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搞笑却真实存在的事情?

不才讲史


古代皇帝的死法有很多。有的是寿终正寝,比如唐玄宗和乾隆。有的是殉国而死,比如商纣王和崇祯。

他们或是逃不开生老病死的定律自然而终,或是受不了国破家亡的耻辱自杀而死。虽是无奈,无法转变,到也死得明白,死得有尊严。



但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历史上有一位君王本不该死,却被自己活活作死了,他就是秦武王。看了他的死法,实在让人忍俊不禁。

秦武王天生神力,从小就喜欢跟勇士搏斗,也格外器重作战勇猛的将领。因此一批大力士如任鄙、乌获、孟说都位居高官。

君王有爱好不是错,可凡事都得有个度,舞刀弄枪本就是将军干的事。秦武王却毫无克制,无时无刻不想展示他的威猛。




公元前307年8月,秦武王一行来到洛邑。当地有一个龙文赤鼎,正是昔日大禹王所筑九鼎之一。

一见之下,他又起了赌斗之心,非要跟孟说比试举鼎,谁也劝不住。结果大鼎脱手,震得他虎口发麻,两眼出血,胫骨折断。到了晚上,便气绝而亡。

秦武王年纪轻轻,既有雄才更兼大略,本能更有作为。却因为逞能举鼎,活活将自己玩死了。实在是又可笑又可惜。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身为君王如此死法,他也是独一份。

生的伟大,死的奇葩。


Ad哥哥


我讲一个自己闹的笑话。

2015年,我女儿生小孩,我的亲戚们都来送礼,他们都把红包送到我这里,再由我转交给女儿。我姐夫不知道怎么搞的,用一个印有“乔迁之喜”的红封,生小孩送红包,怎么用“乔迁之喜”的红封呢,我就去买了个印有“茁壮成长”的红封,把礼金换过来,先那个红封也没丢,两个红封一起放在包里给女儿送去。到了女儿家,闲聊了几句我就从包里拿了个红包递给女儿,告诉了她这是谁送的,然后我就回家了。晚上翻包时,发现印有“茁壮成长”的红封还在包里,却把一个印有“乔迁之喜”的空红包给女儿了。赶紧打电话告诉女儿原委。

后来给亲戚们讲这件事,都觉得太搞笑了,幸好是自己的女儿。如果是外人,这笑话就闹大了。


月下独酌zxl


掉进粪坑被淹死的国君

说起春秋战国时期晋景公的死,真的十分搞笑。有一年,晋景公生病后做了一个梦,醒了之后他就找了个巫师来解梦。结果这个巫师对晋景公说:“大王您恐怕活不到吃新麦子的时候了。” 晋景公听完非常地生气,将那个巫师拖出去斩了,还说:“我肯定能活到麦子成熟,但你却见不到明天的太阳了!”

后来,麦子成熟了,晋景公想起之前巫师说的话,连忙让人赶紧做了一碗呈上来,心想:还说我吃不到今年的新麦子,我现在就吃!

结果,他正要吃的时候,突然感到肚子不舒服,有点胀。于是,晋景公连忙跑去粪坑,却没想到,居然就这么掉进粪坑淹死了!《左传》中用非常简洁的8个字描述了他的死:“将食,涨,如厕,陷而卒”。可以说晋景公是古代帝王中死得最奇葩的一位。

被车夫送进敌营的将军

春秋战国时期,有个叫羊斟的人,是个车夫,给宋军主帅华元驾车。有一次宋郑两国交战,在大战前夕,华元为了鼓舞士气,熬了很多羊羹给部下吃,可是偏偏羊斟没有分到。华元因为军务繁忙,也没有顾及此事。

羊斟见身边的人都吃得津津有味,唯独自己没得吃,心里非常地愤怒。到了决战的那天,羊斟越想越气,心想:分羊你做主,驾车我说了算。于是猛甩马鞭,驾着战车风驰电掣般朝郑军的营地驶去。结果,华元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成了敌方的俘虏,宋军大败。

曹丕学驴叫

三国时期的王粲,是曹魏的一名重臣。深受曹操喜爱和信任,同时也是“建安七子”之一,是“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

