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关于历史的冷知识?

重新来过你的世界


凿壁偷光


凿壁偷光,与囊萤映雪,悬梁刺骨这几个古代关于学习的故事激励了很多人,但像一些故事只告诉一个美好的开局,却没有告诉我们结尾一样,凿壁偷光的主人公匡衡的结局,很多书都没有说。

只是告诉世人要珍惜眼前的机会,好好学习,可是这个匡衡因为在诗经与四书五经的造诣被皇帝赏识,而且还当上了宰相,被封了侯,但最后只因为侵占了几百倾良田,却被革职削爵,老死于乡里。

悯农其一、其二

很多人都读过悯农其二,也就是那个“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也读其悯农其一,也就是那个“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让我们知道粮食得来不易,要珍惜粮食,不能浪费。

这两首诗的作者李绅却是一个生活奢侈,极度浪费之人,据说,他很喜欢吃鸡舌头,为了吃一顿鸡舌头,得杀掉两百多只鸡,这是何等的浪费。

吴三桂反明又反清

我们知道吴三桂一怒为红颜,然后与清军合作,打败了李自成,被封为平西王,成为三藩之一,还用弓箭弦勒死了南明永历帝,但后来,因为康熙的削藩,又反过来打着明朝的名义来反清。

项伯被赐刘姓

项伯是项羽的叔叔,但却胳膊往外拐,项羽本来要灭掉最大的敌人-刘邦,但是项伯却偷偷的去报信,还与刘邦结成了儿女亲家,在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他还挺身而出,保护了刘邦。

后来项羽被刘邦所灭,项伯还被封为侯,最为讽刺的,还被赐姓刘,他不叫项伯了,而叫刘伯,而刘邦也没有真的跟他结为儿女亲家。


历史简单说


秦帝国的毁灭,三岁之差掘墓人

不为人知的历史,神话冷知识 秦帝国篇

方今自由之世 一家之言 如有不当之处望大家指正,不喜勿喷。

中华历史浩淼如烟,始夏,王周,血秦,强汉,盛唐,文宋,烈明,以及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其中不得不提的也是影响中华最大的一个朝代——秦,第一个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帝国。

而今天给大家带来的知识是三个人:嬴政,刘邦,赵高。

这三个人大家应该很熟悉,嬴政,祖龙始皇帝

汉高祖刘邦,指鹿为马权倾朝野的赵高

而巧的是建立秦帝国的嬴政与这两位毁灭秦帝国的人都是相差三岁,也就是刘邦与赵高同岁小嬴政三岁,而并非像我们认识中的“两个时代的人”,他们是同一个年代!

我们的汉高祖刘邦是一个纯粹的战国时代的人,深受百家文化熏陶与游侠门客思想浸染。

而赵高这个秦帝国的掘墓人,命运就是这么巧,嬴政是秦国作为质子到赵国邯郸,一统六国,而赵高据说则是赵国公族后代入质与咸阳,回来为秦国掘墓。和刘邦同岁。

他们是同一个时代的人,相差三岁,一个缔造秦帝国,另外两个却做了秦帝国掘墓人!

历史就是这样的戏剧,喜欢的话给个关注,我会给大家带来更多历史,神话的知识。


青朗文学


中国历史上有400多个皇帝,但是只有7个活过了70岁,5个活过了80岁。

1.第一名乾隆 :享年89岁,在位60年。写了近4万多首诗,我国诗歌产量最高之人,但是质量很低,其中最著名的诗歌是如图:

但是作为清朝有名的皇帝,就算是打油诗,依然有一大片人拍手称好。然后偶尔时候老爷子写错了字,大臣都说这个是繁体字,老爷子博学啊。由于大臣们的溜须拍马也使得乾隆对自己的文学造诣越加自信。时至今日,乾隆皇帝被称为十全老人。

每每在哪里提了一首诗,就得盖上自己所有的印章,我觉得他要是在现在肯定是个尽职的公务员。乾隆还喜欢给自己刻印章,各种形状,各种造型。已知的印章就有1000多个,常用的500多个。王献之的《中秋帖》上仅仅30多字,上面盖了乾隆的80多个印章。不知道王献之看到后作何感想!乍看起来都分不清哪个是他本人的印章了。


2.第二名梁武帝萧衍:享年86岁,在位48年。他是汉朝萧何的第25代子孙,他长寿的原因估计和他的特殊癖好相关,40年不与女人同屋,谁能做得到?

