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幼兒的不”或“不要”?

每個家長都經歷過讓一個幼兒做任何事情的回答都是“不要”。

這是怎麼回事?

因為幼兒在這個年齡段要聲明自己的獨立性。這也是他們在聽慣了家長指揮自己後要求自己做決定的信號。

這種行為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家長大可不必擔心。

那我們在這個階段需要注意什麼呢?

如何應對幼兒的不”或“不要”?

1.不要和孩子爭吵

當孩子說“不要”時,家長不能對孩子叫喊,這隻能更使孩子有負面的情緒。家長需要平靜地跟孩子解釋為什麼你要求他這麼做,同時也要表示理解為什麼孩子不願意這麼做。原則上的事情不能讓步,要告訴孩子雖然你不同意但也要按家長說的做。

2. 要有靈活度也要堅持原則

家長不能凡事都要求幼兒絕對按自己的意願做,不是原則的問題可以讓孩子自己決定,如在兩件衣服中選擇一件愛穿的。注意不能放棄原則,如孩子爬上窗臺一定要讓孩子下來,不願意也得執行。另外不管你在任何情況下,如果孩子在大發脾氣時就絕不能讓步,如果讓步就是在鼓勵這種行為。

3.不給孩子機會說“不”

比如說在吃飯時你可以問孩子“你要吃菠菜嗎?”,你得到的回答最有可能是“不要”。但如果換種問法“你是要吃菠菜還是菜花?”你得到的回答可能就是“菜花”。這樣不僅孩子練習了做決定的過程,也減少了他說“不要”的機會。

如何應對幼兒的不”或“不要”?

4.不要給孩子不存在的選擇

比如說,有的家長會問孩子“我們今天去看病好不好?”,得到的回答肯定是“不好!”。雖然孩子拒絕,家長還是要帶孩子去看病,所以這種情況只需要對孩子說“今天我們得去看病”就可以了。

5.家長注意自己對“不”的使用

試想一下,我們每天對孩子說多少次“不能”,“不要”等等。如果我們不斷地在使用這些負面意義的詞句,孩子也要學習著使用。家長可以試試換種方式和孩子交流,如“我們換個地方玩,廚房太危險了,去客廳我們一起做個遊戲”,而不是說“不許進廚房!”

6.注意不要用命令式的交流方式

家長往往對孩子都以命令式的方式進行交流,如“該睡覺了”,“該吃飯了”“把玩具收好”等等。這些命令讓孩子很反感,為什麼不換種方式呢?如“我們一起把玩具收到盒子裡,然後我們出去玩”。

耐心一些,孩子三歲以後就自然會好多了。

如何應對幼兒的不”或“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