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娭毑甜酒,1块5一碗,湘潭人吃了几十年

小时候在家里总能听见楼下:“卖甜酒,小钵子甜酒!”

的吆喝声,萦绕在整个街道,然后渐行渐远,卖甜酒的师傅骑个自行车,甜酒挂在车后,车把手那挂个喇叭一直在循环,现在真的很少见了...

文娭毑甜酒,1块5一碗,湘潭人吃了几十年

甜酒,是儿时无可替代的味道。那时候,零花钱不多,街上的小吃也不及现在这么多,放学后去喝一碗甜酒可以说是很幸福的事了。现在卖正宗的甜酒是越来越少,作为湘潭的特色,似乎已经悄然远去,不过还好,文娭毑甜酒屋依旧在坚持做古法甜酒。

文娭毑甜酒,1块5一碗,湘潭人吃了几十年

在我的认知里,甜酒不是酒,而是一种等同于甜品的小吃,偶尔也会以出现在早餐或者宵夜之中。不管男女老少,都好这一口,而且一阵子不吃就会想念它的味道,这一点,想必每个湘潭二中学子的感受尤为深刻。

文娭毑甜酒,1块5一碗,湘潭人吃了几十年

文娭毑甜酒位于风车坪社区,与我同去的同事,也是文娭毑家十几年的铁粉了,据她描述:“在二中上学的时候,夏天很热,娭毑的冰甜酒那简直就是救命的甘露,至今都记得那种油然而生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文娭毑甜酒,1块5一碗,湘潭人吃了几十年

风车坪这个牌坊进去,然后在这个诊所处左转,就可以看到狭窄的文娭毑甜酒屋门,里面坐着三三两两的客人,正在这里感受“甘露”。

文娭毑甜酒,1块5一碗,湘潭人吃了几十年
文娭毑甜酒,1块5一碗,湘潭人吃了几十年

也可以从二中对面的巷子口进去,往里20米的样子即可看到文娭毑甜酒屋,通常,只要跟着这些学生的脚步都能找到。

文娭毑甜酒,1块5一碗,湘潭人吃了几十年

文娭毑甜酒屋,也是文娭毑的家,几十年来,一直在这里。即便现在外面的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走进这里时间宛若静止,坐在用日历旧报纸铺盖,上面还盖着玻璃的桌子前,跟小时候奶奶家的布置是出奇的相似,这大概就叫时代的烙印吧。

文娭毑甜酒,1块5一碗,湘潭人吃了几十年
文娭毑甜酒,1块5一碗,湘潭人吃了几十年

超级具有年代感的还有这里的餐具,这些大概现在也是很难找到了。缺损的小钵子碗,以及铁皮勺,是我很小很小的时候见到过的。好奇的问道:“娭毑,这个勺子多少年前买的啊?”娭毑笑道:

“那不记得去了,反正比你年纪肯定大多了!”

文娭毑甜酒,1块5一碗,湘潭人吃了几十年
文娭毑甜酒,1块5一碗,湘潭人吃了几十年

虽然都很老旧了,但是每一样都很是干净。桌上玻璃总是一尘不染的,每次客人吃完,文娭毑都会迅速的收拾干净,碗勺也是,放勺子的瓶子还用纱布盖住遮尘,可以说是很“土”了

文娭毑甜酒,1块5一碗,湘潭人吃了几十年
文娭毑甜酒,1块5一碗,湘潭人吃了几十年

桌上还有一块文娭毑亲手写的小黑板,文娭毑说:“有时候在家做别的事情或休息,这就告诉大家一声,喊一声我就来。以前科大很多学生晚上下课了才来,我也会从床上爬起来招呼,现在老了,晚上就不卖了,反正白天都在。

文娭毑甜酒,1块5一碗,湘潭人吃了几十年

我跟同事都很好奇文娭毑到底做了多少年甜酒,文娭毑回答说:“跟老伴都是做饮食业的,经历了个体到集体到下岗到再创业,从20岁做起做到现在80多岁,以前呐,就靠卖这甜酒得喂饱几张嘴呢。

