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經典文學·百年孤獨

小說初伏筆漸閒,整個故事的脈絡和主旨才開始初見端倪,庇拉爾特爾內拉這個這個見證6代布恩迪亞家族歷史的老人、已經洞悉這個家族發展脈絡的局外人知情,神采熠熠的告訴第六代奧雷里亞諾看清了這個家族的發展脈絡微笑著對他說“無論她現在在哪裡,她都在等著你”證實這個家族的歷史不過是一系列無可改變的重複。你會發現這一切是如此的荒誕不經而又絲毫不能掙脫彼此的命數。

另外有一點和大家共勉,初讀這本書,總有一種似曾相識之感,越寫筆記這種感受越加明顯,直到寫完這篇讀書筆記才重新回來加上這一小段,這種熟悉來自於大家最熟悉的小說《紅樓夢》,曹雪芹要是活在當代也是能得諾貝爾的吧?二者都是描寫家族歷史的,不一樣的是《紅樓夢》構築了一個無比巨大的社會關係網,而《百年孤獨》沒有這個社會關係網,孤獨於這個社會生存,這正是百年孤獨的孤獨來由,如果《紅樓夢》是從社會軸向來解析這個家族的興衰成敗,那麼《百年孤獨》就是從時間軸來解讀這個家族每一代人,每一個人類似得命運。同樣,二者都有一種貫穿始終的預示《紅樓夢》是賈寶玉的紅樓一夢,《百年孤獨》是墨爾基阿德斯的羊皮卷。偉大的各有各的偉大,不幸的作品大多相似吧。

結構篇:

這是一個建立在過去、現在和將來重複循環的象徵框架中的現代神話。時間的輪迴重複,這個家族每一代成員名字的類似,命運的類似都使小說隱含了無數大大小小的循環怪圈,能夠脫離這個怪圈的人要麼和這個家無關,要麼早死、要麼在眾目睽睽之下昇天,最顯著的就是雷梅黛絲,兩代雷梅黛絲對於這個家族來說都是遊離於家族之外的局外人,他們註定不屬於這個家族家族.布恩迪亞家族循環往復悲愴命運也不會將領於她們之上。而其他的家族成員無非是孤獨的堅守著這一生,這個家族中第一代何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後半生在小屋裡製作小金魚,這個過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被重複著。第6代奧雷良諾上校晚年不停地縫製裹屍布,第4代奧雷良諾第二反覆地修理門窗,雷梅苔絲每天都花許多時間洗澡,等等,這些人的行為都與製作小金魚相似,每人都處在過去、現在與將來的重複之中,各自的行為又互成對照,互成循環,構成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循環怪圈。小說中的人物姓名與秉性也是循環往復的。布恩迪亞家族中的男性,始終是阿卡迪亞與奧雷良諾的重複或相加,秉性也依次延續,其中隱含的也是時間上的輪迴重複。小說中家族裡活得最長久的烏蘇拉,閱盡了布恩迪亞家族的盛衰演變,特別是在她失明之後依舊能夠如看得見一般,無非是因為,在她眼裡,一切都無非是過去的重複,她驚呼時間在打圈圈,因而她以後永遠沉湎於對過去的回憶之中。她的這種始終如一的對過去的追懷,也是一種時間的重複與輪迴。即便是從家族之前第一個亂倫產物“豬尾巴”的人到最後一個亂倫產物“豬尾巴”被螞蟻吃掉的女嬰也不過是循環到了起點。

深層次的原因我解釋不好,可是我在百度上搜到的一篇是這樣敘述的“如果說歷史是一個大循環圈的話,那麼,某一時期的現實社會則是依附於大循環圈中的小圈。似乎是冥冥之中的神秘力量決定的,布恩迪亞家族的結局,一開始就在吉卜賽人墨爾基阿德斯的羊皮密碼中預示了,因此,無論這個家族中的成員如何苦苦掙扎,終究逃脫不了衰亡的命運。一百年的興盛衰敗史,更是一百年的時間打圈圈的歷史。這冥冥之中的神秘力量是什麼呢?從作品的具體描述中可以看到,那就是文明程度的低下,政治上的麻木不仁,經濟上的貧困落後,思想觀念上的保守陳腐。遠離科學與文明,自然是使馬貢多人百年依舊的內在驅動力。馬貢多社會政治的昏聵,是使馬貢多陷於輪迴重複的第二重內驅力。經濟上的貧困是使馬貢多停滯不前的第三重內驅力。 面對種種落後與愚昧的現實,馬貢多人不是面向過去,追懷昔時的寧靜與淡泊,就是關在小屋裡,重複循環著一件事,他們沒有能力、也沒有自覺的行動走向未來。這種保守封閉的思想觀念是是使馬貢多陷於重複輪迴的第四重內驅力。”

這篇評論寫的很好,不似我只是淺顯停留於表面,他說“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來的哥倫比亞以及整個拉美的社會發展,正像馬貢多的歷史進程一樣是停滯的和孤獨的,是一種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循環往復。拉丁美洲是世界上開發最晚的地區之一,哥倫比亞近百年來始終處於封閉、落後、貧困和保守的“孤獨”境地。所以,《百年孤獨》中的大大小小的循環怪圈,象徵了哥倫比亞甚至整個拉美的社會現實。漫長的戰爭,無休止的黨派之爭,殘酷的資本主義入侵,封建統治下的專制愚昧,構成了二十多個國家的百年滄桑。荒謬的時間循環觀念,正是拉美落後的民族精神的體現:逃避現實,眷戀過去,抱殘守缺,民族壓迫越重,戀舊情緒愈濃。這種落後的民族精神與心理的惡性循環,正是拉美社會進步緩慢的內在原因。所以,《百年孤獨》這個魔幻的世界蘊含了深刻的真實性與現實性,這體現了魔幻現實主義文學既有神奇性又有現實性的基本特徵。”我無法有這樣精闢且客觀深入的總結,我姑且就把這段粘貼下來作為這篇鉅著之若以為鉅著的對自己的教科書吧。