《世说新语》中记载:“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就是说,王璨去世后,曹丕带着大臣们前去吊唁,他对一同前去的大臣们说:王仲宣(王粲的字)生前喜欢听驴叫,我们就每人学一声驴叫,送他上路吧。他带头学了一声驴叫,于是,前来吊唁的人都学了一声驴叫,一时间驴鸣大作,绵绵不止,震天撼地。


李小新吖


话说这哥们生在当时秦朝正鼎盛的时候,年龄才23岁,风华正茂的岁数,并且他身体强壮,孔武有力,但是唯一的缺点就是这孩子有点缺心眼,喜欢跟人家比力气。跟他比过力气的人都封了大官,比如:乌获、孟说等人,23岁那年,外出到洛阳,看见洛阳的大鼎顿时来了兴趣,还听说有个姓孟的也是个大力气之人,这他就不服气了,所以找人过来一比高低,非得说自己也能举起来,最后举是举起来了,可惜没抗住啊,最后鼎掉下来砸断了大腿,放到现在不过是截肢的问题而已,可是当时医疗条件差了,没几天就死在了洛阳,真是英年早逝啊!史称:龙文赤鼎。大家知道是谁吗?


爱鸽之旅


却说淮海战役最后关头,国民党军杜聿明、邱清泉、李弥三人的被俘过程让人觉得十分搞笑。

1949年初,华东野战军在战场上的优势已然十分明显,杜聿明集团、邱清泉、李弥兵团被分割包围在一个叫陈官庄的地位。



三人拉扯到一起,决定商讨一下突围攻略。

虽说是突围,但此时双方兵力交错,指挥体系已然十分混乱,尤其国民党军面临崩溃局面,场面混乱到李弥的第八军军长周开成竟然误打误撞直接走到了我军阵地上,莫名其妙就当了俘虏。



在这种情况下,杜、邱、李三人“默然相对”,众人期盼杜聿明能做出跑路决断,结果杜迟迟不应,穷途末路之下国民党军还是一贯地推诿扯皮,而华东解放军却已经打到了军部附近。

杜聿明终于下令分头突围。但他以不能被解放军一齐包圆为由拒绝了邱和李二人同行的请求,于是三人踏上了喜剧般的逃亡之路。

最惨的是邱清泉,他先是赶紧打电话找还能联系的部队,随后像一名长跑健将般狂奔,只见他“时而跑到东,时而跑到西,不停地高声大叫共产党来了”,然而跑了大半夜后,邱才猛然发现,他这样卖力地跑路,竟然是在原地打转!