《梁史》记载,萧衍“五十外便断房室”天监十二年(公元513),萧衍始“不与女人同屋”。如果以他86岁去世来算,近40年没有碰过女人。史载,除贵嫔丁令光留在京城外,其他嫔妃都让萧衍撵走了,跟各自分封在外的儿子去一起住了。

萧衍是历史上难得的文武全才皇帝,但是他在当皇帝初期到处掳掠美女,成天花天酒地,然后还很多疑,听信身边人说谁不好他就杀,就算是自己喜欢的女人也不例外。著名的三寸金莲就是他身边潘玉儿所出,只要潘玉儿走过的路他都命人雕琢一朵莲花,意为“步步生莲”后来就听别人一句话就把潘玉儿给杀了。

萧衍50岁后开始信佛,吃素食,远离女子,坊间传言是萧衍早期纵欲过度,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肾虚了。。。


3.第三名女帝武则天:享年82岁,在位15年。武则天创造了很多“则天文字”,文字传到日韩成为了很多人的人名。

感觉笔画好多,字体复杂,幸好没继续用。。。。

关于武则天,不得不提他的男宠。她老人家最爱小鲜肉,薛怀义、张昌宗、张易之等男宠都是小鲜肉。据历史记载他们都是面似莲花,皮肤白皙、温和、儒雅的美男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用现在的一句话总结就是“器大、活好、不粘人”有名的就这三个男的,当然不止了,其他男宠皆由张兄弟俩负责训练。

据《初唐书.大周本纪》描述:“众男宠鸡鸣则起,群而蹲卧。至辰时则练风雅之术,复尔又习女帝之昭文。待暮至,帝招之即则喜,未受昭者熄灯而息。日复一日,甚为清明“。

白话意思:一大早起来一起做蹲卧,风雅之术广义解释学习琴棋书画而另一种意思有可能是房中之术,之后学习女帝最近颁布的诏令,聊天需要吧,对于女帝政治上的法律的理解也是必须的。然后就是等待宠幸,没被宠幸的就熄灯睡觉了。看来男宠的生活太无聊了。

总结下这几位寿命长的皇帝,共同特点是:自负、会享受,偏好文学,也可以说是劳逸结合啦,运气好也是原因之一,就像乾隆,雍正康熙攒的钱被他花在自己微服私访上面,还有建园子啊,明摆着的富三代啊,自己的儿子也被他坑了,完了嘉庆登基就是收拾老子留下的烂摊子。然后武则天啊 运气好的没话说能当上千古第一个女帝也是最后一个。



尼采广寒宫中坐


你都知道哪些历史冷知识?

一、东晋十六国时,西燕的威帝慕容冲在建国之前,十二岁就家破人亡,跟十四岁的姐姐一道,被敌国的皇帝收入后宫,成为一名男宠,宠爱他的就是前秦的大帝苻坚,但是苻坚在淝水之战中惨败,慕容冲就趁势举兵,举兵十万杀入长安,最终报了仇,建立了西燕。

二、我们都熟知秦兵马俑,实际上还有汉兵马俑,汉兵马俑在徐州市狮子山被发现,是西汉第三代楚王刘戊的陵墓,目前共发现共发现兵马俑坑六个,兵佣种类繁多,不仅对研究汉代雕塑艺术有极高的价值,对于研究汉代社会生活、丧葬制度、军制战阵都有着同样的价值。

三、《水浒传》中讲宋江带头的水泊梁山起义共有108将,但是历史上真正的宋江起义只有36人,并且1119年起义到1121年失败,只有短短的三年时间,就失败了,失败后被招安,至于后面到底有没有去征方腊,史学界还存在争论。

四、八国联军入侵的时候,北京城有人给英法联军带路,带去圆明园的叫龚半伦,他的父亲就是写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清朝伟大诗人龚自珍。

