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上有哪些好的防蝗、灭蝗的办法?

关东书场


翻开历史你可以发现,在自然灾害中蝗灾是最常见的,并且是朝代越往后越频繁的,《中国救荒史》统计,蝗灾在秦汉时期平均8.8年一次,宋为3.5年,明清两代均为2.8年。这就说明历代的治蝗措施不但沒有遏制蝗灾,而且越来越严重,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受到社会体制和科学发展的到约,根本就沒办法遏制蝗灾。



先从社会体制说,封建社会是土地私有制,土地归个人所有,小的地片几分几厘,大的地片也就三亩二亩的,一片地还不知属于多少家拥有。遭到蝗灾,根本形不成合力,各扫门前雪,靠点个火把吓唬,敲锣轰赶,只能是把蝗虫从这片地里赶到那片地里,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再从治蝗措施办法说,古代由于科技产落后,还没有发明农药,治蝗的措施看着不少,收效却不大。比如,消灭蝗虫卵,你想蝗虫卵都在8一10厘米的土里散落着,靠挖出有卵的土来翻晒,又能晒死几个呢,何况也不是光晴天。看到历史上说的治蝗用土掩埋法,我就想笑,蝗虫会飞,一蹦都几尺远,等多到能用土去掩埋,庄稼怕早就桔杆都吃的剩不下了,掩埋还有啥用,这种治蝗法是说书唱戏哄人玩的,和看巜西游》差不多。治蝗方法还有前面说的敲锣吓唬丶点火驱赶等就不再说了。


本昌谈历史


古代的蝗虫灾害一般是从源头开始,如果没有办法从源头消灭蝗虫的话,那么整个天下将会产生一轮又一轮的蝗灾,蝗灾之后就是饥荒,对于整个帝王来说将会产生政权不稳。

消灭蝗虫的几种办法

1.趁早发现趁早消灭。

大家要知道古代的时候,每一个地方都有对应的官员,他们的职责是非常庞杂的,可能什么事情都要管,并没有咱们现在这样细分。

就是因为他们古代官员地位职位等多方面都比较庞杂,所以他们对于各方面的记录都会登记在册。这其中对于蝗虫的记录也是由当地官员进行负责的。

一旦官员发现某个地方有蝗虫的迹象,就是说某一个地区蝗虫的密度比较大的话,那么就率领当地的百姓进行捕捉。

只要把这个蝗虫的密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或者把蝗虫赶到极低点的话,那么这个地区就没有蝗虫了。

然后人算不如天算,算来算去蝗虫没有消灭,反而捅了个大篓子。

2.夜晚捕捉。

大家都知道,古代蝗虫他们的视力问题就导致他们在白天的时候会大幅度活动,而到了晚上一般不会活动。

那么一旦到了晚上的时候,蝗虫他们不活动了,往往就是捕捉蝗虫的最好时机,会有很多人前来进行捕猎蝗虫。


只不过大家也都知道,古代的时候又没有电棒、手电筒,也没有电炉子,没有这些军用器件,往往只能用火烤的方式来照明。

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为捕捉蝗虫带来了很大难度,而且这一部分难度会极大的影响效率。

3.瞪眼瞅。

没有看错,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官员如果说有那么一点点的不负责任,对于上级隐瞒事情的真相,对于百姓又不及时公布的话,就会造成一系列的蝗虫灾害。

而蝗虫灾害出来之后,短时间之内根本没有办法进行捕捉,就只能请神拜佛。

通过一些歪门邪道来指望着消灭蝗虫是不靠谱的,所以一般这种情况下蝗虫就会大量繁衍,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吃遍大部分区域里面的粮食。

当然除了这三种官方使用的办法之外,普通老百姓对于蝗虫采取那同样的措施那就是吃。

因为老百姓知道蝗虫过后粮食都没有了,既然没有粮食,就得想尽一切办法去储存一些蝗虫。

只不过这个所谓的储存,并不能够有效的缓解饥饿,所以蝗虫之后就是新一轮的灾荒,灾荒之后就是百姓流离失所,朝廷动荡不堪。

欢迎大家关注@趣谈唐宋元明清 ,历史研究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每日分享新鲜历史冷知识,解决历史趣问题,爱你们!