跑了一晚上的邱清泉发现了他人生中最大的缺点——路痴,伴随着我军不断逼近的炮火,邱的尸体最终被发现在他绕圈跑附近四百米的旷野上。

接着是“军需处长”杜聿明。我军在国民党军军部附近发现了一个降落伞的伞包,上边贴心地写着“杜聿明亲收”,里边尽是饼干、牛肉干等物品,由此判定杜聿明就在附近没跑远。



没过一会,周围的老乡有了发现,表示有一伙蒋军鬼鬼祟祟在田里躲着,还交给自己一枚金戒指请求保守秘密。

经过搜索,我军很快俘虏了这伙国民党军,只见这十几人带有汤姆枪、卡宾枪和快慢枪,身着美式军装,明显与普通国民党军不一样。

一个自称是“军需处长”的人更是奇怪,只见他拒绝了我军递出的“飞马”牌香烟,默默地从兜里拿出一盒美国香烟抽了起来。

仔细观察,这人手戴一只高等游泳表,十分讲究,兜里都是美国香烟、牛肉干、派克笔,很是阔气,与我们教科书里《丰碑》军需处长反差鲜明。

在我军的盘问下,这个“军需处长”很快露出了马脚,他叫不出国民党军十三兵团六大处长的名字。在被关小黑屋后,甚至拿石头猛敲自己脑袋打算以死报效党国。



此人正是重要战犯杜聿明。

值得一提的是,杜聿明有个女婿叫杨振宁,杜于1959年特赦后负责政协文史研究,1981年病逝。

最为幸运的是李弥,他将荒野求生技能发挥到了极致,仅凭指北针,愣是找到了第九军三师部,而此前他联系不上任何部队。

他先是组织残余国民党部队做最后顽抗,是我军付出了一定牺牲,然后与部下相拥而泣,随后化装隐藏跟随部队投降。



由于俘虏太多,我军无法抽出多余部队押解,李弥趁乱逃出,一路跑到了南京,还受到了蒋介石的接见。

李弥重组十三兵团,在此后的战争中屡败屡战,最终退入缅甸境内仍与我军纠缠,可见此人冥顽不宁。

国民党军兵败如山倒,杜、邱、李三人各显神通,向历史展示了逃跑本领和技能,活脱脱一部黑色幽默喜剧。


春秋正义


1.杨国忠出差回来之后,发现老婆怀孕了,问老婆怎么回事,老婆说:晚上做梦梦见和你啪啪啪,然后我就怀孕了。杨国忠说:

"这是因为你太想我造成的啊"

杨国忠出使于江浙。其妻思念至深,荏苒成疾。忽昼梦与国忠交因而有孕,后生男名朏。洎至国忠使归,其妻具述梦中之事。国忠曰:‘此盖夫妻相念,情感所至。’

----《开元天宝遗事》

2.秦武王嬴荡(名字好邪恶),招了个大力士孟说做大官,然后有一天为了证明自己的力气更大,就要和孟说比举鼎,结果鼎举起来了,折断了胫骨,人死了。(死的时候只有23岁,觉得如果没作死的话,或许可以提前统一七国。)

秦武王争强好胜,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都因此位居高官。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八月,秦武王与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两眼出血,胫骨折断,到了晚上,气绝而亡,年仅23岁。秦武王无子,群臣迎立秦武王异母弟、在燕国作人质的公子稷回国继位,是为秦昭襄王。

3.一个叫王子猷的人,有一天晚上下大雪,喝多了,觉得想自己的朋友戴安道了,就坐了一晚上船到了戴安道家门口,然后没进去,直接回家了,说:

"我开心就好,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王子猷居山阴》

4.左宗棠出征新疆前,踌躇满志,一日在城中闲逛,见一人摆棋摊,旁竖“天下第一棋手”,左也是弈道好手,见此颇为不忿,和老人下了两局,发现不过尔尔。临走对老人说,赶快把招牌给撤掉了。

左宗棠出征新疆回来,偶然发现老人依旧悬挂招牌,贩棋为生,心中大恼,又邀战下棋,不料被老人杀的大败。左宗棠惭愧道:怎么近来棋艺进步这么多?

老人道:当时左公微服出巡,我已知你身份,知你即将出征,故意输给你。

5.戚继光怕老婆,其部下皆不平,纷纷表示要为领导出口气。戚继光被部下所激,命亲兵接老婆入军营。帐内众将皆盔明甲亮,手执利刃,一派杀气腾腾,想给其妻一个下马威,不一会儿,其妻来到营帐,却无丝毫恐惧之色,对着戚继光喝道:“唤我何事?”戚继光闻言,胆战心惊,扑通一声跪下说道:“特请夫人阅兵。”

又有一次,戚继光架不住部下的极力怂恿,冲入家里想用利剑吓唬一下老婆,以振夫纲。当时其妻午睡刚醒,戚继光拿着宝剑大声喊喝以给自己壮威,其妻立马怒吼道:“你拿着宝剑想要干什么?”戚将军吓得浑身哆嗦,宝剑掉地,仓忙应答道:“我想给夫人杀只鸡吃,所以才高声叫唤。”夫人一听,开口说:“以后杀鸡再不要这么大声嚷嚷!戚继光连连称是!


