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心理健康——癌症預防與心理因素之間的關係

關注心理健康——癌症預防與心理因素之間的關係

前段時間,熱搜上赫然出現了一個熱議話題:80%的“90後不敢看體檢報告

為什麼會這樣呢?

原因很簡單——現在的年輕一代,病不起。

而“病不起”的你我他,卻佔據了這個年齡層的絕大多數人,我們看似努力卻也平庸,看似無憂無慮卻也內心煎熬。

面對工作上的不合理安排,微笑接受;

面對生活上的突發事故,微笑處理;

面對情感上的痛心疾首,微笑帶過;

……

你默默承受了一切,默默消化了所有,外表看起來一切都那麼的平順祥和,

而身體也能如表象一般平平順順健康下去?

但殊不知,並非如此。

這樣沉默的大多數的性格,除了“明智的”上司、“調皮的”老天爺以及“愛你的”前任喜歡以外,

癌症也喜歡。

癌症喜歡的性格?

是的,疾病的發生不僅僅是外界環境所造成的,還與心理因素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部分心理研究學者將人類性格一共分為了ABCD四種類型,A型性格爭強好勝,B型性格容易滿足於現狀,C型性格的人總是強烈壓抑自己的情緒,D型性格又稱“憂傷人格”,其中CD型被認為與一些癌症的發生密切相關。(將ABCD四種性格用圖展示出來)

關注心理健康——癌症預防與心理因素之間的關係

C型性格

在研究領域,學者將這樣逆來順受的性格簡稱為C型性格,C型性格的中心表現為強烈壓抑自己的情緒,處處退讓,不讓任何負面情緒表現出來,但心中其實又有所不甘,所以愛生悶氣。表面逆來順受,內心卻怨氣沖天、痛苦掙扎

在20世紀80年代,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心理學家Temoshok便提出了這一類性格。她對150名患惡性黑色素瘤的病人的心理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這些患者具有一種明顯的人格,他們保持著一種溫和的性情,幾乎從來都不表現出憤怒 、悲傷或恐懼,她的研究表明,有明顯C型性格的病人,病情不易好轉,復發比較頻繁,也比較嚴重。如果把自己感受到的壞情緒表現出來,可以改善疾病的狀況與預後。

關注心理健康——癌症預防與心理因素之間的關係

此外,心理學家馬蒂賽克博士對南斯拉夫一個城市中1353名健康居民進行了一次前瞻性的研究。他通過談話和調查問卷的形式,測定了居民們30多種情緒反應、防禦技能以及應付事情的方式等。 研究開始10年後,有166人死於癌症,其中158人在“理性和不易激動”這一項中得分很高,而這也是C型性格的主要特徵。

所以,默默無聞的承擔=健康喜樂?並不是的。

當你以某種“無所謂、老好人、都可以、沒問題”的表面姿態去接受,而內心卻是悶悶不樂的狀態的時候,其實你的心理亦可能已經在開始影響你的生理了。

關注心理健康——癌症預防與心理因素之間的關係

D型性格

D型性格也被認為與癌症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這類型格者常常是抑鬱、憂傷情緒佔主導, 而抑鬱憂傷又被稱為癌症的“催化劑”

關注心理健康——癌症預防與心理因素之間的關係

有學者對一家電力公司2020名員工做了MMPI測試。MMPI是一種應用很廣的人格測試。其中有嚴重抑鬱傾向的人,在17年後死於癌症的風險是沒有抑鬱傾向的人的3倍。在調整了年齡、菸酒、家人癌症及工作環境的影響後,抑鬱與癌症的發生率仍然是正相關的。

注: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驗: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簡稱MMPI。

性格與癌症發生的關聯性

那麼這些性格(心理因素)到底是如何與癌症的發生產生關聯性的呢?

