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說 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共讀第二天


《如何說 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共讀第二天

本次重點分析本書的序言,序言是一本書誕生的前因和後果的總結,從中我們可以找出我們的目標:

我們儘量避免說教,而是分享我們的故事和經驗。

我們的目標一一堅持不懈地尋找一種肯定個人尊嚴和人性的親子溝通方法。


英文版序言

親愛的讀者朋友:

一直以來, 我們都不曾想到會寫一本關於教導家長” 如何"與孩子溝通的書。畢竟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是個非常私人的話題,讓我們在這方面提供建議有些不合時宜。在出版的第一本書一《解放父母 解放孩子》中,<strong>我們儘量避免說教,而是分享我們的故事和經驗。多年來,我們和已故兒童心理專家海姆.吉諾特博士一起開辦的講座,給我們自己的生活帶來了非常深遠的影響。所以,我們相信,如果能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們使用這些技巧的親身經歷,讀者定能領悟到這些 技巧背後的內涵和實質,然後自己可以靈活運用。


《如何說 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共讀第二天


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很有效。許多家長高興地告訴我們,通過學習我們的經驗,他們已經能夠在家庭中靈活地運用這些方法。但是,還有另外一些家長提出了一個共同的期待,就是想看到另外一本書:最好能包含理論講解、實踐操作、原則、小貼示之類的內容,能幫助家長們循序漸進地學習。

關於這個提議,我們的確嚴肅認真地思考過一段時間,但是始終不能排除最初的擔憂,所以把這個想法一直擱置在一邊,而忙於準備四處巡迴演講和講座。

接下來的幾年中,我們輾轉於全國各地,為家長、教師、學校負責人醫療機構、青少年、兒童教育工作者等一些相關人員和機構辦講座。無論走到哪裡,人們總願意和我們分享他們運用這種新溝通方法的經歷,包括他們的困惑、掙扎以及他們對新方法的熱衷。大家的坦誠讓我們備感欣慰。同時,從他們身上我們也學到了不少新東西。每次結束後,文件夾裡塞滿的新素材總是讓我們興奮不已。與此同時,源源不斷地有郵件寄來,不光來自美國,還有來自法國、加拿大、以色列、新西蘭、菲律賓、印度等世界各國。來自新德里的安哈.甘普勒在信中說到:“我有許多疑問,很想聽聽你們的建議...請告訴我怎樣才能更深入地學習這門技巧。我現在走到了死衚衕裡。老方法不適合我,又沒有新的技巧。請幫助我解決這個問題。”

正是這封信,讓我們再次開始考慮寫一本關於"如何操作"的書。我們越討論這個問題,就越找到了寫書的感覺。為什麼不寫一本書,提供給家長們經驗和方法,讓他們能夠自學這些技巧呢?給父母一個機會,讓他們(或者和朋友一起)按照自己的進度去實踐,同時提供給家長們可以借鑑的眾多事例,以便他們能從中找出適合自己的最佳方法。

這本書還配上了卡通漫畫,生動展現每個技巧,好讓性急的父母們可以看一眼漫畫就能很快複習一遍。


《如何說 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共讀第二天


我們把這本書寫得個性化一些。在書中分享我們的個人經歷、回答了一些共性的問題,並且還包括過去六年當中參加講座的家長們提供的-些小故事和新觀念。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們始終追求著一個更大的目標一一<strong>堅持不懈地尋找一種肯定個人尊嚴和人性的親子溝通方法。就這樣,我們最初的擔憂不見了。每一門藝術或者科學都有它自己的工具書,為什麼不能有一本書告訴家長“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會說"呢?

從決定的那一刻起,我們馬上就投入了寫作。我們希望能在甘普勒先生的孩子長大以前,把這本書送給他。


阿黛爾.法伯

伊萊恩.瑪茲麗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