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皇后:三十年浮萍生活,与六君相伴,这是她随遇而安的生存智慧

萧皇后是隋炀帝杨广的正妻,历史上关于她的“绯闻”不胜其数。萧皇后在外漂泊30余年,流连辗转于6位帝王,这样的传奇经历不免让人遐想。再加上《隋唐演义》等作品将其“妖化”,大家纷纷猜测萧皇后是个

以色侍人的女人。

但是,历史上真实的萧皇后绝非如此。不过,这也更让人匪夷所思,一个女人,是怎么在血腥的战场上生存下来的?

萧皇后:三十年浮萍生活,与六君相伴,这是她随遇而安的生存智慧

秀外慧中,出色完成女人的四种角色

在古代,女性的身份无外乎四种:人女、人妻、人媳、人母。萧皇后就是这样一位可以扮演好每一个角色的女人。

  • 为人女

萧皇后是梁朝遗族,是西梁孝明帝萧岿和张皇后之女。虽然生在皇家,但是此时的梁朝国力衰微,萧岿也不慎爱惜这个女儿:

江南风俗,二月生子者不举。后以二月生,由是季父岌收而养之。未几,岌夫妻俱死,转养舅氏张轲家。然轲甚贫窭,后躬亲劳苦。

萧岿将她送给叔父萧岌收养,但是叔父夫妻不到一年便双双去世,萧皇后又转送给舅父张轲。张轲家境贫寒,萧皇后在此度过了充满磨难的童年。

萧皇后:三十年浮萍生活,与六君相伴,这是她随遇而安的生存智慧

关于这段大起大落的童年经历,史书没有过多的记载,但是不难想象一个幼小的女童寄人篱下的滋味。但萧皇后并没有因此虚度,反而好学上进。一方面我们看到舅父张轲极尽全力地去栽培这个“公主”,一方面我们也不难推测,萧皇后应该是个乖顺听话的孩子,而且很懂得察言观色,同时又具有随遇而安的豁达精神,这为她后期在宫中的生活,提供了最宝贵的人生阅历。

萧皇后:三十年浮萍生活,与六君相伴,这是她随遇而安的生存智慧

  • 为人妻
  • 萧皇后的命运因一次占卜而彻底改变。

    炀帝为晋王时,高祖将为王选妃于梁,遍占诸女,诸女皆不吉。岿迎后于舅氏,令使者占之,曰:“吉。”于是遂策为王妃。

    当时,隋文帝为还是晋王的杨广选妃,他有意在梁朝皇族中遴选,但是不论怎么选,占卜结果都不吉利,只有和萧氏的结果是“吉”,萧氏也因此成了晋王妃。入宫后,杨广对其百般疼爱,萧氏也成了杨广的贤内助。

    萧皇后:三十年浮萍生活,与六君相伴,这是她随遇而安的生存智慧

    杨广有一个心腹名为郭衍,但他外任洪州总管,为了能密谋大计,杨广“托以衍妻患瘿,王妃萧氏有术能疗之”,二人“往来无度”。此外,杨广的文学水平也受萧氏很大影响,杨广文风华丽,与南朝绮丽文风如出一辙,且杨广“晓占候卜相好为吴语”,都与萧皇后有关,而萧皇后在南朝的身份也为杨广争取了很多江南士族的支持。

    萧皇后:三十年浮萍生活,与六君相伴,这是她随遇而安的生存智慧

  • 为人媳
  • 杨广能夺嫡成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萧氏成功扮演好了儿媳的角色。萧氏从小吃过不少苦,侍奉长辈不在话下,再加上萧氏为人聪慧,会占卜和医术,常常哄公婆开心、为其保养,这样的儿媳妇,“高祖大善之,帝甚宠敬焉”。

    杨广其母独孤皇后是个独占主义者,她和隋文帝伉俪情深,最不喜欢男人三妻四妾。比起妻妾成群的太子杨勇,杨广和萧氏对内恩爱有加对上孝顺父母,独孤皇后也是越看越喜欢,于是常常劝谏隋文帝改立太子。所以杨广的夺嫡,萧氏起到了家庭内部润滑剂的作用。

    萧皇后:三十年浮萍生活,与六君相伴,这是她随遇而安的生存智慧

  • 为人母
  • 在母凭子贵的皇族,萧皇后身份贵重。杨广共有三子,萧皇后为其生了两子,一位是早薨的元德太子,另一位是齐王杨暕。还有一位为萧嫔所生的赵王杨杲,但杨杲对萧后也十分孝顺。隋朝遗孤杨政道也是萧后一手带大的,为了保存下杨广的这一点血脉,萧皇后为此漂泊半生。

    不难看出,萧后是一个合格的皇后。那么萧后在杨广死后,是不是真的犹如大家所想,另抱琵琶出卖色相呢?

