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是技術先來 還是危險隨後就到

2018年3月18日晚上10點,美國亞利桑那州坦佩市一名女子被Uber自動駕駛汽車撞傷,之後不幸身亡。據亞利桑那州坦佩警察局局長Sylvia Moir表示:這次交通事故過錯在受害者本人,而非Uber。並且根據受害人橫穿馬路的方式,無論是有人還是自動駕駛模式,要避免這起交通事故是極其困難的。

但是時隔20個月以後,此事卻發生了神奇的轉折。據近日美國國家安全運輸委員會(NTSB)發佈的有關對Uber無人車事故的官方檔案來看,事情似乎又有了新的發聲點,當時的調查也與現在有了相當大的出入。

“自動駕駛”背後的危險

在長達40頁的文件中,過錯由人變成了軟件,報告顯示Uber根本沒有訓練無人車在人行橫道之外識別行人。此外,Uber選擇關閉測試車輛內置的緊急制動系統,而測試車輛製造商沃爾沃後來得出結論:制動系統原本能大幅降低無人車撞上受害者的速度。對此有專家表示,從技術上來說,在Uber的軟件工作時關閉沃爾沃內置系統的決定是有意義的,因為對於汽車來說,擁有兩個軟件“主人”是不安全的。這很大程度上也解釋了為什麼儘管汽車檢測到受害者,且有足夠的時間來停車,卻還是以每小時38英里的速度撞了上去。

另外還有調查顯示:當汽車在撞擊前 5.6 秒首次檢測到受害者的存在時,竟然將其識別為車輛,隨後又歸類為“其他”,最後,無人車將她識別成了“自行車”。

“自動駕駛”是技術先來 還是危險隨後就到

事實上,“自動駕駛”案件也算是屢見不鮮了吧。近日伊利諾伊大學工程學院的一份報告也揭露了一些無人車系統存在的安全隱患,其中涉及百度、英偉達等多家企業的自動駕駛系統。

該小組分析了包括2014年-2017年內的累計行駛里程達111.6605萬公里的144輛無人駕駛汽車。發現:在行駛里程數相同的情況下,人類駕駛汽車事故的發生率只相當於無人駕駛汽車的四千分之一。也就是說,當真正的危險降臨時,無人駕駛技術無法第一時間做出預判,甚至很難通過預先訓練的方式,做到事先應對。所以對於危險來講,人類駕駛員的快速應激反應才能做到真正挽救生命。

此外,軟件與硬件堆棧中的某些錯誤只會在特定駕駛場景下引發安全問題。換句話說,單純在高速公路或者空曠/擁護的街區進行無人駕駛測試可能還不夠,因為這些軟件/硬件故障仍有可能在其他條件下引發問題。在對一種已經公開的視音頻技術(來自百度Apollo項目)進行測試時,該團隊發現了超過500種實例,證明該軟件在這些情況下可能無法解決問題進而導致事故發生。

事實上,Uber在事故發生一年多後,成立了一個自動駕駛安全與責任諮詢委員會(SARA),負責審查公司高級技術部門(ATG)的政策,併為政策變化提供諮詢與建議。而此事故的發生,也讓各個國家政府對自動駕駛領域的安全問題重新審視。

美國是全球最早進行自動駕駛汽車相關立法的國家。2011年6月,美國內華達州議會通過一項法律,授權使用自動駕駛汽車但“要求有人坐在駕駛座上”。2017年7月,美國眾議院通過了《自動駕駛法案》。2017年6月,德國聯邦議院頒佈了關於自動駕駛的“道路交通法第八修正案”。日本警察廳則於2016年5月頒佈《自動駕駛汽車道路測試指南》,允許自動駕駛汽車上道路測試試驗。

我國有關部門和部分地市也已進行了自動駕駛車輛設計標準和“路考”標準的試製定。2017年12月,我國工信部、國標委聯合發佈了《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智能網聯汽車)》,工信部還起草了《智能網聯汽車公共道路適應性驗證管理規範(試行)》。

2018年2月,北京市交通委、市公安交管局、市經濟信息委聯合印發《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能力評估內容與方法(試行)》和《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封閉測試場地技術要求(試行)》兩份文件。上海市也於2018年2月出臺了《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辦法(試行)》。

“自動駕駛”危險與商機並存

“自動駕駛”伴隨話題而生,商機也伴隨話題而來。雖然有多項報告、事故與自動駕駛相關,但是此領域的藍海依舊一片大好。公開數據顯示,到2023年隨著自動駕駛的發展和應用,個人出行里程中使用共享汽車的份額將會達到40%以上。而來自麥肯錫的預測數據顯示,中國未來很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市場,至2030年,與自動駕駛相關的新車銷售及出行服務創收將超過5000億美元。

市場空間如此之大,巨頭們怎能放過口中的鮮肉。截至目前,百度Apollo自動駕駛路測牌照總數達150張,佔中國全部獲批自動駕駛路測牌照一半以上,其中80張牌照已經允許載人測試。其次百度還在世界互聯網大會現場,與興市城投集團就自動駕駛協同車路創新示範項目進行簽約,並將聯手打造全國首條自動駕駛車路協同智慧快速路。

“自動駕駛”是技術先來 還是危險隨後就到

華為則是面向中國市場正式發佈自動駕駛網絡解決方案Autonomous Driving Network(ADN)和iMaster智能運維繫列產品,助力電信業邁向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自治網絡。而近日,京張高鐵動車組也實現了自動駕駛、智能行車;在旅客服務方面通過智能環境調控技術,給旅客提供更加舒適的乘車環境。

“自動駕駛”是技術先來 還是危險隨後就到

自動駕駛在危險中也沒有阻擋著商機的蔓延。當然在危險中還有另外一種說法,“自動駕駛將給我們帶來兩大好處,一方面把駕駛員解放出來,可以簡單理解為‘買車送司機’;另一方面,可有效減少交通事故傷亡人數。”在2019全球未來出行大會上,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斌如此表示。

到底“自動駕駛”技術是如上文報告中提到的那樣,人類駕駛汽車事故的發生率只相當於無人駕駛汽車的四千分之一,還是如此處說的這樣可有效減少交通事故傷亡人數。但是一切都好像都取決於技術與自動駕駛系統的發展。是人們創造了技術,還是技術會傷到公眾。

終歸是回到開篇,“自動駕駛”到底是技術先來,還是危險隨後就到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