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大禹山的来历

在河南省禹州市西南15公里处,有座山,取名大禹山,地处方岗镇境内。此山虽不大,但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大禹山周围方圆百里,传颂着一个美丽的传奇故事。古语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那么,是什么传奇的故事让这座中原腹地的小山显得如此神秘而又厚重呢?


传说中夏时期,山西、河南一带洪水泛滥,民不聊生,舜命鲧治水,鲧因治水无能,无功而返,后被舜杀掉。后来,舜又派鲧之子大禹外出治水。大禹不辱使命,勇于担当,从山西治水一路来到河南,在伏牛山东麓的角子山安营扎寨,此时的大禹刚结婚不久,但为了治水,他三过家门而不入,执着治水几十年,无怨无悔。一天有神灵托梦于大禹,说:“你为治水而来,因角子山小,你的人马辎重恐是此山难以承受,不如迁到对面的山下,那里山高林密,地势险要,且坐南朝北,便于你坐镇指挥”。大禹深信不疑,遂告知部下择日迁徙。当时,大禹有位负责供给的部下叫伯羽的人,向大禹进言道:“人马辎重过多,加上山高坡陡,搬家谈何容易”。就在大禹一筹莫展时,当天夜里,神灵便派来3头大牛,轻轻松松地将大禹的人马辎重拉到了对面山下,从此,大禹就在阳翟(今禹州)一带开始了漫长的治水生涯。据说,大禹治水成功后,为当年曾经搬家有功的三头牛分别在山下附近的村庄建了三座“牛王庙”,只因年代久远,“牛王庙”现已不知在何处。
由于大禹常年治水,他从山西、河北带来的工具日趋破损,于是,便在山下不远处支起了三座炼炉,专门冶炼和锻造挖掘和开凿治水的工具,后来,这些锻造治水工具的工匠们变在此落户,繁衍生息,形成了如今的三个村庄:东炉村、西炉村和包炉村(现禹州方岗镇西南),据说躺卧在东、西炉中间的“禹山湖”,就是当年大禹部下冶炼锻造治水工具用于淬火的水坑。据史料记载,青铜器时代,人们把淬火当作检验各种农具、利器是否坚硬的一道主要工序。

大禹治水历时数十载,历经磨难,饱经风霜,期间,为世人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如:为答谢部下伯羽与他一起风雨共度,治水有功厚赠棺材一口,也就是现存的“棺材石”(现大禹山顶西侧),此外,还有斩龙台、禹王锁蛟等。由于大禹斩龙锁蛟、勇斗洪魔,恩泽天下,人们为敬仰缅怀他的功绩,便在大禹治水居住的地方建起了祠庙,最初叫拉王庙(现禹王庙),庙后的大山就称为大禹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