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軍入侵時為何不殺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是清朝末期政權的真正掌控者,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她卻視而不見依舊過著奢靡的生活,沒有任何的政治頭腦卻一力把持朝政,雖然清朝的滅亡避無可避,但是正因為慈禧的存在則加速了清朝的滅亡。戊戌變法以後義和團運動興起,慈禧鎮壓失敗,此時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慈禧就產生了讓義和團對抗列強的想法。


八國聯軍入侵時為何不殺慈禧太后?

結果她的決定遭到了張之洞等人的反對,他們認為義和團導致大清內亂,必須剿滅,對於列強硬拼打不過就只能談判,希望河南和山東不被義和團和八國聯軍戰亂的波及,這就是所謂的“東南互保運動”。慈禧充分發揮自己的“政治能動性”,要求各省繼續利用義和團對抗八國聯軍,又差親信去慰問各國使臣,希望他們能夠致信於元首為清朝排憂解難,這樣的“兩面派”行為出自一個國家的統治者,真是讓人大跌眼鏡。


八國聯軍入侵時為何不殺慈禧太后?

話雖如此,但是慈禧的態度還是值得肯定的,她早期沒有把中國拱手讓給列強,還進行了些許的抵抗。慈禧和她的大臣都是信息愚昧閉塞之人,認為義和團的人有刀槍不入之能,想借助義和團的力量來打擊列強,而義和團順勢就以“扶清滅洋”為藉口進入北京勤皇,洋人殺了多少不清楚,但是義和團居然把信仰天主教、基督教的中國人當做“教民”處置,手段之殘忍令人髮指。


八國聯軍入侵時為何不殺慈禧太后?

結果慈禧太后向八國聯軍的示好依舊沒有阻擋住他們侵略北京的步伐,最後不得不放棄了對洋人採取的強硬政策,對義和團的態度也從支持轉為敵對,有利所圖時就是盟友,無利所圖就變成了敵人。1901年,在慈禧的斡旋和支持下清政府和列強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使清政府在政治上完全失去了話語權,國家大事列強說了才算,標誌著中國完全淪為列強的半殖民地。


八國聯軍入侵時為何不殺慈禧太后?

但是在這個不平等條約中,一力促成條約的慈禧卻並沒有被定為罪魁禍首,這是什麼原因呢?當時的北京已經成了列強們的囊中之物,可以說清朝的命運完全掌握在帝國主義手裡,至於以後的路怎麼走完全由不得自己,結果因為這些國家在處理滿清政府的意見上沒有達成一致,加上慈禧對國內民眾的表面功夫做的足,讓她在這個事件中所發揮的巨大作用被淡化,從而降低民眾對她的仇恨度。具體是怎麼回事呢?

當時英國、俄國還有德國的意思是將中國這塊大蛋糕分著吃,但是美國不同意,他的建議是廢除滿清的閉關鎖國政策,保證清政府原有的政治秩序,開放國門。與此同時滿清重臣張之洞等人也在想辦法改變英俄德等國對大清的態度,後來連德國將軍瓦德西也意識到八國聯軍瓜分中國並不是一步好棋。可見並不是列強不想吃這塊蛋糕,更不是這塊蛋糕不香,而是因為蛋糕太大他們吃不下。


八國聯軍入侵時為何不殺慈禧太后?

於是列強們改變策略,希望能給各自謀求到最大利益,這一點倒是達成了一致,但是滿清也徹底變成了列強們的工具。此時慈禧已經執政30多年,她在中國的影響力很大,還能震懾住大清百姓,英國人赫德也說要和清朝保持最好的商業關係的辦法就是繼續現有的統治,讓滿清政權自然腐朽,到時候自然會有中國人主動去推翻。在這些原因的綜合作用下,滿清有才幹的大臣諸如李鴻章、張之洞等人走上政治舞臺,成為慈禧的鐵桿粉絲。

李鴻章在和列強談判時,首要任務就是擁護慈禧的統治地位,並且要求《辛丑條約》裡堅決不能把慈禧作為懲戒對象,他們認為在當時的形勢之下,如果慈禧倒臺,新的統治者壓制不住,中國勢必會起內亂,這樣的結果中國人和列強都不會接受。而慈禧在國內則藉著光緒的名義頒佈“罪己詔”,把自己的責任推得乾乾淨淨,黑鍋甩給了光緒和大 臣們,並且還假模假式的請求世人上書直諫,讓百姓糾正她的錯誤提出治國建議。


八國聯軍入侵時為何不殺慈禧太后?

慈禧的做法不僅安撫了國內百姓,還向洋人卑躬屈膝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一副奴才嘴臉,她的示弱讓列強認為這個滿清統治者已經成了他們合格的棋子,定能為列強帶來無數的財富。所以在剛開始支持義和團殺洋人的慈禧,之所以沒有被洋人殺了,究其原因皆在於慈禧和列強之間存在了很深的利益關係,沒有了慈禧中國陷入內亂列強想要的財富就無法獲取,如果慈禧在,她已經死心塌地的靠向了列強,獲取財富不在話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