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全国讲普通话讲得最好的是河北、北京、吉林、黑龙江这四个地方的本地人呢?

大江如烟


上海40—65岁的人普通话都会说,除了个别的人,大部分都带着明显的口音。40岁以下的中年、青年、少年和儿童普通话普遍说得非常标准。这是与上海的教育水准高和环境有关。现在老年人都痛心疾首,因为上海的孩子都不会说上海话了,这也引起官方的注意,开始倡导孩子们也要学会上海话。再过三十年,可以这么说:上海人普通话说得非常标准!


1992152


讲普通话的北京人确实讲的挺好的,河北人讲普通话吧,那就得分什么地方了。你就说秦皇岛吧,我头几年去过一次,他们当地的普通话不标准,有时听不懂。有的地方还有当地的方言,也听不懂!

我是吉林的,吉林省讲普通话虽然有当地的方言,但是都能听懂!

要说普通话讲的最好的,其实是,河北承德!

承德是普通话之乡,是全国有名的


民利心1130


我是新疆建设兵团出生的(乌鲁木齐出生,石河子上的小学一年级,后迁承德),如今生活在承德,亲身经历证明两地口音一样。另外,百度普通话: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以热河省省会(1955年中央裁撤热河省承德划入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为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采集地,制定标准后于1955年向全国推广。


吴大哥471


有人说河北、北京、吉林、黑龙江这四个地区的本地人说普通话最好,这是相对于最不标准普通话地区而言的。实际上,在这四个省市中,除了北京市区是一个统一口音外,河北、吉林、黑龙江都只能是部分地区的口音更接近普通话而已。

我们先说河北口音,河北口音很杂,河北东部与山东交界,说话一口山东味儿。张家口与山西、内蒙交界,说话一口山西味儿。邯郸与河南交界,说话一口河南味儿。河北普通话最标准的地区是承德,而承德又数滦平县最标准,因此滦平成为中国普通话标准音的采集地。承德及滦平普通话比较标准的原因,在于承德在清代建造皇帝行宫避暑山庄,满清帝王及王公贵族常来此休闲、居住,滦平县则有很多王公贵族的私人庄园,他们将紫禁城中的官话带到了那里,从而撒播民间,延续至今。

北京人的普通话如何呢?凡是到过北京的外地人听北京当地人说话都能听出一股“京腔”、“京味儿”。但这种“京味儿”虽然能听懂,却与真正的普通话有所区别。如果把语言比喻成饭食,北京话就有点像“粥”,米汤和米粒混合,十分粘稠,而普通话则是稀饭,米粒和米汤分得很清。为什么北京话会给人这样的感觉呢?因为北京话儿化音太重,即使不需要儿化音的字词,听起来都会觉得有儿化音味道,舌头就如一条泥鳅在嘴里乱窜。当然,哪怕滦平的口音比北京口音更纯正,那也不能以那么个小地方来定我们的国语。毕竟北京作为首都的地位不可撼动,就如英语有伦敦音一样,那是一种高贵的象征。

至于东北三省的普通话,辽宁的口音最杂,大部分地区平舌翘舌不分,说平舌的全说平舌,说翘舌的全说翘舌,有的把平舌说成翘舌,把翘舌说成平舌,而且好多没有平声。就其原因,主要是辽宁地处东北南部,与河北山东更为接近,“闯关东”移民口音在辽宁的保留更多。

而吉林呢!长春的普通话最为标准,这与伪满时期溥仪居于长春有关,毕竟溥仪曾是满清最后一位皇帝,皇帝到长春落脚,跟班也不少,把紫禁城里的口音也带到了长春。而且中国最早的电影制制片厂又坐落于长春,长春便有了比较标准的普通话。

那么,地处东三省以北的黑龙江普通话怎么样呢?相比于辽宁,黑龙江口音又要标准得多。省会哈尔滨尤其标准。哈尔滨人为什么能说标准普通话?这个问题也与哈尔滨在东北三省的历史地位分不开。

我们都知道,哈尔滨有很多沙俄时期的建筑,在清末到民国时期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莫斯科,是一个有着俄罗斯风情的城市,也是东北三省最洋气的城市,在近代史上曾有不少东欧移民居住于此。哈尔滨除了曾经的闯关东移民外,还有在共和国建立以后来自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在哈工大、哈军工等名校求学。哈尔滨作为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移民城市,其口音当然就更接近于普通话了。


