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的百年东街有什么历史故事?

亚北农产品


“百年东街”是改造后才有的称呼,以前的这里曾是华南历史上最繁荣的商贸街之一,还有一条被称为“老板街”广富新街。其位于韶关市区东堤路,近年来才改造成了商业街。


小时候放学,就经常跑到河边玩耍,捡石头。下图这个位置原本是个码头,小学郊游时要自带木炭烧烤,就是在这附近买的。(印象中很久以前这里还有打锑桶店铺)


粤汉铁路开通之前,北江水系是南北交通的主要干线。韶关东堤沿浈江上游,北跨珠玑巷、梅关,入赣江,长江水系,再过京杭大运河,可沟通中原,沿浈江下游,南连北江、珠江、直抵珠三角腹地。而东街这里有几个大码头,商人、船伕、脚伕、官人、市民、士兵等等均在此落脚,带动形成了一系列的行业,当铺,米铺,银号,客栈,酱园,草根文化与官家商业文化在这里碰撞、积累,逐渐沉淀了韶关这座城市的商业历史。


韶关称谓“四大商号”的常丰、慎安、和昌、阜民,韶关最大的隆盛酱园和仅次于阜民的利农米机,还有多家享有盛名的大货栈,全部都是在东街开办和开设的。


清朝直到民初,这里的江面上千帆竞发,沿岸商贸活动十分繁忙,是粤湘赣三省交界处最繁华的商贸场所,开设的货庄、商行有上百家之多。这些商行、货庄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靠河的一面都是 “吊脚楼”。江面上来来往往的货船可以直接驶入吊脚楼下,而楼下装有一扇活动门,可以很方便地将船上的货物吊到楼上再转运至陆地其他地方。


除了商业繁荣,抗战时期,广东省政府为避战火北迁韶关,百年东街成了广东最著名的交通休闲集散地之一,给大量到韶关躲避战火的珠三角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东堤中路隆盛酱园博物馆也于近日开馆啦!


广州上下九步行街独具西关风情的雕塑引人驻足留影,韶关的百年东街也有一系列雕塑。


卸货、挑担、扛袋、卖鹅...这些在现代都市里已经很少见的市井百态以雕塑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商业味浓厚的东街增添了几分历史的厚重感。这些雕塑所刻画的场景,也是上个世纪繁荣一时的东街的真实写照。


《老东街·百年沧桑吊脚楼》侯宝庆 摄

《老东街·码头印象》侯宝庆 摄


改造后的东街,现在也同样还是游人如织的地方。河堤围栏被恋人们挂上了同心锁,成了一道“风景线”。



广富新街


1915年,由广府(南海、番禺、顺德)富商出资,集中在韶关市区广府会馆附近建造了一条豪华的住宅街,取名为“广富新街”。号称当年韶州城内最阔绰的一条街道,也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正在修缮中。


无论是新东街,还是老东街,这里有你的什么回忆呢?欢迎评论分享~


韶关家园


韶关的百年东街是一条最近几年开发的大型商业步行街,位于浈江区东堤路一带,整条步行街以南洋骑楼为建筑特色,同时配套设施齐全,有酒店、餐饮、购物广场等。而这条步行街的历史正如其名有百年历史。

在清末民国年代,当时的韶州古城东门浈江边,随着码头陆路的发展,开始逐渐形成了一条大约一公里长的古街,这就是如今的东街前身,随后数十年间这条街成为了当时华南地区最繁华的商业贸易地区之一,无数商贩出入广东都是要途径这里的,所以当时又被称为老板街。随后到了抗日时期,广东政府为了躲避战火曾经迁到韶关,于是东街就迎来了大批躲避战火的人群,人口的大批迁移使得这条商业街更加兴隆和出名。而到了现代,这条街经过改造升级后,不但保留翻修了很多历经历史沧桑的南洋骑楼,还引进了很多小资的咖啡馆、西餐厅、清吧,与街上历史悠久的南洋骑楼相得益彰,很多人前来观光和消费,体验着现代文化和过去历史的融合。


我爱湛江


作为一个本土韶关人,在本地历史中貌似还真没提到过百年东街有何历史故事。应该是近代为了加速商业街道德快速发展,赋予的文化底蕴,有利于吸引外部人员游玩,促进经济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