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沒有自控力,常常手機不離手?家長可以試試這幾個方法

文 | 小麗兒媽咪(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以前家長們擔心孩子去網吧,天天去網吧抓人,把自家的孩子拎回家教訓一頓。現在,手機、電腦成了家長們恐懼孩子淪陷的對象。越來越多的孩子因為過度玩手機而出了問題,讓我們不得不思考手機到底是給我們帶來的便利還是災難。


舅舅家的孩子有3個,兩女一男,平常家裡鬧騰的很,有段時間突然大家都不吵不鬧了,因為都扎堆兒的在屋裡玩手機呢。

孩子們經常因為手機而吵架,誰掌握控制手機的權利、看哪部動畫片、玩哪個遊戲,甚至聲音多大都會成為他們吵架生氣的原因,對此,舅舅舅媽操碎了心,成天看他們在家裡吵架,看不見孩子出門或者乾點兒別的。

孩子沒有自控力,常常手機不離手?家長可以試試這幾個方法

這天,剛好是週五,孩子們放學回來不用上課了,也沒有作業,還沒有吃飯就躲進房間玩手機去了。等到飯做好了,等到吃飯的時候,房間裡又傳出來了大家吵架的聲音,舅媽不以為然,覺得可能是孩子們又哪裡鬧的不愉快了,可是這次不簡單。

其中一個孩子因為看不到手機畫面,責怪哥哥偏心,不讓自己看,另外一個覺得妹妹說分沒有道理,自己已經做的很好了,但是他們還總是說自己做的不好,覺得委屈。幾番爭執下來,三個人一個比一個更氣憤,哥哥摔門而出,跑出了家。

孩子們總是因為手機的問題產生矛盾,而且因為一部手機耽誤了本來應該做的事情,這些都不只是因為孩子太貪玩兒了才會這樣,玩手機背後,孩子自控力的高低,需要父母注意。

、為什麼大多數孩子一玩手機就上癮?

不難發現,有的孩子經過高中的壓制,到了大學裡開始變得非常放縱,肆意張揚,沒有人管的生活對於孩子們來說真的是太舒服了。徹夜通宵,週末網咖,宿舍裡的電一個星期就要交一次,上網的費用比自己吃飯還要多。逃課、上課睡覺就更別提了,不做這些才另類呢!

孩子沒有自控力,常常手機不離手?家長可以試試這幾個方法

面對這些瘋狂行為,家長們都在疑惑,為什麼原本乖巧聽話,學習上進的孩子怎麼就突然變成這樣了?難道真的是大學這樣的小社會把人給分流了嗎?

孩子們在得到自由後的瘋狂行為,並不是因為他們周邊環境有多麼惡劣,更多的原因肯定是出在了孩子自己的身上。為什麼大多數孩子一玩手機就上癮?這樣原因,讓你看到孩子痴迷手機的真正原因。

想要玩的慾望導致孩子缺乏“自控力”。

自控力低下是孩子們對於手機沒有抗拒能力的最重要的原因,由於自己這麼多年來都沒能很好的養成自律的習慣,所以孩子在沒有人管之後,很容易迷失、沉迷。

尤其是青春期過後,父母家長放鬆對自己的管制,一下子緊繃的生活變得自由而愉快,讓孩子不太能夠適應過來,因此,有些心理和行為是無法和現實接軌的,他們瘋狂的做那些自己本來希望做卻沒能做成的事情,從中得到滿意和快感,可是一邊享受的同時一邊忘了自己的初衷和身份。

此外,孩子因為長期都在家長的安排、監督之下生活,很多事情和規矩都是爸爸媽媽給自己立的,既沒有獨立的能力也沒有獨立的意識,雖然身體是自由了,可是孩子的思想卻被綁住了。他們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絲毫沒有安排自己生活的能力。

孩子沒有自控力,常常手機不離手?家長可以試試這幾個方法

被壓制的慾望釋放,迫不及待的想要滿足自己。

這點很能理解,因為孩子們本來就有非常多的需求,只是因為年齡和學業,他們不得不暫時把這些想法放一放,做家長覺得應該做的事情。因而,在得到權利之後,他們會迫不及待的想要滿足自己。

我賺到第一“桶”金的時候,一分錢都沒有留下,因為全部都在計劃中,沒有剩一點兒錢。好不容易被爸爸媽媽管了這麼久,自己終於有了賺錢的能力,這樣的快樂和滿足是我一生中都沒有遇到過的。所以在工資還沒有拿到的時候就已經興奮的計劃好要怎麼使用它們了。