若愚趣谈


普通话之乡为河北承德滦平县,总有一些人喜欢给自己的口音贴金,都说普通话跟自己口音定的,我也不反驳。

官方可以查到的数据就是当年制定普通话的录音就是取自滦平一位农民,自己可以去查。

其次这四个地方在版图上相距不远,都属于北方方言,所以仔细听还是可以辨认的。

关于河北,有人说像普通话,有人说不像普通话的。是你们对河北的历史不了解,几千年文明只有近百年才是现在的省份划分,远了不说就说近代,河北是由三个省份合并而来,察哈尔,热河,直隶。看看省的组成就是知道河北的口音会很杂,可以说河北南部的人听不懂河北西北部在说什么,河北东北部的人又听不懂南部的人在说什么,这就是事实。

河北东北部承德的口音和辽宁朝阳口音是一样的,因为它们之前就是一个省份,秦皇岛的口音和葫芦岛也很像,因为距离很近。

再说东北,说的再简单一点,东北话就是多方语言最后融合的结果,没有闯关东东北没有这么多人(起码没有这么多汉人)不同省份的人汇集到一起,为了方便交流大家都会去尝试用同一种口音,东北话形成的目的就是方便易学。一个人学东北话可能几个月就能学会,反过来让一个人学习某地的方言,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学不成当地口音。

别说北京话是普通话,也别说东北话是普通话,如果真的是普通话,那你听不出来他是哪的人,就像新闻联播播音员。

只要张口能让别人听出来是哪里的人,那就是方言。


石门二当家


说全国普通话说的最好的是河北、北京、吉林、黑龙江四省的恐怕是你题主一厢情愿的单相思吧?!你连什么是普通话都没搞懂就在网上瞎起哄什么呢?!笔者对何谓是标准的普通话曾在网上发表过多篇有关这方面的评论。本不想再次复述,但基于题主的无知而避免引起网友们的无端争论,笔者将再次对普通话的由来及哪些地区的人才能真正说好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作下评述:

首先,标准的普通话是我国上世纪五十年代由国家改革文字语言委员会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由以下三个要件所构成。即以1.北方方言为基础。2.北京语音为基准。3.现代文学描述为语法,三者缺一不可,否则都不能认定为标准的普通话。

其次,到底哪些地区的人普通话说的最为标准,其实是没有定论的。就拿北京话为例,真正的北京方言恐怕听不懂的人不在少数。题主所说的河北、北京、吉林、黑龙江四省人的说话充其量也就是最接近普通话而已,但这并不代表就是普通话。他们所说的话不但没有正确标准的四声法,就是说话时所陈述的语法和内容也是没有一点现代文学所描述的痕迹,用的都是当地的习惯用语,故也只能称之为方言,离标准的普通话还相差甚远。现在国家颁布的标准普通话都要按照有关标准严格考核的,一级甲等是最高级别的,一般省级以上的电台新闻播音主持和电视台的新闻专业主持人都是一等甲级的普通话水准,当然说的最字正腔圆的首推央视新闻主播。不过据笔者所了解,在这些央视新闻主播中并不是北方人一统天下,而是南方人同样占据了半壁江山。比如欧阳夏丹是广西人,潘涛是四川人。娱乐节目中著名的主持人有董卿、杨澜、程前等人都是上海人。由此可见,南方人或江浙沪的人要么不会说普通话,要么就是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这是由于他们天生的发音所致,发音正确、口齿清晰是会说普通话南方人的特点。同样北方人大部分都能说一口接近普通话的当地方言,但都不标准,外地人也只能听懂个八九不离十而已,这也是他们的发音所致,比如儿化音就是北京话的特色,另外一些北方地区的人同样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地方口音,故只能归在能听懂的北方方言范畴。


风帆


哈尔滨等黑龙江省西部北部地区普通话最标准,以哈尔滨绥化伊春为界限,以北地区。而东部南部地区,平卷舌不分,实在没法听。

吉林省只有长春及长春以东以北部分地区,讲话标准。

至于北京就算了吧,说起话来就像舌头被烙铁烙过一样。

河北,也只有秦皇岛承德部分地区还可以。

全国其他地区,就不必讲了,更是千差万别。


和光岁月


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二个方面寻找答案。

第一,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的历史延革。许多河北朋友以为普通话是1953年去承德滦平采集以后才有的,这是大错特错了。

所谓普通话学名叫现代标准汉语。它是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在全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通用语言(官方用语、首都官话)——无论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国,都是语言方言众多而推行各国的标准用语。中国也不例外。