當然這是一個有一定道理,但是較為“官方”的解讀,另外一方面我又有一點點不是和這個評論感情基調截然不同的論調,可能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本自己的百年孤獨,我始終對很多東西抱有一種與年齡格格不入的認同,我從來都不認為孤獨是一件多麼可恥的事情,可能就用唯物主義的觀點我應該敘述為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所有不死進取的劣根性最終會致使滅亡,但是中國古代有一句諺語叫“路歸路、橋歸橋”,用相對論的理論解釋,100年也不過是白駒過隙,這一百年甚至是成長的歷史沒有一個絕對的參照物,有誰能夠真正去對比所謂進步,當數月編織著百年孤獨一個又一個主人公讓人瞠目結舌的經歷,最終只不過是記憶裡淺淺的眷戀,時間會忘記、生活也總在以別樣的方式繼續。在意的人在意著,忘卻的人忘卻了,生活不都是在以類似得軌跡循環往復。滅亡很可怕嗎?可怕的是人心而已,就事論事,小說裡的人物覺得自己悲慘嗎?悲慘的只是看客們想當然的認為,那些主人公相比他們都是幸福的,因為他們死的時候內心無一不內心安寧、恬靜。正是孤獨讓他們安靜、讓它們瞭解自己的內心,同時也瞭解他人的內心瞭解自己究竟為何來到這個世界上,在世界的終點與等待自己的宿命終結之前應該完成什麼,然後,孤獨讓他們坦然接受自己的命運、讓他們活在自己最絢爛的一刻,永遠不死。如同阿瑪蘭妲在最終得知自己的死期後反而面容安詳一樣:他們的靈魂在此刻得到了永久的安寧。

人物篇:

鑑於讓所有人頭疼不已的人物區分和性格剖析問題。我想花點精力梳理,至少梳理一下我認為有必要的人物,希望能對初讀這本書的孩子有所幫助吧。

先祖

烏爾蘇拉的姨母與叔父結婚生出的長尾巴的孩子。這個孩子“一輩子都穿寬大的肥腿褲,在最純潔的童貞狀態中度過了四十二年,最後因流血不止而去世了。因為他從出生到長大,身上都帶著一條拔塞器似的軟骨尾巴,尾巴梢上還有一撮毛。這條豬尾巴他從未給任何女人看過。當一個做屠夫的朋友用肉斧給他砍掉時,這條尾巴使他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正因為這個孩子烏爾蘇拉再嫁給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以後長時間穿著貞操帶不讓丈夫靠近,至使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禁不住別人的嘲笑“強暴”了自己的妻子,殺了嘲笑自己的人,在命運引導下走向了馬孔多,引發了這個家族7代人循環的命運且又與烏爾蘇拉當時一直恐懼沒有出現的亂倫產物“豬尾巴”循環照應。

第一代 :

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

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是一個富有幻想和冒險精神的人物,他不懼怕生出異類的傳言結婚,沉迷於科學和哲學。這和前面所講的家族衣服一日年復一年的重複循環異曲同工。因為殺死了普魯鄧希奧·阿基拉爾之後不堪靈魂騷擾,帶著妻子離開了故鄉,以超長人的智慧構建起了馬孔多。之後由於他的才智超越了他應該存在的時間所以只能發了瘋,滿嘴拉丁語的他被常年捆綁在慄樹下,這個故事主要人物開始淡出他故事情節的推動作用,我完全相信他已經看懂了家族的命運,的後來(二兒媳)曾經幾近開始與他有交流,但是由於這個和他們家格格不入的小孩早死,最終也不過是死在了“巴神的世界你不懂”的困惑之中,從瘋了以後的抗拒,被綁,安於自己的慄樹,臨死前被妻子解下來後的習慣性僵直,他孤獨的一生就此作罷。隨著他的死亡這個家族唯一一個具備創新和開拓的文明的人死了,註定了除了之後建立在他努力基礎下的家族輝煌曇花一現開始走向荒誕和循環。

烏爾蘇拉

作為的妻子和表妹。布恩迪亞家族(以下簡稱家族)存活時間最長的一個人見證了直至第六代家族的興衰、存亡,從做小餅乾開始斂取財產,擴張家族到躺在床上身上佈滿水蛭,從像部馬達不停工作到在失明後將死前開始明白並點名這個家族百年曆史裡發展的可怕的循環,以及相似每一個人相似的孤獨命運,並依照這種一成不變的往復獲得了“詭異的直覺”依據這種直覺料理家務。在臨死前百歲高齡的她萎縮地像一個胎兒同樣也印證了這個家族命運可怕的回到起點的循環。他的一生實際、自律、充滿活力,她的日復一日的重複來自於對這個家族無窮無盡的努力的奉獻之中,相比較其他人,只不過她日復一日做一件事的“頻率”要相對低一點而已,就算這樣對比她100多年生命,這種重複也足以讓人心生畏懼。她是這個家族的一份子,他最終也逃不出這個家族既定的命運,哪怕是她曾跟著吉普賽人失蹤了一段時間,同樣也還是回到了屬於他們歷史的起點馬孔多。

第一代關鍵人物墨爾基阿德斯

是之於《百年孤獨》,是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的摯友,也是一位智者,他的表層功能為為這個家族發展引進文明,但更重要的是他撰寫了羊皮書,這本書一頭是這個家族的百年語言,以頭是通過對將來過去時的回憶表達著孤獨中的溫情和眷眷戀。當故事的最後羊皮書在颶風中嘩嘩作響,語言消失,歷史停止,墨爾基阿德斯成為了這個家族唯一徹頭徹尾的見證者。直到最後的家族生存者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翻譯出了羊皮書恍然大悟卷首詞“家族中的第一個人將被綁在樹上,家族中的最後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慌忙尋早自己的女兒,女兒正在被螞蟻啃食。墨爾基阿德斯編寫了羊皮卷並且與家族第一代和第六代存在著親密的關係,他預言百年過後家族講將有人翻譯出羊皮卷,於是百年後他的靈魂最終幫助第六代翻譯了這本預言之書,併為家族在歷史的長河裡花上最後的句點。所有的故事只是墨爾基阿德斯回憶中的個個片段,他早就瞭然於心,於是他在深深的眷戀與愛裡孤獨的陪伴著這個家族印證著自己的命運。