孩子們對於手機的沉迷、上癮,就很像我剛剛開始賺錢的時候,那種快樂和興奮的感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需求,孩子當然也不例外。手機對他們而言並不是一部通訊工具,而是自由的象徵,是成年人的標誌,是自由的體現。這些對孩子的意義,遠超於“手機”自身的魅力。

上癮的少年們在自己的世界裡沉迷,這是因為在自己得到只有之前,沒能養成很好的習慣,自律對他們來說是不可能的,可以隨意的生活幹嘛要用條條框框來限制自己?這不是給自己找事嘛!有的孩子這麼想,但是有的並不是這樣的

孩子沒有自控力,常常手機不離手?家長可以試試這幾個方法

二、為什麼有些孩子的“自控力”比較強?

曾經接觸過一個學生,他的生活很規律,對於學習他從來都不會忽視,每一道題是怎麼完成的,自己錯在哪裡了,類似的分析比我們做老師的還要透徹。平常交代的作業一向都是保質保量的完成,我們驚訝他的懂事和天分之餘,看到了孩子媽媽的辛苦付出。

原來,從孩子出生,媽媽就沒有上班了,她也是一名教師,有著很多和自己孩子一樣的學生。但是不同的是,大多數家長都希望孩子成才,有的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沿著自己的路繼續走下去,畢竟人脈和資源等,都和自己的職業有關,以後要幫助孩子也輕鬆一些。

但是這位學生的家長不是這麼想的,她告訴我們,孩子有自己的身體和靈魂,他當然要有支配自己的權利。作為父母,他們只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參與孩子的生活,許多事情還是需要孩子自己動手,家長只是輔助的作用。

平常寫作業的時候孩子一向都不需要媽媽催,因為很早之前孩子就知道,這是他自己的事情,學業對於他來說,是一項功課,而不是媽媽的要求。

很顯然,這位學生的自控力是高於我們見過的很多孩子的,這是因為他從小的習慣性養成就非常的正確,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明白努力的意義。

所以,這告訴我們,其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對手機沒有免疫力,一碰到就會上癮的,還是有非常的人能夠把握好這個“尺寸”,不讓自己那麼被動。

孩子沒有自控力,常常手機不離手?家長可以試試這幾個方法

沉溺電子產品不是缺乏自控力,而是自控力不足。

家長總是會陷入“有沒有”和“好不好”的誤區,就拿孩子對於電子產品的沉迷來說,實際上,他們不是沒有自控力,而是自控力不夠。

孩子的自控力從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只是家長們不太容易發現。比如還沒有到飯點就餓了,孩子們會催媽媽做飯,自己靜靜的等待;夜裡想要上廁所,會自然醒或者等到第二天早上再上廁所,而不是像小寶寶的時候一樣,尿床了。

這些細微的差異能夠讓父母用不一樣的方式解決孩子的問題,有沒有自控力和自控力好不好是兩回事,引導他們的方式當然也是不同的,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有正確的認知。

不愛玩手機的孩子更能把握自己的生活。

手機囚禁了多少人,我想不需要我用數據說明,大家就可以輕鬆發現了,因為越來越多的人發現,自己下班後的生活都在手機上了,空虛的感覺並沒有比加班輕鬆。這對孩子來說也是同樣適用的。

孩子沒有自控力,常常手機不離手?家長可以試試這幾個方法

對手機沒有癮的孩子,都屬於比較自我,有追求,目標清晰的一類人,儘管他們也有自己的需求和慾望,但是他們的目標不在於一部手機的天地,而是能夠看到更多的山水,體驗更多不一樣的風土人情,這是他們眼裡的未來和自由。

或許有的家長會奇怪了,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追求就這麼高大上,我家的孩子就知道玩手機呢?因為家庭教育和孩子的思想意識不同。

子非魚,我們永遠都不知道他人在想什麼,但是我們是能夠影響孩子的,有的家長喜歡看書,孩子也會有閱讀的習慣,有的家長喜歡音樂,孩子也熱愛歌唱,道理是一樣的,就父母們如何教育、引導孩子了。

孩子對於手機是否會上癮,歸根結底,還是在於他是否能夠正確的管理自己,自控力是否能夠對自己的需求起到平衡和控制的作用。這一點是我們作為父母應該認識到的。

三、影響孩子養成良好的“自控力”的因素有哪些?

