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有没有这么有趣的福建人呢?

全国汉语方言有七大类,福建境内就占有其五--闽方言、客方言、赣方言、吴方言和官话方言。福建人大多说闽南话和客家话,这种母语基础的人,常常因没有音调,说起普通话来,发音比较怪异,而且普通话发音非常独特,各具特色,在跟讲普通话者交流时经常闹出笑话,北方的人和中原的人听起来就会觉得非常好笑。

你身边有没有这么有趣的福建人呢?

闽方言有一大批属于本方言区常见而其他方言少见的方言词。这些方言词有两个特点:一是继承古代的语词多,二是单音节词多。它保存了很多古汉语的一些特色,人称“唐朝普通话”。很多古籍中都有体现,例如“筷子”叫“箸”,“儿子”叫“仔”,“锅子”叫“鐤”,“剪刀”叫“铰刀”等等。福州话说“下雨”为“桐雨”(或写成“遏雨”),“桐”字源于“掉”,掉从卓,卓福州话念“tok”,转成阳声韵则念成“tog”,俗写成“桐”。丢失福州话说“拍桐”,丢失的丢就是掉,“丢三拉四”实是“掉三拉四”。迷路福州话说“拍桐路”,与广州话说“桐失路”是同一类的音理。

你身边有没有这么有趣的福建人呢?

福建形容类的谚语也是博大精深。“话若说透枝,目屎就捌未离”意思是如果把话说清楚,眼泪擦都擦不完。形容一件事情非常悲惨。“一头担鸡双头啼”意思是一头挑鸡去卖,另一头担着小孩,但鸡没卖出去,小孩又在哭。此句亦是形容景况悲惨之至。“没米兼闰月”意思是没米,日子已经很难过,又遇到闰月,日子真是很不好过。

你身边有没有这么有趣的福建人呢?

老一辈闽南人从小开始接触的就是闽语,而不是普通话,再加上没有很好地学习过普通话或者日常习惯用闽语交流等种种原因,所以在讲普通话时,把闽语的发音习惯代入了。因此也闹出了个笑话:上次去福建遇见了一位老太太,跟我说年轻人不要写代码不要读博,我觉得很有道理。回去跟来自福建的室友说你们福建人真是太善良了,说的真好。她就很疑问为啥我这样说,我把话给她复述了一遍,她就忍不住了,问她啥意思,说是那位老太太表达的是不要吸大麻不要赌博……

你身边有没有这么有趣的福建人呢?

网上有句很火的话“我开始方了”,这句话其实是“我开始慌了”的意思,是福建人发音不标准的梗,福建人说普通话h和f不分,慌即方。潮汕人(母语潮汕话即闽语):“我们以后要好好花展,多多撞(赚)墙(钱),祝大家平安幸胡(福)。”、“今天有点黄(烦)”!“福建人说普通话”俨然成为了段子手的最爱,福建人自己也是自黑到停不下来。

福建人的“H”“F”不分,从一方面也显示出由于全国各地方言特色不同,各地在学习普通话发音上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所以对于生活在南方方言体系中的人来讲,学起来真是存在诸多困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