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历史知识,打死你都不信,但它确实是真实发生的?

史学达人


学习历史的乐趣不仅在于通晓人类发展的基本脉络,还在于那些有趣的冷知识。

一代雄主赵匡胤所建立的北宋王朝,我想各位读者朋友们都不陌生,北宋给后世之人留下的印象就是重文轻武,虽然经济文化繁荣昌盛,但是国家战斗力却严重不足。宏观上的宋朝即是如此,不过深入了解宋朝我们会发现,原来那时还有一些独特的存在,下面就让笔者来介绍一些专属于宋朝的“奇葩”。


第一、纹身盛行

纹身是一种时尚的代名词,但是它仍然存在着很多争议,即使是在当下也有很多人不认可纹身,可是谁又能想到在宋朝时期纹身就已经开始流行了?

在当时纹身是为了凸现自己的某种信念。譬如宋朝初年的大将、马步军都统呼延赞自言深受国恩,为报恩将与契丹势不两立,为了强化这一种信念他在自己和老婆、子女、仆人的身上都刺了“赤心杀契丹”五个大字;再比如家喻户晓的抗金名将岳飞,他的背后也刻有“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为的就是凸显自己报国的决心。

由此可见,在宋朝纹身已经变成自我激励的一种文化,不但不会被抵制,还很流行。

二、出租小妾

在宋朝有这么一个奇葩的规定,那就是倘若宋朝的男子遇到经济上的困难走投无路之时,他们可以通过出租自己的小妾来补贴家用。以我们当代人的眼光来看,这无疑是有违伦理道德的,但是要知道,在古时候女性的社会地位是非常低的,一名男子不仅能够拥有“三妻四妾”,同时那些小妾就像私人物品一样毫无尊严,必须对家主言听计从,所以小妾出租的事情有其存在的根基。

当然我想即使宋朝允许小妾出租,也不会有多少人愿意这么做,因为宋朝经济本身就很发达,百姓的生活水平都不低,没必要为了一些钱折了面子,再加上受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正常人也不会对别人的小妾感兴趣,所以出租小妾往往没有什么市场。

三、嫁妆攀比

常言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可是在当代社会很多男性同胞即使到了年纪也不愿意娶妻生子,为何如此?就是因为娶妻所要支付的彩礼费用太高,很多男人都无法承担,男女双方承担费用严重不平衡。

可是在宋朝,不仅是男性的聘礼要多,就连女性的嫁妆也不会少。在宋朝一户人家嫁女儿之时,会陪送很多的礼钱,因为在当时看来,女儿的嫁妆就代表着女方家族的脸面,为了凸显出自己家族的大气,各个家族会将女儿的嫁妆进行攀比,久而久之,这嫁妆的价值也就越来越高。

四、按照身高分发军饷

有道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但是宋朝军队的军饷制度却打破了这一规则,宋朝的士兵并非按照能力的高低来分配军饷,而是通过比较身高的高低来决定,也就是说一些长得高大但是能力平庸的人能得到更多的军饷,而那些身材较为瘦小却有杰出才能的人只能得到更少的军饷。

这种奇葩的规定极大地打击了将士们积极性,既然长得够高就能得到更多军饷,那还何必要辛苦卖命呢?同时那些有能力的人才也因此被埋没,这使得宋朝军队的战斗力越来越低,存在三百多年却饱受他人欺凌。

除了上述例子之外,宋朝还有不少有趣的冷知识,譬如那个时期的柳永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鲜肉,在民间就是偶像的存在。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会发生什么,但是回首追忆之时我们会发现,原来还有那么多被遗漏的细节……


执笔灬写史


苏玄明张韶谋反事件。

唐敬宗时,长安有一个叫苏玄明的算命先生,跟染坊工人张韶关系不错。一天晚上,两人在一起喝酒聊天,苏玄明不知是喝醉了还是吹牛,就跟张韶说:“我刚刚给你算了一卦,你能坐上皇帝的宝座,而且还能在宝座上跟我一起喝酒。皇上不理朝政,天天只知道寻欢作乐玩球,皇宫现在已经不像以前了,这正是你的机会。”



张韶也是个实在人,听了苏玄明的话,立刻召集了自己的队伍,其实就是100多名染坊工人和街头无赖,把兵器藏在制作染料用的紫草里,推着就朝皇宫进发。

但是皇宫的侍卫也不是吃干饭的,一干人还没到达目的地,就被巡逻的禁卫军发现了破绽。有个士兵发现车子有异,就拦下来询问。张韶心虚了,抽出刀杀了那个士兵,让部众拿起武器,大声喊叫着向皇宫冲去。