五、北宋清明上河图中,一共有人物一千六百多人,比四大名著任何一部出现的人物都多。

六、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圣诞前夕,西线战场的近10万名英、德两国士兵仍在交战之中。

当12月24日平安夜来临,比利时伊佩尔地区前线的德军士兵率先自发地开始在战壕周围布置起圣诞树、点亮蜡烛,并唱起圣诞颂歌来庆祝。

随后,英国士兵则唱起英文圣诞颂歌做为回礼,接着两边开始互相对彼此喊著祝贺圣诞节的话语。

很快,这种场面在整个西线战场上四处开花——双方士兵跨出战壕,聊天、赠送礼物、交换俘虏、埋葬死者、齐唱圣诞歌曲,共同举行了联合礼拜。

七、在辛亥革命中,杭州起义时,一名二十四的浙江青年拍下绝命照片留给了自己的母亲,然后率领敢死队身先士卒的猛攻浙江巡抚衙门,活捉浙江巡抚曾韫。他叫蒋志清,就是后来的蒋中正。


笔削春秋话史家


发明家蔡伦 改进造纸术目的不纯

提起蔡伦,大家都要翘根大拇指,他是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改进者,在他之前就有了造纸术,但是不成熟,不实用,经他悉心改进之后,纸张达到“自是天下莫不从用焉”的地步。

但大家只知道他为什么要改进造纸术,结局又如何?

蔡伦曾经攀上邓贵人这个靠山,并帮助她登上皇后之位。邓皇后喜欢作画,但是当时造纸术不成熟,造出的纸张用来书写作画效果十分差。人们都爱在帛上作画,帛非常金贵,等皇后生性节俭,不愿浪费。

蔡伦就动了心思,自己如果能改良造纸术,降低作画成本,不仅能讨好邓皇后,还能青史留名,何乐而不为。蔡伦努力钻研,皇天不负有心人,他成功了。

蔡伦目光敏锐,善于见风使舵。一生经历四帝二后,六列九卿,风光无限。但和东汉后期著名的“十常侍”相比,又是小巫见大巫了。后来邓皇后去世,被蔡伦陷害过的宋贵人的儿子登基为帝,蔡伦知道报应要来了,没等到皇帝清算,他便自尽而死。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被认为义士的谭嗣同竟主张卖掉国土。

现在大家提起谭嗣同,更多是赞他大义凌然,英雄好汉。殊不知谭嗣同也有书生意气,不通国家大事的一面。

卖掉领土的主张来源于他和老师的信件中,“内外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大而寒瘠,毫无利于中国,反岁费数百万金戍守之……不如及今分卖于二国,犹可结其欢心而坐获厚利……除偿赔款外,所余尚多,可供变法之用矣。”。就是说这些边疆之地,不适合居住,并没有对国家贡献多少人力和物力,每年反而要反过来花许多银子在守卫的军费上,不如卖了还列强的债,多出来的还能用于变法图强。

当时清朝内忧外患,财政危机严重,但是出卖主权领土,未免荒唐,无异于饮鸩止渴。谭嗣同太过幼稚,列强能通过武力夺取你的领土,反过来勒索赔款,岂会花钱去买你的!

将相和里的蔺相如,其实从来没做过宰相

将相和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千年来为人们津津乐道。但是蔺相如,就没做过宰相。

渑池会上,蔺相如力挫强秦,为赵国保住了尊严,赵惠文王“以蔺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59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

之后就没有蔺相如的文字记载了。

廉颇倒是做过相的,但也只是代理,史书上有记载。

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史记


西堤君


说下古代的女子二婚/改嫁/寡妇再嫁的一些好玩的人物或者事件。

1.西汉陈平的妻子,嫁给陈平的时候是六婚。此女嫁谁谁死,堪称女版白嘉轩,幸好六嫁陈平,被陈平终结了。

户牖富人有张负,张负女孙五嫁而夫辄死,人莫敢娶。平欲得之。(《史记陈平传》)

2.和司马相如私奔的卓文君,其实是个寡妇。

3.西汉时期女子再嫁不是什么事,连皇帝都不在乎。整个西汉时期,几个皇后,嫔妃都是二嫁入宫的,比如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入宫前连死两个未婚夫,照样进宫;汉武帝的生母王皇后入宫前嫁人,还生了一个女儿。

