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地方银行在异地开设支行,常年没什么业务,却还能正常开门营业,是靠什么支撑的?

评论直中要害


在我国除了中农交建中大型银行外,还有一些地方的城乡小银行,每次我们从这些银行经过都会发现,诺大个银行只有几个营业员在那里坐着,很少有客户上门办理业务。

如果是按照我们普通的经营思维,一家店开了,没有什么客人,收入长期入不敷出,肯定要关门了,而银行还能常年开不关门,说明跟他的经营模式和我们普通商店经营模式大不一样

地方银行异地开设支行有什么用

地方银行异地开设支行,主要是为了提升品牌知名度,吸纳存款,开拓市场。截至目前为止,我国城市银行多达110家,还有上千家城市信用社等。作为地方性银行,如果就在本地开展业务,毕竟市场有限,异地开设支行,一来可以提升知名度,二来可以开拓市场,寻找高净值客户,增加客户渠道。<strong>

虽然我们在表面前台看不到什么客户办理业务,银行的前台仅是针对于普通客户,那些高净值客户VIP大客户为银行创造高净值收入的客户,都会被特别安排到后台办理vip相关业务,所以我们前台是看不到什么人,而且一家银行,VIP客户一年能为其创造5000多万的利息收入,足够维持一家支行的正常开支。

同理要是我们经营一家店,一年几个高净值客户能为我们创造几千万的收入的话,天天店铺没有几个客户来购物,也可以正常开下去所以很多事情不能只看表面,要看背后的运作模式。


趣说知识


地方性商业银行在异地开分支行,事先肯定通过各种途径定了行长人选。大部分是外聘,极个别是本行内部调动。

外聘的行长肯定是当地银行界的资深人士,一般是同级别机构的副行长,过来应聘正行长;部门经理应聘副行长。

这些人大多在原单位仕途受限,想换个环境突破瓶颈。如果没两把刷子,是不敢贸贸然出来的。

中小银行主打的是公司批发业务,也就是对公业务,成本低、效率高对于新开的银行来说,效果立竿见影。

而零售业务,客户分散,工作量大,只能在对公业务打下江山后再精耕细作。

因此,新银行的营业大厅看起来冷冷清清的。

实际上现在这些六大行以外的中小银行对网点地理位置的要求并不高,对公业务大客户都有客户经理上门服务。之所以许多也开在高大上的商业旺区,主要是出于形象的考虑。

新银行招聘的行长肯定有自己的班子,有许多营销高手确保业务量,也就是存款。

但是也有走眼的时候,那就换人呗!反正现在银行太多了,行长也多,总有一些怀才不遇的!


红蓝白郁金香


通常我们讲的地方性银行指的都是“城商行”,虽然城商行规模小,但是在当地还是非常有竞争力的,可能你看到厅堂没有什么业务,但是并不是不盈利,相反还是很赚钱的。

银行收入的中流砥柱有这几项:1.利差;2.中收;3.代理业务,最主要的收入是利差

利差方面,城商行一般都有地方政府财政入股,也因此在对公业务上会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比如我所在的城市,洛阳银行就非常厉害,几乎有一半的行政单位对公账户结算都在洛阳银行(最简单的比如水电费收缴、公交月票费用收缴),靠这部分基本上可以保证存款;贷款方面,城商行组织架构简单,市分行就是总行,船小好调头,产品的设计以及利率政策会根据市场行情而改变,因此在贷款方面也非常的受欢迎,非常有竞争力,这样利差就稳了。

现在的商业银行,业界都有一个公认的“二八定律”,意思是什么呢?就是银行收入的80%来自于20%的高净值的客户,这也是很多股份制银行都在大力发展“私银”的原因。大家可能经常看到一些窗明几净的银行里天天都没人,可是你不知道有20%的大客户通常是不用来网点办理业务的,现金业务可以通过自助设备和电子渠道办理,其他一些业务通常都有上门服务,确实需要到网点办理的一般都在VIP客户室里坐着,外面大厅看起来人很少,实际上所有的业务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未来的时代是AI的时代,建行已经率先成立了无人银行,也许未来的银行,你看不到很多客户,甚至看不到很多的工作人员,但是这并不影响业务的正常办理,存款、贷款、中收和代理业务都在照常进行。


不立而立


我国银行种类繁多,而其中地方性银行的种类是最多的,如果按界定则有134家城商行、1家住房储蓄银行、1311家农村商业银行可作为地方银行。

而在过去一段时间,一些地方性商行纷纷开启异地扩展模式,不断扩展机构甚至是跨省成立分行,而每家发展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其中就有因种种原因无法实现盈利的情况,那么这些银行在异地设立的机构是靠什么支撑并维持开业的呢?