第二代

何塞·阿爾卡蒂奧

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的大兒子,在來馬孔多的路上出生的。他在路上長大,烏爾蘇拉以為他會有豬尾巴,但是他擁有者超乎常人的生殖器,像他父親一樣固執,但沒有他父親那樣的想象力。和占卜女庇拉爾·特爾內拉的女人私通,有了孩子。但在一次吉普賽人來馬孔多表演時又與一名吉普賽女郎相愛,於是他選擇了出走。後來他回來了,但是性情琢磨不定、粗魯亂性。最後不顧家人的反對,與麗貝卡結婚,但被趕出家門,內戰時期他救下了被判處死刑的弟弟奧雷里亞諾上校,幾天後在家裡被槍殺,。 他的血一直郊流回了家,烏爾蘇拉才知道兒子已死。他的妻子曾被懷疑是兇手,但最終不了了之。在我看來他對於這個家庭而言是被被極致化了的慾望,他那自出生那不同常人的生殖器就註定了他有超乎常人的慾望,他和占卜女私通,跟著吉普賽人走,在命運的安排下帶著滿身的紋身回到馬孔多,與麗貝卡以超乎常人的瘋狂做愛,當他的傳奇一生開始步入所謂的人生正規卻也到了訣別的時候。我無法揣摩他死去的意圖,可能是慾望的終結,也可能是另外一種慾望的開始,妻子從此比不出戶無伴終老,他也開始了另外一個世界的孤獨旅途,他的死對我馬孔多來說是個迷,對我來說一樣也是一個謎。

麗貝卡

麗貝卡是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的大兒媳、病態、倔強的孤女,據說也是烏爾蘇拉(養母)的表侄女。這是二代的又一段亂倫,被被收養之初麗貝卡膽小自閉、有吃泥土的癖好,只對印第安語有反應。吸引了意大利技師皮埃特羅,引起阿瑪蘭妲的記恨,成就了阿瑪蘭妲孤獨並具有傳奇色彩的一生,丈夫回家之後,他的野性重新喚醒了麗貝卡被壓抑的病態,使她拋棄了意大利人而和自己的哥哥結了婚。烏爾蘇拉一氣之下把他們趕出了家門。丈夫離奇死亡後與世隔絕的循環著自己小屋裡的生活直到死去。她的一生極具反抗意識要麼極度抑鬱、要麼爆發得不可收拾。眼瞎的烏蘇拉評價阿瑪蘭妲是最柔情的女人,家族缺乏麗貝卡的不甘寂寞式的熱情。麗貝卡在歡愉和喧鬧中重歸寂靜,終究還是逃脫不了這個家族的特質--孤獨。晚年的麗貝卡曾收到奧雷里亞諾第二回家的邀請,卻斷然拒絕,“她辛苦多年忍受折磨好不容易贏得的孤獨特權,絕不肯用來換取一個被虛假迷人的憐憫打擾的晚年。”奧雷里亞諾

老二奧雷里亞諾生於馬孔多,在娘肚裡就會哭,睜著眼睛出世,從小就賦有預見事物的本領,繼承了父親冥想與哲學的一面,並對鍊金術有極大的熱情,整天埋頭在父親的實驗室裡做小金魚。他與哥哥的情人生有一子,名叫奧雷里亞諾·何塞。長大後愛上馬孔多鎮長的小女兒蕾梅黛絲,他美麗的妻子因阿瑪蘭妲的嫉妒而意外死去,加之目睹了保守黨在民主投票選舉中作弊,於是他參加了內戰,當上上校。他一生遭遇過14次暗殺,73次埋伏和一次槍決,均倖免於難,當他認識到這場戰爭是毫無意義的時候,便於政府簽訂和約,停止戰爭,然後對準心窩開槍自殺,可他卻奇蹟般的活了下來。 與16個外地女子姘居,生下17個男孩。這些男孩以後不約而同回馬孔多尋根,卻被追殺,一星期後,只有老大活下來。奧雷里亞諾失去對戰爭的興趣以後年老歸家,每日鍊金子作小金魚,每天做兩條,達到25條時便放到坩堝裡熔化,重新再做。他像父親一樣過著與世隔絕、孤獨的日子,一直到死。 奧雷里亞諾是這個家族唯一的一個戰士,也是一位藝術家,同時更是重複的孤獨生涯表現的最透徹的人物,年輕的他重複和哥哥的情人做愛,成年的他重複等待著妻子的長大,喪妻的他重複策動戰爭,年老的他重複做著小金魚。他是作品中孤獨氣質最為突出的角色,他的登場,小說中第一次明確的出現了"孤獨"意象。他不像他的哥哥生來就能體會女人的美好,也不像他的後代要麼豪放要麼婉約,他是著名的蘿莉控,他的一生只愛過一個人,就是他的妻子雷梅黛絲,但是家族特質不允許這樣一個格格不入的女子存在,於是雷梅黛絲的夭折加速了他步入一個又一個的循環。烏蘇拉爾評價自己的兒子是一個“沒有能力去愛的人”甚至於他的他的生存沒有任何特定的目的性。他就是這個家族的一個循環著的獨行者。

蕾梅 黛絲

蕾梅黛絲是奧雷里亞諾的妻子,也是馬孔多鎮長最小的女兒。她在小說中出現的篇幅非常非常的短,但是她從現身開始就註定了就這個家庭而言是一個異類,於是當第一次生理期後他嫁給奧雷里亞諾上校,並且以有違常理的成熟、溫婉、善良得到了全家人的熱愛,並且還一個人照顧了發瘋的布恩迪亞,並且開始與他用簡短的拉丁語交談,接受並撫養丈夫和占卜女生的私生子, 並且懷有一對雙胞胎,但是正是應為她的這些特質,註定了在這個家族裡等待她的唯一結果只有早夭。從上校第一眼看見她細嫩的皮膚和綠寶石一樣的眼睛到她意外的被一心想殺死麗貝卡的阿瑪蘭姬意外用鴉片町害死,一對雙胞橫死腹中。和上校不同她是最有能力去愛的人,卻只能作為了推動上校生命的一顆棋子和一個永遠的念想。