趣谈唐宋元明清


至于蝗灾,在唐以前很泛滥,危害极大。一些乡绅神棍妄称蝗神大怒,惩罚世人不敬。

因此,民间各地广建供奉蝗神的淫祠淫庙,那些造谣生事的神棍也乘机大赚一笔。

但是苦了那些无知的老百姓,蝗灾一次比一次厉害。

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关中蝗灾大盛,百姓身受蝗虫🦗之苦,苦不堪言、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当时,贤相姚崇力排众议,说服玄宗,大力灭蝗。

当然在古代,无非是两种,一种是火烧;另一种是吃,蝗虫🦗这种生物富含蛋白质,还不容易发胖。

如果将蝗虫作为饲料喂鸡、鸭、猪、牛、羊同样是不错的选择。

其实说到这,我强烈推荐油炸蝗虫这道菜!油烧到8成热,将洗净的蝗虫🦗,翻炒一分钟出锅,放盘中撒上少许胡椒粉和盐,搅拌一下。如果在夏天配上一瓶冰镇啤酒,那一定爽歪歪了!

说到这诸位应该明白了,为什么从唐以后,蝗虫很少在中国成灾了吧!

顺便告诉各位,我家楼下的小饭馆,一盘椒盐炸蚂蚱已经卖到15块钱了!






晶晶乐道道历史


这次爆发的蝗灾愈演愈烈,也牵动了国人的心,它们会蔓延到中国,造成灾害么?

咱们古人,还是有一些好的防蝗、灭蝗的办法,供现代人参考的。


回答之前先简单说说这次的蝗灾吧。

目前在印度、巴基斯坦的沙漠蝗灾害,据说已经有了4000亿只蝗虫这么多。多到把70万印度军队逼着从克什米尔撤了军,看来还是蝗虫大军更胜一筹啊。你是不是在想,这势不可挡的蝗虫群,会不会翻山越岭,来到中国啊?

沙漠蝗,以前轻易不来咱中国,有过记载的就两回,一回是在云南发现的,一回是在西藏发现的。不过也不用担心,在西藏发现的,是个“散兵游勇”,是在1974年,西藏的聂拉木县发现的,就单个儿一个。所以估计啊,是自己一个虫儿迷路了,溜达过来的。


中国古代的蝗灾还挺多的

作为农业为本的古国,咱们中国在历史上,可没少让蝗虫折腾过。

早在商代的时候,咱们就已经有过相关的记载,在妇好的墓中也曾出土过玉制的蝗虫。在史书《春秋》里,就记载了。《春秋· 桓公五年》说,在这一年秋天的时候,由于大旱,在山东闹了蝗灾了。整个一部《春秋》就记载了12次蝗灾。

咱们中国,在历朝比较稳定的时期,当时的官史都比较完备的记录了各种灾害,包括蝗灾的发生。

根据记载,元、明、清三朝,就一共发生了186次大的蝗灾。而大大小小的蝗灾加起来,竟有861次之多。

其中造成最严重后果的当属明朝,从崇祯八年起,北京、南京、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地连续多年发生大蝗灾,再加上西北的农民起义和东北的后金崛起。明朝在三重打击之下,焦头烂额,加速了灭亡。


对于蝗灾的成因,不同的古人观点不同

1, 恶政、贪政造成蝗灾

比如孔子、董仲舒、班固、刘歆等人,都认为蝗灾的发生是由于恶政、贪政的实施所造成的。而且非人力所能阻止。

早如《诗经》也说:

“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意思是农耕之神,用神火烧掉蝗虫吧。

刘歆在也认为贪虐的施政造成了蝗灾,而消灾的方法只能是:

“其救也,举有道置于位,命诸侯试明经。”

基本也靠着统治者一身正气碰碰运气吧。


2, 尽量科学研究的发现蝗灾产生的原因

明朝的文渊阁大学士兼科学家徐光启通过田野调查,就找到的蝗虫的来龙去脉:

“闻之老农言,蝗初生如粟米……又数日,即群飞,是名为蝗。又数日,孕子于地矣……蝗之所生,必于大泽之涯……故涸泽者,蝗之原本也,欲除蝗,图之此其地矣。”

这已经很明确的把蝗虫的生长过程、孳生地说的很清楚了。


古代如何防蝗、灭蝗?

