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船民信仰及禁忌

潮州船運主要靠韓江,韓江上游是由二條江匯合而成:一條發源於本省紫金縣的七星崬北;另一條上發源於福建的長汀縣。流量大,加上上游高山峻嶺,江面狹窄,雖至潮州城外變得寬闊,卻上橫亙著湘子橋,水流湍急,過橋如過關,從上游而下的船隻常在此翻船,造成船毀、貨沉、人亡。千百年來,船家在這條多災多難的航道上行船,形成了許許多多的習俗。

首先是船家信奉“媽祖”。每條新船下水都要到汕頭港媽嶼島上的“媽祖廟”請香回來,在船中肚供置“天后聖媽祖”的香案,除初一、十五上香燒元寶外,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還要隆重祭祀媽祖誕辰。平素是慳吝的船主,這一天也要以“五牲”或“三牲”祭祀“媽祖”,盛宴招待全船員工;上游來的船隻臨潮州城時,要燒香祭拜“媽祖”,保佑平安過湘子橋。每當船隻順利通過橋孔時,則對江鳴放鞭炮,答謝“媽祖”的恩典。

據有關方誌記載,媽祖為福建省莆田湄洲島人氏,出生於公元960年(宋太祖建隆元年)。是該島漁民林善人的女兒,排行第六。出生時因不啼哭故叫“默娘”。林默娘自幼善於游泳,十幾歲時常隨父兄出海捕魚。有一次船被大風颳翻,她救起父親,並把哥哥屍體打撈回來,受到了鄉親們的讚揚。後來,她多次到海上為漁民排憂解難。28歲重陽節不幸得病去世。鄉親們從此建廟祭祀奉為媽祖神。明代大航海家三寶太監鄭和曾二度奉旨上島修廟奉祀祭奠。自此,媽祖便成了福建、臺灣,也成了潮州漁民及船家保佑順風得利的神明。

其二,船家忌諱一個“翻”字。如在船上曬衣服,不能把裡翻在外面;就餐時打完飯,飯勺要直插在鍋裡不能放倒;甚至連吃魚時,一面吃完了也不能直翻過來吃另一面,非翻不可時要邊翻邊說:“順過來。”

船在江上行駛時最忌遇到蛇和魚。遇上前面有蛇爭道橫渡時,蓬船要拼命划槳,汽輪要加快馬力,無論如何一定要趕在蛇未過船頭時把船搶先駛過去。據說船是龍,龍若鬥輸蛇,這趟航行就要倒黴。若有魚跳上船來,無論大小都不能打它的主意,一定要把它放回去。還得抓兩把米撒進江裡,漁民認為魚上龍王的王親國戚,跳上船是為了乞食。順風得利靠的是龍王,自當不能虧待他的親人們。世上沒有龍,更沒有龍王。這是我國古代圖騰崇拜的遺風。此其三。

其四,搭船的旅客,也有習俗,最有趣的要算船上新娘遇新娘了。搭船的新娘要打傘,傘柄要懸著一串豬肉。船靠碼頭時,倘若遇到船裡的新娘要上岸,那就是千載難得的喜相逢了,兩個新娘就是互不認識,也不能“各行其是”。先得各自從身上取出一方繡手絹,交給自己的“青娘母”(即伴娘),再由兩個青娘母來到跳板中間互換繡手絹,才能上岸、下船。沒有青娘母的則有新娘自己親手互換,表示互相祝賀。

行船時,倘若船上的孕婦產育,也被認為是喜事。船主會煮糖面、雞蛋並做豐盛的菜餚款待產婦。但有個陋俗,不幸船上死了人,除了把屍體馬上推下江外,還得趕快殺狗,用狗血灑遍全船,再用水衝淨,算是消除晦氣。更殘忍的是,有的船財主發現船上有危重病人,生怕死在船上,竟搶在他斷氣之前把他拋於荒灘或堤岸。解放後,移風易俗,陋俗被取消了,但孕婦在船上產育還會得到熱情的款待。

潮州船民信仰及禁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