阿瑪蘭妲

阿瑪蘭妲是布恩迪亞的老三,是個女兒。阿瑪蘭妲和麗貝卡一起長大,但是卻由於意大利技師皮埃特羅·克列斯皮的出現使之從好姐妹變成了仇敵。阿瑪蘭妲記恨意大利人選擇了麗貝卡,多次試圖破壞他們的婚姻,她在咖啡裡放了鴉片酊要毒死麗貝卡,卻意外地殺死了蕾梅黛絲,她因此受到了良心的譴責,並開始撫養老二上校的私生子。在麗貝卡放棄意大利人與老大結婚後,她正式與意大利人交往,意大利人愛上她卻又拒絕與意大利人結婚,意大利人為此自殺。由於悔恨,她故意燒傷一隻手,終生用黑色繃帶纏起來,決心永不嫁人。並獲得了上校的下屬斯赫裡索多馬爾克斯的青睞。但她內心感到異常孤獨、苦悶,甚至和剛剛成年的侄兒(上校和占卜女的私生子)廝混,想用此作為“治療病的臨時藥劑”。並且在稍晚的時候與赫裡索多馬爾克斯成為情人,同樣拒絕與之結婚。她把自己終日關在房中縫製殮衣,縫了拆,拆了縫,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阿瑪蘭妲卻是個為愛而生的人,她極端渴望愛情,正因為極端渴望得到,也就極端恐懼失去,也使得她唯有拒絕。對於意大利人的折磨和對馬爾克斯上校的等待“都屬於無窮的愛意與無法戰勝的膽怯之間的殊死較量,最終勝出的是阿瑪蘭妲毫無理由的恐懼,恐懼的對象是她自己飽受折磨的心靈。阿瑪蘭妃為愛煎熬一生,她將一切感情禁錮在心中,默默承擔。沒有勇氣為愛選擇幸福。她唯有將愛昇華,看作兩個純潔的人之間毫無瑕疵的感情。。烏爾蘇拉在最後說阿瑪蘭妲是對待愛情最溫柔的一個人,這種溫柔源自於他對愛情的執著,也源自與她對愛情純潔度的要求。但是愛本來就不是很高潔的感情,有慾望、虛偽、自私混雜其中,人性的善惡尚無法確定,更何況兩個人之間的感情。當然她也曾經與自己妥協過,不得不承認馬爾克斯溫情的陪伴對她來說是一劑渴望已久的良藥,於是當馬爾克斯身陷囹圄時,她冒險為他送親手做的蛋糕、陪他聊天,幻想著等他恢復自由就嫁給他。但她終於還是敗給了自己,沒辦法跨越自己揹負的種種傷痕和愧疚。

皮埃特羅·克列斯皮(男朋友)

皮埃特羅克雷斯皮的出場非常華麗,他的頭銜諸多而華麗——他是意大利琴師、有罕見的金髮、有教養、天使一般的男子。他在樸實的馬孔多好似鶴立雞群。皮埃特羅克雷斯皮被塑造得異常完美,成功地吸引了阿瑪蘭妲和麗貝卡,但是卻栽倒在愛情的道路中,卻成為阿瑪蘭妲和麗貝卡姐妹嫉妒與仇恨怒火中的殉葬者。當他拜倒在阿瑪蘭妲石榴裙下有被拒絕他最終選擇自殺,把手放進一盆安息香裡。天使一般美好的男子,在兩位姑娘的熊熊愛焰中化為灰燼,—他好像化身為愛神一般悲傷地歌唱著人間絕無的歌謠,他祭奠他的愛情。那盆安息香水裡,承載著他的愛與淚水。他一無所有地來到這個世上,亦一無所有地離開。有時候我會想如果一開始是吸引,是愛,那麼後來是什麼,是復仇?是虛榮?意大利人在這家裡註定了也是一個殉葬品。因為他的愛純粹,他的內心並不孤獨。

赫裡索多馬爾克斯(男朋友)

赫裡索多馬爾克斯是一個充滿溫情的遊離於這個家族卻又把終身的命運託付給這個家族的人,他有一顆敏感、堅韌孤獨的心,我先是注意他是源於這個和作者相似的名字,他早年追尋奧雷里亞諾上校,是上校的摯友,隨著戰爭的不斷循環重複,他開始思考這樣生活的意義何在?並開始厭倦戰爭,當他看見阿瑪蘭妲在在窗前不停地縫不停的拆,終於找到了戰爭之外的意義,想必阿瑪蘭妲獨坐在常春藤的廊道里縫衣服這衣服如此靜謐的美景對於一個常年征戰的上校來說是頗具吸引力的吧,當進一步開始瞭解阿瑪蘭妲,上校更加為這個悲傷、內心炙熱的孩子打動,於是他年年如一日的來看阿瑪蘭妲,陪她說說話,更多的時候只是看看,阿瑪蘭妲拒絕他的求婚之後他依然堅持,直到逝世。他沒有意大利人那麼脆弱,因為儘管他不是這個家族的一員,但是他卻深深的瞭解這個家族,以他們的命運為命運,即便是融不進這個世界他也在自己的小宇宙裡甘之如飴,也許表面看來他致死都是深受這個家族其害孤獨一生的,但是我覺得他自己的內心是滿足的,他對上校的誓死效忠,對阿瑪蘭妲深深的不求回報的陪伴,都讓他覺得幸福不過如此而已,他捨得花再多的時間和經歷給予,這就是他的幸福。

第二代關鍵人物 占卜女庇拉爾·特爾內拉

其實我是可以把庇拉爾·特爾內拉歸在老大和老二的情人範疇來寫的,但是我覺得這樣寫不能足以體現她對於這個家族的意義,因為在墨爾基阿德斯死後,占卜女庇拉爾·特爾內拉對於情節的推動,家族的命運,截然處於另一個先知的角色。他和兩兄弟都發生過關係,並且延續了家族第三代唯一的兩個血脈,就連他的大兒子也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試圖和他發生關係,於是她用自己一半的積蓄給他買來了一個妻子。她是書中另一個最長壽的女人,甚至當所有的人都看是淡忘這個家族的歷史,是在她那裡一一得以求證。100多歲後她最終死在妓院的藤搖椅上,死後沒有墓誌銘,彷彿沒有存在過這個人,她見證了布恩迪亞家族的興衰,卻從未有過屬於自己的家與生活。彷彿她就是隻為推動這個家族的歷史而來,為性而來,彷彿她就是抱著盒子的潘多拉。對於他來說早年靠占卜獲取這個家族的信息,當時間長了看清楚了這個家族的脈絡,這個家族的人對他來說已經沒有了任何看不穿的秘她作為一個妓女,為布恩迪亞家族延續著血脈;作為一個占卜者,又時時矯正著布恩迪亞家族的航向,安慰著,指引著自己的孩子。

第三代

阿爾卡蒂奧·何塞

阿爾卡蒂奧是刺青人阿爾卡蒂奧和庇拉爾·特爾內拉之子,正如前文所表,這些極度類似的名字總是能繼承具有相同父輩們的某些特質, 阿爾卡蒂奧具有父親身上野蠻、粗暴的特質,所有他繼承叔叔上校的權利之後幾近把馬孔多帶人嗜血的恐怖之中,在這個幾乎要偏離家族歷程的時候,是他的奶奶再次把引導著歷史,奶奶的責打,謾罵詛咒,抑制著他身上血淋淋的野性。他同樣也有亂倫之舉,只不過被母親,這個家族的局外人拒絕了,也是在不明真相的前提下曾想去和庇拉爾·特爾內拉發生關係。庇拉爾·特爾用了自己一半的積蓄,把桑塔索菲亞·德拉·彼達送到了他身邊。這個陰部如榛子般堅實渾圓的女人,給他生了三個三個孩子,一個是美人兒蕾梅黛絲,一個是何塞·阿爾卡蒂奧第以,一個是奧雷里亞諾第二。在他被行刑的那一刻,他的後母貝麗卡在自家的門前朝他揮了揮手,他也笑著朝她揮了揮了手。也許不動聲色的揮手告別才是最本質的,才更悲涼。你好好去吧。