4.解忧公主。这位解忧公主,本是刘邦之弟的后代,作为和亲公主,先嫁军须靡,二嫁军须靡的堂弟翁归靡,生下三男二女,三嫁军须靡之子泥靡,生下一子。这位公主比较特殊,严格的说不能叫“嫁”,因为她所和亲的乌孙族对于婚嫁习俗比较原始落后。

5.大将军卫青的妻子平阳公主,一嫁曹寿,曹寿死,二嫁夏侯颇,夏侯颇死,三嫁卫青。

6.东汉末年荀爽的女儿十九岁成了寡妇,荀爽想让她改嫁丧妻的郭奕,就谎称自己生病,骗女儿荀采回家。荀采知道后拿刀以死反抗,可是后来刀子被夺下,荀采被强抱着上了婚车,到了郭奕家,荀采和郭奕谈了一夜自己的不嫁心志,沐浴后自缢而死。

7.三国时期的蔡文姬,一嫁卫仲道,无子归家,此后被董卓部将掳走,又被匈奴掳走,成为女奴,剩下二子,再被曹操用重金赎回,改嫁董祀。

8.宋朝曾经有一个寡妇撂倒两个宰相。这个寡妇柴氏本是大臣薛惟吉的续弦,年龄不大,无子守寡在家,就想带着家财改嫁当时的右仆射张齐贤(时年60),薛惟吉的原配生的儿子薛安上就状告柴氏吞没家产之罪。由于薛家权位,此案上诉到皇帝宋真宗那里,宋真宗令人审理,柴氏又说出左仆射向敏中(时年53)曾经向自己求婚不成,暗地里庇护薛安上之事,一个寡妇的再嫁案件牵涉到两个宰相,令人惊掉了下巴。最后两个宰相被贬职,柴氏也没嫁成,薛安上被判笞刑,没一个人没讨到好。而这两个宰相更像是贪图寡妇钱财才要娶柴氏的。

9.范仲淹的母亲早寡,范氏家族不容他们,只得改嫁朱文翰,范仲淹改名朱说,直到26岁范仲淹才改回范姓。范仲淹可能有这个人生经历,在婚嫁思想上比较开明,他的儿子死后,他做主将守寡的儿媳妇嫁给他人。

10.后周太祖郭威,可以称为寡妇终结者,因为他前后三个嫡妻一个妾室,都是寡妇(其中一个已经死了两任丈夫),清代史学家赵翼感叹道“统计前后四娶,皆再醮妇,亦不可解也。”

11.明英宗时期,山西提刑按察司佥事刘翀之妻朱氏曾经三度为妾,明英宗痛骂她“忘廉耻,配失节妇”,刘翀下狱,后被削职为民。


师明礼


第一:宋朝士兵的平均作战负重是32公斤,训练负重还要高于这个数值。现在美国最精锐的特种部队的训练,负重不到15公斤。

第二:“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其实写的是战士之间的约定,现在成夫妻关系的了。

第三:屈原不姓屈是姓芈,他的后代也不姓屈是姓熊。之所以管他叫屈原,是因为他死的屈。

第四:清朝道光皇帝为人十分节俭,喜欢穿有补丁的衣服。但打个补丁却要花四两银子。

第五:可口可乐最初是绿色的,作为感冒药放在药店里出售。

第六:茶叶刚传到国外的时候,外国人煮好茶后把茶汁倒掉。然后用盐、胡椒粉之类的把茶渣拌着吃。

第七:被主流专家们称为“军事软弱”的宋朝,对外战争的胜率超过百分之七十。

第八:爱迪生人品差道德极其败坏,看来才华与人品没有一毛钱关系。

第九:三国时那个七岁让梨的孔融,长大后被曹操以不孝的罪名杀害。孔融说:亲爹有啥可孝敬的,他不过是为了发泄欲望。亲娘也没什么特别的,不过是个容器,东西都出来了还跟容器有什么关系。


爱历史说野史


你知道古人是如何洗澡的吗?

洗澡,已经成为我们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不少人都会一天洗一次,甚至一天洗多次,但是你知道古人如何洗澡的吗?

