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西廠,護皇權,鞏邊疆,明代四大權閹之一——汪直

成化三年,汪直第一次來到北京。還是幼童的他,在午門以戰俘的身份參加了盛大的“獻俘”儀式。大藤峽瑤民起義被朝廷血腥鎮壓後,作為“叛民”後代的他,也成為了明軍的戰利品被送入北京。很多年以後,汪直回憶當時的場景,已經記不得太多細節了。他只知道,那天陽光很刺眼,身子很冷,而午門樓臺上一個身著紅袍的男子,威嚴無比地打量著自己。

創建西廠,護皇權,鞏邊疆,明代四大權閹之一——汪直

午門

成化十二年,北京禁宮內瀰漫著一團黑氣,數日不散。一個叫李子龍的道士在幾個太監的引領下,在大內閒逛。李子龍很得意,在一些信徒的幫助下,他可以肆無忌憚地在後宮遊走,可以品嚐各種宮廷美食,可以登上萬壽山欣賞只有皇帝才能看到的景緻,甚至連宮裡的女子他都可以染指。 只是他不知道,今天是他最後一次踏足禁宮了,就在遠處,汪直正率領著一隊錦衣衛向他奔來。

幼年入宮,少年得志——為什麼汪直能夠脫穎而出?

汪直,大藤峽瑤族後裔,與王振,劉瑾,魏忠賢並列為明代四大權閹。很多朋友一談起汪直,馬上便會想到明代的特務機構——西廠。而汪直和西廠,似乎總會給我們後世吹來一股陰冷之風,讓人不寒而慄。血腥,陰暗,暴戾,亂政等等這樣的字眼,也會自覺不自覺地從我們的腦海裡閃過。

那麼朝史暮想這次和大家聊聊汪直,試著翻開那些史料,去還原一個真實的,有血有肉的汪直。

創建西廠,護皇權,鞏邊疆,明代四大權閹之一——汪直

西廠太監形象

成化元年,廣西大藤峽瑤民聚集地,發生了瑤民暴動。朝廷進行了殘酷血腥的鎮壓,並且俘虜了一大批的瑤民。而汪直作為“叛二代”,也成為了明軍的戰利品。之後被押送京城,閹割淨身,進入大內。

關於汪直的確切出生年月,已無可考,但有專家考證,其入宮的年紀應該不大,可以被稱為幼童。成化三年,汪直入宮,被安排到昭德宮。住在那的,就是後來大名鼎鼎,集六宮寵愛於一身的萬貴妃。

朝史暮想在開篇,選取了兩個歷史場景,一個是汪直進京入宮,另一個則是汪直帶人逮捕妖道李子龍。這兩個事件對於汪直都是重要的人生轉折點,特別是後者,直接促成了汪直創建西廠。

那這裡就有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是汪直能夠受到明憲宗朱見深的另眼相看?

史書裡是用汪直為人善於迎上,性狡黠來解釋其的一步一步上位,但朝史暮想卻認為這個說法太牽強。

創建西廠,護皇權,鞏邊疆,明代四大權閹之一——汪直

汪直 劇照

其一,汪直肯定是當時眾多幼童中的佼佼者,且進入過內書堂。

大藤峽之戰,明軍鎮壓手段非常殘酷,而汪直只是眾多“叛二代”之一。但是須知,能夠送入皇宮做太監的幼童,必須是長相過關,且聰明伶俐的。很顯然,汪直符合這個條件。從後來汪直做了御馬監掌印太監和西廠提督來看,汪直是有一定的文化修養的。那麼汪直在宮裡,肯定是接受過教育,而宮裡唯一能讓太監讀書的,就是內書堂。

用時多通文墨 , 曉古今 , 逞其智巧 , 逢君作奸......——《明史》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進入內書堂學習後的小太監,成材率會很高。甚至可以說,進入內書堂就是明代前中期很多宦官躍龍門的重要基礎。由此可見,汪直的個人素養絕對不低。

其二,汪直是萬貴妃的人。


創建西廠,護皇權,鞏邊疆,明代四大權閹之一——汪直

宮廷人物劇照

熟悉這段歷史的朋友都知道,萬貴妃對明憲宗朱見深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力。汪直從入宮開始,就一直侍候萬貴妃,隨著年歲的增長,汪直也自然發展成了萬貴妃的心腹。

