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传》中,王钦被“贴加官”而死,历史上“贴加官”究竟如何?

邓高生


“贴加官”这个酷刑的发明者据说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一些史料记载说朱元璋个人狠毒,仅仅胡蓝之狱就杀害了功臣4、5万人。要知道著名的暴君秦始皇焚书坑儒也仅仅是杀死了460人,而且这些人都是诽谤秦始皇的。秦始皇杀人是因为这些人得罪了秦始皇,朱元璋杀人则完全是为了一己私欲,感觉你不爽,就找人告你谋反把你满门抄斩。

除了杀人比较多之外,朱元璋对酷刑也深有研究,在对付蓝玉的时候就发明了剥皮食草的酷刑。除了剥皮食草之外,朱元璋还发明了贴加官的酷刑。

贴加官这个刑法是现在犯人的脸上铺上一张纸,然后审讯官就会朝着纸上喷水,这样就会让人产生窒息。这时候审讯官再一次如法炮制继续朝上面加纸,一直到犯人撑不住为止。这种方法让很多犯人都不能忍受,只能被迫招供。在《李卫当官》中几个贪官就被李卫用贴加官制的服服帖帖的,最后一个个都招供了。

在古代的时候,招供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享受斩首的酷刑,可能还会面临着凌迟处死或者腰斩的风险,这两个酷刑比起来贴加官还要痛苦。那么为什么数百年来,却从来没有人能够扛下来贴加官的折磨呢?

贴加官的原理是让人窒息,窒息的过程是非常痛苦的,但凡上吊死的人,临死前都会想要下来。窒息比起来割肉的痛苦有过之而无不及。在窒息的过程中,人肯定是有求生的欲望的。当你处在贴加官的压迫下的时候,就会感到一种死神逼近的情形,求生就成为了最大的追求。

为什么很多人在受尽酷刑之后都不肯招供,这是因为他们不想死,他们不招供真相大白就可以不用死。而贴加官对付的大部分都是一些必死无疑的人,这些人要么就是得罪了皇帝,要么就是真正犯罪了。这些人只是不想招供画押,受尽酷刑不招供并不是不怕死,而是不想死。如果真的不怕死,他们早就招供完等着处死了,或者已经在被抓前自杀了。

人对于求生都是有一定的欲望的,对于必死的人来说,本身就不可能活下来的,不招供也只是为了拖延时间,最后的结局还是一死。在死神距离自己只有几秒的时候,不招供当场死,招供可以多活一会的时候。他们宁可选择更痛苦的死法,然后去多活几天,也不愿意被当场杀死。可以说贴加官这个刑罚的狠毒之处正是在这里,你不招供就会当场死去,你招供了还可以多活一段时间。

在古代不是每个被贴加官的人都有机会招供,这个酷刑执行的时候会有一些人为了报复仇家,买通狱吏杀人。在古代的时候,窒息死很难能够查明是自身问题,还是人为问题。刑讯造成死亡本身也是常事,所以贴加官成为审讯酷刑的同时,也成为了一种杀人酷刑。


邓海春


贴加官,是一种刑罚。是明朝发明的。比较好玩,但比起肥猫我的发明来,技术含量差得太远了。

贴加官的行刑方式比较简单。



把受刑者捆住,脑袋瓜子也固定住,不让他晃动。准备一沓子A4大小的桑皮纸,一壶酒。

拿一张桑皮纸蒙住受刑人的脸,含一口酒喷在上面。如果他吹开,就大耳刮子狠狠抽他的嘴。



贴住以后,这家伙就呼吸困难了,呼哧呼哧地大喘气。问他招不招。如果不招,就再贴上一张,再喷酒打湿。

每贴一层就说一句“一贴加你九品官,升官又发财”。

一般人在桑皮纸贴到第五层就扛不住了,休克晕厥过去。然后揭开纸层,用凉水把他喷醒过来。



不能轻易让这家伙死掉,所以,要把握尺寸,尽量拖长行刑时间,让他感觉极度的痛苦和恐惧。

当他无法忍受而招供,就把这些桑皮纸整个揭掉,成了壳壳了,象个人形面具,非常好玩。

由于这个揭下来的脸形壳壳很象唱戏中的天官面具,这种刑罚就叫“贴加官”。

《如懿传》中就是受这种刑。《李卫当官》中李卫他娘也是这种刑。

但这是小儿科,比起肥猫的刑罚,差得太远了。



来,再给大家介绍一下肥猫的刑罚新发明。

把受刑人捆住,嘴里塞上麻核桃,扒个精光。找一截细竹管,中空两通。再准备一杯蜂蜜。

先拿竹管爆开他的菊,插稳了,然后将蜂蜜灌入这厮的肠中。

这就成功了。再把他拖到后院的蚂蚁窝旁边扔在地下。然后用蜂蜜从蚁窝到竹管间洒一条线。

万事俱备,准备好记录口供的纸笔状书,用不了一个小时,他什么都会说出来。连他爷爷臀上有几颗痣都会说出来。

这种刑罚既环保又野生,符合现代的自然理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