一、地方银行的特点

1、资本控制比较繁杂,一些地方银行的控股股东为地方政府,一些地方银行的股东则可能是民营资本。

2、地方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区域在本省之内,虽然有些银行在省外扩张,但是扩张的区域还是有限,而且现在向外扩展越来越难了。

3、地方性银行的整体规模都相对较小,有的地方银行的资产规模有几千亿,小的城市银行资产规模只有几百亿。

二、银行的结构

银行在异地设立的机构是否盈利并不是银行能不能维持开业的依据,只是银行管理体制的需要而已。

我国的银行实行的是“一级法人”体制和“一级法人、两级管理、三级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一级法人体制就是要求银行的总行、分行做到战略统一、制度统一、机制统一,也就是总行能够对分行完全管理。

在银行现有的体制下,只有商业银行的总行是企业法人,所有的分支机构都不具备法人资格,只是在总行授权的范围内依法开展业务,所有的民事责任、刑事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信誉由总行完全承担承担。也就是说银行的存款兑付、盈利或者亏损都由银行的总行完全承担。所以,银行异地分支机构即使没有业务规模、甚至亏损也会由于总行的需要而支持下去。

三、银行设立异地分支机构的考虑

不论银行扩展异地业务还是设立异地分支机构其根本都是为了发展业务来获取更多的利润。我认为银行设立异地分支机构主要出于以下几点考虑:

1、很多地方银行的发展目标都是成为全国性的银行,而想要成为全国性的银行那么扩展众多的异地分支机构就成为重要的途径和方式。

2、而很多地方银行设立异地机构的目标是成为区域性银行,受限于自身实力短期或根本无意成为全国性银行,但是并不妨碍其发展成为区域性银行,同样也需要设立异地分支机构走出去。

3、地方银行通过设立异地分支机构,让机构成为区域战略支点,从而支撑本地业务发展的同时也能将重要客户的外地金融业务延伸出去。

4、有的省地方银行数量多,而各银行为了提高在本地的竞争力及影响力,就会争取设立异地分支机构,数量越多才会让人觉得银行越有实力,发展的好,从而提升客户的信赖度及知名度。

5、有些地方银行在异地设立机构是想向地方政府讨价还价,在存款支持上、项目支持上给予一些特殊照顾。还有的地方政府对当地银行到外地设立机构给予奖励,有的给予银行奖励,还有的给银行的董事长和行长奖励。

综上所述,地方银行在异地设立机构的目的并不相同,所以银行在设立地方机构能否支撑营业并不是依据业务量大小及短期能否盈利来判断的。


MR火羽白


对于普通老百姓看到的银行都不是银行最赚钱的部门。支行开门营业吸引来储户存款,那固然好,但如果真没人来存钱,银行也可以用其他手段增加存款。

门庭若市的支行,多是服务性的场所,真正的盈利都在你看不到的后台。我举一些例子吧:

在银行的后台有互联网金融部,这个部门几乎不与客户见面,与他们接触的都是互联网金融机构,这些机构介绍客户来贷款,银行基于对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信任(需要这些机构在银行存保证金,签保证协议,担保客户不还款,他们来兜底),直接发放贷款给客户。这一放就是几个亿甚至几十个亿贷款,至少几千万的存款。



你再比如,银行有个部门叫资产管理部,他们可以把行内的贷款转变成理财,向老百姓或者某些机构出售,用贷款收的利息支付客户购买理财的的利息。具体内部怎么转化,可以参考ABS。

跟这一样的部门,还有很多,他们一弄都是几个亿起的生意,所以不要以为他们不赚钱,他们是闷声发大财。

分享不易,点赞鼓励。码字辛苦,关注鼓舞。

你的转发,我的10万+。

我是帮你解决银行问题与职场疑惑的狗哥。


银行研究僧


有很多类似的银行,看起来没有什么人,却持续存在。


这里所指的人是指普通的用户,比方说日常办理的各种业务,而异地开设支行之所以没什么业务,却正常开门营业。因为:

1 异地吸储

通常这些银行主要是在当地吸储,而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投资或者是放款,因此,在异地的主要任务可能是放款而不是吸储。因此,可能看不到很多用户。

2 机构客户占比高

异地的银行通常主要以机构客户为主,进行的都是一些大额的存贷款行为;

3 用户分散

小银行的用户比较分散,很多城市只有一个网点,甚至没有,除非有万不得已的业务要办理,否则都会优先采取线上的办法来操作。而大银行则不一样了,特别是很多老客户,没事还喜欢去大银行坐一坐,转一转。


银行的业务很多,但是靠的是利差,至于看到的人的多少并不代表资金的多少,小银行和大银行的运作方式不同,表现出来的经营表像也就不同。


以股易金


当然是有业务的,不可能没有业务。只是经营的业务主要不是个人业务,所以经营场所显得不够热闹。

因此这里先介绍一下银行业务的组成。按照服务对象来看,一般可以把银行的业务分为三类,分别是对私业务,对公业务和同业业务。对私业务实际上就是指的对个人客户的业务。普通人跟银行打交道,基本上就是办的此类业务。最常见的是存贷款,还有信用卡,金融产品代理销售等等。对公业务指的是对企业的业务。包括企业基本户,一般账户,票据开立,信用证,委托贷款等等。同业业务实际上就是和其他银行的业务往来。包括转贷款,转贴现,同业存款等等。

地方银行实际上是一个不太准确的概念。在中国的银行业体系当中,把银行分为以下4类。政策性银行,主要负责根据国家政策,对相关领域进行金融扶持。一共有三家,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国有银行,一共有6家,也就是一般所说的中工农建四大行,再加上交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一共13家。比如招商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等等。第4类是区域性的中小型商业银行机构。种类比较多,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等等。一般所说的地方银行应该指的是第4类的银行机构。

政府对于银行的分支机构设置是有严格管理规定的,不是随心所欲完全市场化的。国有银行可以不受限制的,在全国任何地区设立分支机构。股份制商业银行原则上也是如此,但实际情况并不完全一样。股份制商业银行普遍规模较小,因此虽然有全国扩张的权利,但是扩张速度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新设省级分行和异地支行受到数量限制。所谓异地支行指的是省级分行跨地级市运营所设立的支行,类似于国有银行的地级市分行。原则上每年开设的省级分行,数量不得超过三个。异地支行可以按照一定比例折算。这就是为什么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网点覆盖非常有限,有相当一部分的地级市是没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网点的。

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曾经有过一小段时间允许其向外扩张设立分支机构。大致也就是在10年前左右。整个时间维持的3~5年。在这以前,央行和当时的银监会并不允许持有城市商业银行牌照的银行跨地市扩张。不过在当时银行业改革的大环境下,允许少量经营业绩较好,资产规模较大的大型城商行跨地域开设网点。比如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和江苏银行都借机在这个时期向外进行了网点扩张。但是由于城商行的总体管理水准比较差,放开之后出现了不少问题。因此在短暂开放之后,政策大门又迅速关上。现在城商行的对外扩张是在事实上被暂停了。

纵观当时城商行的扩张倾向和偏好,大体上反映出两个方面的特点。实际上也是和它们的业务需求相吻合。第一,是在重要的金融中心城市布点。比如北京银行到上海开设分行,上海银行到北京开设分行。第二,是向周边城市进行扩张。比如上海银行在江浙两省多个城市布局。

第1种扩张,其实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进行同业业务。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城市是重要的金融市场所在地,在此地开设分支机构有助于同业业务的开展。第2种扩张实际上就是配合城商行原有的客户在区域内的市场扩张所进行的。所以也是以对公业务为主的。

因此,向城商行的对外扩张主要还是以对公业务和同业业务为主。对私业务只是在经营活动当中的一种补充,并不是其主要业务。

至于农村商业银行,在省域范围内进行异地扩张的还是有的,不过跨省域范围内扩张的似乎非常少见,至少我没有见到过。省域范围内扩张,实际上和城商行的第2种扩张是大同小异的。


用户4325101516


这些银行表面上如你所说的,看着没什么业务,事实上他们还是有一些你看不见的业务在开场展,要不然常年的业务亏损,它早就关门了。

银行业务很多,不只是存款贷款这么简单。

在很多人看来,银行就是存款加放款这两个业务,但实际上银行的业务是很多的。

银行的业务通常可以分为三大类,分别是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

负债业务通常就是银行借入资金有关的,比如存款;资产业务就是银行利用借入的资金进行信用活动的资本运作,一般主要包括贷款跟投资两大业务。

除了资产跟负债业务之外,银行还在进行着中间业务活动,这个中间业务范围就比较广,比如结算业务,信托业务、投行业务(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此外银行还会代理一些其他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比如代销基金,保险等等。

为什么你感觉一些银行没有业务?