而萬貴妃在自己的兒子夭折之後,性情大變,開始打壓後宮諸妃,甚至不斷強迫其他女子墮胎,同時積極保護和謀求自身利益,這就需要萬貴妃不斷擴大自身的影響力。

佞幸錢能,草勤,汪直,梁芳,韋興輩皆假貢獻,苛斂民財,傾揭府庫,以結貴妃歡——《明史》

汪直等人,為了討好萬貴妃,經常進獻財物。而汪直後來做上了御馬監的掌印太監,其實就是萬貴妃在明憲宗那吹的枕頭風。看來,走裙帶關係上位,歷來都是小人物起家的捷徑之一。

其三,就是史書裡說的,汪直善於迎上,且機敏

我們知道,但凡能夠讓皇帝信任,並且去做情報工作的,最基本的一個條件,就是懂得主子的想法,並且幫主子順利地處理麻煩。從後來汪直創建和掌管西廠的一系列作為來看,汪直非常善於此道。

創建西廠,護皇權,鞏邊疆,明代四大權閹之一——汪直

錦衣衛校官 劇照

其四,汪直瑤民的身份,符合當時朝廷嘗試民族和解的政策

汪直雖然是戰俘,但明憲宗顯然從民族和解的角度去考慮,把身為瑤族的汪直放到比較重要的職位,意在對外傳遞朝廷既往不咎的信息。也在告訴所有人,只要擁戴朝廷,忠君報國,朝廷對所有人,所有治下的民族百姓都一視同仁。

基於以上四點,汪直從一個“叛二代”的幼童,慢慢開始往上爬,做到了御馬監掌印太監,到後來創建西廠。而汪直做西廠提督的時候,年齡絕對不超過二十歲。如此看來,確實有一番少年得志的氣象。

制衡朝臣,掌控兵權——汪直做的比你想象得還要多

我們在聊汪直的一些行為之前,我們先搞清楚,為什麼明憲宗在已有錦衣衛,東廠這樣的特務機構存在的前提下,仍然要創建西廠?

再次回到開篇,妖道李子龍事件。很多人說,因為明憲宗感覺到自己的大內非常容易被人滲透,宮女太監很容易被策反,而錦衣衛,東廠明顯有失職行為,故而重新創建一個特務機構——西廠。

這麼說,沒有問題。要知道,李子龍在多次進出大內之後,甚至出現了想謀刺皇帝的想法,並且已經有了初步的計劃,只是還沒實施就被捕獲了。明憲宗的安保事宜,的確非常有問題

創建西廠,護皇權,鞏邊疆,明代四大權閹之一——汪直

故宮一角

但除了這個緣由外,我們不妨再把眼光往前看一點。我們把時間定格到朱祁鎮時期,定格到“奪門之變”。

明英宗朱祁鎮有過兩次即位登基的經歷,而第二次是通過發動政變,即“奪門之變”,推翻了自己的弟弟重新登上皇位的。而在“奪門之變”中,明英宗的順利上位,和當時有錦衣衛和大量宮監反水到自己陣營有莫大關聯。比如當時的京師鎮守太監曹吉祥,比如時任錦衣衛指揮僉事的門達。

而明英宗第二次上位後,基於和文官集團達成協議,和整個復辟聯盟的舊誼,錦衣衛,東廠這種原本只是絕對被掌控在皇帝手裡的系統,也開始被文官集團滲透,同時,軍隊系統也問題頻發。

那麼我們再看明憲宗朱見深創立西廠的事情。對於明憲宗而言,如果不能有效遏制錦衣衛,東廠這種情報偵緝系統被文官集團滲透的趨勢,不但自己的人身安全無法得到根本的保障,甚至自己的皇權都會逐漸被弱化,被邊緣化,因為皇權和文官集團永遠都處在此消彼長的鬥爭狀態。而這個時候,他看到了汪直。

創建西廠,護皇權,鞏邊疆,明代四大權閹之一——汪直

明代官員

成化十三年正月,西廠正式創建。

自是上銳意欲知外事 , 乃選錦衣官校善刺者百餘人別置廠於靈濟宮前 , 號西廠....../廣刺督責,大政小事,方言巷語,悉採以聞......——《明史》

選取原錦衣衛校官,另立創建西廠,負責刺探監督大小政務,街言巷語,無所不包。而事實上,為了體現西廠的職權,東廠和錦衣衛可以做的事情,西廠可以做,他們不敢做的事情,西廠也可以做。而僅僅從人員配置上來說,西廠的規模要遠遠大於前者。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汪直率領西廠,的確起到了打壓文官集團的作用,一方面加強了皇權的權威性,一方面震懾了官場貪腐不法的風氣。

