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青島組建首支非公立醫院醫療隊馳援武漢

全院醫護人員寫下請戰書、連夜組建醫療隊伍,只為一個共同的目的地——武漢。1月30日下午1時,由青島思達心臟醫院與青島頤生健中西醫結合骨傷醫院8名醫務人員組成的醫療隊奔赴武漢,13個小時後,他們就要抵達武漢漢陽醫院。這是由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組織的全國首支向疫區派出的醫療救援隊。

今天,青島組建首支非公立醫院醫療隊馳援武漢

出征隊伍裡有位武漢兒媳

“目前,我院緊急訂購了韓國N95口罩200只,醫用外科口罩2萬隻,到貨後將全部捐獻。我院172位醫護人員堅決表態,願意時刻聽從區防疫指揮部和區衛生健康委的調度指揮,在關鍵時刻履行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和擔當,赴湯蹈火,義無反顧,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貢獻力量。”這是1月29日青島思達心臟醫院醫護人員寫下的請戰書。

今天,青島組建首支非公立醫院醫療隊馳援武漢

“1月29日,我們與中國非公立醫療協會聯繫得知,目前武漢醫務人員緊缺,有的醫務人員多日奮戰已非常疲憊,需要替換。我們就連夜組建了這支醫療隊伍。”青島思達心臟醫院院長馬駿說。

1月30日中午12時30分,早報記者趕到了青島思達心臟病醫院,很多醫護人員都趕來為出征的隊員送行,醫院為出征的隊員一一送上鮮花。

8名醫療隊成員分別是:青島思達心臟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劉贇、心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魏勇、心血管內科住院醫師張松亮、總護士長吳偉、心內科護士長張貴敏;青島頤生健中西醫結合骨傷醫院中醫/住院醫師耿蓓蓓、護士郎學威、急救車司機陳財。

今天,青島組建首支非公立醫院醫療隊馳援武漢

在8名隊員中,有一位醫護人員的身份很特殊,她就是青島思達心臟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劉贇,也是這次出征隊員中年齡最大的隊員。劉贇是武漢兒媳,婆婆就在武漢。“我們本來想在年前回婆婆家過年,因為疫情,我們退掉了機票。後來打電話得知,婆婆已經回到鄉下過年了。”

劉贇告訴早報記者,1月29日接到醫院的電話後,她跟愛人商量了一下,為了不讓父母掛念,他們都沒有把這件事告訴父母,“到了武漢,我要全身心投入到一線工作中去,也來不及去看望婆婆了。”

出征前寫下入黨申請書

看到同事紛紛前來送行,單位給大家準備了必需的用品,這支醫療隊的隊長、青島思達心臟醫院總護士長吳偉不禁流下了眼淚。

記者採訪得知,前些日子,吳偉的婆婆遭遇車禍,被送進了ICU,為了不影響吳偉的工作,愛人辭職後專門在醫院照看老人。“愛人的全力支持,讓我非常感動,我一定要盡職盡責,完成這次使命。”

在臨出發前,吳偉鄭重地寫下了1000多字的入黨申請書:“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是我多年的願望,為此我一直在不斷努力。此時此刻,我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這次馳援武漢抗擊疫情,讓我能為人民健康貢獻一份力量。我一定不負所托,圓滿完成支援工作,以實際行動向黨組織遞交滿意答卷。”

今天,青島組建首支非公立醫院醫療隊馳援武漢

記者採訪得知,這次出征的隊員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去武漢,大部分人都沒有把出征的消息告訴父母,而是選擇毅然出行。

青島思達心臟醫院心內科護士長張貴敏告訴早報記者,上小學六年級的女兒聽說媽媽要去武漢,從1月29日晚上就開始哭鬧,自己做了一晚上的工作,最終才讓女兒的情緒穩定下來。

隊員中有位95後“男護士”

在這支醫療隊中,還有名95後,25歲的醫生耿蓓蓓是醫療隊中最年輕的隊員,參加工作才兩年時間。這一次,她也是向單位寫了請戰書,要求到一線去。“我是單位最年輕的黨員,關鍵時刻就要衝上一線!”耿蓓蓓說。

今天,青島組建首支非公立醫院醫療隊馳援武漢

26歲的郎學威是醫療隊中唯一的男護士。這位帥氣的小夥子是一名街舞愛好者,練習街舞已經有7年了,“我的身體很好,每天都要鍛鍊兩個小時,我可以每天堅持工作12個小時以上,作為一名男護士,我願意到最艱苦的工作崗位上。”

“一旦穿上防護服,就不能隨意脫下,而我從小就是‘防護服體質’,上學期間我就長時間不喝水、不上廁所,而且作為男生,不管是短髮還是光頭,對自己沒有任何影響。”郎學威告訴早報記者,自己做了此次出征的所有準備。

今天,青島組建首支非公立醫院醫療隊馳援武漢

記者現場採訪得知,這支醫療隊伍此次出征還攜帶了2000只口罩、200件防護服、50多個護目鏡、兩箱消毒液,還有4大箱子紙尿褲。

青島思達心臟醫院院長馬駿表示:“參加這場防疫戰爭,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援助武漢市漢陽醫院,就是要與武漢市人民一道,打贏這場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戰鬥。”

記者瞭解到,這支醫療隊出征後,兩家民營醫院還將做好後期服務工作,下一步,還將增派醫護人員來輪換首批隊員。


來源|青島早報記者 陳勇 通訊員 肖海青 蘇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