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窝里横”只是孩子小不懂事?并不,多是家长错误做法导致

“窝里横”的孩子,很多人都知道,孩子面对家人亲人,踢打骂成为常态,一有不符合自己期望意愿的事情发生,就开始对家里的大人哭闹打骂等等,而家人也一直以小孩子不懂事,或者小孩子打的不疼等等各种理由为借口,护着宠着孩子。

辟谣:“窝里横”只是孩子小不懂事?并不,多是家长错误做法导致

但孩子一到外面,面对同伴或者同龄人的欺负等就默不作声,躲在家长背后,可怜兮兮的,这样的孩子就是典型的“窝里横”。

小侄女就是这样,在家里,有什么事情不满了,要么就哭闹,要么就跟大人生气,有时还会打长辈,但也只会打平时很宠溺她的长辈。

但到了外面,面对小朋友时,尤其是陌生小朋友时,却完全是另一种模样,要么是躲在家长身后战战兢兢,很警惕的盯着人家,要么就老老实实的坐在一边,动都不动,几乎是两个人一样。

“窝里横”的孩子,是怎么形成的?

  • 孩子生长在过度安全的环境中

有一种安全心理表现为“安慰矛盾”,是孩子面对陌生环境或者陌生人时,出现的不适感以及不安的感觉,孩子在这时处于一种既想被安慰又有些抵抗的矛盾心态中。

如果在这种安全感上,家长再加一把火,或者说是更溺爱,那么孩子就很容易出现过激行为。

  • 家人的“榜样”

有很多家长,面对很多压力,尤其在工作中,大人面对的很多种压力,经常会在回家后发泄给家人。

孩子出现“窝里横”的情况,多半缘由是家长的不良榜样作用。

辟谣:“窝里横”只是孩子小不懂事?并不,多是家长错误做法导致

  • 外部压力过大

孩子面对的外部压力过大,出现“窝里横”

比如有一个在学校被欺负的孩子,回家不敢说。有一次妈妈问他学习怎样,结果没想到孩子一下就摔了门出去了。后来才知道孩子是因为被欺负,但他认为妈妈只关心自己的学习,却不关心自己是否心里难受。

当孩子的外部压力过大,就容易将内心压力全部都释放给家里人,这样就出现了“窝里横”的情况。

“窝里横”会影响孩子与家人的亲密关系的建立,也很有可能会升级为家庭暴力,或者让孩子成为“社交生态链”的末端,而“窝里横外面怂”很容易出现在一个人身上。

那么该如何帮助孩子改变“窝里横”呢?

1、不要强硬的对待孩子

儿童心理学专家麦克马拉说:发脾气的孩子是很正常的,不正常的是强硬抑制孩子发脾气的家长。

面对孩子发脾气,家长应该有耐心,告诉孩子原则,如果一次没有效果那么就多进行几次,但远远要比以暴制暴好太多。

2、不要溺爱,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有靠山

如果家里有老人长辈,或者其他亲人在,孩子就容易找靠山,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放肆。

辟谣:“窝里横”只是孩子小不懂事?并不,多是家长错误做法导致

家长可以带着孩子进入一个单独的空间,和孩子讲道理等等,之后再告诉老人,自己只是讲道理,不会打孩子,让老人与自己之间不要心生嫌隙。

面对“窝里横”的孩子,家长要坚守原则,别退让,多尽责。

3、引导孩子有效社交

一般“窝里横”的孩子通常是因为无法进行有效社交,这样就会把外部的压力转化到内部。这时家长可以刺激孩子去外界接触新的朋友,教导孩子理智的有礼有节的处理问题。

随着孩子的不断发育,会慢慢的懂得交流沟通,社交技巧也会慢慢的变得成熟。

家长别以为“窝里横”只是一件小事,长大就好,但这样做只会埋下隐患。

孩子成长在健康的家庭氛围中,拥有健全的人格,才会更加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