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八拜之交”是指什么?

草根的情感世界


八拜之交这个成语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在许多文章中都会使用到八拜之交来表达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那么,历史上的“八拜之交”到底是指什么吗?

“八拜之交”这个成语典出宋朝邵伯温《闻见前录》:“公至北京,李稷谒见,坐客次,久之,公着道服出,语之曰:‘而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获已,如数拜之。”大意是,宋朝时的著名政治家文彦博听说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有一次,文彦博任北京守备,李稷听说后,便上门拜谒。文彦博故意让李稷在客厅坐等,过了好长时间才出来接见他。见了李稷之后,文彦博说:“你的父亲是我的朋友,你就对我拜八拜吧。” 李稷因辈分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彦博拜了八拜。此后,人们便用“八拜之交”来表示世代有交情的两家弟子谒见对方长辈时的礼节。

实际上,旧时八拜之交也称异姓结拜的兄弟或姐妹。那为何是八拜呢?一种说法是,八拜指的是八个方位,即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在举行仪式时,选择结拜的兄弟姐妹会朝着这八个方向各拜上一拜,以此来告知天地各方神灵和芸芸众生,他们结拜的心意是如此坚决,这便是结拜时行八拜礼的一种说法。

还有一种说法,说是结拜者对历史上八种异姓之交的崇拜之情。这第一种便是“知音之交”,指的是春秋时期的俞伯牙和钟子期,俞伯牙善于鼓琴,而钟子期善于听琴,并能准确分辨琴音中蕴含的音韵,因此两人便结成了知音。

第二种是战国时期赵将廉颇与蔺相如之间的“刎颈之交”。廉颇曾因对蔺相如因完璧归赵而受宠位居自己之上甚是不快,一心要羞辱他,而蔺相如则以国事为重处处忍让,不予计较,这使廉颇深受感动,也深觉自责,后来他便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并得到了原谅,就此两人便结成了“刎颈之交”。

第三种是东汉的陈重与雷义间的“胶漆之交”。陈重和雷义,是东汉年间豫章郡两位品德高尚、舍己为人的君子。当地太守推举陈重为孝廉,陈重先后向太守申请了十几次请求把功名让给雷义,太守都不同意。直到第二年雷义也当上了孝廉才罢休。后来陈重与雷义都官拜尚书郎。雷义因代替同时做官的一个人受罪,被罢官离去。陈重见雷义离去,自己也以有病为由辞官回了家。因为陈重雷义二人形影不相离,当时人们称颂二人:“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

第四种是东汉的范式与张劭的“鸡黍之交”。说是范式在他乡时曾与张劭相约,两年后到张劭家相会。两年时间到了,张劭便早早设好宴席等候,张母却认为两年前千里之外的约定,不一定作数。而张劭坚决相信范式一定会来,果然范式如期而至,两人升堂互拜对饮,十分畅快。旧时称飨客的饭菜为鸡黍,借指深厚的友谊。五代李瀚诗赞曰:“陈雷漆胶,范张鸡黍”。

第五种是羊角哀与左伯桃之间的“舍命之交”。春秋时,羊角哀与左伯桃结伴去求见楚元王刘交,不料途中被雨雪所困,可两人穿的衣服都很单薄,所带干粮不足。此时,左伯桃为了成全朋友,就把干粮和衣物都留给了羊角哀,自行离开,后饥寒而死。他们之间的交情后来便被赞是舍命之交。

第六种便是刘备、关羽和张飞之间的“生死之交”。三国时刘备、关羽和张飞在桃园中祭告天地,结为异姓兄弟,并许下誓言说: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这就是著名的“桃园结义”,也是俗称的“生死之交”。

第七种是鲍叔牙与管仲的“管鲍之交”。春秋时,管仲和鲍叔牙做生意,管仲出小钱而分大头;管仲帮鲍叔牙出好几次主意,结果却都是帮倒忙;打仗的时候管仲第一件事就是逃跑。别人问鲍叔牙,你为什么和这样的一个人交朋友呀?鲍叔牙说,管仲家有老母,他偷钱回去是侍奉老母,他逃跑也是怕自己死了没人照顾老母,这有什么错?管仲听说后感叹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

第八种祢衡与孔融之间的“忘年之交”。祢衡十五岁的时候拜孔融为师,当时孔融虽然已经年近四十岁了,不过却与祢衡相处得十分融洽,因此两人成为了很好的朋友,故此人们称他们为忘年之交,意思是没有年龄差距的友情。

以上便是历史上“八拜之交”的含义,我们可以看到古人们崇尚礼仪、诚善。忠诚是人最大的财富,古人讲究立身以诚、处事以诚。在与人的交往中,唯有这一点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文踪旅迹


“八拜之交”,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成语,一个文化内涵极为深厚的成语!

