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一個幸福教師的二十二條軍規

導語:

最近經常不停地想,不斷地問自己,我的工作倖福嗎?我的生活幸福嗎?我的心態健康、快樂嗎?

教師的幸福感從哪裡來?這是我苦苦追尋的目標。

成為一個幸福教師的二十二條軍規

一個整日身心疲憊、心力交瘁的教師,談何幸福!一個整天忙忙碌碌、無所思索的教師,談何幸福!一個為追求高分、不顧學生死活的教師,談何幸福!

教師幸福的真諦是什麼?幸福到底是什麼?曾經有心理學家對數千人進行了隨機問卷調查,“什麼是使人幸福的最重要因素?”結果表明不是金錢、成功、健康,甚至不是美滿的愛情、婚姻和家庭。真正幸福的人只有兩點是共同的:他們明確地知道自己的生活目標,同時他們也感受到自己正在穩步地向目標前進。這是以存在的完美為指向的幸福,是人身潛能不斷展開、創造力不斷髮揮、朝著自由全面發展的方向展開的一種生活的實在和對未來的憧憬,這就是幸福。幸福是種感受和體驗,也是一種實在的生活境遇。

我想我們的教育生涯也是如此:不管教師這個職業的取得是偶然還是必然,是主動還是被動,只要你還在從事它,在作為謀生手段的基礎上,就應努力再把它變成事業,尋求價值和理想,尋求到快樂和幸福是人生的必需。

在反思的同時我在博友的文章上看到以下文章,與大家一起分享一部分,相信我們都會從中受到啟發。

其一:幸福的二十二條

如果一名教師做到了以下這二十二條,那麼他就是一名最最幸福的教師。

一、明確自己的職業特點;

二、保持一顆平常心;

三、拋棄浮躁,立即行動;

四、策劃自己的未來;

五、永遠不要說校長的壞話;

六、用笑聲感染每一個人;

七、做一名受歡迎的教師;

八、著眼細節,造就專業;

九、讓學生感受到你的關注;

十、引導學生快樂的思考;

十一、讓學生學會自己捕魚;

十二、在課堂教學中彰顯你的個性;

十四、絕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

十五、藝術地表揚與批評學生;

十六、寬容比懲罰更有力量;

十七、永遠保持求知者的姿態;

十八、做一個有反思力的教師;

十九、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教學創新;

二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二十一、致力於成為一名研究者;

二十二、做健康快樂的教師。

其二:做個幸福的教師

國學大師王國維用宋詞表達的人生三境:從“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式的明確方向,到“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式的執著追求,最後到“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爛珊處”的終有所獲,其實也就是追求做一個幸福教師,追求幸福教育過程的三種境界。

做一名教師,首先要知道,教育的真諦到底是什麼?我認為是:讓學生獲得人生的幸福。讓孩子在離開學校、走上社會以後,仍然快樂,仍然快樂地追求著幸福,這樣,教育就成功了。教育的終極就是要讓幸福伴隨孩子一生,用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矢志追求人生成功的幸福。教育不是讓人走向上流社會,而是獲取智慧和心靈自立的力量。

沒有人能將自己沒有的東西給別人,只有幸福的教師才能教出幸福的學生。因為沒有任何一種職業,像教師一樣,面對的永遠都是活潑的生命,每一個個體都有一份神秘,你所有的付出,都是心靈對心靈的碰撞和匯聚;沒有一種職業,像教師一樣,總有一種力量逼促自己前行,不是感嘆蠟炬成灰的悲壯,而是和學生一起成長;沒有一種職業,耕耘的是荒蕪的心靈,收穫的是心靈的希望!

