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有“地位”,教师有“面子”

三湘都市报记者 杨斯涵

编者按:泸溪县,位于湖南省西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南端,是湖南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可它却是“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和“湖南省教育强县”。在这里,有孩子在的地方就要有学校,哪怕只有一个孩子,也要把学校办好。“不强制拆除一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是泸溪坚持的原则, “每个孩子上学不出村,出村不出乡,出乡不进城,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是泸溪坚持的目标,慢慢地,泸溪走出了一条“贫困县”办“好教育”的路子。

让教育有“地位”,教师有“面子”

投入2亿多元建的泸溪思源实验学校。记者 杨斯涵 摄

一个“贫困县”的教育何以领跑全省、甚至全国闻名?为了寻找答案,记者翻山越岭,走进泸溪一所所学校,探寻其中的奥秘。

(一)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教育有“地位”教师有“面子”

“抓教育,就是抓所有” ,寥寥八个字,却是泸溪数任党政班子经历多方思索后,为“发展是第一要务”找到的最切合县情的工作思路。“教育是泸溪的‘一号工程’。” 11月16日,在泸溪思源实验学校的知心屋,记者见到了泸溪县县长向恒林,他告诉记者说,在泸溪,教育有地位,教师有“面子”,早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这里,几乎没有辍学一人,义务教育各项指标持续领先全州,今年,全县学生巩固率小学100%,初中99.5%,高中99.62%,初中学业水平检测名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前茅。

集中资源办好公办学校

这里的教育没有欠账

在泸溪,县党政班子有个已经坚持了14年的传统,每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县委书记、县长都会率五大家领导深入教育现场办公。“对于教育,我们要做到工作优先部署、问题优先解决、项目优先建设、经费优先保证,县财政依法安排教育预算和实行教育预算单列、依法征收教育费附加。”泸溪县教体局局长谭子好用“四个优先、两个依法”说明了教育在泸溪的地位。

2012年,县里规划建设思源实验学校。“要30亩地。”时任县教育局长徐朝洪不敢大开口。县委书记杜晓勇没作声,领着相关部门现场考察。“这哪够?全要。”杜晓勇的手用力划了个圈,这一圈就多了108亩。有人给杜晓勇算账:“200万元一亩呢,要是把这块地卖了,县里财政宽裕多了,你这个家就好当了。” 杜晓勇回答:“发展教育要看长远,教育办好了老百姓才说好。”

更让思源实验学校校长杨志祥没想到的是,县里还将投入上亿元的体育馆建在了学校。最终,投入2亿元的学校、高大上的体育馆,让思源实验学校有了极其优越的“放开手脚搞素质教育”的条件。记者了解到,目前,思源学校有苗鼓、声乐等67个社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每年选择一两门,“每周二、四下午,学生都以走班制的形式进行学习,通过社团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幸福。”杨志祥告诉记者,这些社团对学生都是免费开放的。

在泸溪,记者发现思源实验学校的建设不是个案:2017年兴建的武溪二小,校园面积从之前的28亩扩大到58亩;白沙中学的4幢教学楼变成了10幢;县职业高中扩建、芙蓉学校兴建,投资都过亿……不是说泸溪是“贫困县”吗?这动辄上亿元的资金,哪里来?

“就像家里当家一样,我这里做预算,第一笔钱一定是教育。”向恒林告诉记者,县里是穷,但攥紧拳头,举全县之力,还是能办成几件事的,“目前为止,除了学前教育,泸溪没有一所民办学校,因为我们要集中资源办好公办学校,为百姓减负。”县教体局局长谭子好告诉记者,泸溪财政的主要来源是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但是对教育投入,不仅舍得,而且长期均衡,“教育投入是一个长期均衡的过程,是根据事业发展来投入的,所以我们压力其实并不大,这里的教育没有欠账。”

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教育环境持续优化

在泸溪,教育是最有地位的事业;教师,是最受尊崇的人。“老师,这是我家地里的辣椒,带点回去吃。”“老师,您去哪里?我送您。”在泸溪采访的几天,记者听得最多的故事就是老师与学生、家长的故事,泸溪人的尊师重教已深深地印在了骨子里。

9月10日,从县教体局到辰河大剧院,长约1.2公里的主干道实行交通管制,为的是教师节表彰大游行。这天,215位泸溪县“最美教师”、名校长、名教师、重教单位以及个人等受表彰者,披红挂彩,喜气洋洋,如明星走红地毯般,接受众人的欢呼和注目。除了给教师们精神上的鼓励,县里还给他们准备了物质上的支持,据了解,4年来,该县奖励教师的资金累计达2140万元。

“非常安心、非常开心。”“太幸福了。”“我们泸溪好地方。”……在采访中,一个又一个老师向记者倾诉着对泸溪教育的热爱,幸福、光荣、感动、奋斗……这些美好的词汇,从老师们的嘴里不断冒出。“在这里,老师的教学自主权很大,我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李波,泸溪县第四中学的生物老师,2012年湖南师范大学毕业,他告诉记者,“我在这里能真切感受到对人才的尊重。校长见我是单身,还张罗着要给我介绍对象呢!”

同时,谭子好告诉记者,为了让老师和学生有好的教育环境,泸溪县对校园环境治理有自己的“三联”机制:联合调查、联动整治、联查报备;担任校园周边整治办副主任的,是县教体局副局长,有权调动城管、公安、卫健等部门;全县32所完小以上学校,每一所都有交警、公安、城管等部门人员组成的“护校队”维持秩序;为了让学校安心办学、教师专心教书,所有进学校的检查均需通过县教体局报备。“在泸溪,教育部门可以说是‘第一部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