在中国古代,人们称洗澡为沐浴,一听就很高大上。“沐”字在古代多用于与洗澡相关的词语,比如沐发、沐澡、沐芳、沐巾、沐盆等等,单听这一大堆词,就知道古人洗澡是个无比繁琐的过程。

早在先秦之时,洗澡不仅是一种清洁行为,更是一种礼仪。《礼记》中规定,人们应该三天洗一次头,五天洗一次澡。在汉代,“三日具沐,五日具浴”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朝廷官员每工作四天,就会放假一天,专门用来沐浴,这一天被称为“休沐”,到了唐代,可能考虑五天洗放假洗澡太过频繁,便改为十天休息洗浴一次,这叫做“休浣”。

我们在看影视剧中,经常会看见许多文人在看书之前也要洗澡。在祭祀之前,要先洗澡,以示虔诚。臣子上朝见君王,也要事先洗澡,以此来表示对君王的尊重。家里要来贵客,也要提前沐浴换衣,以表达对客人的尊重和欢迎。

在宋元时,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富裕了,自然开始追求享受,沐浴必然成为首选的享受之法。此时,城市中出现了公共澡堂,许多文人、富家子弟格外的喜欢光顾。据说,苏东坡传世的许多诗词,都是在洗澡时诗兴大发作出来的。除了公共澡堂外,一般的人家都会在房间里设置“独立卫浴”,以方便随时洗澡。

明清之际,家里来客人时,主人会先带客人去提前准备好的香汤沐浴,之后才会设宴招待,这就是我们常听说的“接风洗尘”,古代的接风洗尘可真的是“洗”。

至于古人是如向洗澡的…

《礼记·玉藻》有这样一段生动的描述,“浴用二巾,上缔下绤。出杅,履蒯席,连用汤;履蒲席,衣币晞身,乃屦,进饮。”

大体意思是:洗澡前准备一粗一细两条毛巾,细的擦上身,粗的擦下身,出浴盆后要站在草席上用热水冲一遍,然后才能穿衣穿鞋,之后还要喝点热汤之类的东西暖胃,听起来,古人洗澡还挺讲究科学。


弹指间的历史


人民军队中的第五纵队,这应该是近代军事历史上鲜为人知的冷知识

红军、八路军和解放军,都有第五纵队,这大概是很多人根本想不到的事。

在高中历史教科书上,专门介绍了西班牙内战中的情形。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西班牙合法政府被弗朗哥军阀和德国意大利的法西斯政权围攻,叛军有四个纵队进攻马德里。可是,在马德里内部,还有一个第五纵队,其实是颠覆西班牙政权的间谍。当时,叛军将领拉诺在一次广播中扬言,他的四个纵队正在进攻马德里,而第五纵队已在首都等待。

西班牙内战发生在1936年到1938年,这场战争结束后,美国作家海明威就写了一部小说《第五纵队》,让这个词又火了一把。

因为西班牙内战和海明威的关系,第五纵队这个词,彻底被污名化了,当别人说起“隐藏在内部的敌人”时,都喜欢用“第五纵队”作为代称。于是,几乎所有的军队都不喜欢“第五纵队”这个番号,有意避开。甚至,2016年的韩国电影《第五纵队》,也用这个词代指内部的奸细和阴谋家。

有趣的是,我们人民军队建设的三阶段红军、八路军和解放军都出现过第五纵队这个番号。

1,红军的第五纵队——红军的种子。

1927年8月1日,共产党人在南昌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建立了属于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人民军队。当时并没有打出红军或者工农革命军的番号,而是继续使用国民革命军番号。可是,南昌很快遭遇敌人重兵围困,新建的任命军队只能南下转移。

南下转移的三个师中,叶挺总指挥亲自带领的一个师被击溃,叶挺离开军队潜回广州,陈铭枢带领的一个师反水脱离队伍回了广州,只有朱德带领的一个师,最后拼得只剩800人,依然坚持斗争。

在粤赣边的大庾地区,朱德把这800红军整编为一个团九个连。对外为便于隐蔽,称“国民革命军第五纵队”,朱德自己化名为司令员,化名王楷,陈毅任指导员,王尔琢任参谋长。