    萧皇后:三十年浮萍生活,与六君相伴,这是她随遇而安的生存智慧

    萧后与她生命中的六个男人

    萧后一生曾与六个男人共处,他们都是乱世中的枭雄,自古英雄配美女,但萧后却不是他们手中的玩物,总结起来,大概有这么六种关系:

    • 杨广——一生挚爱,默契夫妻

    萧后对杨广的感情是最真挚也是最复杂的。第一,感激之情。正因为杨广,萧后才从贫苦的“灰姑娘”一跃成为隋朝的皇后,完成了人生的大跃迁。在萧后自作的《述志赋》中,这种情感显露无遗:

    承积善之余庆,备箕帚于皇庭。……实庸薄之多幸,荷隆宠之嘉惠。恐修名之不立,将负累于先灵。……惟至德之弘深,情不迩于声色。感怀旧之余恩,求故剑于宸极。

    这段话处处体现出萧后以卑微的姿态,感念杨广的宠爱之恩,她还用汉宣帝与许皇后“故剑情深

    ”的情谊,比作自己与杨广,可见她对杨广的感激之情

    萧皇后:三十年浮萍生活,与六君相伴,这是她随遇而安的生存智慧

    第二,爱慕之情。萧后最爱的男人,无疑是杨广,杨广一生3子,算是帝王中孩子比较少的,而且2个都是萧后所出,另一个也是萧氏姓氏,说明杨广与萧后的感情十分坚固。如果说杨广独宠萧后是为了保持在独孤皇后眼中专一的形象,但自独孤皇后去世后,杨广也一直与他人无子,且每次巡游,必定让萧后跟随。

    萧皇后:三十年浮萍生活,与六君相伴,这是她随遇而安的生存智慧

    第三,夫妻间的默契。萧后和杨广不是一直没有矛盾,但是他们从多年的夫妻生活中,摸索到属于他们自己的相处逻辑。在杨广最后的日子里,夫妻二人的做法诠释了这种观点。根据史书记载:

    及帝幸江都,臣下离贰,有宫人白后曰:“外闻人人欲反。”后曰:“任汝奏之。”宫人言于帝,帝大怒曰:“非所宜言!”遂斩之。后人复白后曰:“宿卫者往往偶语谋反。”后曰:“天下事一朝至此,势已然,无可救也。何用言之,徒令帝忧烦耳。”自是无复言者。

    萧皇后:三十年浮萍生活,与六君相伴,这是她随遇而安的生存智慧

    不难看出,当时已经有反叛的迹象,但是萧后却不让人去禀报杨广,很多人都看不懂原因。但是设想一下,如果你的爱人心里非常清楚已经走投无路,你想让他以什么样的姿态去赴死呢?是惊恐不安还是

    泰然处之?杨广不是不知道要死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

    常夜置酒,仰视天文,谓萧后曰:“外间大有人图侬,然侬不失为长城公,卿不失为沈后,且共乐饮耳!”因引满沈醉。又尝引镜自照,顾谓萧后曰:“好头颈,谁当斫之!”后惊问故,帝笑曰:“贵贱苦乐,更迭为之,亦复何伤!”