说来也好笑,号称戒备森严的皇宫就这样被他们冲了进来。当时,“体育爱好者”皇帝李湛正在宫里与一群太监打球,眼看着变民砍开宫门闯进来,吓得魂不附体,被一个太监背到神策军大营里躲了起来。



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宏伟建筑的一群人,左呼右拥的进了大殿,张韶坐上皇帝的宝座,请苏玄明一起吃东西,兴高采烈地说:“你小子算得真准!”然后继续吃,没下文了。苏玄明没想到张韶就这样结束了,大惊:“难道你只为了这个?”

张韶和苏玄明面面相觑,终于发现两人的沟通出了问题——苏玄明是鼓励张韶成就一番事业的,张韶却只当他要自己来皇宫吃饭!事已至此,赶忙跑吧。正遇上政府军队赶来,张韶、苏玄明和一干追随者全都被砍死。



这就是著名的苏玄明张韶谋反事件,这是我看过的最无厘头的造反。


历史伶俜者


有4件历史事件,还真是打死都难以相信,却又确确实实存在。

历史第一奇事,皇帝竟然与亲生母亲性生活。

我国历史上霸占母亲的皇帝很多,比如隋炀帝杨广霸占宣华夫人,唐高宗李治霸占武媚娘,不过他们霸占的都是庶母,并没有血缘关系。南北朝时,有一位皇帝竟然霸占了自己的亲生母亲。

南北朝时《魏书》记载:“骏淫乱无度,蒸其母路氏”,就是说刘骏这个人好色成性,竟然连自己的亲生母亲太后路惠男都不放过。

史书记载,刘骏经常深夜偷偷出入太后寝宫,而且值夜的宫女太监经常能听到从太后宫里深夜传出来的淫乱之声。

路惠男虽然也不愿意与亲生儿子这样,但是她别无选择,有道是“家丑不可外扬”,何况她的儿子还是皇帝,所以她只能一步步妥协。

像刘骏这种与亲生母亲性生活混乱的皇帝,我国历史上仅此一人。


历史第二奇闻,秦桧的曾孙竟然是抗金英雄,最终带着儿女殉国。

说到秦桧很多人会骂他是卖国贼,是汉奸。北宋灭亡后,秦桧与宋徽宗、宋钦宗一起被金人俘虏。后来金人放秦桧回了南宋,回到南宋后的秦桧夫妇不愿意与金人作对,反对岳飞等人抗金。岳飞的死,也与秦桧有着直接关系,所以秦桧夫妇才会在岳飞墓前跪拜千年。

不过秦家也不全是坏人,秦桧的曾孙秦矩和秦桧就完全不一样。秦矩得到南宋朝廷重用,一心为国,后来成为一方大将。金人打到城下时,听说守城的将领是秦桧的曾孙,便十分高兴,以为可以兵不血刃拿下城池。

金人这次错了,秦矩非但没有和金人讲和,还死守城池。最终带着儿女殉国,成为一代爱国名将。


历史第三奇闻,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帝的女人并不是武则天,而是33岁的她。

说到女皇帝,很多人会想到武则天,其实在武则天之前,就曾有一位女性自称皇帝。此人就是唐朝时,起义称帝的陈硕真。

《资治通鉴》记载:“睦州女子陈硕贞以妖言惑众,与妹夫章叔胤举兵反,自称文佳皇帝。”意思是陈硕真和妹夫章书胤妖言惑众,举兵造反,而陈硕真竟然自称皇帝。

陈硕真自幼失去亲人,孤苦无依,后来丈夫也去世了。公元653年,浙江一代官吏贪污腐败,盗匪横行,百姓疾苦。陈硕真正是看准了这个机会,煽动百姓与自己起义,自称皇帝。

不过陈硕真的起义军,都是一些没有经过训教的老百姓,所以后来是节节败退, 同年11月,陈硕真的起义失败,陈硕真被杀。


历史第四奇闻,竟然有皇帝只娶了一位妻子,一生没有其他女人。

这位只娶一位妻子,没有其他任何嫔妃的皇帝,就是明宪宗的儿子朱佑樘。朱佑樘这么做,其实和他自身的经历也有很大关系。

朱佑樘的母亲纪氏,原本就是一位普通宫女,明宪宗一次偶然宠幸,纪氏怀上了朱佑樘。当时受宠的万贵妃却先后派去宫女想要害死纪氏母子,不过由于纪氏人缘好,宫女不忍心。

后来万贵妃又将纪氏送去了冷宫,还派太监张敏去杀了纪氏母子,可是张敏竟然冒险将朱佑樘藏了起来。朱佑樘东躲西藏,才活了下来。明宪宗年迈,却没有儿子,整天愁眉不展,一天张敏将实情告诉明宪宗,明宪宗后来立朱佑樘为皇太子。