对于时有发生的蝗灾,历朝历代并不是坐以待毙。还是有一些办法进行防治的。

1, 直接硬扛,跟蝗虫肉搏

比如唐朝的时候,白居易在《捕蝗 刺长吏也》里写道:

河南长吏言忧农,课人昼夜捕蝗虫。是时粟斗钱三百,蝗虫之价与粟同。

就是招人满地里抓蝗虫去。

后来,宋朝、元朝乃至明、清,依然有用扑杀的方式跟蝗虫进行肉搏战进行灭蝗。


2, 斩草除根,从源头上治理。

徐光启,针对蝗灾,就曾向皇帝上过《除蝗疏》,对如何治理蝗灾,提出了自己的方法。在他的《农政全书》中也提出了除灭蝗虫的方法。

他提出了从源头根治,直接毁掉蝗虫虫卵方法。

“故涸泽者,蝗之原本也,欲除蝗,图之此其地矣。”

他发现,一些旱地,比如干涸的池塘什么的,是蝗虫的繁殖地。要根除蝗虫,必须由地方政府发动百姓,到这些地方去进行除虫除卵。把蝗虫的根儿掐了,防止蝗虫增多。

后来的古代人们,也有很多是采取这个方法。清朝也记载了,在咸丰六年,也发生了大蝗灾,当地县令也是发动百姓灭卵,以每升三十钱的价格收购蝗虫卵,一共收了虫卵六百余石,使得蝗灾大大减少。

徐光启还发现,荒地很容易滋生蝗虫,所以建议国家开垦荒地,种上粮食之后,也有助于除去蝗虫的孳生地。


3,改变种植作物种类和方法

同样是徐光启,他因为发现蝗虫喜干不喜湿,所以如果把旱田变为水田,就可以有效防止种植地滋生蝗虫。同时还能恢复生产。清代钱火斤和顾彦也提出了在蝗灾区种植蝗虫不爱吃的农作物,减少损失。现在研究也发现凡是有胆碱和胡萝卜碱这类物质的粮食,蝗虫都不爱吃。

在种植方法上,明朝的很多农书都提出了尽量种植生长周期短,可以早种早熟的农作物。比如用大麦代替小麦,这样就能避开蝗灾高发的时期,降低一些损失。


(别的图看不出哪个是大麦哪个是小麦,这个肯定是,嘿嘿。)


另外,清朝的李源在《捕蝗图册》里说,要除灭蝗虫卵吧,还一个好办法,就是推广秋耕和春耕两耕的方法。这样在犁地翻地的同时,也就杀灭了虫卵了。


4, 生物天敌

在明、清两朝,也有利用天敌对付蝗灾的方法。

明朝、清朝一些农书中,就提出了用鸭子防治蝗虫的方法

“(蝗虫)未解飞,鸭能食之,鸭群数百入稻畦中,蝗顷刻尽,亦江南捕蝗一法也。”

求神问卜,聊以安慰

和其他农事有神可拜一样,面对蝗灾,自然也有神祗。

从周代开始,就有“八蜡”祭祀。以祈求上天别给天下百姓安排这些灾害。

自从南宋时开始,又开始有了刘猛将军庙的祭祀,通过对抗金名将刘锜的祭祀,以专门克制蝗灾。

宋景定四年,旱蝗,上敕刘锜为扬威侯天曹猛将之神。敕云飞蝗入境,渐食嘉禾,赖尔神灵,剪灭无余。蝗遂殄灭。

自此之后,直到清朝,都是在刘猛将军庙祈求避免蝗灾。


对于蝗灾,古人由于条件有限,技术不足,仍以种种方式研究并实践防治、除灭蝗灾的方式。时至今日,蝗灾尚在域外,我们既不需要慌,更没必要怕。无非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而已。


恬然说历史


明朝以前,蝗灾被认为是上天的惩罚而不敢灭,元顺帝时闹蝗灾政府不敢灭,使国家蒙受巨大损失,再加上黄河泛滥,导致民变四起,蒙古人被迫退回蒙古高原,成为割据政权,史称北元。