比如南京鎮守太監利用運河大量走私,騷擾沿途府縣,西廠抓了殺之;福建建寧衛指揮同知橫行鄉里,謀財害命,西廠抓了殺之;還有一些犯罪官員,比如刑部郎中,太醫院醫判,禮部郎中,行人司行人(傳旨的),浙江布政使司等,也都被西廠抓捕羈押。

創建西廠,護皇權,鞏邊疆,明代四大權閹之一——汪直

龍椅

可如果你以為汪直的作用,僅僅只是明憲宗用來敲打文官集團的,那就太天真了。

從成化十三年創立西廠,到成化十九年汪直慢慢退出歷史舞臺,汪直真正在京時間也就一年多,其他大多數時間都在北邊戍邊。與很多小說中將汪直描述成貪功無能的小丑不同,汪直在戍邊的時候,是實打實地立下過大量戰功的。

成化十四年,汪直前往遼東督辦邊務。

成化十五年,汪直參與了對女真的作戰,受到嘉獎,之後便被任命總督京軍十二團營。

成化十六年,汪直與時任兵部尚書的王越,保國公朱永大敗蒙古達延汗部。

成化十七年,汪直所率明軍截殺南下蒙古韃靼騎兵。之後汪直總督軍務,追剿韃靼。

成化十八年,汪直被任命為大同鎮守太監。同年,於延綏擊敗南下襲擾的蒙古軍隊。

而從成化十九年,汪直等人被調離北境回京後,北邊就開始連續吃敗仗,邊軍戰力急劇下滑。

創建西廠,護皇權,鞏邊疆,明代四大權閹之一——汪直

蒙古騎兵

朝史暮想舉了以上戰例,意在說明兩點。

第一,汪直確有領兵禦敵之才。這個已經很明顯了,無需多說。

第二,汪直去戍邊, 有明憲宗重掌軍權的意味。

我們看,成化十四年汪直赴遼東,成化十五年打了一仗,汪直馬上就被任命總督十二團營。這是于謙在“土木之變”後改組的京師主力部隊,負責京師防務。明憲宗此舉,意圖非常清晰。同時,與汪直交好的兵部尚書王越等人,也都是常年帶兵的一線邊臣,而汪直與他們關係的密切,是否可以解讀成明憲宗的一眾拉攏?事實上,這些邊臣,與常年在京的文官集團關係並不融洽,是明憲宗可以團結的對象。

所以,我們得出了一個結論,即明憲宗用汪直,用西廠,除了保衛自身安全,加強大內警備外,同時也意在打壓制衡文官集團,收攬掌控兵權,團結其他政治勢力,從而從根本上鞏固皇權。

伴君伴虎,時也命也——平衡被打破後即是汪直失勢之際

朝史暮想一直認為,封建王朝絕大多數宦官,外戚勢力的得勢,其實就是皇權的延伸。而皇權最大的敵人就是內部的封建文官集團。汪直和西廠的所作所為,無疑會加劇這個矛盾的激化

,汪直也就自然成為了文官集團的眼中釘,肉中刺,欲除之而後快。這是皇權和文官集團先天敵對屬性所決定的,無法從本質上和解。

在汪直新官上任,三把火燒得正旺的時候,文官集團也發起了反擊。


創建西廠,護皇權,鞏邊疆,明代四大權閹之一——汪直

明代官員

以大學士商輅,萬安等人為首的文官勢力,就開始上疏彈劾汪直:

某等奉侍......身上於青宮迄今幾二十年 ,幸而朝廷清明四方無事,今忽汪直為害,使遠近不安,何忍坐視 , 某等誓不與彼共戴天....../今汪直年幼未諳世事,......祖宗舊制所改未多,其失人心則已甚矣。——《明憲宗實錄》

牢騷很明顯,我們一群人做官幾十年了,朝廷國家現在搞得這麼好,其實都是我們的功勞。這個時候,皇帝你忽然搞出一個汪直,到處查我們,到處搞事情,不怕把國家搞亂了?不怕寒了我們這群老臣的心嗎?