桑塔索菲亞·德拉·彼達

準確的說阿爾卡蒂奧是占卜女給兒子買來的妻子,但是他們並未正式結婚,但共同生育了三個兒女,長期在布恩蒂亞家中幹活,地位低下。我揣測過這個人物出現的目的,為家族延續香火自然是非常關鍵,但是她的筆墨,少的不能再少,完全不似這個家族第四代的母親,就連自己的在自己三個孩子的身上也未能窺出尊敬,他就是好像是這個家族的一個下人,直到 老年後由於不能阻止家庭衰敗,離家出走,不知去向。

奧雷里亞諾·何塞

奧雷利裡諾是上校和占卜女生的兒子,後來上校的蘿莉妻子接受並撫養這個孩子,由於阿瑪蘭妲意外的害死了他的養母,於是阿瑪蘭妲甚至處於一種為了贖罪的狀態下撫養長大了這個和他的上校父親一樣敏感、溫柔的小孩。一開始他是因為怕黑總是爬到阿瑪蘭妲的床上和她一起睡,到了後來卻因為慾望和她一起睡。阿瑪蘭妲一生沒有接觸過男人,她在青春的最後盡頭裡,和自己的親外甥在帳子裡激情地相互撫摸。他小的時候給他洗澡,她經常長久地揉搓他那裡,直到第一次不經意間變硬了。她知道這樣不對,所以如此持續了很多天後,最終於某天下午把自己關在了房間裡拒絕見奧雷里亞諾·何塞。以至失落至極的奧雷里亞諾·何塞去參加戰爭。這是這一代比較顯著的一段亂倫,他問一個士兵:是否可以娶自己的姑媽。”那個士兵回答:“別說娶姑媽了,就是娶自己的親孃都可以。”於是和父親一般追逐愛情的年輕人在打了幾年毫無意義的仗後他又回到了馬孔多,他是為了自己的姑媽回來的。但她仍舊拒絕見他。再次在失望裡陷得很深的奧雷里亞諾·何塞,和自己的哥哥阿爾卡蒂奧一樣,他日復一日的重複和自己姑媽之間貓捉耗子的遊戲,因為心靈壓抑得很深,便去找自己的母親庇拉爾·特爾內拉去發洩。庇拉爾·特爾內拉像拒絕阿爾卡蒂奧一樣拒絕了奧雷里亞諾·何塞,並故技重施,為奧雷里亞諾·何塞找來另外一個女人。但是奧雷里亞諾·何塞沒有阿爾卡蒂奧那般幸運,他甚至連這個女人的面都沒見到,就在晚間去和女子相見的路上和其他16個同父異母的兄弟一般被槍殺了。奧雷利裡諾就這樣死在了沒有被滿足的慾望之中。和父輩們多麼類似得經歷和循環,不同的只是愛上並想要亂倫的對象是自己的姑媽,慾望沒有被母親接受,於是和所有該有此命運的16個兄弟一同死去。

十六個奧雷里亞諾

上校在內戰中和十七個女人生下的私生子。當時有母親為了提高後代的素質,於是送女兒去營地與出名的將領私通。可惜的是她們選錯了將領選錯了將為孩子帶來同樣命運的家族,他們是夫妻日復一日和不同女人如配種公豬般交合的產物,他們一無例外全是男孩。他們的到來沒有人懷疑,因為一眼就能看出父親的特質。在被冠以奧雷里亞諾這個名字後回到故鄉依舊已經不能擺脫註定了的命運,於是他們的生命也像這個家族的歷史一樣,再經過紅極一時的大起後瞬間死亡,不一樣的只是家族的時間跨度長,他們的短。

第四代

這是這個家族很特殊的一代人,原因很簡單,因為奧雷里亞諾這一支人已經沒有了,如果不有所改變那麼這一支人的特質也就沒有了延續,於是阿爾卡蒂奧生了一對兼顧二者的雙胞,並且這對雙胞在一開始就疑似被互換了身份,幼年的時候幾乎分不出誰是誰,盛年開始呈現不同的特質,老年對於事物的認識又趨於相同,死的時候又被安葬在了對方的墳墓裡。算是路歸路橋歸橋,所以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態度得以在代人上有所延續和交織。

阿爾卡蒂奧第二

阿爾卡蒂奧第二,在美國人開辦的香蕉公司裡當監工,鼓動工人罷工,成為勞工領袖。後來,他帶領三千多工人罷工,遭到軍警的鎮壓,三千多人只他一人倖免。他目擊政府用火車把工人們的屍體運往海邊丟到大海,又通過電臺宣佈工人們暫時調到別處工作。阿爾卡蒂奧四處訴說他親歷的這場屠殺揭露真相,反被認為神智不清。他無比恐懼失望,把自己關在房子裡潛心研究吉卜賽人留下的羊皮手稿,一直到死他都呆在這個房間裡,安靜的等待著奧雷里亞諾第二與他同時死去,交換回本應該屬於他的身份。 為什麼我說互換身份,其實儘管他叫阿爾卡蒂奧但是我們不難看出他身上有奧雷里亞諾深深的印記,他也組織工人罷工,也成為勞工領袖,也失敗,也一次一次重複的訴說著自己目睹的真相,就像他們父輩一直做得那樣,他身上沒有野蠻、粗暴的氣質,在得不到認可之後也能安靜的沉迷於羊皮卷。反過來我們再看奧雷里亞諾第二。

