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新冠”病毒最近的人 ——记八冶医院主管检验师杨秀丽

#疫情防控,金昌在行动#

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新年伊始,抗击“新冠”病毒的战役在全国火速打响,面对递增的感染数据和严峻的防控形势,核酸检测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每天在密闭的实验室,克服种种困难为防控工作提供可靠数据的检验员成为了离“新冠”病毒最近的医务群体。

离“新冠”病毒最近的人 ——记八冶医院主管检验师杨秀丽

2014年,毕业于兰州交通大学微生物检验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杨秀丽,抱着回报金昌老家的一腔热忱成为金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八冶医院)一名出色的主管检验师,因为有着多年的专业理论所学与临床经验积累,杨秀丽在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方面取得了卓越的研究成果。

2020年1月29日,八冶医院收到金昌市疾控中心核酸检测技术支援请求。疫情形势日趋复杂,核酸检测工作责任重大,关系着金昌百姓的生命安全。基础知识扎实且经验丰富的杨秀丽成为了不二人选,接到科室指令的当天,还在榆中婆家探亲的杨秀丽二话没说便火速返回金昌,投入到了市疾控中心实验室的核酸检测工作中。与“新冠”病毒“亲密接触”,其中的风险可想而知,但杨秀丽没有犹豫,也没有退缩,她深知这不光是对自己的一个挑战,更是职业生涯中一项值得缅怀的光荣使命,她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信心,她要全力以赴去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意料之中,在抽调服务的半个月里,杨秀丽一次次快速而准确的为金昌市防疫工作提供着科学可靠的实验数据,在抗“疫”一线不遗余力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展现着一名医者无私奉献的大爱情怀和崇高的职业精神。

离“新冠”病毒最近的人 ——记八冶医院主管检验师杨秀丽


离“新冠”病毒最近的人 ——记八冶医院主管检验师杨秀丽

负重前行,医者担当

“在疫情面前,我要克服一切困难挺身而出,因为我的初心和使命就是救死扶伤。”这是杨秀丽在战“疫”日记中说过的一句话,而这句话也饱含着她在这次核酸检测任务中所经历的太多的艰辛与困难。在极度缺氧的负压PCR实验室,哪一个标本受到了病毒感染,在检测之前都是个未知数,每一名检验人员都时刻与病毒进行着近距离接触,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PCR是负压实验室,正常人在这种压力下,待一两个小时就会感觉头晕、胸闷。检验员要穿戴密不透气的防护服、口罩、防毒面具、双层手套、护目镜、脚套等防护装备,才能进行各项实验操作。由于防护物资紧缺,为了节约防护用品,检验员一进去至少都要待上8个小时才能出来。不吃不喝不上洗手间,穿上纸尿裤投入工作,凌晨两三点钟走出实验室是常有的事。每每杨秀丽走出实验室,整个人都被汗水湿透。密不透风的防护用品,在她的脸上、手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深浅浅的勒痕。

杨秀丽所在的实验室,每天每个检验员要接受大约30多个标本的检验任务,多的时候就要加班加点直到完成任务,而标本大多都是“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鼻咽拭子、肺泡灌洗液等样本。在极度缺氧的环境下与大量标本近距离接触,检验员面临着极大的挑战。金昌市疾控中心检验科科长伏亚兵说“疫情当前,实验室的每一位医务人员都严重透支着自己的健康,冒着生命危险保护着全市人民的安全,真的太不容易了!”

勇往直前,直到成功

目前,杨秀丽已在金昌市疾控中心实验室连续奋战了半个多月,由于每天身着两层厚重的防护服,带着三层口罩和防毒面具,实验室又极度缺氧,她的胳膊上出现了很多渗血的红疹子,但杨秀丽从未抱怨。日常检验工作中,由于防护服太厚而隔音,她和同事说话时常要大声呼喊,或者使用简单的手势才能完成交流。工作间隙,为了让汗透的身体得到些凉爽,缓解一下疲惫,杨秀丽和同事会不约而同摊坐在地上休息,有时太累了就轮换着躺上两分钟。纵然有更多的艰辛和挑战,杨秀丽从未中途退场,总是出色的完成着各项检验任务。她所表现出来的,永远是积极向上,乐观坚强的一面。当她承受着身体的极限,一次次做试剂性能比对,看到病毒核酸RNA在PCR仪上的扩增曲线与精确的CT值,就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骄傲。为了保证报送信息的及时准确性,每次实验结束,杨秀丽都和同事们对实验结果进行探讨,仔细核对直到精准无误。

离“新冠”病毒最近的人 ——记八冶医院主管检验师杨秀丽

疫情面前,正因为有了杨秀丽这样离“新冠”病毒最近的人,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不遗余力,不顾生死,在疾控最前沿,剥开病毒的真实面纱,为疫情防控提供着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撑,捍卫着百姓的生命防线,检验人是抗“疫”之战最亮的曙光!

离“新冠”病毒最近的人 ——记八冶医院主管检验师杨秀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