我沙漠独行者


《亮剑》中,解放后丁伟第一次到老李家里,田雨第一次见面就说,丁团长我知道,听说你在东北可厉害了,过桥的时候给桥头架机枪,不让别的部队过,让你自己部队先过。丁团长哈哈一笑,那当然了,我们是主力部队啊,必须让我们先走,要不然耽误了打仗谁负责?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行军打仗的时候,很多时候其实是要抢桥梁的,如果安排不好,过桥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混乱,不同建制的部队同时在一条路上拥挤,就很容易出现建制被打乱,失去指挥体系的问题。一般的平路还好,但是如果是在山区道路行军,或者是要通过桥梁或者城门这种比较狭窄的道路,就特别容易出现这种问题。

这种情况对解放军来说,碰到的时候其实也不少,但因为基层连队掌握比较有力,所以建制不太容易被打乱,即使被打乱,只要停下来稍微一整顿,也很快可以恢复建制,各找各妈。而对国军来说,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是要死人了。尤其是在有大量重武器随军行动的时候,就更容易出现问题。

比如淞沪会战结束后,四五十万国军从淞沪会战战场上撤下来,纷纷向西撤退,因为缺乏组织和有效的指挥,部队都完全乱了,就是沿着大路往西跑,不同建制的部队一起乱跑,各级军官也和部队都跑散了,所以完全失去了建制,重武器基本上全部丢失。一直退到南京附近,一些部队才停下来收容整顿,恢复建制。

南京保卫战时,国军阵地被突破了一部分之后,军心就开始动摇,日军从芜湖向北迂回,包抄国军后路的消息传来,南京城内的守军纷纷放弃阵地,各自向挹江门方向乱跑,到了挹江门,又被三十六师拦住不让通过,好不容易让通过了,又发生了大规模的踩踏,一位在战场上没被日军打死的中级军官就在这里被推倒后踩死了。

淮海战役开始时,黄百韬兵团从新安镇往徐州撤退,在渡过运河的时候,黄百韬没有多带工兵部队另外假设浮桥,所以整个兵团十二万人都只能通过运河铁桥来渡过运河,本来就已经非常拥挤,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还出了意外状况,美军援助的两辆十轮大卡车卡在了运河铁桥上,堵死了这唯一的通道,导致后续部队无法通过,耽误了很长时间。

黄百韬见势不妙,只好下令分批渡河,六十四军先渡河建立阵地,二十五军就地掩护四十四军渡河,一百军则带着兵团仅有的一个工兵营假设浮桥,自行渡河。六十三军更是还没来得及动弹,就已经被解放军追上包围了。就在黄百韬兵团因为堵车过不了运河的时候,解放军追上来了,二十五军只好边打变渡河,一百军留下掩护的一个师也被消灭了。

黄百韬兵团本来三个军,临时配属了四十四军一起撤退,总兵力大约十二万人左右,但是等到渡过运河,到碾庄建立阵地,就地抵抗,坚守待援的时候,实际只剩下了大约七八万人。因为六十三军直接被解放军包围歼灭了,二十五军和一百军都在渡河的时候遭到解放军攻击,受到一部分损失,只有六十四军和四十四军完整的退过了运河。

所以这才有了黄百韬的临终三问,也是灵魂三问,明知道要渡运河却没有想到事先多带一些工兵部队,没有架几道浮桥,只能千军万马都挤在运河铁桥上一起渡河,结果就这一座桥,还出现了汽车抛锚,堵车了,一代悍将黄百韬居然就因此而殒命了。黄百韬本人出身参谋,按说这种问题应该是很熟悉的,结果却犯了错误。


萧武


红四方面军到达陕北后,红10师师长王近山、红91师师长徐深吉和271团团长聂凤智,三人违纪去看低俗的“迷糊戏”,结果被纠察队抓个正着,很是丢面子,弄的三人在部队中好一阵抬不起头来。

由于张国焘的错误指挥,疲于奔命的红四方面军,历尽艰难,九死一生才到达陕北,终于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官兵们的身心也终于能得以放松一下。

(王近山)

除了每天必要的学习、训练,红军将士们业余生活也日渐丰富起来,他们当时大多都是20多岁的小伙子,精力充沛,没用多久就一扫往日的疲惫落魄的之气,一个个又生龙活虎,活力十足,闲暇之余,他们也常常三五成群的自娱自乐。

当时陕北有种地方戏叫“迷糊戏”,多在乡村、集市演出,内容比较露骨,彭德怀怕影响部队风气,有损红军形象,就特别下令,红军官兵任何人不许去看这种戏,为了严肃纪律,还派出流动纠察队时常巡视,发现有违纪官兵都要严肃处理。

