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差點就購買了它,米格-29並沒有那麼不堪,設計非常成功

  

中國差點就購買了它,米格-29並沒有那麼不堪,設計非常成功

  上世紀60年代末,全球各大戰鬥機製造商都在開始構思下一代戰鬥機。 在美國,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在1969年贏得了實驗性戰鬥機(FX)項目,並最終研製出非常成功的F-15“鷹”式戰鬥機。

  F-15的上馬促使蘇聯也開始了類似重型戰鬥機的研製。該項目名為未來前線戰鬥機(PFI),雖然一開始具體規格的制定相當模糊,但整個項目非常雄心勃勃,新戰鬥機不僅要具備高敏捷性和高性能,航程還要夠大,並能掛載蘇聯最新和最先進空空和空地彈藥,此外還必須能在跑道較短的簡易機場起降。米格、蘇霍伊和雅科夫列夫設計局三家實力最強的戰鬥機設計局應邀參加了PFI的競爭,並分別提交了各自的概念設計。

  

中國差點就購買了它,米格-29並沒有那麼不堪,設計非常成功

  最終米格和蘇霍伊兩家設計局闖入了決賽,他們提交的方案都基於中央空氣流體動力學研究院(TsAGI)最新提出的升力體氣動佈局。米格設計局掌門人阿爾喬姆·米高揚在意識到自己的方案在競爭中處於下風后,在1970年動用高層關係,成功遊說蘇聯國防部把項目一分為二,分成重型PFI和輕型PFI,在裝備上形成高低搭配。其中蘇霍伊設計局負責研製重型PFI,米格設計局則研製輕型PFI。有趣的是,美國空軍同期也確定了F-15“鷹”和F-16“戰隼”兩種戰鬥機的輕重搭配路線。

  蘇霍伊的方案最終被髮展成一代名機蘇-27“側衛”,米格的輕型戰鬥機方案則成為米格-29,該機將取代蘇聯前線空軍的米格-21、米格-23、蘇-7和蘇-17。由於兩種戰鬥機都源自TsAGI的升力體氣動佈局,所以在外形上非常接近,只不過米格-29的體形要小許多。

  

中國差點就購買了它,米格-29並沒有那麼不堪,設計非常成功

  米格-29具有一副中置後掠翼,帶有翼身融合前緣邊條,後機身兩側的大後掠平尾和雙外傾垂尾都安裝在發動艙兩側的懸臂上。該機配備兩臺克里莫夫RD-33新一代渦扇發動機,最大加力推力8290千克,正常起飛重量推重比過1。兩臺發動機間距很寬,之間的翼身融合體能產生可觀升力,從而降低機翼載荷。

  兩個大型矩形斜切使超音速進氣口位於邊條下方,配有可調斜坡,用於在超音速產生激波下對進氣進行減速增壓。為了使飛機能夠從非常簡陋的跑道起降,該機在起降中進氣口可以被完全關閉,改為從邊條上方的輔助百葉窗進氣口進氣,完全無需擔心發動機吸入異物。

  

中國差點就購買了它,米格-29並沒有那麼不堪,設計非常成功

  米格-29裝備了N019“藍寶石”下視/下射導致卡塞格倫天線脈衝多普勒雷達,對戰鬥大小的目標的迎頭探測距離是70公里,配合R-27半主動彈之後具有可觀超視距空戰能力,遠超同期F-16A/B,此外該機的頭盔瞄準具和R-73導彈結合後又具有全球領先的視距內格鬥能力。

  米格-29進入蘇聯空軍服役後很快就受到飛行員的歡迎。雖熱載油量相對較低,但維護簡單極富飛行樂趣,非常適應前線制空任務。米格-29雖然沒有電傳飛控,但依然非常敏捷,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瞬間和持續轉彎性能,大迎角飛行性能突出。總體上看米格-29的設計非常成功,完全達到了當初的設計目的,而當年中國空軍差點就購買了它。作者:阿姆斯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