奧雷里亞諾第二

奧雷里亞諾第二沒有正當的職業,終日縱情酒色,在和孿生哥哥展現出不同特質以後傾向於叫阿爾卡蒂奧名字的這支人的性格特徵,他長途跋涉取回了美貌,懷有女王病的貴族妻子,草率結婚婚後發現妻子與他的生活格格不入,他與妻子生有二女一男但棄妻子於不顧,在情婦家中廝混。奇怪的是每當他與情婦同居時,他家的牲畜迅速地繁殖,給他帶來了財富,一旦回到妻子身邊,便家業破敗。他的一生就在家和情人家之間來回搬運東西,在情人家日復一日的荒淫無度中生活,他一度發胖得令人髮指,能吃下一頭牛,但到了晚年,他沉迷於女兒的小世界,他不停兜售彩票賺取可以供女人讀書的錢,最後奧雷里亞諾第二與阿卡迪奧第二兩人又日漸相似,彷彿回到童年時代最後在病痛中與阿爾卡蒂奧一同死去,從生到死,人們一直沒有認清他們兄弟倆兒誰是誰。 如果說阿爾卡蒂奧第二體現了奧雷里亞諾的性格特點,那麼奧雷里亞諾第二更多的是二者個一個綜合體,在他盛年時體現了阿爾卡蒂奧的粗魯、亂性、孟浪,在和聖經描述相仿的大水過後,他展現了這家人原本骨子裡就具備,但是卻在人最開始就被吉普賽人帶走幾近重生了的一種孤獨的精神氣質,換句話說這一支人兜兜轉轉在大洪水過後又回到了原點。

費爾南達.德爾.卡皮

奧雷里亞諾第二的正牌漂亮女王範兒老婆,這是一個在我看來異常悲催的角色,很多人可能覺得他太可恨,她的到來就像是某種預示,宣告著這個家族的沒落,但是換一句話說可恨之人定有可憐之處吧。她一開始就生活在那樣的一個沒落貴族的教育環境裡,註定了她的生活就是一個在枷鎖里長大的畸形兒,她恪守著父輩給自己規劃好的生活方式,這使得她在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開始與朋友疏遠、與社會脫節。他的父親變賣家產來“培養她”、她和丈夫同房的時間都要一一把相應的時間圈出來剔除,她習慣了貴族拐彎抹角的表達方式,她把女兒送去學習一無所用的古鋼琴、反對女兒和愛人的交往,到哪裡都要帶著那個象徵身份的泌金盆。先是帶來了丈夫家族對她的反感,最終自食惡果有病不敢直說,即便和隱士醫生的交往也最終被厭棄,懷揣著沒有開封過的子宮託,不知道怎麼用,直到死去。烏蘇拉爾的衰老,使得她進一步成為這個家族的女主人,他沒有給這個家帶來轉機,加上丈夫到情人家裡居住,似的她自己家族的瘟疫加速蔓延到這個家族來。她和這個家族格格不入卻用另外的一種方式詮釋著自己的孤獨,這種孤獨是可悲的,她默許小二的存在,只要求老公不要死在小二的床上,當在老公死後被小二匿名的養活著,這對小二來說是和這個家族牽扯上關係的悲哀,對她而言何嘗不是一種諷刺。如果說這個家族的孤獨是被作者懷念的,同情的,那麼費爾南達.德爾.卡皮無疑是為這個社會不齒的為作者所鄙視的,如果說逃避現實,眷戀過去,抱殘守缺,導致了這個家族的滅亡,那麼我覺得這個家族不乏與時俱進的因素,然而被費爾南達.德爾.卡皮這樣的矛頭佔了這才是這個家族走向滅亡的真正原因。不過也不能夠全部把罪責強加在她的身上,因為沒有人能夠阻擋命運的車輪。

佩特拉·科特斯(情人)

佩特拉·科特斯在某種意義上更像是這一家人的一份子吧,也更像是適合奧雷里亞諾第二的妻子,她用自己的身體和青春瘋狂的回應著奧雷里亞諾,每當他和奧雷里亞諾瘋狂的做愛家畜就會瘋狂的繁殖來滿足他們對於物質生活的要求,佩特拉·斯科特的偉大不僅僅在於她自己,更在於她對於情人的篤定,以及她對情敵的態度。他就像是大洪水過後已不可思議的東西進食而活下來的那匹老騾馬,你能夠在她的身上看見烏蘇拉爾式的堅定和執著,在大洪水中奧雷里亞諾回家的這段時間裡牲畜的死亡沒有擊倒它,她決意要恢復之前的財富,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她以更加旺盛的鬥志開始販賣彩票,他卑微的請求讓奧雷里亞諾穿上她帶來的鞋子下葬,為了所謂的尊嚴羞辱費爾南達,她甚至在奧雷里亞諾死後自己沒有吃的也要先保障費爾南達,直到後來成為她覺得應該遵守的一種義務。馬爾克斯說這本書是寫給女人的,誠然,男人,在這部小說裡就像是過眼雲煙。

美人兒蕾梅黛絲

她是小說最動人的人物。尼采說:孤獨者大抵有三種狀態:神靈、野獸、哲學家。神靈孤獨,因為它充實自立;野獸孤獨,因為它桀驁不馴;而哲學家既充實自立又桀驁不馴。如果說墨爾基阿德斯、烏爾蘇拉、庇拉爾·特爾內拉三位在介乎神性和人性之間的孤獨者悉數登場,並用各自的方式見證者這個家族的存亡後,那麼美人兒蕾梅黛絲無異於就是那位純粹神性孤獨者。和之前的蕾梅黛絲不同,她不屬於這個家族不僅僅只是因為她身上閃現著人性美的光輝,更重要的是她無論是肉體還是精神都是一個沒有被汙染、不受世俗左右、不墨守成規卻又世事洞明,超然於外的真正的美人兒。她像是騎士送給的那朵黃玫瑰,帶著露珠永遠停留在自己的早晨,只是在這個充滿虛情假意和脆弱不堪的世界上,這樣僅有的美麗和真誠,都是那麼的蒼白和無力,不為人認可,於是她最後神奇地抓著一個雪白的床單乘風而去,永遠消失在空中。

第五代

何塞·阿爾卡蒂奧

何賽·阿爾卡蒂奧幾乎繼承了阿爾卡蒂奧和費爾南達所有的劣根性,他有阿爾卡蒂奧的放浪也有費爾南達的虛榮,是個十足的地痞、無賴、小混混外加農村F4,費爾南達懷著無比宏偉的夢想在他兒時便被他去羅馬神學院,希望這有一天他能光宗耀祖衣當上主教,但他只是為了那假想中的遺產,他欺騙母親說他在學習。母親死後,他穿著僅有的一套成器的衣服,晚上洗,早上穿,回了家才發現所謂的財產只是鏡花水月,並靠變賣家業為生。即便如此他也沒能從現實中覺醒而是繼續放蕩不羈的生活,交朋友。當有一天他發現了父親翻遍整個家都沒有找到的烏爾蘇拉藏在地窖裡的7000多個金幣,也迎來了他的奪命符,他和他的狐朋狗友們從此過上更加放蕩的生活,卻也應為他的所謂朋友見財起意送命與此,至此阿爾卡蒂奧這個名稱的人全部完結。

