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一颗石子扔进平静的诗潭,激起了层层涟漪……

近些年来,网上流行“掐架”之风,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唇枪舌剑的,尽显“英雄用武之地”,后又升级成为“骂站”,只恨不得要“大打出手”了。现如今最为出名的,莫过于余秀华和沅茵。说起来两位身份颇有相似之处,都是女性,同是诗人,一个是青岛作家协会会员,一个是湖北省钟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不同的是两位除了文字功底了得之外,嘴上功夫更是厉害。要不怎么说同行是冤家呢,两个女人也是一台戏啊!

余秀华——一颗石子扔进平静的诗潭,激起了层层涟漪……

不过先声明一下,我不是来看热闹的,我只是想对她们两位女诗人各浇一盆水,貌似“当头棒喝”之意,也好让其清醒冷静下来,有话好好说!

请原谅我的孤陋寡闻,我在此之前并不知道沅茵,也没有读过她的诗,倒是因为与余秀华展开“骂战”之后,其名字再次出现在网络平台上,至于报端是否有关于其人其事的信息我不知道,我只是在意她成功地再次把自己从“幕后”推至于“台前”。这也罢了,谁都想出名或者出类拔萃,谁都不愿意被渐渐遗忘,只不过所用的方法各自不同。但是戴着文化的光环,以批评为借口,不就事论事,恨不得“口诛笔伐”,以至于从诗评讲到了人家的身体缺陷,开始人身攻击就大不妙了。

余秀华——一颗石子扔进平静的诗潭,激起了层层涟漪……

余秀华作为一个身有残疾的农村女人很不容易,不知道遭受过多少异样的眼光,之可能都是轻的。她的痛与苦,只有她自己心里知道,外人或者说正常人都永远无法懂得(这一点可以从她一系列的诗中体会到)。但是她是个不向命运低头的人,既然自己的身体有恙,但心却是健康的,于是把自己的亲身经历都一点一滴的写进了诗里。单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这些正常人点赞和敬佩!

她的诗全部来自于她的生活轨迹,选择的素材也是她每天面对的,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人和事物。所以,她的诗字里行间无时不刻都透露出农村田野的气息,语言直白朴实也大胆惊人。我自己也是一个诗歌爱好者,读过很多诗,但总是觉得余秀华的诗与众不同,用词新颖独特,把语言文字与土壤结合,通过她的思想再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转换成一行行农作物,几处打谷的晒场草垛,稻子与俾子的区分,行走在弯弯曲曲的田埂上你歪歪扭扭的背影和乡间小路旁的小花野草以及她自己的眼泪与呐喊……

余秀华——一颗石子扔进平静的诗潭,激起了层层涟漪……

成名后的余秀华似忽有点儿飘飘然了,居然开始解读起唐诗宋词来。解读也就罢了,她又标新立异而且一本正经的“色解”,真的是犯了众怒,从而引来议论纷纷,后又导致“骂声一片”。于是,倔犟的女人开始“以牙还牙”地反击。先是与诗坛两位大咖级前辈北岛和食指正面交锋。老诗人毫不客气,把余秀华的诗“批”得体无完肤,战况一度达到“白热化”的程度;如今女诗人也因“看不惯”余秀华的“所作所为”而高挂“挑战牌”,余秀华自是不甘示弱,一番唇枪舌战,愣是把一潭诗歌的池水搅起层层涟漪,大有翻起浪花之势。其实我们也不必要担心,一潭池水而已,能有多大的浪呢?不过话说回来,潭水如果太平静,也就失去了它的存在价值!

余秀华——一颗石子扔进平静的诗潭,激起了层层涟漪……

余秀华也好,沅茵也罢,都是“同道中人”,性别一样,性格也一样,都是“眼里不揉沙子”的人。评论甚至批评都可以,但不能“互骂”,这是每个人的道德底线,不可逾越!

诗 ,之所以受人喜爱,无非写诗的人,无非写诗人的角度和态度。正因为不同的视觉,才有了缤纷的味道。就像一道菜,每个人的味蕾存在差异,导致开始品论,可以评头论足,提出建议或者意见,但不能开骂。食客尚且如此,何况诗人乎!

余秀华——一颗石子扔进平静的诗潭,激起了层层涟漪……

(谢谢阅读!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喜勿喷!欢迎在评论区留言!配图来源于网络及个人手机相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