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腰背疼痛,要排除脊柱骨關節結核存在的可能性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臨床做推拿正骨治療疼痛,針對久治不愈的腰背腿痛等病人,必須要排除的骨關節結核病是否存在,否則容易帶來骨性傷害。

骨關節結核是一種較常見的骨關節慢性疾病,一般屬於繼發性的肺結核,消化道結核,淋巴結核等經血行播散而引發該病。肺結核的繼發率達到脊柱結核的95%以上。由於骨在發育期,骨內的血液運行豐富,原發病灶中的結核桿菌,通過血液循環容易進入到骨關節裡。所以這種病常見於兒童,還有青少年年紀偏小的。常發生在10歲以下的小孩,發病率最高的是20~29歲,30歲以後明顯發病減少。

治療腰背疼痛,要排除脊柱骨關節結核存在的可能性

腰椎結核

脊柱的每個部位都有可能發生結核,以腰椎最多見,胸椎少一些,其次就是胸腰段以及腰骶段發病較多,頸椎發生結核的比較少。尤其是血液循環很豐富的椎體,扁骨,長管骨,以及短管骨,部分活動比較多,負重較大,易於發生慢性勞損的髖關節膝關節。臨床上最常見的以脊柱為主,髖關節膝關節結核也較為多見。

結核桿菌生長緩慢,機體對結核桿菌可產生變反應,其基本病理改變與一般膿化膿性炎症不同。①滲出:骨內滲出以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浸潤為主。②變質:乾酪樣壞死。③增殖:上皮樣細胞的增殖及散在的郎罕斯細胞,中心常有乾酪樣壞死,外層有淋巴細胞浸潤或纖維細胞包圍構成一個結節。

治療腰背疼痛,要排除脊柱骨關節結核存在的可能性

腰椎結核

在脊柱結核發病的時候,一般有兩種類型:①中央型,病灶起於椎體松質骨,死骨吸收後形成空洞。②邊緣性,病變破壞椎體邊緣和椎間盤組織,椎體呈楔形破壞,椎間隙變狹窄,形成膿腫,繼而形成椎旁膿腫,並向組織間隙流向遠處。

脊柱不同的部位結核膿腫有不同的臨床表現

①頸椎:農業將突破椎體前方的骨膜和前中韌帶廢棄在頸長期以及其筋膜後方,第四頸椎以上可能形成咽後壁膿腫,第五頸椎以下可能形成食管後膿腫壓迫喉頭和食管,造成呼吸與吞嚥困難。頸椎側方病變的膿腫可出現在頸部兩側,或者沿著椎前的筋膜,以久斜方肌向鎖骨上窩流竄。

②胸椎:多表現為椎旁膿腫,可經肋骨橫突間隙向背部延伸,或沿肋間神經血大管束流向肋間隙遠端。

③胸腰椎:可同時破有胸椎和腰椎結核的特點。

治療腰背疼痛,要排除脊柱骨關節結核存在的可能性

④腰椎:腰椎椎旁膿腫穿破骨膜後可流注至腰大肌內,成形成腰大肌鞘內膿腫。膿液可穿越腰大肌筋膜而流竄到兩側髂腰肌,還可沿腰大肌下墜至股骨小轉子,再繞過股骨上端後方到大腿外側,沿闊筋膜流竄到膝關節附近。腰大肌膿腫穿破髂腰肌滑囊與髖關節相通,即可引起髖關節結核。

⑤骶椎:

膿液彙集於骶骨前方,形成骶前膿腫,可沿梨狀肌經坐骨大孔流竄到股骨大轉子附近,也可向乙狀結腸或直腸內穿破。寒性膿腫可被吸收、鈣化、切開排出,或向皮膚、胸腹腔、支氣管、腸管形成竇道,造成經久不愈。

治療腰背疼痛,要排除脊柱骨關節結核存在的可能性

脊柱結核患者中截癱的發生率在10%左右,胸椎結核發生截癱的最多,頸椎次之,頸胸段第三。椎弓結核較少見,但因椎弓從三面環繞椎管,故併發截癱的比例較高。

脊柱結核併發截癱的原因,可分為骨病變活動型結核和骨病變靜止型截癱。前者在結核早期或活動期由於膿腫、乾酪樣物質、肉芽組織、壞死的椎間盤直接壓迫脊髓所致。後者在晚期或病變癒合期,由增厚的硬膜、椎管內肉芽組織纖維化及纖維組織增生,脊柱後凸畸形或椎體病理性移位壓迫脊髓。此外,脊髓血管發生栓塞導致脊髓變性、軟化,也可發生截癱。