命令一出,红军上下顿时引以为戒,不越雷池。但越不让看却越发让许多小伙子对这种戏充满了好奇,还有不少胆大的总想一探究竟,先睹为快。

(徐深吉)

有一天,在完成了当天学习、训练计划后,红10师师长王近山、红91师师长徐深吉、271团团长聂凤智,三个20来岁的小伙凑到一起打闹说笑,闲极无聊之时,不知道是谁出了个馊主意“去看迷糊型,见见世面”。

好奇的年纪,猎奇的心思,三个人一拍即合,鬼鬼祟祟的溜到戏场,去见“世面”。

看上戏后,这三人可真是大开眼界,大饱眼福,很接地气的“迷糊戏”,看得三人乐不可支,也把“警惕性”抛在了脑后,全然不顾的大过戏瘾。

正在看得入神之际,机灵的聂凤智却猛然发现了有红军纠察队前来巡查,并且已经近在眼前了,急中生智的他急忙把军帽往怀里一塞,身子一矮,从人群中溜之大吉了。




(聂凤智)

等王近山发现“情况”时,要跑已经来不及了,师长的智慧显然比团长更胜一筹,只见他也是把迅速摘下帽子,不动声色的往里挪了几步,站入人群之中,气定神闲的继续看戏。

徐深吉此时却已入戏,目不斜视的专注于舞台上,乐得大嘴都合不上了,等到被纠察队抓住时才傻了眼。

在被带出戏场后,他见只有自己一人被纠察队抓住,实在是心有不甘,就非常不厚道的喊叫“你们别光抓我,里面还有两个”。


(王近山)

由于“叛徒”的出卖,漏网之鱼王近山也被抓获,垂头丧气的两位师长还不甘心,见四下无人时,就和纠察队的带队连长讨价还价“我们是师长,下不为例行不行?”

可没成想,弄巧成拙了,本来不说还好,这一表明身份,这位连长顿时心花怒放,无意中捉到两条“大鱼”,成就感立刻膨爆,“师长?有彭德怀司令大吗?我们有尚方宝剑,师长怕甚?”

见人家根本吃这一套,没把人唬住的王近山徐深吉肠子都悔青了,干嘛说出身份呢!看样子要丢人丢到家了。

好在溜之大吉的聂凤智还是个“侠义”之人,没有扔下他俩不管,可能也不敢不管,因为三人之中他官最小,精明活络的他,最后不知用了什么手段,竟让纠察队放了两位大师长。


(徐深吉)

回来后,三人互相埋怨,打起了”官司”。

“聂凤智,你小子最不够意思,当逃兵谁也跑不过你。”

“别不知好歹,我出来也是为了曲线救你俩,难不成全军覆没就好了?”

“徐深吉,你这个叛徒,还没上刑就把同志给出卖了”。

“王疯子,谁叫你见死不救,还在旁边幸灾乐祸”。

三个人吵得不可开交,是非难断。

不过纠察队的那位连长从此 神气十足,名声大振,陕北的红军没过多久都知道了“一个连长抓了两个师长,一个团长”,王近山、徐深吉和聂凤智三人被弄的挺没面子,堂堂的师、团长,因为看这种戏被抓了现行,有点丢人。

三人同为共和国的开国中将,也都是后来我军赫赫有名的杰出将领,建国后,王近山、徐深吉先后出任过北京军区副司令员,聂凤智曾任南京军区司令员。在战场上他们英雄无畏,智勇双全,但生活中却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们时常也有让人忍俊不住的糗事。





(聂凤智)

历史微点与您共同学习,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历史微点


说两个历史上发生的,关于周恩来总理处理外交事件的时候,搞笑却真实存在的事情吧。

不得不说有的时候,搞笑也是一种智慧,而且是一种大智慧,有的时候很多事情能够做成做好,搞笑的天赋是不能少的。

这在周恩来总理的身上,发挥的淋漓尽致。

下面我们开始举例,看看周恩来总理是如何用搞笑来处理棘手事件的。

在一次西方记者招待会上,有一个记者,他对周恩来总理说,我去过你们中国,但是,我对中国的一件事情十分的不明白,就是你们中国的路明明是人走的,为何要叫马路呢?