明末,崇祯八年又闹蝗灾。

徐光启,针对蝗灾,就曾向皇帝上过《除蝗疏》,对如何治理蝗灾,提出了自己的方法。在他的《农政全书》中也提出了除灭蝗虫的方法。

他提出了从源头根治,直接毁掉蝗虫虫卵方法。

他发现,一些旱地,比如干涸的池塘什么的,是蝗虫的繁殖地。要根除蝗虫,必须由地方政府发动百姓,到这些地方去进行除虫除卵。把蝗虫的根儿掐了,防止蝗虫增多。

后来的古代人们,也有很多是取这个方法。清朝也记载了,在咸丰六年,也发生了大蝗灾,当地县令也是发动百姓灭卵,以每升三十钱的价格收购蝗虫卵,一共收了虫卵六百余石,使得蝗灾大大减少。

徐光启还发现,荒地很容易滋生蝗虫,所以建议国家开垦荒地,种上粮食之后,也有助于除去蝗虫的孳生地。

同样是徐光启,他因为发现蝗虫喜干不喜湿,所以如果把旱田变为水田,就可以有效防止种植地滋生蝗虫。同时还能恢复生产。清代钱火斤和顾彦也提出了在蝗灾区种植蝗虫不爱吃的农作物,减少损失。现在研究也发现凡是有胆碱和胡萝卜碱这类物质的粮食,蝗虫都不爱吃。

在种植方法上,明朝的很多农书都提出了尽量种植生长周期短,可以早种早熟的农作物。比如用大麦代替小麦,这样就能避开蝗灾高发的时期,降低一些损失。

另外,清朝的李源在《捕蝗图册》里说,要除灭蝗虫卵吧,还一个好办法,就是推广秋耕和春耕两耕的方法。这样在犁地翻地的同时,也就杀灭了虫卵了。

在明、清两朝,也有利用天敌对付蝗灾的方法。

唐太宗时期发生蝗灾,民众以为天谴而不敢灭,李世民生吃蝗虫,为天下做表率。

综上,古代历史上没有什么灭蝗的好办法,今天科技发达,可以用无人机喷洒灭蝗药消灭蝗虫。



当代曹植


最近的蝗灾事件弄得是人心惶惶。然而蝗灾并不是现代的产物,在我国古代就有过许多蝗灾的例子。

那么古人是如何灭蝗灾的呢?

一、祈求神灵

先秦时期,受制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人们对神灵特别崇拜,即万物有灵论。因此,当蝗虫灾害出现时,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祭祀神灵。

殷商人认为,“河”、“岳”、“帝”等神灵是掌管蝗灾的神灵,他们可以发动蝗灾,也可以停止蝗灾。因此这些古代先民认为只要祭祀这些神灵,就能消除蝗灾,达到免灾的目的。

二、人工扑打法

顾名思义,人工扑打法就是人工除虫,根据工具的不同,又分为以下几类:

  1. 鱼箔法。鱼箔法就是利用鱼箔等工具,将三面围住,只留下顺风的一面将蝗虫赶入坑中,集中处理。此方法适用于蝗虫没有翅膀或刚长出翅膀。
  2. 网捕法。网捕法就是两人拿着一张渔网,朝着蝗虫区域奔跑,并将蝗虫收入网中集中捕杀的方法。此方法适用于蝗虫不能高飞的情况。

这几种方法虽然简单快捷,但是比较费时费力,因此不适合大面积捕杀蝗虫。

三、篝火诱杀法

篝火诱杀法就是利用蝗虫的趋光性,升起一个火堆,引诱蝗虫扑向篝火的办法。此法在《诗经》中就有记载:“秉被蟊贼,以付炎火。”

蝗虫入火以后,翅膀被烧断,无法飞行,因此适合大面积捕杀。此外,这种方法在没有月光的时候使用效果更佳。

四、除虫卵法

相比于会飞的蝗虫,事先消灭蝗虫的幼虫是个不错的方法。这种方法早在《宋史》之中就有记载。每到冬天农闲之时,将浓碱水、陈醋混合液倒入地上有无数小孔,形如蜂巢,及士微高起处,就能起到消灭蝗虫幼虫的效果。

五、天敌灭蝗法

利用大自然的规律消灭蝗虫也是个不错的方法。在《捕蝗图册》中就记载了家鸭灭蝗的方法,此外,雏鸟,青蛙等都可以用来消灭蝗虫。

结束语

古代农业乃立国之本,蝗灾作为损害农业最大的灾害,自然被当时所重视。而我们的先人早已想出了许多的办法来治理这种危害,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是难以揣测的。