文娭毑甜酒,1块5一碗,湘潭人吃了几十年

我们问娭毑累吗?娭毑说:“累,但是值得,现在超市里饭店里,各种吃的五花八门,但依旧还是有很多人知道我们家的甜酒,时不时还来这里买上一碗,我就觉得应该还要继续做下去。”

文娭毑甜酒,1块5一碗,湘潭人吃了几十年

老人说起这些满是自豪:“现在儿孙会帮忙做甜酒,自己就顾卖就行。”我们称赞娭毑身体好,问她有什么养生秘诀,娭毑连忙回答:“每天都喝甜酒咯,喝甜甜酒可以长寿。”没错,甜酒的确是个好的滋补品,甜酒冲蛋、甜酒泡阿胶…这些都是有益身体的。

文娭毑甜酒,1块5一碗,湘潭人吃了几十年

数十年来,吃过文娭毑甜酒的人很多,很多都是从学生时代吃到现在为人父母,每次一来不仅连吃几碗,还要打包带走,我同事是其中之一,她说:“印象中,夏天的味道就应该是文娭毑的甜酒。”

文娭毑甜酒,1块5一碗,湘潭人吃了几十年
文娭毑甜酒,1块5一碗,湘潭人吃了几十年

谈话间,跟娭毑点上两碗甜酒,吃上一口瞬间明白了为什么同事会在这里吃上十几年。圆润的糯米吃在嘴里绵软而有韧性,一点也不粘牙,咬开后,蛰伏在糯米核心层中的米酒汁弹射到齿颊

,刹那间,鲜甜的感觉传遍全身,氤氲的香气里弥漫了儿时甜美的梦想。

文娭毑甜酒,1块5一碗,湘潭人吃了几十年

喜欢刨根问底的团长又向文娭毑提问题了:“为什么甜酒这么软啊?”看我们感兴趣,娭毑放下手中的活介绍起来:“我们土方子做甜酒,也没别的秘诀,关键也就4点:糯米、火候、酒曲及温度。

糯米要好,火候要稳,起码要蒸个40分钟以上,用碳炉子蒸最好!火大能蒸透,糯米又不会烂糟糟。

文娭毑甜酒,1块5一碗,湘潭人吃了几十年

另外就是这酒曲啊,也都是我们自制的,以前很多人自家酿酒都要来我这买这个呢。现在很多发酵都是用的发酵粉啊,我们这酒曲做的甜酒经放,家里放个把月都不会坏。”

文娭毑甜酒,1块5一碗,湘潭人吃了几十年

“做甜酒温度也很重要,要长年累月的做甜酒,才能准确的掌握,俗话说的好:‘做酒打豆腐,不要充师傅’,意思做甜酒跟做豆腐,那都是要靠自己拿捏分寸,有人买了我家酒曲,学了方法,但做出来的味道也会相差很多。”

文娭毑甜酒,1块5一碗,湘潭人吃了几十年

“还有一个,做甜酒的各个环节都务必要干净,这又有一句俗语:‘邋遢豆豉干净酒’,包括手啊器皿啊那都马虎不得,特别是油星,那是一点都沾不得的。一丁点不干净,只怕整锅酒都会坏掉。”

文娭毑甜酒,1块5一碗,湘潭人吃了几十年

虽然没有眼福看到文娭毑家的古法做甜酒的过程,但听了娭毑的讲述后,明白了要做出这一碗酒味醇香,米糟洁白的好甜酒,是相当不容易的文娭毑60年的坚持更是不容易。

文娭毑甜酒,1块5一碗,湘潭人吃了几十年

何谓匠心,就是像文娭毑一样。将简单的事儿,重复的做好,然后再重复的做好,最后还能重复的做好。在我心里,她就是最了不起的匠人。

文娭毑甜酒,1块5一碗,湘潭人吃了几十年

在快节奏的今天,这些遵循传统、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古法手工的手艺人,他们也在逐渐的被人忘记,一同消失的,还有那些小时候的味道,这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情,所以,这些仅有的儿时味道,更显得弥足珍贵!

在你的美食宝典里,有没有这样的匠心味道,请在留言里跟大家分享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