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是普通话,即汉语普通话,是中国历代官方推行的修正型的首都雅音(要区别三个概念:首都雅音即北京官话,首都胡同音即为现在大家所熟知的儿话音,修正型的首都雅音即国语)。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前后历时八百多年。由于经济政治的集中,北京话的影响逐渐增大,地位日益重要。一方面,北京话作为官方的通用语言传播到全国各地,成为“官话”,“官话”也就逐渐成了各方言区之间共同使用的“共同语”“官话”,清朝政府规定“举人、生员、贡监、童生,不谙官话者不得送试”。但尽管明清时期官话已成为官僚、知识分子阶层的通用语,却因为教育是私有,大多数百姓没有受教育的权力和机会,所以并没有被统治政权向中国全国推广,亦不为大多数汉语使用者所通晓,甚至没有法定的称呼。为此,雍正年间在南方方言区设立了“正音书馆”,推广基于北京音的官话。1909年(宣统元年),清政府设立了“国语编审委员会”,将当时通用的官话正式命名为国语。1911年学部召开“中央教育会议”,通过了《统一国语办法案》。确定了以北京官话 (京音) 为基础标准语音的制定和国音符号。

中华民国成立后,1913年2月在北京召开了“中国读音统一会”,制定了史称老国音的国音系统,确定了以“京音为主,兼顾南北”的国音。1918年(中华民国七年)公布了第一套国家认可的国音“注音字母”,主要由北京官话和南京官话混合提取创造。1919年4月21日,北洋政府成立“国语统一筹备会”,同年9月编辑出版了《中华民国国音字典》。1920年,教育部正式通令从该年起小学“国文科”一律改为“国语科”,教学白话文、“国音”和“注音字母”。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做出了定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决议,并开始在学校推广。1921年,中华国音留声机片及国语留声机片先后发行,确定了以北京音为国音声调。1923年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五次大会决定使用标准国音中的京音声系,是为“国音京调”。1924年“增修国音字典委员会”修订了“老国音”,将汉字读音改为“以北京的普通读法为标准”,即“新国音”。1928年国民政府改''国音字典委员会"为“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1932年5月,中华民国教育部正式公布并出版《国音常用字汇》,为确立国语的标准提供了范本,成为现代汉语标准第一个系统——国语系统。1932年之后的国语广播,都采取了以《国音常用字汇》为标准的形式,各地的国语标准一致化。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央政府确定国家通用现代标准汉语由国语改称普通话。并将国语加以部分修正(主要是吸收滦平话的特点)。1955年10月,“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在京召开,将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即现代标准汉语定名为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现代标准汉语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并于1956年2月6日由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向全国推广。看到没,普通话是修正型的北京音。所以,那些天天叫嚷滦平话就是普通话的人可以休矣。

第二,为何四地人说普通话标准。

首先,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注意,这里指的是北京官话,北京胡同音只是北京语音的变异)为标准,北京地区的人说话自然标准。

其次,河北滦平,明初朱棣为防游牧民族入侵,将古北口关外的军民移入关内,在关外建立军事禁地,形成无人区长达二百多年,滦平就在其中。直到清在口外建皇家避暑山庄,及分封王公贵族庄田,从北京迁去了大批看庄子的八旗子弟,现滦平人就是他们的后裔,能说一口标准的京腔不足为奇。

第三,清朝的发源地在东北,自清入主中原后,开始封禁却东北,不允许汉人进入长达二百多年。到乾隆初年,在京城游荡的八旗子弟达数十万之多,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乾隆帝即位后,作出决定:将在京的闲散八旗移驻东北。乾隆七年(1742年)春,乾隆帝派大学士查郎前往东北考察,录查一个可供闲散旗人耕屯的地方,并派一名户部侍郎前往该地区,与地方官员一道负责移驻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划拨土地、派当地旗丁代垦、建造房屋、挖井掘泉、打造家具、磨盘等。准备工作做了整整三年。其后开始从北京将大量说京城官话的八旗子弟回迁东北,这项迁移工作持续了十八年之久。直至清朝末年直隶大灾,清政府解禁,大量山东、河北人闯关东来到东北地区,才形成了“东北口音”。所以,黑龙江、辽宁一些地方人说普通话标准也是有历史原因的。


hwy550


我要负责任的告诉大家:

在全国来讲,普通话讲得最好的是,生活在 河北,北京,吉林,黑龙江省的哈尔滨人,以及生活在全国各地的哈尔滨人,


振刺青


说句实话只有接近,普通话根本就不是任何地方的方言,我也是承德人也接触过不少哈尔滨人也去过采集地金沟屯,其实都不是极标准的普通话,承德人爱拉长音尤其尾音显得粘,哈尔滨人有些句子会有不太明显的东北味自己却发现不了但显得比承德中气足。各有优劣,但说那更接近普通话,不好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