梅梅

她是小說裡最後一個叫蕾梅黛絲的女孩,這是一段無比悽美的愛情故事,飛滿黃蝴蝶的愛情故事,也許一度黃蝴蝶就是他們之間的一種不祥的預兆,但是與他們純美的抗衡於費爾南達的愛情相比卻顯得那麼的美麗。當馬烏里肖·巴比倫死在費爾南達的保鏢槍下,梅梅也已經是萬念俱灰,如果不是懷著延續故事的骨肉,我懷疑是不是當時他就如羅密歐和朱麗葉那樣雙雙殉情來見證與這個世界的對抗,於是當母親把他送進修道院以後除了多年後送來家裡唯一的男丁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她遍銷聲匿跡,她的心早已經去往那個蝴蝶翩然飛舞的國度,生死何干?其實我覺的叫蕾梅黛絲的女孩在這個家族裡始終都是另類的,一開始她們就不屬於這個家族,梅梅也概莫能外,她的不屬於來源於她對這個家的反抗精神,來自於他身上深深吸引晚年具備上校氣質父親的蘿莉蕾梅黛絲的氣質,更來自於她最後獲得的愛情。所以蕾梅黛絲就是這個家族異類的代名詞,自然、純美、溫情的代名詞。

馬烏里肖·巴比倫(情人)

拉丁美洲印第安人黃色視為死亡的先兆,視蝴蝶為不祥之物。。而馬烏里肖·巴比倫一出現就帶有了這樣的預示他臉色像得了肝病那樣蠟黃。他人未到,總有無數黃色的蝴蝶先提前給他報告。而梅梅用的避孕藥像黃色的芥末,這金黃色的東西不僅對避孕毫無用處,而且成為他們暴露約會的線索,倆人的愛情失敗了。黃色從兩人開始認識就始終伴隨著,好像是警告可憐的戀人無處不在的死亡和災難和最終無法結合的愛情悲劇。被黃蝴蝶包圍,我相信,那一定是一個很詭異的場面,但是也許是《梁祝》把蝴蝶描寫的太過美好,我還是希望他是翩然飛舞的精靈帶著梅梅,從此遠離這個比黃蝴蝶更加詭異100輩的世俗。

阿瑪蘭妲·烏爾蘇拉

阿瑪蘭妲·烏爾蘇拉擁有和烏爾蘇拉一樣的名字,註定了她和曾曾祖母一樣朝氣蓬勃,充滿活力,確實她早年在布魯塞爾上學,在那裡與飛行員加斯通結婚,婚後二人回到馬孔多,見到一片凋敝,決心重整家園後。僅在三個月就使家園煥然一新。她的到來,使馬孔多出現了一個最特別的人,她的情緒比這家族的人都好,她想把一切陳規陋習打入十八層地獄。但是她同樣也具有阿瑪蘭姬的名字,於是註定了她有和自己的侄子亂倫這一出,也註定了她的人生軌跡走不出這個可怕的循環魔咒,也拯救不了這瀕臨滅絕的家族。不管他愛侄子究竟是處於愛,還是出於對情慾的迷戀,可以確定的是他們在這個瘋狂的遊戲裡墮落,也許他們覺得他們享受著真正的愛情帶來的孤獨和幸福和瘋狂、但是不可置疑的是他們要為這個行為買單。

加斯通

加斯通對烏爾蘇拉的溫順實際源於自己內心不羈的情慾。他是一個擁有無限堅韌、能力與耐心的男人,打算以無窮盡的討好、無止境的遷就,永不說“不”,令妻子感到厭倦,陷入自己織下的羅網,但是對這個家族來說他的堅韌和耐心不過是杯水車薪,當他終於發現他永遠無法改變妻子,他還是也無法忍受幻夢淪為庸常遂然離去,成全了妻子和侄子這對露水鴛鴦。

第六代

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

布恩迪亞家的第六代只有一個人他就是梅梅送回的私生子。他是集阿爾卡蒂奧和奧雷里亞諾特質最典型的一個結合體,也是近乎整個家族感情的集大成者。他出生後一直在孤獨中長大。他擁有著和阿爾卡蒂奧一一樣巨大的陽具,暗示著他有超強的性慾和之後會有一段和阿爾卡蒂奧與麗貝卡近乎的亂倫之情。他具備奧雷里亞諾的冷靜和聰慧、敏感,和奧雷里亞諾不一樣的是他具備了愛的能力,和他唯一的嗜好是躲在吉卜賽梅爾基亞德斯的房間裡研究各種神秘的書籍和手稿。他甚至能與死去多年的老吉卜賽人對話,並受到指示學習梵文。他一直對周圍的世界漠不關心,但對所有的學問卻瞭如指掌,在就要揭開羊皮卷的關口,他發現自己愛上了姨母,並沉淪於愛情和性,他以阿爾卡蒂奧同樣恐怖的性能力與姑媽併發生了亂倫關係,並以奧雷里亞諾的堅韌與其相愛。直到阿瑪蘭妲·烏爾蘇拉生下了長著豬尾巴的男孩,他也破譯出了羊皮卷的所有內容正是自己家族的寫照。當羊皮卷隨風而逝,馬孔多消亡了,這個家族也最後在羊皮卷的如雪紙屑中迴歸無物的起點。

尼格魯曼塔(情人)

其實我不是很想寫這個人了,因為筆記寫到現實實在是很累很累,彷彿我又重讀了一遍百年孤獨,鑑於她是最後一個和這個家庭有關的女人,還是隨便寫寫感想吧。個人認為他就像是一個奧雷里亞諾的一個性啟蒙老師和在獲得姑媽以前無處安放的慾望的宣洩物,當然她的存在是有社會背景和情感背景的暗諷的。

第七代

奧雷里亞諾(父親起名)羅德里戈(母親起名)

“他是百年裡誕生的布恩迪亞當中唯一由於愛情而受胎的嬰兒”,然而,他身上長著一條豬尾巴。他才出生母親阿瑪蘭妲·烏爾蘇拉就因產後大出血而死。父親在找醫生的途中被羊皮卷換回,當翻譯完羊皮卷恍然大悟,找自己的孩子的時候才印證了“家族中的最後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