明宪宗去世后,朱佑樘继承了皇位,他曾经深受后宫争斗之害,所以他很讨厌后宫争斗,这也是他没有其他嫔妃的一个原因。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奇闻异事,还真是举不胜举。


斯幽说历史


都说刘邦私生活混乱,其实他老婆吕雉也不守妇道,当年刘邦在外闹革命,吕雉照顾家小,长期以往,吕雉性欲难忍,和同村一个叫审食其的男人勾搭在一起,《史记·陈丞相世家》记载,吕雉和审食其在家里过着“夫妻生活”,项羽派人来抓刘邦老婆准备扣为人质时,看到吕雉跟别的男人过日子,还以为弄错了,半天没整明白,最终确认给一锅端,在项羽那儿,吕雉和审食其仍然同吃同住,刘邦当皇帝后,吕雉还给审食其弄了个辟阳侯,真不知刘邦怎么想的,公元前180年吕后去逝,审食其就被刘邦儿子们剁了。

刘邦,54岁当皇帝,在位8年,活了61岁。

当然,刘邦在外闹革命时也没闲着,虽然事业上经常打败仗,但爱情上却打了个大胜仗,在一次溃败时,碰到逃难的戚氏父女,小姑娘才18岁,长得含苞待放,刘邦威逼利诱,以自己的皮带为宿资,拿了一血,从此戚氏父女跟定了刘邦,戚夫人也成了刘邦的宠妃。晚年的刘邦,相信方术的“美男破老”之说,指年老的男人跟美少年同房可以延年益寿,这正合乎刘邦的辛辣口味,比如男宠籍孺,每次樊哙要见刘邦时,都捶胸顿足,直呼受不了这个姐夫。

戚夫人被吕后害死,汉文帝即位后,建庙纪念戚夫人,称为“戚姬寺”,图为戚姬寺遗址。

晚清名将,刘铭传,剿灭捻军,洋务派代表人物,第一任台湾巡抚,中法战争时保卫基隆港,功绩很大,1896年去世,作为朝廷重臣,死后都要给个谥号,刘铭传作为股肱之臣,皇帝很快就同意上谥号,让礼部办理,当时礼部已经拟定为“庄肃”,这是个美谥,一般有庄、武、文、宣、襄,都是比较好的。

图为刘铭传画像,在安徽肥西县有其墓园,保存完好。

但礼部官员想捞一笔,找到刘铭传的家属暗示,想上个好谥号,必须出笔钱,大概几万两,而刘铭传家人觉得谥号还要花钱买,太冤枉,况且刘铭传在任时为人正派,并没留下多少积蓄,家人们拿不出这笔钱,礼部没见到钱,于是大笔一挥,“庄肃”就变成了“壮肃”,明眼人都能看出“庄”和“壮”的区别,因为没钱买,一个好谥号变成一个不伦不类的谥号,可见晚清朝廷之黑暗,官员之腐败。


图文绘历史


有些历史知识,打死你都不信,可它确实是真实发生的。

比如说,抗日战争中,以游击队为主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歼敌数量实际上比重兵集团为主的国军多。

先别着急反驳,我这里都是日本军方给出的数据,日本军方实在没必要夸大八路军的战绩,并缩小国军的战绩吧?

先抛出无脑国粉的无耻谣言。原话是这样的:

“日本公布了二战在华阵亡数据:死于国军之手: 318883 人。死于共军之手:851 人。基本与中国 社会科学院的数据吻合。共军百团大战毙敌 302 人;平型关大捷毙敌 167 人;38 年晋察冀秋季反围 攻毙敌 39 人;39 年冀南春季反扫荡毙敌 37 人;39 年冀中冬季反扫荡毙敌 27 人;40 年春季反扫荡毙 敌 11 人;115 师陆房突围毙敌 16 人。共击毙日寇 599 人,加上小战斗,合计被共军杀死 851 人。死 者都有姓名年龄、家乡,部队、死亡地点、被谁所杀 详细记录。”

多么无耻,多么无脑,才能编造出这样的谣言?