相信听到这个提问,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

提出这样的问题来,很显然提问者是不怀好意的。

但是,面对这个问题,周恩来总理觉得不回答他会显得自己有点不礼貌,这不像我们大国做事的风格。

可是,实话实说的话外国人可能很难理解。

于是,周恩来灵机一动,他就说了我们中国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所以,我们把走得路简称为马路。

周恩来就用这样搞笑的形势,把这个复杂的问题给解答了。

还有一次,有一个美国的记者,他看到周恩来总理的上衣兜里放着一个美国制造的笔,然后他就问周恩来总理,你们中国那么大,难道连一个笔都制造不出来吗?

周恩来总理听说之后笑了笑,然后他说道,说到这个笔呀,还是大有来头的,你知道抗美援朝吗?

这个笔就是抗美援朝之后,朝鲜人民为了增进中朝之间的友谊,他们送给我的纪念品。

周恩来总理一这样说,美国记者就羞愧的底下了头。

你看看用搞笑的形势处理一些复杂的问题,是不是真的很机智呀。不得不说搞笑有的时候,也是一种大智慧。

当然了关于周恩来总理处理的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们都知道周恩来是新中国的缔造人之一,他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他也是中国人民最为敬仰的领导人之一。尤其是周恩来总理,全心全意为我们人民服务的态度,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他是人民心目中的好总理。


汉史趣闻


1.历史教授给学生们提出个问题:在历史上所有的皇帝当中,唐朝的唐中宗李显是最厉害的皇帝。这是为什么呢?没有一个学生答得出来。

教授给出了答案,因为他自己是皇帝,爸爸是皇帝,弟弟是皇帝,儿子是皇帝,侄子是皇帝,连他的妈妈也是皇帝。一家人男女老少都齐了。于是有了一个很牛的称号:六位帝皇丸。

2.历史上的皇帝有善终也有不能善终的,死法肯定是多种多样的,但最死得最奇葩和搞笑的就是春秋时期的晋景公(也有人说他不是皇帝)。他死在了厕所。有一天天他估计是吃了啥假冒伪劣的食物,吃坏了肚子,急急忙忙的冲进厕所,结果摔进了粪坑。

温馨提示: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电影《百万富翁》里的厕所是怎样的。

3.皇帝高湛的老爸非常想当皇帝,为了当上皇帝,他把所有造反要做的准备工作都完善得差不多了。最后,高湛他爸爸说想先杀一个煮饭的厨师试试手。他正在手舞足蹈的构思着要如何杀死厨师时,厨师进来房间里先一刀捅死了他。这才真的是不是比话狠而是比谁的刀更准。

高湛这是既意外又惊喜啊,没想到子承父业来得这么快。这可算是主动送上门来的皇位呢。

饰演高湛的陈晓

4.说个让胖子高兴的事:公元5世纪,印度这个国家没有死刑,但又不想放过那些犯人。于是有人想到了一个办法:找一个天平,犯人站一边,石头放一边。如果这个犯人比石头重就会受刑轻点,否则就会实施重型。看来那个时候的印度应该会有着很多的胖子吧。

5.现在大街上都是奶茶店,还有商店打出了世界上第一杯奶茶在台湾产生。但,有人说,奶茶在汉朝后就有了。

自从张骞开通了丝绸之路后,经常有商人带着中国的茶叶去西方做生意,西方的人没喝过茶叶也没见过茶叶啊,觉得好奇怪啊,于是买了好多的茶叶。他们就像拿着一包瓜子给韩国日本人吃,他们都是直接扔进嘴巴里直接咬一样,这些西方的人直接吃茶叶。不过幸好西方知道什么东西都先煮一遍准是没错的道理。

他们把茶叶煮开后倒掉水,往茶叶加上芥末、番茄酱,用勺子舀起来吃。(汗……)还是上流社会的贵族明白了茶叶是用来煮水喝的,但是他们觉得茶水的味道很涩,就往茶水里加牛奶,哎哟,不
错哦。就这样,奶茶诞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