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听到这个成语,也深知它所表达的意思,然而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呢?这“八拜”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想必知晓的朋友肯定不多吧!下面我们便来看看这“八拜之交”最初的由来以及如今这“八拜”背后的深层含义吧。

八拜之交的由来

成语“八拜之交”出自宋代的《邵氏闻见录》,其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宋代名臣文彦博听说当时的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对人说:"李稷的父亲曾是我的门人,按辈分他应该是我的晚辈,他如此傲慢,我非得教训他不可。",于是有一次文彦博在任北京守备,李稷听说后,便上门来拜谒,文彦博故意让李稷在客厅坐等,过了好长时间才出来接见他。见了李稷之后,文彦博说:"你的父亲是我的朋友,你就对我拜八拜吧。" 李稷因辈分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彦博拜了八拜,文彦博以长辈的身份挫了李稷的傲气。

由此,引申出了现代的成语“八拜之交”。其原意是表示世代有交情的两家弟子谒见对方长辈时的礼节,而现在也泛指结拜的兄弟姐妹之情。

八段真情演“八拜”

都说八拜之交,那么有哪八拜呢?其实最开始这个“八”也不过是个泛指,但如今大家总结了前人的八种至深的友情,使得这八拜的寓意也更加丰富了。

  1. 管鲍之交,这说的是春秋时期管仲与鲍叔牙两人之间的友情,《史记·管仲传》中写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后来,大家在称赞朋友之间有很好的友谊时,便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
  2. 知音之交,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这段深厚情谊一直为后人所称道。想当年岳飞将军也曾感慨:“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你是否遇到了你的知音呢?
  3. 刎颈之交,这说的是战国时期赵国将相和的故事,大将廉颇和丞相蔺相如终结刎颈之交,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好朋友,齐心为国效力。
  4. 舍命之交,所指的是春秋时期左伯桃与羊角哀之间的故事,相传两人曾结伴去拜见楚庄王,但途中遇到了大风雪,加上他们的衣服都很单薄,粮食也不够吃,左伯桃为了成全朋友,便把衣服和粮食全部交给了羊角哀,自己则躲进枯树中自杀!后来人们便将有着深厚友谊的知心朋友称为“羊左”。
  5. 胶漆之交,指的是陈重和雷义之间的友情,两人为至交密友,当时人们称颂道:"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
  6. 鸡黍之交,说的是范式和张劭之间的情谊,张勋寄梦告离别,范式惊觉送友人!张勋离世,范式匆忙奔丧,最后亲自拉着牵引灵柩的大绳,送故友最后一程。
  7. 忘年之交,说的是孔融和祢衡之间的故事,《后汉书·祢衡传》记载:"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
  8. 生死之交,说的是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情义!

这便是“八拜”,八拜之交,想必你现在应该很清楚了吧。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灵魂的感触


老百姓说成拜把子,即非血缘的人拜成互为兄弟姐妹的人,自拜后互相帮衬生死于共的状态。

其拜的仪式是:

1.交贴,即交换各自的生辰八字,并排出老大老二等长幼秩序。

2.设神位.立坛.置香炉,焚香。

3.拜四方神灵.拜天地神祗.拜香.互拜。

4.起誓,有的歃血为盟,歃血分歃自血与鸡兽血两种。

5.互拜对方父母为父母,亲友为亲友。

7.口诵,不是同年同月生,但愿同年同月死。

8.礼毕,互庆共庆。收拾坛场,进庆宴。

贫时撮土为香,再做这仪式。此仪式为八拜。

古时生辰八字仅父母长辈知,自知,扩大点师知兄弟姐妹知,不可再让他人知,因魇镇可极远处杀人,害人,用生辰八字进行的。所以拜把子换贴属把命交由对方了,把子的把由此而来。即把自性命交给对方了,由其把控。

拜把子的文人雅词述写成八拜之交。雅是雅了,具体是啥不清楚了。

悟空问看后咱也在其上留上点啥。


味哎儿


“八拜之交”,分别有八个典故。

  • 第一拜:伯牙子期知音之交。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对至交好友,一个叫伯牙,善于鼓琴,一个叫子期善于听琴。子期死后,伯牙摔了琴,终身不再碰它了。

  • 第二拜:廉颇相如刎颈之交。还是春秋时期,蔺相如是赵国国相,廉颇是赵国大将,廉颇先欺侮蔺相如是个书生,为什么能当上相?常相欺侮他,相如每次躲着走,有人问如如,你是个相国,凭什么怕颇颇?如如说,我不是怕他,一个国家,将和相不和睦,会被别人欺侮的,所以,我让着他。颇颇听到,很惭愧,后来两人成了一辈子的好基友。

