越意識到社會救助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從確認近場貧民人口到販賣鹽的量,再到販賣的固定區域,社會救助的每一個環節都不容忽視。然而這些如果都要做到面面俱到的話,也就意味著朝廷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那麼鹽業管理的成本就會突然提高,朝廷能夠得到的利益也就將大大降低。

從嚴格管制到合法弛禁,為何明朝私鹽合法化後反而引發治理難題?

為了穩定國家的經濟來源,明朝朝廷並沒有選擇有效但成本較高的方法,而是選擇了偏向形式主義的方法,即發現有違反的行為就加以處置,沒有發現就隨意敷衍,也不去深究,沒有實現根本上的治理。長期以來,問題呼之欲出。原本就搖搖欲墜的社會救助隨著明朝朝廷的財政危機逐漸加重而最終崩潰,與之前的預期逐漸背道而馳。

四、江河日下,弊端橫流,明朝私鹽弛禁政策影響廣闊

(一)官商互通勾結,官場腐敗風氣盛行

明朝食鹽管制漏洞百出間接讓商人有機可乘。他們為了從中謀取更多暴利,買通鹽官。久而久之,明朝官場行賄走私的局面形成了一股潮流。鹽官甚至協助商人作假,幫助商人將食鹽走私到各個地方。更有官員自買私鹽,販賣到各種地方,從中獲取暴利。這也就間接為晚明時期官場的腐敗做了鋪墊。

(二)朝廷財政收入減少,經濟發展逐漸緩慢

私鹽走私量的大幅增加,導致朝廷正當渠道的食鹽銷售阻塞,進而朝廷從中賺取的利益不斷減少。而鹽業在明朝時期每年向朝廷提供的稅收佔國家稅收的比重不可小覷,因此鹽業的不景氣直接導致明朝的稅收大大減少,朝廷用來發展其他行業的國庫資金不足,進而到明朝後期,經濟發展速度不斷降低。

(三)私鹽走私販賣氾濫,社會環境極其不穩定

雖然明朝時期走私販賣私鹽的懲罰殘酷嚴厲,但卻能夠從中獲得巨大的利益,因此還是有很多圖謀不軌的走私販選擇鋌而走險。為了走私更多的食鹽不擇手段,甚至利用近場的百姓,威脅他們從鹽場揹負大量的食鹽。

從嚴格管制到合法弛禁,為何明朝私鹽合法化後反而引發治理難題?

因此,百姓面臨的不僅僅有生存需求的壓力,還有來自走私販的要挾。這樣不但沒有實現對進場百姓的社會救助,反而為走私販提供了走私渠道。長此以往,大環境遭受到嚴重的破壞,近場百姓的生活依舊沒有得到改善,朝堂依舊處於不穩定的局面。

因此明朝時期的鹽是個很大的問題,從嚴格管制到合法弛禁,明朝私鹽合法化後反而引發了一系列治理難題。

參考文獻:

《中國鹽業史》

《鹽政志》

《復楚中論鹽價公書》

《天下郡國利病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