那么,让我们走进日军档案,看看到底谁的歼敌数量更多。

对抗日战争比较权威的书中,《华北治安战》是比较可信的日本官方报告。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华北方面军的作战数量总结。

华北方面军第一一 0 师团报告,在 1938 年 8 月——1939 年 10 月一年多一点时间中,与共产党武装交战次数约为 2250 次,每日平均约 5 次(上卷第156 页)。

日 军 第 二 十 七 师 团 报 告 ,从 1939 年 1 月 至1940 年 11 月间,仅该师团出发讨伐次数大小合计29168次,讨伐战斗次数为 2759次(上卷第 278页)。

1941 年 1 月的所谓“冬季肃正作战”,日军各部与中共交战次数,仅在 1 月份内就达 1682 次,每日约有五、六十次战斗(下卷第 17 页)。

八路军每天都在和日军交战,少则一天五六次,多则一天数百次。所谓的“游而不击”不攻自破。

不仅如此,八路军作战时体现出的军事素养,也得到了日军的承认。

冈村宁次回忆录中写道(第 326 页):“共军的确长于谍报(在其本国以内),而且足智多谋,故经常出现我小部队被全歼的惨状。”

日本史学家、1941年从军的藤原彰在《中国战线从军记》中证实了冈村宁次的说法。在专门回忆了1942 年其所在联队有一个小队遭遇八路军伏击,全军

覆没的“事件”后,他随即写道“:八路军的战术是,如果看到日军拥有优势兵力就撤退回避,发现日军处于劣势时,就预设埋伏,全歼日本士兵,然后夺走他们的武器装备。”“像这样表明八路军战术成功,日军疏忽大意的事例,在冀东地区特别多。中国驻屯步兵第一联队也经常有小部队被八路军全歼的事例发生。”

同时《华北治安战》这本书中,还记载了很多日军被八路军成建制消灭的案例。比如“从 9 月 24 日晨,榆社、辽县之间的各警备队(独立步兵第十三大队)及东潞路的小滩镇警备队,同时遭到共军急袭。这是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第三八五旅所属的共军精锐部队,其兵力约 8000 人。榆社——辽县道路上的榆社、常家会、王景村、铺上、管头等地的警备队,虽尽力进行防御战斗,但终因寡不敌众,大半遭到全歼,战死约 80 人。”(上卷第 314 页)

“9 月 23 日夜,各据点同时遭受共军急袭,各自孤军奋战。东圈堡(当时也称东团堡)及三甲村的守备队虽奋勇战斗,但终为玉碎。共军最后从两阵地撤退时,在墙上写下‘该阵地日军守备队打的勇敢’等字样而去。”(上卷第 316 页)

那么,八路军的战绩到底有多少?让我们用数据说话。

日本防卫厅《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记载(第三卷第二分册第 179 页),仅 1941 年这一年,华北方面军各部与中共交战次数为 17198 次!日方损失是战死 2352 人,负伤 501 人。

好吧,如果你觉得1941年这一年八路军的2000多战绩很少。那我们可以拿来和被吹成神的吹牛大王薛岳的战绩怎么样。

日本防卫厅战史室在《长沙会战》一书中有如下记载:“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中,没能给予重庆军以应有打击……我方损失竟达战死 1591 人,战伤 4412 人。”(第 214 页)

“第 11 军发表的第 2 次长沙作战的战果及我方损失如下……敌遗弃尸体 28612 具……我方损失战死 1591 人(其中军官数 108 人),战伤 4412 人(其中军官数 241 人),死伤战马 1766 匹。”(第 215 页)

就是说,在日军档案中,薛岳两次长沙会战的总杀敌人数是3000出头,可是在国军的战报和《中央日报》等报纸上,两次战役每次都杀敌四五万,总杀敌人数十万上下。

不会吹牛的老实人,确实比较吃亏啊!