魔幻篇:

青雲峰奇俠在他的評論裡評論的這一段也是我相當相當為之感慨的,且原文轉過來並向您致敬。

一、小說通過描寫人鬼混雜、生死交融的奇異世界表現魔幻性特徵。在小說中,阿吉拉爾的鬼魂不斷地出現在布恩迪亞夫婦家裡,一直追蹤著他們,迫使他們離家出走,到馬貢多重創家園才得以擺脫。又如,與吉卜賽人一同來到馬貢多的墨爾基阿德斯,此人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瞭解過去,預測未來,他留下的羊皮書記載著馬貢多的歷史,也展示了布恩迪亞家族的命運。但是讀者會突然發現,他早就死在亞洲的一片海灘上,可是,他又復活於馬貢多。在此他又再次死去,而他那不甘寂寞的幽靈還會在這裡出現,為布恩迪亞的子孫指點迷津。這是一個不受生死界限的約束,縱橫往來於天、地、冥界的人物。對於生與死,現世與來世的看法,如《百年孤獨》中描寫的那樣,就是拉美印第安人的看法。《百年孤獨》中的阿瑪蘭塔,用全部時間為自己編織精美的裹屍布,她能預測自己死亡的時間,答應全村人,替他們給故去的親人捎信,致使設在家裡的信箱塞得滿滿的,來不及寫信的,她還應諾給捎口信。這看來十分荒誕的情節,竟是源於馬爾克斯的真實生活,他就有一位像阿瑪蘭塔這樣的親屬,是個老處女,她預知自己的死期,便坐下來織裹屍布,裹屍布織好了,她便靜靜地躺下,死神果然前來把她帶走。就這樣,生與死,人與鬼的界線完全被打破。正如墨西哥作家帕斯所說:“在古代墨西哥人眼裡,死亡和生命的對立並不像我們認為的那麼絕對。生命在死亡中延續。反之,死亡也並非生命的自然終結,而是無限循環的生命運動中的一個環節。生、死、再生是宇宙無止境發展過程中的不同階段。生命的最高職能是通向死亡——它的對立和補充部分;死亡也並非生命的終極;人們以死來滿足生的無限慾望。死亡具有雙重目的:一方面,人進入生命創造的過程(同時,作為人,償還欠上帝的債);另一方面,供養社會生命和宇宙生命,而社會生命是由宇宙生命供給營養的。”他還說:“死亡是一面鏡子,反射出生命在它面前做的各種徒勞的姿態。”[語出帕斯《孤獨的迷宮》。]這不僅僅是墨西哥人的看法,也是哥倫比亞乃至大部分拉丁美洲印第安人的看法。

二、小說通過對生活中的許多千奇百怪、似是而非的神奇事物的描寫,顯示魔幻性特徵。如吉卜賽人帶來的飛毯可以載人在空中飛翔,他們拖著磁鐵在街上走過,磁鐵便把各家各戶的鐵鍋、鐵盆都吸走,連門鉸都吱吱作響,要離開而去。當何塞·阿卡迪奧被人槍殺在家中時,那鮮血流淌成河,穿越大街小巷,到老宅向他母親烏蘇拉報信,血流穿越幾個房間,為了不搞髒地毯還懂得拐幾個彎,貼壁而行;奧雷良諾第二與情人佩特拉·科特作愛時,就會把極其旺盛的生育能力帶給周圍的牲畜和家禽,使家中財富劇增;俏姑娘雷梅苔絲最後被飛起的床單裹著升上了天空;馬貢多村下了4年11個月零2天的雨,村子幾乎毀滅在洪災之中。

三、小說在神話、傳說的引用中又顯示了魔幻性特徵。馬爾克斯不僅熟悉外祖母的那些鬼怪故事,也熟諳《聖經》、《一千零一夜》,瞭解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遺產。在《百年孤獨》中神話、傳說的運用幾乎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從何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偷食了禁果”,從而不得不離開家鄉——失去了樂園的經歷中,可以看到他們身上有人類祖先亞當和夏娃的影子。他們的長途跋涉有如《聖經·出埃及記》中的塔拉遷居哈蘭。下了4年11個月零2天的熱帶暴雨使人想起人類史上的洪水時期;有人說《百年孤獨》是以《創世紀》開始,以《啟示錄》結束的一部拉丁美洲的《聖經》。吉卜賽人帶來的飛毯載著人在馬貢多上空飛翔,使人想起阿拉伯神話。而坐下來編織精美的裹屍布以此來消磨時光的阿瑪蘭塔姑媽,使人記起《荷馬史詩》中的泊涅羅帕,這位忠實的妻子,當她的丈夫奧德修斯出門遠征時,為了擺脫追求者無聊的糾纏,她白天紡織,晚上拆掉織物,耐心地等待著丈夫的歸來……這種例子不勝枚舉。

四、作者採用了一些很有特色的藝術手法,加重了小說的魔幻色彩。比如:循環往復式的敘事方法和結構。這部作品一反傳統的按時間順序的敘述,而是以某一將來時間為端點,從將來回到過去。象徵與隱喻也是作品中一種重要表現方法。馬貢多村的人突然得了健忘症,而且這種病還帶有傳染性,很快健忘症傳遍全村,人們不得不用貼標籤的辦法來與此頑症作鬥爭。這是暗喻拉丁美洲人不要忘記自己的歷史。作品中,一些看上去很普通的事物往往都具有一定的象徵意義:黃色往往象徵死亡,族長何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去世,天上普降黃色小花,墨爾基阿德斯泡在碗中的假牙長出開黃花的植株。蝴蝶象徵愛情,“一天晚上梅梅正在洗澡間裡,菲南達偶然地踏進她臥室,房間裡的蝴蝶多得使她透不過氣來。”螞蟻象徵著毀滅,所以布恩迪亞家族的第7代,那個長豬尾巴的孩子被螞蟻咬死拖到蟻穴中。此外,誇張、諷刺手法在作品中也廣泛運用,如奧雷良諾上校發動32次起義,17個私生子一夜間均被殺害;如一場雨可以下4年11個月零2天;三千罷工者被殺,屍體裝200節車皮等等;鎮裡進行“民主”選舉時,6名荷槍實彈的士兵在發票前逐戶收繳了獵槍、砍刀乃至廚房裡的菜刀,奧雷良諾終於搞懂了“現在自由派和保守派的惟一區別不過是自由派5點鐘去做彌撒,而保守派是8點鐘去。”

回顧經典文學·百年孤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