小云轩谈史


说说我所知道的吧。

水灾、旱灾和蝗灾是古代最常见的三大自然灾害,也是古人都会面对的灾害,在蝗灾方面个人主要还是用火烧和人工捕杀的方法,并没有更好办法防治大面积的的蝗灾。

在《五代史》中曾有记载在晋天福七年,由于严重蝗灾导致很多地方的农田庄稼都被吃得干干净净,官府下令百姓捕捉蝗虫,捉到一斗的蝗虫可以换一斗的粮食。也有通过祭祀的方式引招来八哥,可是八哥数量和蝗虫的数量是完全不对等的,可想而知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祭祀只是乞求上天能够治了蝗灾,等到“蝗一夕抱草而死”这样的因为自然环境而死的方法,也有使用可见古人在防治蝗灾方面并没有很好的方法。

真正有好的防治蝗灾的方法还是到了现代才有,马世俊先生提出的“改治结合,根除蝗害”的战略,通过修筑堤坝、控制水位、耕垦湖滩荒地、改造了蝗虫发生地的方法;以及化学药物和生物防治的方法才有效的防治了蝗灾。


不羁de汪


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来看看蝗虫种类。蝗虫,俗称“蚂蚱”,主要分为飞蝗和土蝗两个种类,中国的蝗虫主要有西藏飞蝗、东亚飞蝗和亚洲飞蝗三种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在古时候科技药物不成熟的时候古人是如何灭蝗方法。

1 人工扑打法

人工扑打法顾名思义就是用人力直接跟蝗虫对抗,根据书籍《捕蝗要法》的记载这种方法具体的操作是村民们聚集在一起,然后把大概八尺长白色的布用竹竿撑起顺着风向三面包抄,将将蝗虫围在一堆后,用工具扑打。这种肉搏的方法从春秋战国年间就开始盛行。由于村民可以很快聚集在一起,并且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工具容易获得,所以成为了古代农村地区最常见的方式,也是中华历史上最悠久最传统的灭蝗方法。

2 壕堑掩埋法

这种方法其实就是把蝗虫挖个坑埋起来,于是就诞生了新的灭蝗方法“壕堑掩埋法”。这种方法需要在蝗虫到达田地之前先挖一个大坑,然后把蝗虫引诱到坑里以后,马上填埋起来

3 篝火诱杀法

其实这个方法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想要实施,但是操作不成熟,所以没有普及起来。终于在唐朝时,我们的祖辈终于设计出了成熟的“篝火诱杀法”。在书籍《捕蝗图册》和《治蝗全法》里记载,“火烧蝗虫”时一定要在天黑时点燃篝火,蝗虫会被光亮吸引,所以要在篝火周围设置密集的路灯火把。唐朝年间曾用此方法消灭过大批蝗虫,并且直到农业科技比较发达的宋朝,依旧会使用火烧的方法防治蝗虫。

4 垦荒除蝗法

通俗意思就是占领蝗虫的巢穴,也就是“垦荒除蝗法”。这种方法是将蝗虫滋生的“菏泽”之地全部开发为农田,种植过程中不断消灭虫卵,同时在开荒地中种植绿豆,豌豆等植物,因为蝗虫不吃这些植物,所以还可以用来做备用的口粮。这种方法被记录进了在世界农业享有盛名的《农政全书》中,给世界各国防虫治灾都来了很大的参考价值。

接下来讲讲古人怎么预防蝗虫,所谓预防大于治疗吗

汉隐帝乾祐年间,鉴于鹆鸟能吞食蝗虫,曾敕令禁捕,以加强或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不利于虫害繁殖的环境条件。古代用于防治害虫的药物种类范围颇广:植物性的有嘉草、莽草、牡蘜等;动物性的有蜃灰、蚕矢、鱼腥水等;矿物性的有食盐、硫黄、石灰、砒霜等。而且古人还认识到保护青蛙在害虫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并采取了严禁捕蛙等措施。

虽然在古时候药物科技都落后的时代,但是凭借古人的智慧也有效的预防和消灭了蝗虫对农作物的危害。







带你走进中国历史长河


《开元占经》摘录了董仲舒《对灾异》中对于蝗虫的看法:“佞臣居位,贪叨之征,邪人在位,则蝗虫食菜;君用臣才不任职,则虫食茎;君用佞人在朝,则虫食节;君用奸贼在位,则虫食根。”可见古人对于蝗虫的认知很早就已产生。蝗虫常发生于夏秋季,与旱灾往往结伴而来,根据其啃食庄稼的不同情况,有的书中还将蝗虫分为了四种:“蝗虫食苗心曰螟,食苗叶曰蟘,食苗根曰蟊,食苗节曰贼” 。