再比如说1942年浙赣会战期间,日军档案中的伤亡统计是这样的:

“第一阶段(5 月 15 日至 5 月 29 日),国军遗弃尸体 48151,我方战死 281 人。 第二阶段(5 月 30 日至 6 月 15 日),国民遗弃尸体 12180,我方战死 484 人。 第三阶段(6 月 16 日至 8 月 14 日),国军遗弃尸体 6048,我方战死 442 人。 第四阶段(8 月 15 日至 9 月 30 日),国军遗弃尸体 1351,日方战死 77 人。” “总计国军遗弃尸体共 64430 具,日方战死人数1284 人,其中军官 76 人。

同时期的八路军反扫荡作战,杀敌数量和薛岳第九战区实际上差不多。如:日方记载,“对中共的察南南境反击作战中,仅我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方面我战死 133 人、生死不明31 人。”“冀中三号作战,我方战死 161 名,其中军官 9名,伤 323 名”

最终两个战场谁的歼敌数量更多呢?

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记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八路军、新四军、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主要在日军后方及日占区进行游击战,共作战12.5万余次,歼灭日军52.7万人,歼灭伪军118.7万人。

国民政府军与日军共有正面战场会战22次,1117次大型战斗,小战斗及游击战3万余次,歼灭日伪军228万人(其中包括1945年8月15日后国民党军受降的日军108万人,收编的伪军78万人),其中歼灭日军42万人(其中击毙日军9.4万余人,击伤日军39余万)。当然,绝大多数的伪军,实际上是国民革命军成建制投降日寇形成的。

八路军和新四军用鲜血换来的荣誉,不容抹黑!


历史知事


二战末期,在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就发生过一件:1个女人和32个男人的故事。这件事说出来恐怕大多数人都不敢相信,但确实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

流落海岛的1女32男

1944年,位于太平洋安纳汉岛上有一个名叫比嘉和子的年轻日本女子,比嘉和子最初跟随日本军队前往巴坎岛一带进行日本殖民活动,1941年的时候和一个冲绳青年结婚,但不久之后由于战争的波及,和子的丈夫离开小岛一去不返,丈夫离开之后,和子开始和丈夫的上司走在了一起,并同居。

1944年6月,安纳汉岛上又来了31个男子,这批人来自日本海军的三艘救生船,由于船只遇难漂流到了这座小岛之上。从此32名男子和1个女子开始在岛上生活,本以为是现实版的《鲁滨逊漂流记》,结果却被这33个日本人演成了《金瓶梅》。

1个女人,32个男人,刚开始的时候由于有和子曾经上司日下部的存在,一群人倒也相安无事,毕竟日下部手中还有20个土著人的存在,谁也不敢造次。然而时间一长,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谁不会去想男女之事?年长的水员看出了这一点,便想出一个通过让和子和日下部结婚的办法来阻拦众人欲望的办法。

平静生活下的暴风雨

结婚之后,出于方方面面的因素,岛上又再一次归于平静,众人虽然衣不遮体的生活在一起,倒也相安无事。然而一年以后,这种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岛上的两个男人在山顶找到了一架已经毁坏的美国B2轰炸机,并在机舱中找到了两把手枪。

有了武器之后的小岛不再平静,拥有枪支的两个人凭借着武器和日下部共同分享唯一的女人比嘉和子,从此这三个人成为了小岛上真正的统治者,过上了没羞没臊的生活。

人性的悲剧

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岛上的危机愈来愈重,一个个包括和子丈夫在内人员的离奇死亡,让所有人心惊胆颤,不久之后经过岛上人的一致认同,将仅有的两把手枪丢进了大海。

但是风暴永远不会停息,男人们对情欲的渴望让表面上的和平如同纸糊的一样,他们决定杀死和子来平息这一切,事先听到风声的和子急忙逃到了大山之中藏了起来。1951年6月,远在日本本土的人们终于发现了这19名流落海外的日本军人,并将他们迎接回家。

回家后的众人又开始像普通人一样生活,但事件的核心人物比嘉和子的悲剧却并没有结束,她先后去酒吧等地方从事脱衣舞女郎等职业,最终患上脑瘤离开人世。和子的悲剧乃至整个安纳汉岛的悲剧根源到底是什么?有人说是比嘉和子,也有人说是因为罪恶的二战。但我想,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或许就是所有人都无法避免,与生俱来的人性吧!