一位家長在網上分享了自己對孩子玩手機的生活經歷,一篇《真實記錄:我是如何利用玩手機培養孩子的自律精神和責任感的。引得網友們眾說紛紜,有的人覺得這是孩子從小教的好,有的人覺得這是個例。不被懷疑的是,的確孩子的自控力是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的。

孩子沒有自控力,常常手機不離手?家長可以試試這幾個方法

孩子自控力如何,看看家長都是怎麼做的。如果家長自身就熬夜到一兩點,看手機著迷錯過吃飯時間的話,那麼孩子也一定會效仿父母。

畢竟除了學校,孩子接觸最多的就是家庭環境,是自己的父母和家長們,一切的行為和思想都被自己的親人影響著。要是自己的爸爸媽媽每次玩手機都很起勁兒,可是就是不讓自己玩,孩子能不好奇嗎?

自控力的好壞,從孩子小時候就看出來了。我們會發現,有的孩子能夠自主完成作業,可是有的孩子喜歡偷懶,寫不完就算了,照樣出去玩,第二天的時候到學校去仿照同學的作業就可以了。孩子的自控力如何,從對待作業的態度上就能看的出來。

因為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肯定都教育孩子要誠信,自己的事情要按時完成,絕對不能隨便抄了同學的就了事了,這是不負責任的表現。可是有的孩子就是會逾越了家長、老師的紅線,因為在他們的心裡,規矩是可以改變的,自己沒有辦法管住自己,還是隨意一些比較好。

這告訴我們,孩子的自控力是從小就開始形成了,長大後愛玩手機只是孩子自控力高低所表現出來的方面之一,還有許多地方需要我們父母自主的發現,幫助孩子擺脫外界的控制,把人生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孩子沒有自控力,常常手機不離手?家長可以試試這幾個方法

自控力好不好,看看孩子的習慣就知道了。其實自控力也是源於每一天的生活,孩子們習慣了或者真的意識到怎樣做是正確的時候,自然不會被一部手機誘惑。

非常喜歡的一位作家蔣方舟,就是一個習慣了規律而自律的人,曾經有整整一年的時間,她都沒有和外界聯繫,而是一個人在東京生活著,過著不被人打擾的生活,手機對她而言是最大的累贅,與其把時間花在看手機上,還不如抬頭看看窗外的藍天是怎麼一步步變成烏雲的。

習慣成就未來,孩子的自控力是獲得成功,贏得人生的關鍵,在能夠改正的時候不好好糾正,以後想要改變就更加困難了。

四、家長可以用什麼方法幫助孩子提高“自控力”?

2018年8月在江西吉安,12歲的少年湯某為了玩遊戲,從商店將他人的手機偷走;

2018年5月福建泉州一名14歲少年因沉迷遊戲,與母親溝通時發生爭吵,情急之下,用剪刀刺傷母親,並站在空調外機準備跳樓輕生,所幸被消防人員救下。

孩子沒有自控力,常常手機不離手?家長可以試試這幾個方法

太多血淋淋的事例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發生在我們的視野範圍內,警醒我們不得不對孩子的自控能力重視起來,這不僅關乎孩子玩手機這樣的簡單行為,更是將來的放縱能夠懸崖勒馬,儘量避免嚴重後果的出現。

那麼,家長可以用什麼方法幫助孩子提高“自控力”呢?試試這樣做,讓孩子擺脫慾望的魔爪。

給孩子時間,讓他可以自由安排。前文提到的,一位家長提高孩子自律和責任感的案例,就是用了這樣的方法才讓孩子糾正了愛玩手機的毛病的。

每次玩手機或者看電視的時候,孩子的身邊都會有一個沙漏,沙漏的時間是15分鐘,隨著一次次的練習和適應,孩子終於能夠自由的把控自己的需求,不被手機左右。家長們也可以試試這樣的方法,給孩子自由,但是同時也設定條件,把自律當做自己的習慣。

孩子的自控力需要家長的引導,家長們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榜樣,一起做一個自律的人,一起看向光明的未來。

孩子沒有自控力,常常手機不離手?家長可以試試這幾個方法

————————————————

關於這個話題,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和我們一起分享討論。

我是小麗兒媽咪,是一名2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

有關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的人,別忘了點贊 + 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