1、从源头上阻止

清代已经认识到,蝗虫没有产卵时,天气寒冻可以杀死蝗虫,避免来年蝗灾,如果再迟一些,蝗虫已经产卵而天气始寒,则蝗虫已经在土中产卵,需要早早的耕耨田地,使得蝗虫卵被覆土压住,不能滋生,此为预防之策。蝗虫初发,则令当地官府尽快上报,尽快扑杀,并前往当地掘取虫子,避免来年再发。如果隐瞒不报,则要视后果严重与否施以刑罚。相应的,捕捉蝗虫也有奖励。古代捕蝗一斗曾可奖励粟一斗。类似的有贴出捕捉蝗虫告示,以蝗虫换米,或者开常平仓谷米奖励捕蝗者的的措施,奖励不可谓不丰厚。既可以赈济灾民,也可以消灭蝗虫,可谓一举多得。捕捉到的蝗虫或者放入布袋中煮死深埋,或者将蝗虫倒入挖好的深坑内焚烧,如果只是浅埋不做其它处理,第二天就又会钻出来。

2、外部干扰

另一方面,据文献记载,蝗虫对于一些植物种类(豌豆、豇豆、大麻)和水生植物(比如菱角芡实)不感兴趣,可以补种一些作物,避免饥荒产生,弥补损失。另外,蝗虫在天上飞行,用枪炮声惊吓或者用长杆高挂衣服,避免他们降落在地面,也是一种办法,不过蝗虫饿极了总会降落,有些以邻为壑之嫌。

3、当作美食食用

蝗虫肆虐了中原大地,百姓们即将颗粒无收,因此苦不堪言。当朝宰相姚崇听闻后,他向唐玄宗上奏,建议皇上亲自出面主持抗蝗救灾。唐玄宗到了田里后发现,蝗虫果然是遮天蔽日,唐玄宗随手抓了一下便逮到一只蝗虫,他老人家随后说出了一句感人至今的话:“尔食朕百姓五谷,如食朕之肺腑。”这句话很好理解,但唐玄宗接下来所做的事情,却让人不理解了,他在瞪了这只蝗虫三秒钟后,一口将其吞下,称其为美味。后面人们就把蝗虫开始引入我们的餐桌,成为一道美食。






青峰酒史


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农业大国,当然今天也是,所以在中国历史上能给社会造成重大灾害的有三种,一个是水灾,一个是旱灾,一个就是蝗灾了,所谓蝗灾,就是大面积的发生蝗虫过渡繁衍的现象,大量的蝗虫泛滥造成农民种植的农作物被啃食一空,造成辛苦的农民颗粒无收,从而造成大面积的饥荒。所以在古代历史上,各个朝代都对防蝗非常重视,下面咱就说说,历史上对付蝗虫的方法。

拿历史上最繁荣的大唐为例,根据新/旧《唐书》的记载,在大唐存在的三百多年的时间内,总计竟然发生了四十多次,也就是说,大概8年的时间内就会发生一次大规模的蝗虫灾害,要知道这已经算是控制的比较好的朝代了,在元代和明代最严重的时候,大概二三年就发生一次蝗灾,所以古代人民总结了很多办法。


1。源头治理法,说白了,蝗灾的最大危害是数量大,且用打游击的办法祸害农作物,因为他们成虫后便可以用翅膀长距离迁徙,所以一旦形成气候很难被捕捉,针对这个特性,古人们在其发育的土地上,大规模的杀死幼虫,这样在其成熟之前并将其扼杀在幼虫阶段,效果不错。


2,由于蝗虫晚上没有视野的,所以是白天活动的。古人在晚上开始对蝗虫夜袭,大量的人工对其扑杀,用火攻的办法将其大规模灭杀。


3,政府广泛的发动群众,通过奖惩的办法来促进杀蝗虫,比如一箩筐蝗虫可以换一斗米,这样大量的百姓被发动起来,蝗灾便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杀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