    杨广喝醉的时候,摸着自己的脖子对萧后说,这么好的头,谁会来砍了它!当时萧后还很惊讶杨广为何会发出此言,杨广也给出了最洒脱的回答:苦中作乐,天地循环罢了。所以萧后了解夫君的意图后,在后来政变前,她才不让宫人去戳穿这个华美的梦。这不是自欺欺人,而是以另外一种淡然的态度,去面对不可回避的结局

    萧皇后:三十年浮萍生活,与六君相伴,这是她随遇而安的生存智慧

  • 宇文化及——乱臣贼子
  • 杨广死后,萧后被宇文化及胁迫。有人认为萧后为了逃避被杀,屈身宇文化及,但这是一种错误认知。宇文化及当时还没有自称为王,表面上还是立了秦王杨浩,隋朝的政治资源他还是要继续用的,所以萧后作为皇太后,身份贵重,不过是宇文化及挟之以自重的手段。

    萧皇后:三十年浮萍生活,与六君相伴,这是她随遇而安的生存智慧

  • 窦建德——最不该被怀疑的真君子
  • 至于窦建德,就更不可能与萧后产生暧昧关系了。窦建德是典型的正人君子,李渊的妹妹长安长公主被俘,窦建德秋毫不犯;在打败宇文化及后,隋朝的万千宫女,窦建德一个也不留,全部遣送回家。年轻漂亮的宫女,窦建德都不沾边,更何况年过半百的萧皇后。窦建德打败宇文化及后,他是这么处理的:

    建德入城,生擒化及,先谒隋萧皇后,语皆称臣,素服哭炀帝尽哀;收传国玺及卤簿仪仗,抚存隋之百官,然后执逆党宇文智及、杨士览、元武达、许弘仁、孟景,集隋官而斩之,枭首军门之外。

    可见,最让窦建德感兴趣的不是萧后,而是“国玺及卤簿仪仗”。窦建德对萧后十分敬重,以臣下自称。但是当时远在突厥的隋炀帝妹妹义成公主,也要接回萧皇后,窦建德迫于突厥的强势,“

    遣千余骑送之”。窦建德的确是舍不得萧皇后,但不是其人,而是她能带来的政治形象力

    萧皇后:三十年浮萍生活,与六君相伴,这是她随遇而安的生存智慧

    • 突厥二世——互相利用的政治帮手

    突厥处罗可汗遣使迎后于洺州”,将萧后和孙子杨政道安排在定襄,允许其设立官署一切遗照隋朝旧制。杨正道作为隋朝遗孤,是突厥进攻中原的最好筹码,而萧后也利用这层关系,在突厥安然度过了10余年。所以突厥可汗也不可能欺负一个政治帮手,更何况是个“拖家带口”的老祖母

    萧皇后:三十年浮萍生活,与六君相伴,这是她随遇而安的生存智慧

    • 李世民——尊重与炫耀的矛盾体

    唐朝灭掉突厥后,萧后又一次回到了中原,此时的皇帝已经是李世民,而萧后也已经63岁了。李世民对待萧后“以礼致之”,也根本没发生过她与武才人争宠的段子。李世民对萧后敬重,除了她是前朝皇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朝官员有不少是萧后的亲戚,官位最高的是宰相萧瑀。正因为这种裙带关系,李世民对她尤为敬重,但是看得却是唐朝官员的面子

    萧皇后:三十年浮萍生活,与六君相伴,这是她随遇而安的生存智慧

    除此之外,李世民还有拿她炫耀自夸的狡黠心思。有一次,李世民偷偷跟萧瑀说:你在隋朝经常能看见萧后吗?

    萧瑀答:他们儿女间都不得见,何况我!

    这时候魏徵插话道:我听说杨广猜忌他儿子齐王杨暕,到死都没能化解矛盾,父子都这样,何况别人!

    这时候李世民总结道:你看我现在对杨政道,远远超过了当年隋炀帝对齐王。

    李世民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的傲娇心态,也证明了他礼让萧后善待其孙的行为。萧皇后死后,李世民以后礼将萧皇后葬于炀帝之陵。此墓于2013年3月,在扬州市西湖镇司徒村曹庄被发现,被考古专家鉴定为萧皇后之墓。墓中陪葬200余件(套),远高于隋炀帝的规格,但这不是李世民的“宠爱”,而是为了萧后的弟弟、唐朝宰相萧瑀,

    特许的殊荣

    萧皇后:三十年浮萍生活,与六君相伴,这是她随遇而安的生存智慧

    一世浮萍,魂归故里

    萧后在唐朝度过了她人生的最后阶段,在这里不能说她开心,但是相比之下,这恐怕也是最好的选择。或许萧后自己从来都是随遇而安,在那首《述志赋》中,她已经表达了这种观点: “嗟宠辱之易惊,尚无为而抱一

    ”。宠辱终归身外物,无为处之才圆满,或许这才是萧后最大的生存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