脊柱結核的臨床診斷要點:早期只有輕微的腰背疼痛,隨著病情的發展和低熱盜汗乏力,消瘦,食慾減退,局部疼痛以及放射痛,姿勢異常,脊柱畸形,有寒性膿腫晚期壓迫脊髓,可併發癱瘓。

中醫辨症治療脊柱結核以及骨關節結核,應該給予全身支持療法和抗結核的治療。局部要控制運動,必要時應該進行手術,結核病灶清除術可清除膿腫,肉芽死骨和壞死的椎間盤改善局部的血運,以利於修復,同時可以檢出和防止脊髓受壓,採用植骨融合術有利於脊柱保持穩定。

脊柱結核在影像學的表現

1.X線:①骨質破壞:表現為低密度骨質缺損區,邊緣無硬化。

②椎間隙變窄或消失,因椎間盤及軟骨終板被破壞,椎間盤破壞嚴重者可導致相鄰的椎體融合在一起,為診斷脊椎結核的重要依據。

治療腰背疼痛,要排除脊柱骨關節結核存在的可能性

③後突畸形:為脊椎結核較特徵性表現之一,為多個椎體明顯破壞所致。

④冷性膿腫:腰椎結核可形成腰大肌膿腫,表現為腰大肌呈弧形向外突出高密度影,胸椎結核形成椎旁膿腫,表現為胸椎兩旁梭形軟組織腫脹高密度影,頸椎結核形成咽後壁膿腫,表現為咽後壁軟組織影增寬,並呈弧形前突,較長時間的冷性膿腫可有不規則鈣化。

⑤死骨:較少見,有時見於脊椎中心型結核,表現為砂粒狀死骨。

依據骨質最先破壞的部位可分為:①中心型,又叫椎體型,表現為椎體內圓形或不規則形的骨缺損區,邊緣不清,內可有小泥砂狀死骨,後期椎體常塌陷變扁或呈楔形,甚至整個椎體消失,此時骨質破壞和死骨不好觀察。

②邊緣型(椎間型),破壞開始於椎體的上、下緣,向椎體內和椎間盤侵蝕蔓延。

③韌帶下型(椎旁型),病變在前縱韌帶下擴展,常累及數個椎體,表現為椎體前緣糜爛性或凹陷性破壞,早期椎間盤保持完整,後期可同時累及多個椎體及椎間盤。

④附件型,較少見,可累及棘突、橫突、椎板、小關節突,表現為骨小梁模糊,骨皮質中斷,密度減低,累及關節突時常跨越關節。

2.CT,表現與X線表現類似,但是有它自己特點:①能更清晰地顯示骨質破壞,特別是較隱蔽和較小的破壞;②更容易發現死骨及病理骨折碎片;③增強掃描冷膿腫周邊強化,內部無強化,可更好地瞭解冷膿腫的位置、大小,與周圍大血管、組織器官的關係;④顯示膿腫或骨碎片突入椎管內的情況

治療腰背疼痛,要排除脊柱骨關節結核存在的可能性

3.MRI,

表現是顯示脊椎結核病灶和範圍最敏感的方法,可發現椎體內早期炎性水腫。病灶T1WI表現為低信號,T2WI多表現為混雜高信號;GD-DTPA增強不均勻強化。膿腫和肉芽腫在T1WI上呈低信號,T2WI多為混雜高信號,部分均勻高信號,增強檢查肉芽腫不均勻,均勻強化,膿腫壁薄且均勻的環狀強化。

治療腰背疼痛,要排除脊柱骨關節結核存在的可能性

綜上所述,脊椎病對身體的危害很大,脊柱結核全身化療同時手術清除膿腫、刮除死骨、切除竇道。但切口大難癒合,膿腫、竇道常反覆形成,需多次手術清除病灶,治療見效慢、病程長,痊癒後往往遺留嚴重的晚期併發症。脊柱結核對患者的生命和生活有著大的影響,所以積極的預防很重要,但當發現脊柱結核時應該及時到正規的醫院接受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