對於癌症,現有的研究主要焦點仍集中在外因上,比如抽菸(主動或二手菸)、大氣汙染、職業致病因子等是導致肺癌的元兇,食用過多熏製食品、嗜煙嗜酒、慢性胃炎等是導致胃癌的原因,營養不良、化學致癌物質刺激、長期的慢性肝病傷損等是原發性肝癌的病因,等等。但除了上述原因外,內因——心理因素從中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

關注心理健康——癌症預防與心理因素之間的關係

人體就如同一個化工廠一般,而內在心理因素就如同化工廠的調節密碼一樣,心理給生理輸送了什麼樣的密碼,在同一外在環境的前提下,就會有不一樣的化學反應。正如在同一個環境裡工作的人,為何有的人會得病、有些卻沒有或病得較輕?這不一樣的抵抗力緣由何處呢?雖不是唯一或必定,但這與內在心理因素定是密不可分的。

心理因素主要有間接和直接兩種方式,間接和直接的風險因素是有區別的。

直接因素是心理壓力引起的心理反應,可能會導致不同的生理變化。比如害羞會臉紅,害怕會臉白,這些心理波動會和生理現象直接掛鉤。

間接因素是指心理行為增加了暴露於致癌源的機會,從而導致了癌症發生率的增加。比如,自我放縱經常酗酒導致肝癌可能性增加,以及

長期悶頭抽菸導致肺癌可能性增加等等。

心理因素綜合直接與間接的方式,通過神經系統使內分泌功能的失調,使機體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打破體內平衡,使細胞失去正常的狀態和功能,不斷突變,最終產生了癌細胞。

關注心理健康——癌症預防與心理因素之間的關係

你的情緒在左右著你的健康,亦是在左右著你的生命。

情緒上的“理智者”看似美好卻也擔負了風險,當某件事讓你覺得不舒適的時候,不妨將它分享出來,讓情緒得到釋放。

那麼,說回“病不起”的你我他——一張體檢報告就能輕易擊潰的現代成年人,身體到底如何?

根據《2019年職場人健康力報告》裡可見,身體良好的只佔17.8%,7成職場人身體狀態令人堪憂

關注心理健康——癌症預防與心理因素之間的關係

其中不同地域的疾病也有所不同,男/女性十大高發病也有所傾向:

關注心理健康——癌症預防與心理因素之間的關係


關注心理健康——癌症預防與心理因素之間的關係


關注心理健康——癌症預防與心理因素之間的關係

此外,更多官方數據報告顯示:

中國每年有55萬人口死於猝死。(2017年衛計委發佈數據)

38.2%的中國人患有各類睡眠障礙。(2017年衛計委發佈數據)

中國腸胃病患者有1.2億。(2018年世界衛生組織報告)

每天有10000人被確診為癌症。(2018年全國癌症數據報告)

外在的生存環境對於“病不起”的你我他而言,我們難以選擇,但內在的情緒把控,我們還是可以掌控的。並非“死性難改”,而是我們想不想改。

不合理的工作安排,請學會告知與拒絕。

無法避免的困難出現,請學會請求幫助。

痛苦難忍的難過來臨,請學會哭泣與發洩。

就算只是和朋友吐個槽,那也是給情緒開了個通風口。

這不是推卸責任與逃避,而是學著表達與示弱。

一味的忍讓、接納與逃避,並不能消化壞情緒,只是將它們一點點存進了你自己的心裡而已,

而當存到某個臨界點時,終會由身體來承擔。

釋放情緒,放鬆心情,並不侷限於運動、旅遊,不管是什麼方式,只要你能緩解焦慮,釋放壓力,玩抖音、刷微博、嗑CP、發呆,也是種不錯的選擇。

關注心理健康——癌症預防與心理因素之間的關係

奮鬥衍生而出的“副作用”——“病不起”已成事實,那就請讓自己在能滿足生活的前提下儘量遠離“病”吧。

參考文獻

[1] Temoshok L. Personality, coping style, emotion and cancer: towards an integrative model[J]. Cancer surveys, 1987, 6(3): 545-567.

[2] Grossarth-Maticek R, Bastiaans J, Kanazir D T. Psychosocial factors as strong predictors of mortality from cancer, ischaemic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the Yugoslav prospective study[J].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 1985, 29(2): 167-176.

[3] Shekelle R B, Raynor W J, Ostfeld A M, et al. Psychological depression and 17-year risk of death from cancer[J]. Psychosomatic medicine, 1981.

[4] Hürny C. The psyche and cancer[J]. Schweizerische medizinische Wochenschrift, 1984, 114(49): 1827-1833.

[5] 何裕民 楊昆.從心治癌[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關注心理健康——癌症預防與心理因素之間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