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是管理者,為啥那麼不同?

- 情景難題 -

管理大牛說:“管理者就是掌控一個正式組織或其分支部門的人。”

這樣看來,管理者的頭銜就可能會是總裁、總經理、總監、主管等等。但,不管是頂著哪個頭銜,管理者的工作都應有6個基本特徵和要扮演10種角色(不記得的,再好好複習下!)

說到這裡,你腦子裡是不是該冒圈圈了:“頭銜不一樣,那工作內容肯定會不一樣啊!”

沒錯,你也是蠻醒目的。

不過,大牛又發話了:“管理者的工作中存在著基本的相似性和個別的差異性。”

大家都是管理者,為啥那麼不同?

而這個別的差異性恰恰會讓管理者們的工作變得不太一樣,進而更加豐富多彩!那麼,管理工作的不一樣受哪些因素影響呢?


- 書中的答案 -

上面說話的大牛就是明茨伯格,他告訴我們,管理者的相似性多於差異性,差異性雖然不多,但足以讓管理者的工作千變萬化。具體來說,管理者工作的差異因四個方面而起:環境、工作、個人和情景

1、環境

環境會影響管理者的工作,一般涉及文化、行業性質、企業本身特徵(發展年限、規模)和各種動態因素(競爭、變革速度、技術類型)等。

比如,企業規模對管理者工作的影響:

規模小點的企業管理者工作正式化程度低那麼一點,他們更加註重內部運營問題,而且他們通常會親自處理一些非管理的工作,更加傾向於把自己看成是“創業者”。

再比如,行業對管理者工作的影響:

企業組織的管理者會花更多的時間到正式活動上,或者是會見外部人員、客戶和董事;而公共組織的管理者更多時候充當的是“聯絡官、發言人或談判者”的角色。

2、工作

這裡的工作指的是工作本身所處的層級和職能,尤其是職能,更能凸顯管理者之間的差異。

(1)層級引起的差異

基層管理者更加註重維護工作流程的日常問題,工作更具即時性,也更加集中、短暫和零碎,他們作為“名義領袖”角色的重要性較低,但常常要扮演“故障排除者”和“談判者”的角色。

而中高層管理者的工作往往是進行戰略制定,把控全局。

大家都是管理者,為啥那麼不同?

(2)職能引起的差異

本書探討了一線生產經理、一線銷售經理和專業部門經理的工作差異:

* 一線生產經理

他們的大部分工作都用於溝通和處理突發危機,工作變化較多,也更加零碎,常常都在扮演“故障排除者”和“談判者”角色。

大家都是管理者,為啥那麼不同?

* 一線銷售經理

他們工作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外面的,經常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和客戶在一起的時間比和同事在一起的時間多太多!大多數時候要扮演“人際關係角色、聯絡官或者是名義領袖”的角色。比如培養銷售員、監督銷售員、與客戶接觸或聯繫感情、撰寫客戶方案等。

* 專業部門經理

這些具有專業性的管理者,如會計部門、開發部門、人力資源部等,他們是相對獨立的,因為他們更傾向於書面工作,工作的零碎性和變化性最不明顯,更多的時候是在給同級或下屬提供建議。可以說,他們既是管理者也是專家。

3、個人

研究表明,管理者的價值觀、個性和風格對他們的工作有一定的影響。

比如,以為CEO比較喜歡外部聯繫工作,而不太喜歡細節的事務性的工作,那麼他在工作中就經常扮演“聯絡官、名義領袖和發言人”的角色,他會把許多“故障排除者”角色中的工作交給自己的下屬。

再比如,一位管理者喜歡大權獨攬,但卻把大多數的“聯絡官和發言人”角色中的工作交給一個助理,那是因為他是意大利人,不會法語。

大家都是管理者,為啥那麼不同?

4、情景

就算環境固定了,職位就是這麼個職位,人就是這樣一個人,但他也不會一直在做同一件事情。也就是說,管理者的工作還會隨著很多情景因素而發生改變。

一方面,階段性的事件、變化或危機,如年度階段性擴展項目、預算要求、重大危機出現,這些都能給管理者的工作添加不少色彩。

另一方面,針對新任管理者來說,隨著他工作經驗的不斷豐富,他也會不斷改變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內容。

此外,社會價值觀和變革,也會讓管理者的工作變得更不一樣。好比當今互聯網技術的出現,就要求很多企業管理者自帶互聯網思維,不然就要被時代拋棄了!

大家都是管理者,為啥那麼不同?

放眼世間瞧,

豈是達成一團亂遭遭?

和諧之處見精妙——

物物不同屬,攜手歸大道。

——亞歷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