  • 第三拜:陈重雷义胶漆之交。陈重和雷义,是东汉年间豫章郡(今天的江西南昌)两位品德高尚、舍己为人的君子。两人为至交密友,当时人们称颂道:“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记在《后汉书·独行列传》中。

  • 第四拜:元伯巨卿鸡黍之交。出自《后汉书·独行列传》,有个叫范巨卿的人,少年时在太学读书,与汝南人张元伯同学。二人读完书后回乡。范巨卿对张元伯说:“我两年后回来,那时我将要去府上拜见尊亲,再看看令郎令嫒。”与此同时两人还约定了拜见的日期。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觉间约定的日期将至。张元伯把这件事禀告了母亲,请母亲准备饭食以迎接挚友的到来。母亲说:“分别了两年这么长的时间,你与他又相隔千里,你怎么能那么相信那约定的时间呀?”张元伯说:“巨卿是守信的人,必定不会违背。”母亲说:“要是果真如此,我要为你们酿酒。”到了约定的这一天,范巨卿真得如期而至,在古代,没灰机没高铁,赶这么远的路,不容易啊。

  • 第五拜:角哀伯桃舍命之交。出自《烈士传》,战国时有左伯桃与羊角哀两人相识,结伴去楚国求见楚庄王,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气,而当时他们穿的衣服都很单薄,带的粮食也不够吃。左伯桃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粮食全部交给了羊角哀,自己则躲进空树中自杀。

  • 第六拜:刘关张生死之交。关于刘备、关羽、张飞三个好基友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不讲了。

  • 第七拜:夷吾叔牙管鲍之交。这个故事《史记》里有记载,春秋时期,有一对很要好的朋友管夷吾和鲍叔牙,虽然两人家境悬殊,但并不影响彼此情谊。鲍叔牙的主人当上了国君,想封他为丞相,可他却毫不犹豫的向国君推荐了管夷吾,管夷吾果然将国家治理得很好,等到管夷吾临去世,国君问管夷吾,能否让鲍叔牙接班,管夷吾却说了叔牙几个缺点,后来叔牙听到,点着头说,还是管夷吾了解我啊。

  • 第八拜:孔融祢衡忘年之交。出自《后汉书·祢衡传》,“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弱冠是20岁,和40岁的人交了朋友,现在看来没什么,但是在古代,代沟比现在严重得多,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

一个新视角,能够打开一个新世界,我是毕大费,欢迎关注,欢迎探讨。


毕大费


武侠小说里面经常有八拜之交的情节,大家对这个词都很熟,现代经典港片古惑仔里面都有很多镜头,香港社会拜把子认兄弟也要行八拜之礼,一般人都认为八拜之交是行八次下拜之礼,但其实这八拜,拜的是八份感天动地的友情。

1知音之交--伯牙和子期

2刎颈之交--廉颇与相如 (将相和的故事)

3胶膝之交--陈重雷义

4鸡黍之交--元伯巨卿

5舍命之交--角哀伯桃

6生死之交--刘备、张飞和关羽(桃园三结义)

7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

8忘年之交--孔融和祢衡 还有一种说法是(范云和何逊)



黑格侃侃历史


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交:友谊。旧时指结拜的兄弟,姐妹为八拜之交。

其实这八拜之交,古人提出了八个典故,来给所谓的八拜命名,就有了每一个不同的说法:

八拜之交:
(1)管鲍之交,指的是管仲和鲍叔牙
(2)知音之交,指的是伯牙和钟子期
(3)刎颈之交,指的是廉颇和蔺相如
(4)舍命之交,指的是羊角哀和左伯桃
(5)胶漆之交,指的是陈重和雷义
(6)鸡黍之交,指的是张劭和范式
(7) 忘年之交,指的是孔融和祢衡
(8) 生死之交,指的是刘备、张飞和关羽

爬到树梢的蝉


所谓“八拜之交”意思是世代有交情的两家弟子谒见对方长辈时的礼节,旧时也称异姓结拜的兄弟姐妹。


真的是26


八拜之交,旧时中国社会交际习俗。

后来八拜之交指:管鲍之交、知音之交、刎颈之交、舍命之交、胶漆之交、鸡黍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部分地区可简称拜交.


爱看电影的小姑凉


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交:友谊。泛指结拜的兄弟姐妹!


兔兔萌呆呆


古代两个关系很好的人结为异姓兄弟,也有八种深交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