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飲食原則是什麼?

患上血液病之後,大家一般會問:得的什麼病?得病的原因是什麼?如何治療?治療效果如何?飲食上有什麼要求?今天我就跟大家講講對於血液病患者至關重要的飲食,正確的飲食習慣不但可以幫助患者儘早康復而且有利於預後的鞏固。患者飲食的總原則是: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清淡易消化飲食,避免攝入辛辣、刺激、過冷、過硬及不衛生食物。

血液病飲食原則是什麼?

1、供給高蛋白飲食

人體每天都會對蛋白質有一定的需求量,並且紅細胞的增殖、分化和再生,都需要依賴蛋白質作為基礎,所以血液病患者在飲食方面更需要供給營養價值高的優質蛋白,如魚、瘦肉、牛奶、蛋類、豆類及豆製品。

動物蛋白質中魚類蛋白質最好,植物蛋白質中大豆蛋白質最好。用高壓鍋製作的湯類,如排骨湯、雞湯、動物骨等都是非常有營養的,因為高壓鍋的壓力和高溫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把原料中的營養物質分解出來,又不會破壞原料中的營養。但對於缺鐵性貧血患者而言,高脂肪食物、鈣類食品(如豆腐)及牛奶、汽水、香檳等鹼性物質可影響鐵劑吸收,應避免同時服用或儘量少用,相反口服鐵劑的同時食用水果、果汁和各種酸性飲食,或者口服維生素C,都有利於鐵的吸收。另外比較特殊的是過敏性紫癜發病期,應儘量避免動物性蛋白的攝入。

血液病飲食原則是什麼?

2、補充造血物質

對於血液病患者或多或少的都會出現貧血及貧血症狀,因此所攝入食物中應補充含鐵質、葉酸、維生素B12等造血原料的食品。含鐵劑豐富的食物有:動物肝腎臟、瘦肉、蛋黃、海帶、黑芝麻、芝麻醬、黑木耳、黃豆、蘑菇、紅糖、油菜、芹菜等;葉酸廣泛存在於:綠色新鮮蔬菜、水果、酵母、動物的肝腎中,尤其是新鮮蔬菜含量最為豐富,需注意的是烹調時間不宜過長;維生素B12主要含在動物蛋白中,如肝、腎、肉類、乳製品、魚、貝類和蛋類等。多食有提高免疫力和抗病毒作用的食物:蘑菇類等。

血液病飲食原則是什麼?

3、補充含維生素類

補充含維生素類的食物:如維生素B1、B6、K 和C等。蔬菜、水果類食物中的維生素含量較高,其中蔬菜中維生素的含量葉部比根部高,嫩葉比枯葉高,深色葉比淺色葉高。新鮮蔬菜如西紅柿、芹菜、菠菜、萵苣等,水果所含的維生素大多是水溶性的,易被人體吸收。每日所食用新鮮水果必須清洗淨,宜剝皮或削皮後食用。

血液病飲食原則是什麼?

4、飲食禁忌

血液病患者的飲食切不可太隨意,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項:有出血的患者宜吃清淡和易消化食物,忌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發熱患者宜多飲水,多食用新鮮水果及蔬菜;烹調時一定要注意衛生,炊具餐具一定要消毒,不吃生冷和不衛生的食物;避免進食硬的食物,小心魚刺、骨碴等損傷牙齦及口腔粘膜。

重點來了

對於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應用ATG/ALG治療期間及白血病/淋巴瘤患者化療後中性粒細胞缺乏期間,皆宜進行無菌飲食,以減少腸道感染的機會。患者治療期間的三餐最好經過高壓5~10分鐘,食物不能隔夜食用。

血液病飲食原則是什麼?

採用高壓鍋滅菌的真正原因,是利用鍋內的高壓提高鍋內的溫度,高溫可破壞微生物的蛋白質從而殺滅微生物。由於粒細胞顯著缺乏,極易併發感染,任何微小的感染對於病人都是足以致命的。因此在上述患者進行治療期間進行高壓無菌飲食尤為重要,但使用時一定要注意安全!可以根據患者習慣、嗜好,選擇營養豐富、清淡易消化的飲食。採用少量多餐的原則,減少胃腸道負荷,促進營養素的消化和吸收。

總之,合理的飲食不僅可以為血液病患者補充足夠的能量和營養素,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患者併發症,改善患者的預後,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