人活著不是為了痛苦,追求幸福是人類永恆的目標。什麼是幸福呢?幸福是一種態度,幸福感不是來自生活經歷本身,而是來自我們面對生活的態度。人生道路上的每一個境遇都給了我們一個積極應對或消極應對的機會,正是我們選擇的應對方式決定了在事情結束後,我們所感受到的幸福和不幸福的程度。

在物慾橫流的世界裡,我們教師必須用兩袖清風,為自己留一份澄明潔淨的心境,在每一個平凡的日子裡,用信念打造自己生命的輝煌。一片愛心、兩行熱淚、三秋血汗、四季躬行;夙興夜寐、嘔心瀝血、一生清貧。也曾有歷經心力交瘁的迷茫和失意,但有一個聲音總是提醒著自己:你生命的意義,在於你勇敢地選擇了艱辛。

教師要給學生以幸福,自己首先應成為一個幸福的人,一個懂得如何創造幸福生活的人。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成為幸福的教師呢?

善待自己──別跟自己過不去。教師首先是個人,放下我們心中的“師道尊嚴”的架子,學會以平等平和的方式與人相處,與人交流。如果準備以教師為終身職業,那麼我們就應該放棄不必要的攀比之心和功利之心,善於從自己的職業優勢中尋找人生的樂趣。保持心理平衡是維護身心健康的基石,有醫學專家稱心理平衡的保健作用超過了其他一切保健作用的總和。只要注意並做到心理平衡,就掌握了開啟健康與幸福之門的金鑰匙。

善待學生──努力做一個成功的教師。對學生真誠無私的愛是獲取教育成功的原動力,沒有學生的合作,教師的工作絕對不會有成效。可以這樣說:教師工作的成功程度取決於教師調度學生與自已合作的興趣與能力的程度,使學生感受到學習快樂與成長幸福的教師是最幸福的教師。

善待同仁──做一個與人為善的人。教師間公共的人際關係無外乎合作與競爭兩種。正確處理這兩種關係,使之有利於事業發展,有利於身心健康,是一個人情商高的反映。合作是第一位的,只有在與同事有效的合作中,才能體現出我們的職業價值。

帶著幸福感做教師,正如揣著理想上路,不僅在做的過程中使幸福變成目的,而且必然會帶來一個副產品,使教育教學變得精彩。先哲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當一個人“知”教育、“好”教育,當然不會厭煩、不會疲倦,不僅效率高、效果好,而且心情愉悅!

有人說,教師的生命像一個長長的句子,艱辛是定語,耐心是狀語,熱情是補語;又有人說,教師的生命像一個根號,一疊疊作業本為他們的青春無數次開方。其實這些都是說對了一半。因為對於幸福的教師來說,教育不是犧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複,而是創造;教育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

其三:今天怎麼做教師

前不久在網上看到一則寓言:一隻蜈蚣在路上自由地爬行,爬著爬著,遇到了哲學家青蛙。青蛙非常驚訝,瞪大了眼睛愣愣地盯著他,還自言自語地說著。蜈蚣很奇怪,就問:“青蛙哲學家,你在幹什麼呀?”青蛙說:“你真了不起,能指揮幾十只腿走路。我正在思考走路是先邁左腿還是先邁右腿好?”蜈蚣一聽,也愣住了,心想這個問題我怎麼就從沒想過?想著想著,自己也琢磨起來:是先邁左腿好呢還是先邁右腳好?誰知越想越複雜,號稱百足之蟲的蜈蚣平時走路靈活自如的像蛇一樣快,這一刻裡竟然再沒幾隻腳能聽使喚的。折騰了半天也沒能前進一步。過了一會兒,青蛙哲學家恰巧又轉了回來,看到蜈蚣在那裡伸胳膊踢腿,就很奇怪:“蜈蚣先生,你在鍛鍊身體嗎?”蜈蚣急了:“那裡呀,我在思考你的問題,可是我越想越複雜,如今怎麼也邁不出步子來了。”乍一聽覺得這個故事很好笑,但是仔細體味起來,就能從這則寓言故事中得到一些啟發。教師的角色就好像是故事中的青蛙,蜈蚣是被青蛙給教壞了。如果聯繫我們的工作,教學中可曾有過類似的將簡單淺顯的問題教複雜了?可曾有過將現成的問題肢解細化,細嚼慢嚥的灌輸給學生?可曾有過“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渠溝”的感慨呢?在今天似乎教師的角色變得越來越複雜了,讓我們這些青年教師有一些不知所措。好在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莎士比亞),有了它就為我們指出了一條明朗的道路。

