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偏癱的手臂(1)頸7神經交叉移位術,中國醫生的創舉

中樞性偏癱是指由於腦卒中(腦中風)、腦外傷、腦癱等一側大腦損傷,造成對側肢體運動及感覺功能障礙的一類疾病。其中痙攣性上肢偏癱是嚴重影響生活的常見後遺症,患者表現為癱瘓上肢屈曲痙攣,喪失勞動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偏癱肢體的功能尤其是手部精細功能的恢復十分困難,是全世界的醫學難題。數據顯示,我國這類病人有2300萬人,每年的醫療費用支出高達1000個億,給社會和家庭造成沉重負擔。

“喚醒”偏癱的手臂(1)頸7神經交叉移位術,中國醫生的創舉

很多偏癱的患者還比較年輕,在經歷1-2年的康復治療、刻苦鍛鍊之後,偏癱的肢體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之後就停滯不前、不再進步。他們在生活中面對的困難和壓力是正常人難以想象的。

“喚醒”偏癱的手臂(1)頸7神經交叉移位術,中國醫生的創舉

手是人類使用最為頻繁的器官之一,人們正是憑藉著有19塊小肌肉組成的手的靈活運動,給世界帶來了無數的驚喜。然而,在我們周圍生活著這樣一群人:他們因各種意外傷或者腦卒中、腦外傷和腦癱後遺症等而喪失了手功能。端個飯碗、繫個鞋帶、甚至上完廁所提褲子,都無法自己完成。

“喚醒”偏癱的手臂(1)頸7神經交叉移位術,中國醫生的創舉

2017年12月21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開展的II期臨床試驗“健側頸神經根移位手術治療腦卒中、腦癱後上肢痙攣性偏癱”研究成果以原創論著形式在線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據介紹,華山醫院顧玉東院士於1986年在國際上首創了健側頸7神經移位術治療全臂叢神經損傷患者。課題組進行了十餘年深入研究,發現大腦功能重塑參與了這一修復過程,進而提出腦科學領域的全新觀點:一側大腦具有同時控制雙側上肢的潛能。

“喚醒”偏癱的手臂(1)頸7神經交叉移位術,中國醫生的創舉

在中樞性偏癱患者中,雖然一側大腦半球損傷難以修復,但另一側大腦半球仍保持完好。因此,課題組提出治療中樞損傷後期癱瘓上肢功能恢復的新方法:通過手術將健側上肢頸神經移位至癱瘓側的頸神經,避開損傷側大腦半球,讓偏癱上肢與同側健康大腦半球相連接,激發健康大腦半球的潛能,促使癱瘓上肢恢復功能。課題組在最新的研究中,通過瞻性臨床試驗,比較創新手術療法“健側頸神經移位術”與傳統康復治療對36名中樞性偏癱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發現接受創新手術治療的患者,偏癱上肢運動功能較對照組明顯改善(Fulg-Meyer評分,手術組提高平均17.7分,對照組提高平均2.6分)。功能磁共振和經顱磁刺激檢查均證明手術後健康大腦半球除了支配原有上肢外,還建立了對偏癱上肢的支配,用臨床實踐成功驗證了外周神經通路改變影響中樞功能重塑的新理論。 這一研究成果不僅為中樞損傷後致上肢痙攣性偏癱的患者帶來了福音,更為人類認識大腦、調控大腦提供了新視角。

“喚醒”偏癱的手臂(1)頸7神經交叉移位術,中國醫生的創舉


“喚醒”偏癱的手臂(1)頸7神經交叉移位術,中國醫生的創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