这大概就是就是我军最早的第五纵队了,同时也是红军的种子。隐藏一段时间后,朱德陈毅带领这支军队发动湘南起义,后来带着部队上了井冈山,形成了朱毛红军。因此,朱德被称为“红军之父”。

2,八路军的第五纵队。

抗日战争中,我军也不怎么忌讳“第五纵队”这个番号。1939年5月,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在第四支队第八团的基础上,扩编成了新四军第五支队,罗炳辉为司令员。

而在华北中,则是分别成立了五个直属于八路军的的五个纵队。

1939年8月,山东,山东纵队和115师山东部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一纵队,原129师师长徐向前为司令员。一年后,第一纵队番号取消,归115师和山东军区统一指挥。

1940年2月,太行山上,八路军第二纵队成立,下辖辖第115师第344旅、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3纵队、新编第1旅、河北民军第1旅和独立游击支队。八路军第二纵队的司令员由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担任,政委是黄克诚。

1938年4月,河北中部,吕正操领导的冀中人民自卫军(国军第53军第388旅第691团)和河北游击军(孟庆山领导建成)合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吕正操任司令员。

1938年5月,八路军第四纵队在晋察冀军区成立,司令员为彭雪枫。八路军第四纵队在皖南事变后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

1940年5月,黄克诚带领率第二纵队三四四旅、新二旅主力共五个团1.2万余人及教导营500余名干部南下支援新四军,与皖东北的苏鲁豫支队、陇海南进支队、新四军第六支队会师后,合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皖南事变后,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是新四军兵力最大战斗力强的师。

挺进东北计划中,黄克强又带着新四军第三师3.7万兵力闯关东,形成了东北野战军的主力。

3,东北野战军的第五纵队。

解放战争中,解放军成立了西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四大野战军,外加一个华北军区。野战军之下,大都建立了十个以上的纵队,可是,只有东北野战军建立了第五纵队的番号。

东北野战军最先成立的五个纵队是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六纵队,后来扩军又成立了第七第八第九三个纵队。到成立第十个纵队时,林彪元帅说“我并不忌讳什么‘第5纵队’。”第1纵队政委万毅也说:“我也不忌讳!”于是,万毅被任命为新成立的第五纵队司令员。

东野五纵下辖下辖第13、第14、第15师,全纵队3.6万余人。再后来的战争中,成长为令敌人胆寒的主力部队。

值得一说的时,万毅中将,年轻时是张学良将军的亲信副官,29岁就当了东北军团长,军职比吕正操上将还要高。万毅在抗战中担任八路军滨海支队,长期在山东东部与日寇作战。日本人敬重万毅,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历史知事


冬天听冷知识,觉得越发的冷~ 关于美食的冷知识,你了解多少呢?

青蛙保鲜

在发明冰箱之前,人们把活生生的青蛙投放在牛奶中达到保鲜的目的。呃。。还真重口味!据说 青蛙的表皮能分泌一种富含抗菌和抗真菌的物质,能大大降低青蛙变质的速度!

啤酒最早的用途

古埃及非常富饶,文明发达,古埃及人很喜爱啤酒,可以说是无酒不欢。据说修建庞大的金字塔时,雇用了大量劳力,而啤酒就是作为支付工匠工资的一种方式,可以作为货币流通。啤酒=money?哈哈哈,还是折现吧。

甜筒的诞生

第一个脆皮甜筒诞生在1904年的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上。世界博览会上,当时冰激凌供应商的纸盘刚好用完,一名推销员急中生智,想到用华夫饼包裹冰激凌,于是,全球第一个脆皮甜筒冰激凌诞生了!让人们欲罢不能的美食,从那天起多了一个~

茶包的发明是一个美丽的意外

一位来自纽约的商人Thomas Shalivan开始将茶放进一个小丝袋里分发给他的客户,他本来是想让客户把茶叶倒出来泡着喝,但是他的客户们都理解错了,直接就把小丝袋放进了茶杯里。但可喜的是,这样做让喝茶变得更方便了~

保质期最长的食物之一——蜂蜜

纯净的蜂蜜保质期可以达到3000年。厉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