明憲宗看到這封上疏,其實非常氣憤。連朝史暮想都能讀出那股倚老賣老的意味,作為當事人的明憲宗怎麼會不生氣?不過好在明憲宗還算好脾氣,給的回覆還有點委屈:“一個太監就能把國家搞亂?”甚至當時王越也為汪直鳴不平,曾直言不諱地說:“二公在任久,是非多,故有所忌憚。”

創建西廠,護皇權,鞏邊疆,明代四大權閹之一——汪直

明憲宗朱見深 像

王越的意思更直白:商輅等人做官這麼久了,屁股不乾淨,這麼反對汪直,無非是怕有一天火燒到自己罷了。

但是文官集團始終不肯妥協讓步,甚至鬧出了六部九卿集體聯名上疏的事情。要知道,六部九卿,幾乎就等於說是整個文官行政體系的抱團了。明憲宗終於還是感受到了壓力,於成化十三年廢除了西廠。

不過這次廢除西廠,只是明面上的。西廠原班人馬雖然沒了職稱,但是依舊在做同樣的事情。可以看出,明憲宗依然堅定地站在汪直這邊。沒過多久,明憲宗便重開西廠。

但是人的慾望,是永遠無法滿足的。汪直也不例外。

創建西廠,護皇權,鞏邊疆,明代四大權閹之一——汪直

汪直 劇照

隨著汪直的權勢越來越大,他也開始藉機打擊異己,培植勢力。於是,冤案開始增多,鎮壓手段開始血腥,私生活越來越奢靡,朝臣開始敢怒不敢言,漸漸地,微妙的平衡開始被打破。


一朝廷威福不可下移,自立西廠之,後汪直每日出外隨從之人數多,但於官員人等無不喝令下馬 , 雖大臣亦謹,迥左掖門下呼叫......——《明憲宗實錄》

汪直威勢日增,且愈發囂張跋扈,不把百官放在眼裡,目無法紀。甚至到後來出現了天下人“只知汪直,不知天子”的言論。

朝史暮想從來不認為明憲宗是一個昏庸之輩。從成化十三年啟用汪直,到成化十九年前後,明憲宗的一系列戰術戰略意圖其實已經完成。而文官集團對汪直的忍耐也已經到達了極限。

創建西廠,護皇權,鞏邊疆,明代四大權閹之一——汪直

明代官員

明憲宗始終只有一個目的,即鞏固皇權。汪直一開始就只是皇權的一條悍犬,可到後來,明憲宗發現自己養的爪牙有反咬自己一口的實力後,便馬上開始打壓。注意,朝史暮想在這裡的用詞,是指有反咬一口的實力,有威脅皇權的可能,並沒有說汪直這麼做了,或者打算這麼做。

成化十九年,汪直被貶南京。

明憲宗的及時止損,是帝王權術的高瞻遠矚,同時也是保護汪直的一種手段。明代四大權閹,只有汪直最後算是“善終“的。甚至到弘治朝,有朝臣建議處置汪直,被明孝宗朱佑樘給擋住了,且在弘治十一年的時候,把汪直召回了北京。

由此可見,汪直髮揮過的作用,不但明憲宗是認可的,連後來的明孝宗也是承認的。而所有的這一切,其實不過是帝王心術罷了。

二十高名動都市,一身孤注擲溫柔。平生未信江南好,但折梨花照暮愁。

創建西廠,護皇權,鞏邊疆,明代四大權閹之一——汪直

故宮

雖然作為明代四大權閹之一,但汪直還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沒有王振公然搗毀明太祖禁止宦官干政的鐵碑,沒有劉瑾號為“立皇帝”的“誰敢問我者”,也沒有魏忠賢號“九千歲”的生祠遍地,汪直其實一直都還算勤勤懇懇地做著自己的事情。

汪直作為瑤民後裔,以明軍戰俘的身份被閹割入宮,雖然年幼,但心理和身體的創傷,相信不是歲月可以輕易治癒的。他忘不掉在午門“獻俘”時,衛兵的呵斥,朝臣的譏笑,百姓的圍觀,還有明憲宗的志得意滿。也許就在那個時候,一顆追尋權勢的種子在他心理已播下,慢慢生根,發芽。只有足夠強大,才能讓羞辱不再重演。

汪直,大明成化年間御馬監太監,西廠提督。他保護過明憲宗,打壓過文官集團,立過軍功,但也始終不被士大夫們所接受,承認。他也打壓過異己,也曾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也遭遇過戰敗,甚至最後因為皇帝的猜忌,而被迫突然中止了自己的政治生命。他是皇權的工具,卻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歷史人物,而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能夠被歷史溫柔地對待。

朝史暮想獨家原創,總有些乾貨可以在歷史中挖掘。

參考資料:《明史》,《明憲宗實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