1、主要不靠“嘴”教育孩子。靠的是情境,靠的是行動。

2、我們無法改天換地,但是沒有人能阻止我們為改天換地貢獻一份力量,只要我們不放棄理想。

3、正是家長的溺愛,教會了孩子自私和不孝。

4、我們的教育就是這樣,大家除了考試分數什麼也看不見,本該家庭教育解決的品德問題推到學校,本該幼兒園、中小學解決的品德問題推給大學。難怪我們老得“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因為家庭教育的基礎就沒打好,學校要不斷“補課”;因為學校一邊“加強”某種教育,一邊同時把隱患推給高一級學校,在應試的瘋狂中,實際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製造”的問題往往比“解決”的問題還要多,最後壓力都加到社會……

5、熱愛生活是熱愛學習的前提。

6、保持好奇式的探究心態,是制怒的最好辦法之一。

7、這可能是特點而非缺點。

8、我不贊成教師做學生“靈魂的工程師”。因為到底什麼樣的“靈魂”最有利於他將來在社會上發展,你並不一定清楚。再說,你對自己的“靈魂”就那麼自信嗎?

人們給予教師許許多多榮耀的稱譽。“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等等,尤其是中國儒家將尊師敬孔的思想發揮到極致,“天地君親師”、“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影響浸潤了中華文明幾千年。然而今天教師也不再擁有令人真正崇敬的榮耀和光環。重塑教師形象,還教師與教育最本真的面目,是我們每一個人民教師神聖的職責和不可推卸的義務。

我認為:教育首先是一種服務,教師是一種帶有濃厚服務性質的職業。一種為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提供幫助的服務,一種為社會培養健康健全的人類的服務。也惟有如此,作為教師心懷一種服務思想,才可能從過去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誤區中走出來,走進學生,親近學生,關心愛護學生,蹲下來悉心聆聽他們的心聲,熟悉他們的呼吸,也只有這樣才能為他們提供最切合實際的東西,才能為他們鋪設好最適合他們的道路,讓他們能夠在及時的肯定和鼓勵聲中他們張揚個性,茁壯成長。

其次,當代的教師還要樹立這樣的觀念:“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一名好教師,一名愛學生的教師,會將學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們,尊重他們,視他們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夥伴。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真正的教學相長。再次,作為當代的教師還應該“善思”。帕斯卡爾說:“人是一根思想的蘆葦。”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教師應該是個思想者。我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要做個有心人,去認真總結教育的得與失。

其四:陽光心態

讀完吳維庫博士的《陽光心態》,我從書中學到“平常、積極、知足、感恩、達觀的心智模式就是陽光心態”。可以說帶著好心情去創造成功、體驗過程的心態就是陽光心態。因此,陽光心態揭示了一種正面的人生觀。

基於陽光心態的心智模式,作者認為:“確定了自己走向目標的路徑之後,你是走在路上的,享受的是過程,結果只是最終的狀態,而且是瞬間的事情。這種態度讓自己在走向目標的路徑上保持心態平和”。所以,作者進而得出了“事情是中性的;操之在我;重在過程;活在當中;向下比較;磚塊理論”等保持陽光心態的方法論。

有緣結識陽光心態,操之在我,自我和諧,面對社國的花朵,春暖花開—打開心靈之窗,迎接燦爛的陽光。 我想,做為教師這種特殊的職業,要有健康的平常心,有心的地方就會有發現;有發現的地方就會有欣賞;有欣賞的地方就會有愛;有愛的地方就會有美;有美的地方就會有自由;有自由的地方就會有幸福!幸福應成為我們追求的重要目標。

有人說過,做幸福的教師,是目標;幸福地做教師,是踐行;做教師的幸福,是成功。教師節又到了,謹以“做一個幸福的教師”送給自己,也送給我的同仁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