与狼共舞的历史和旅行


“妲己”,中国历史至今都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现代更是以《封神演义》的玄幻身份揭露世间,多数人对于她的看法是“祸国殃民、蛇蝎肚肠、不似天仙胜似天仙之貌”,而这些在她的小说里、电视剧里、电影里形象体现得更是淋漓尽致,那么真实历史上的妲己是这样的吗?答案是:不是这样的。

历史里真实的妲己

历史里妲己并非如此作做之女,她更非是迷惑纣王而让江山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君臣不合的人,而是一位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咱们先从“妲己”这名字开始,妲己之名有“亡国祸水”之嫌,所以正名很少,这也让普人都扭曲了想象。

最早妲己之名出自《国语/晋语》: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妹喜女焉;殷辛伐有苏,有苏人以妲己女焉;周幽王伐有褒,有褒人以褒姒女焉。所以冠以妲己的皆视为“祸水”。

《史记索隐》记载:妲字己姓也,这里是指妲己不姓妲,姓己,妲是字;如果按现在的叫法该是“己妲”。

妲己也作“(读如妲)己”,《說文》:白而有黑谓之。

钱钟书先生考证:“中国一向喜欢白里透黑的美人,就像妲己。”所以妲己意思就是,有苏国己族一位皮肤白里透黑的美人,就像妲己,所以妲己意思就是,有苏国己族一位皮肤白里透黑的美人。

妲己在历史是一位爱穿男儿装的女子,生平不喜女性装束,王夫子的《周易外传》提及:妲己男冠以亡殷,何宴女服以覆晋。

这里是指当时的妲己爱身着男装帮助纣王处理国家大事,但这些事情最终也成了导火线,那就是纣王有重妇之罪,但当时也是情非得已。

因为纣王在变革,想重振当初殷商的雄风,这套变革如后世的“秦朝商鞅变法”是同理,只是奈何叛变太多,未能如愿,最终被旧殷商贵族联合周人夹击将其灭掉。

后续妲己被周公姬收入房内,才真正开始崭露头角,周公在外面四处讨伐之际,后院就是这位妲己从旁管理,当初周公收妲己就是看重她的治国以及理政能力。

周公在征战之时,这位妲己就负责处理事务,为帮助周公而掩人耳目,妲己不仅需要处理公事,还要假扮周公,由于没有周公高,她的扮演不仅需要带面具,还要因为处理公事而弯腰驼背,久而久之,让人们还误以为周公是一个弯腰驼背的小老头子,然而事实并非是这样。

《论语/泰伯》:有周公之才之美,且骄且吝,其余不足道也。就是说,周公是个有才有颜的帅哥,并不是个又矮又挫的武大。

意思就是说,周公在外人眼中的弯腰驼背是有隐情的,实际上的他是一位有才有颜值的帅哥而非小老头。

史书记载里的周公为了让自己谦恭下士,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可是折煞了妲己,因为这些人设都是妲己帮周公建立的,妲己为了周王室的安定可以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在假设人设上连一顿好饭和沐浴都没好好享受。

每次周公本人提及此事都非常得意,要知道,周公非居功自傲的人,他能如此得意,是在夸自己,但其实是在夸妲己,是妲己让这位“自己”如此出色。

那有人问了,历史真实的妲己如此出色,为何还依旧被冠以“祸水”一词,源于纣王之时变革“重妇”一罪,其二是周公之后她也成了祸水一词的“牺牲品”,成王在亲政后,肯定要肃清一些势大之臣,而周公势力当时就在之列,所以导致祸水东引,让世人误以为周公之灭,源于妲己之祸。

实际上,周公和妲己晚年虽说没过得多好,但也不差,身死之时都很平淡,是死于北返大周的途中病逝,葬于水,而周公因为伤心欲绝,也死于归途之中。

历史里《国语》提及过妲己红颜祸水一词,但历史里的孔子与司马迁作为历史学家,均对此未做祸水一评,因为考究过妲己的来龙去脉。


探索历史奇闻


最初看到这个故事,我以为是出自野史故事,是假的。可是,我错了,这件事真实发生过。太传奇了,太震惊了。。。

明朝有一个叫桑冲的采花大盗,假扮成女子模样混进大户人家的闺房,趁机作案。在他流窜作案十余年里,祸及四十多个府县,有182位女子惨遭欺辱。结果,最后,这个桑冲竟然因为被另一个男子欺辱时,露出男子真身,这才被抓。。。

在古代,大户人家的女子都住在深宅大院中,不得已外人接触。平日里没什么娱乐,只能做些手工解闷。桑冲的“师傅”谷才,就抓住这个机会,假扮成女子,以教女子针线活为名,进去大户人家内宅作案。

