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抗病毒車”、減產、降薪,車企奮力自救能否求得生機?

疫情會對汽車行業帶來“重創”已經成為行業共識,但究竟會對整個行業帶來多大的影響,似乎還無法明確,可以肯定的是整個行業必須加緊“自救”了。

在一片車企積極“抗疫”的新聞中,有一條並不起眼的消息,國內某大型汽車集團一份應對疫情的文件顯示,該集團預測全國乘用車市場2、3、4月份銷量或將同比下滑80%、50%、30%,並要求旗下各整車企業據此制定好生產、銷售計劃。

推出“抗病毒車”、減產、降薪,車企奮力自救能否求得生機?

雖然大家都已經預料到了短期內,疫情會對汽車產銷帶來明顯影響,乘聯會也給出了2月汽車零售量將下滑超過30%的預測,但這家企業給出的數據預測還是令人覺得觸目驚心。

不過,業內人士表示,考慮到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擁堵情況,這些地方取消或大幅減輕燃油車限購力度的可能性不大,進一步增加新能源車支持力度的概率更大一些;而類似於2009年的汽車下鄉大規模普惠型刺激政策不會出現,更多的是結合本地發展的精準刺激政策,包括鼓勵老舊汽車報廢更新、鼓勵新能源車消費、鼓勵技術含量高的汽車消費等。

對於已經連續負增長18個月的中國汽車產業來說,這場疫情無異於雪上加霜,因此行業對政策刺激的期待也再一次到了高點,不少業內人士表示,今年出現更大力度的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是大概率事件,但最關鍵的仍是企業提高自身抗風險能力,練好內功。

利好政策或將出臺,能起多大作用?

2月16日出版的《求是》雜誌被認為是汽車行業將迎來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明確信號,尤其是在這期雜誌的相關文章中關於“鼓勵汽車限購地區適當增加汽車號牌配額,帶動汽車及相關產品消費”的表述。

在此之前不久,廣東省佛山市出臺相關政策,宣佈對購買新車的消費者給予2000元/臺-5000元/臺的補助,並將為汽車銷售企業的宣傳提供補貼,以降低汽車銷售企業的宣傳成本,減輕企業負擔。佛山市也成為首個落地促進汽車消費的地區,雖然這只是某一個城市的地方政策,但被認為將是各地出臺相關政策的“開頭”。

推出“抗病毒車”、減產、降薪,車企奮力自救能否求得生機?

實際上,自2019年以來,為促進汽車消費,相關部門已經多次出臺相關政策,包括調整車輛購置徵稅範圍、鬆綁新能源車限購限行、促進二手車市場發展、皮卡車型進一步解禁、支持甲醇汽車應用、下調增值稅率、促進農村汽車更新換代等,但這些政策多是“鼓勵”汽車消費,對短期汽車消費刺激的作用並不明顯,這一點從2019年汽車市場的產銷量也能看出來。

今年後續出臺的相關政策或許將更著重拉動整個汽車消費,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此次政策思路面對的是突發疫情對汽車消費帶來的影響,促消費目標會更加明確。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文稱,受疫情影響,2020年刺激汽車消費政策會超預期。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柳燕表示,行業協會正在積極探討利用財稅優惠政策鼓勵消費,加大減稅降費力度,減輕企業負擔,以及儘快取消燃油車限購、限遷政策,提振汽車市場等措施。由此來看,這一輪政策刺激或將重點體現在鬆綁燃油車限購限遷、加大減稅降費力度等方面,而這也是目前最為引人關注的兩個領域。

不過,業內人士表示,考慮到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擁堵情況,這些地方取消或大幅減輕燃油車限購力度的可能性不大,進一步增加新能源車支持力度的概率更大一些;而類似於2009年的汽車下鄉大規模普惠型刺激政策不會出現,更多的是結合本地發展的精準刺激政策,包括鼓勵老舊汽車報廢更新、鼓勵新能源車消費、鼓勵技術含量高的汽車消費等。

機遇與挑戰並存,車企該如何應對?

疫情影響已經顯現,但政策何時出臺、力度如何都還是未知,所以車企已經紛紛做好了過“苦日子”的準備。

其實,2019年就不斷傳出車企裁員、減薪等消息,可見車企已經在勒緊褲腰帶了,而這場疫情顯然將會進一步加劇車企的經營壓力。前不久,北京奔馳致天津市政府懇請19家汽車供應商復工的信函引發了廣泛關注,北京奔馳在信中表示,如果企業不能在2月10日復工,經濟損失每天將超4億元人民幣,車企的負擔可見一斑。

推出“抗病毒車”、減產、降薪,車企奮力自救能否求得生機?

前文對2-4月市場有“悲觀”預測的集團,在同一份文件中要求乘用車企業做好“減薪方案”,並強調要用“狠”手段改善現金流。這或許也是車企“自救”的共同選擇,多家車企負責人都表示,企業會通過優化組織架構、提升精益生產、深挖細分市場潛力等方式應對疫情帶來的影響。

同時,車企也都瞄準了疫情帶來的“需求”,乘聯會表示,疫情會加大首購群體的購車需求,而考慮到入門級消費者購買力相對不強,往往會選擇性價比較高的車型,自主品牌作為首購佔比較高的車型,會有更多機會;具體到車型上,更適合家庭用車的SUV車型會有一定優勢。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十萬元左右的入門級車型需求在短期內會有所提升,而包括上汽、吉利等在內的自主領頭企業都曾表示,疫情會刺激消費者對於更健康、更環保車型的需求。從車企相繼推出“N95級抗病毒車”的舉動能夠看出,車企已經開始爭奪疫情過後的“新需求”。

此外,2020年更加艱難的中國車市,也將進一步推動中國車企“出海”,自主品牌在海外謀生存將更加迫切。

如果疫情是一面鏡子,那麼照出的則是企業內功的深厚程度,疫情是暫時的,但企業發展過程中的挑戰是時時存在的,無論順境逆境,歸根究底,足夠深厚的內功才是企業最好的傍身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