如果单从营业网点来看很多地方银行在异地开的支行确实没有什么客户,网点一般都是冷冷清清的,那为什么银行还能持续开下去呢?

实际上很多地方银行在其他地方开支行的时候,营销都是有针对性的,开设营业网点,只不过是一个门面,实际上很多业务都没有在银行的柜面进行,而是在银行内部的VIP理财室,信贷部等地方操作。

我给你举一个例子,我所在的那个县是一个小县城,前几年有一个省内的城商行到我们的县开了一个支行,这几年来这个支行的业务单纯从营业网点来看很冷清,几乎没有什么客户,但实际上这个支行的业务就做得很好,因为他们不管是资产业务还是负债业务,都针对的是大客户。

比如贷款这一块,光去年一年就给县属的一个城投公司发放了5个亿的贷款,这几年累计向这家公司发放的贷款已经超过20个亿,这个规模可以顶上几百个,甚至上千个小客户的贷款量了。

除了贷款发放集中之外,这个城商行的存款业务也主要依赖一些大单位,比如我们刚才说的那个城投公司,基本上企业的账务往来都是通过这家城商行进行,而与这家城投公司相关的一些上下游企业,也基本上也是通过这家银行走帐,光这家城投公司一年给这家银行带来的存款业务就数亿,差不多占到这家支行存款业务的一半以上。

所以表面上你看了很多城商行的支行很冷清,实际上他们的业务并不差,因为他们主要服务的是一些特定的合作客户,通过服务大客户,他们就可以以很少的人力去赚取可观的利润。

此外网络银行的发展也会造成门店的冷清。

目前不只是一些城商行,包括一些国有大银行也是一样,很多支行的营业网点都比以前冷静了很多,这主要是受网络银行业务发展的影响。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目前手机银行网络银行都比较成熟,很多业务都是可以通过银行的网银,app以及微信公众号进行操作,而且这种操作没有时间跟空间的限制,比直接去银行营业网点办理要方便很多,所以目前有很多人根本就不需要去营业网点排队办业务,因此营业网点变得冷清了很多。


贷款教授


银行的利润来源

银行的利润来源主要有三个部分:存贷息差、中间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越大的银行存贷息差占比越低,越小的银行存贷资产占比越高。


人流量少并不代表着银行不赚钱,以存贷息差为例,大部分银行的利润构成中60%以上来自于对公业务,部分甚至高达80%以上;零售业务的利润占比往往不高。对于企业、政府这类对公业务,可能一个月也没有几笔业务,但是就这几笔所带来的收益就足以维持该网点的生存了甚至还有不菲的盈利,所以一个冷清的网点(对公业务多)与一个热闹的网点(零售业务多),冷清的网点收益不一定会比热闹的网点差。

战略考虑

其实银行都是很精明的,一个网点如果长期不盈利的话,大部分情况下就会裁撤网点,所以你虽然看到银行网点一直没人,但是没被裁撤就证明它一直在盈利,当然也有一种可能性该网点确实亏损了,但是却一直开设的,这种往往有战略的考虑。

举个例子:我们行一直是我们当地政府的战略合作伙伴,政府的财政存款很多放置在我行,而政府职工的代发工资也在我行。由于新区的建设,政府搬迁至新区,为了服了政府工作人员,我们行在新的市政府旁边开了一个网点,也是周边3公里范围内仅有的一个网点,由于新区还在建设中,目前入住的人口并不多,该网点的职工就是常年在拍蚊子,亏到不行(财政存款是计入原来市区网点的财政账户里),但该网点仍然要开着,不得裁撤,这就是战略考虑。


鲤行者


你太小看银行,我记得看过一期金融节目说,你存100块在银行,银行能放贷款放出700,还是800的款。自己去了解下。那点房租算什么。有空去了解下支付宝现在躺着都比淘宝挣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