桑冲知道谷才有这个本领之后,“虚心拜师”。谷才将桑冲胡须眉毛全部修正一番,再戴上假髻,扮成妇女模样。并且,还教会他很多女工手艺。在学成之后,桑冲就到处流串作案。

桑冲的套路也简单,每到一处,就打听哪家有合适女子。然后,先假扮女子获得进入内宅机会。等到独处时,再行言语挑逗之事,能自愿“苟合”最好。不从的话,就等晚上施以迷药,然后再霸王硬上弓。那些受害女子出于羞耻心,也不敢向家人说。就这样,桑冲作案一百多次,都没有事。当然,也有一些放荡女子,是很乐意配合桑冲。

最后一次,桑冲来晋州聂村生员高宣家,准备把高小姐当成他的第183个下手目标。没曾想到,高宣的女婿赵文举也是一个好色之徒,竟然在半夜摸进桑冲所住的房间,要侵犯这个假女人。桑冲本想挣脱,奈何赵文举身体强壮,直接被赵文举压在床上撕烂衣服。。。于是,桑冲是“男儿身”这件事就被发现了!随后,高家将桑冲解送晋州衙门。

经过审讯,桑冲承认自己有一个师傅,七个徒弟,都是采花大盗。。。明宪宗知道了这个案子以后,非常震惊,非常生气。下旨,将桑冲凌迟!同时,严斥各地捉拿桑冲的七个徒弟。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南北朝或许是出乱史最多的地方了。

南朝有一位山阴公主叫刘楚玉,非常的好色,在她弟弟在位的时候就曾经向他索要了二十位壮男丁。有一次山阴公主发现自己的姑姑南献郡公主的老公叫褚渊,非常的英俊潇洒,就告知了皇帝,让皇帝下令让褚渊服侍她,而褚渊再山阴公主府呆了十天,山阴公主用了浑身解数还是没能勾引到他,反而在这十天里面褚渊和山阴公主的驸马成为了好朋友,后来褚渊死后,何戢的举止仪态都模仿褚渊,当时人们称他为“小褚公”。

当时南北朝的五胡乱华对中华民族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其中五胡指的是匈奴、氐、羯、羌、鲜卑族。各族趁“八王之乱”逐鹿中原,建立各自的政权并且屠杀百姓,掠夺钱财。他们最可恶的行为就是吃人肉了,将中原妇女带走进行奸淫后,在将他们的肉一块块的扒下来进行生吃活着烤着吃。

每个政权的存活年限极短,要么弑父要么杀兄,奸淫亲人。什么事情都能做的出来,没有你想不到。最终在隋文帝的带领下建立隋朝,才得以平息,但是北方的游牧部落依然对中原汉族虎视眈眈。





花花侃历史


敌军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反击!

要论战争上最逆天的行为,莫过于中印战争期间,庞国兴三人小组端掉了印军两个炮兵阵地,期间还同印军一个营交火,并将其击溃。

可以说这简直就是一个军事史上开挂般的存在,尤其是战后他们那句:敌军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反击。更是令人有种忍俊不禁之感

1962年印度当局不知出于何目的,突然向侵占大片的争议领土,并且印军还向我军发起挑衅。

当时谁也没想到为何印度会在当时搞中国,按道理来说当时中印之间应该是共同利益更多,且也是友好关系。

可是偏偏印军就入侵了,而且还是蛮狠不讲理的入侵,为此中国不得已只能宣布反击,由边防军发起反击。

这场战争丝毫一切都是印军占优,毕竟当时中国国内艰难,且能够直接投入作战的不过是边防军,后勤还跟不上。

然而战争一开始,印军懵了,我边防军各种偷袭和夜袭,几乎是全线出击,一时间印军被打的找不着北。

而庞国兴三人小组就是因为突进的太快,这才同大部队失去联系的,但是失去联系的他们,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

斗志昂扬的三人在追击印军的过程中,发现敌军一个炮兵阵地,二话不说就冲了上去。而印军枪法极烂,一阵交火就被打下阵去了。

由此三人缴获了二十四门大炮,相当于击溃了一个炮兵团。可三人没有停下进攻的脚步,他们依旧是昼夜追击印军。

很难想象这三人到底推进了多远,在接连击溃一个印军败退的营之后,他们又端掉了印军一个炮兵阵地,至此才因为弹药问题而停止进攻的脚步。

战后庆功宴上,三人说起这段作战经验,他们并不觉得这是很了不起的事,只总结了短短几个字,那就是: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反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