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人们为什么喜欢李清照写的《夏日绝句》?

骑蜗牛走高速


《夏日绝句》!宋代!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人活着一定要做人中的豪杰呀!死也要死的轰轰烈烈成为鬼中的英雄好汉!!到现在人们还时时想起楚霸王项羽不肯回到他们起兵的江东去!不肯苟活!真是大英雄啊!

这首绝句!写于宋朝靖康二年1127年, 那时候金兵已经占领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南宋小朝廷已经逃往!临安城!金兵在攻打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为知府的健康的时候,赵明诚也不组织抵抗!抛妻弃子连夜逃走,这首诗有疯刺南宋皇帝和她老公赵明诚的意思在里面!同时代的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也写到,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在这些背景下,李清照逃难时过乌江的时候写了这首词

南宋的皇帝逃走了!留下大量的宋朝百姓!老白姓在金朝的奴役下!民不聊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再加上金兵的烧杀掳掠!更使宋朝的遗老遗少们苦不堪言!而宋朝的皇帝却偏安一隅!在临安又过起了纸醉金迷的生活!今朝有酒今朝醉管他明日不明日啊!

这首诗展现了李清照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希望有张良!萧何?韩信!项羽这样的壮士来力挽狂澜,有屈原这样的谏诚!来进献忠言!规劝宋朝的君臣不忍辱偷生!激发他们的斗志!打过黄河去!赶走金人收复失地!

现在的人们呐!每当想起当国运孱弱!屡遭外辱!以至于求和赔款!割地赔偿!都痛心疾首悲愤莫名!所以都很喜欢这首诗!有一种恨不当初的感觉!


善者天佑勇者无敌


我是前度刘郎今又来,就这个问题,与大家做一下交流。

不喜欢这首诗所写的人和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是李清照为数不多的诗作,成于李清照逃金南下之后。

李清照生于宦官之家,初家境颇丰。但是逃金后,家庭屡遭变故,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抚今追昔,李清照这首诗是借古讽今。

项羽其人不值得追忆

项羽,楚国贵族,将门之子,父辈亡于秦。年少时师叔父项梁,但是,学啥都没耐心,一人敌不愿学,万人敌没学好。秦末天下大乱,烽火四起,项羽也拉杆子起事!

巨鹿一战,破釜沉舟,大败秦军,项羽名声鹊起!两年后,秦王朝覆灭!观其履历,一介武夫耳!且看下文。

不守诺之项羽

项羽本与诸路义军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但刘邦投机取巧,先行拿下关中。项羽不干了,搞了个鸿门宴,但是,也没把刘邦咋滴!

不会用人的项羽

韩信起初是投奔他的,但是一听是胯下之徒,很不待见,结果韩信转投了其对手刘邦!

手下就一个谋士范曾,虽尊称“亚父”,但也是高兴就采纳不高兴就搁耳后。鸿门宴之后,范曾怒曰“竖子不可谋也”!

放不下的项羽

虽号称“力拔山兮气盖世”,但是在走投无路时,还得唱个小曲儿逼死自己的女人,上演悲情大戏“霸王别姬”!人自己不愿活是人家自己的事,你不能保护女人,刘邦也不见得就会亏待,何苦把人逼吓而死?

与其说不喜欢这首诗,不如说不喜欢这首诗的内容!


前度刘郎今又来


看了大家回答的,我发现直接解决问题的回答者点赞率很低,相反铺垫一大堆,回答一些旁枝杂叶的点赞率很高。

反正我的点赞率本来就不高,我还是选择直接回答解决问题,发表下自己的看法吧。。。

一、从诗的意思看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当人中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英雄。

结合当时背景,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借项羽的壮举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正气凛然。

即这首诗表达的意思充满正能量,抱负远大,而且爱国情怀溢于言表。

二、从韵律词句方面看

这首诗很容易识记,读起来朗朗上口。就算人们在不知道它所表达的意思的前提下,只要读几遍,就能达到熟背的地步。

这种节奏鲜明,字面意思又容易理解的诗句,怎能不让人喜欢呢?类似的还有李白的《静夜思》、孟浩然的《春晓》等。

三、从个人情感体验方面看

开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句,就已经震撼到了人们。人生在世,谁都不想白来人间走一遭,也曾有过“拯救全世界”的英雄梦。当知道自己不是世界得中心时,人们依然没有放弃,争取做最好的自己,心怀远大的理想抱负。

补充扩展:

全诗只有短短二十个字,但用了三个典故,字字珠玑,字里行间透露出一股正气。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意思是“身体已经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灵魂啊是鬼中的英雄”。

项羽: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自杀。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诗的表情达意,用词韵律,还是从个人情感体验来看,这几句都足以被人们喜爱,代代相传。


不定时读书


非常欣赏李清照的诗词,李清照是宋代婉约派诗人中的杰出代表人物,是一个全能性的女词人,在豪放派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只所以留传百世,为后人称颂,除了词写得好外,更是写得妙。

仅用二十个字,连用三个典故写成了一首气势磅礴,而又有丰富意境的诗词。

‘ 人杰":人中的豪杰。出于汉高祖刘邦,他曾称赞开国功臣韩信、张良、萧何为“人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出于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而后又引用西楚霜王项羽“不肯过江东"这个故事,用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朝庭的腐巧没落。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两句以雷霆之势,破空而起。将那种生死不愧的英雄气魄,将那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强力彰显,读之令人热血沸腾,肃然敬。“生”当建功立业,报效国家;“死”也应当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爱国之情喷涌而出,直撼人心。气势夺人,境界崇高,不愧为千古名句。然后,诗人再次用典——至死不肯过江东的霸王项羽。用项羽悲壮之举讥讽南宋朝廷“直把杭州作汴州”的不思进取。

这首诗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诗的开头两句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因其崇高的境界与非凡的气势、这二句更是《夏日绝句》中的绝句,而被后人广为传颂。

附:夏日绝句

宋 ·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肖双柒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人杰:人中的豪杰。《吏记.高祖本记》:“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运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

(2)亦:也。鬼雄: 鬼中的英雄。屈原《九歌.国殇》: “身既至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3)项羽:即楚霸王。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微和县),自刎而死。

(4)江东: 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史记.项羽本记》记:项羽兵败后,逃至乌江畔,乌江亭长欲助项羽渡江,项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 不愧于心乎!”言罢,拔剑自刎。

谢谢系统通知!🌹🌹🌹🌹🌹🌹

谢谢系统!作品被推荐进头条首页!😊😊🙏🙏🙏🌹🌿🌹🌿🌹🌿🌹🌿🌹🌿🌹🌿



仁义之川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李清照跟随被罢官后的赵明诚行至芜湖经过乌江时,触景生情,感慨而发,一气呵成!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在李清照看来,人生在世,应活得如同张良、萧何、韩信一般,做一个治国平天下的豪杰,死后则应成为像屈原所歌颂的为国捐躯的鬼魂中的枭雄(出自《楚辞·九哥·国殇》),同时她又想起项羽,虽为末路英雄,却宁死也要与汉军鏖战,纵然可以逃走,但在生死关头,项羽宁可自刎也不肯过江苟安,绝对称颂盖世英雄。

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三个典故,毫无堆砌之弊。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这样的千古名言,不是要刻意用典,而是内心这种横亘胸中的英雄之气、昂扬之志、独立精神所使然。

易安居士不仅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更是一位胸怀天下家国的旷世奇才!



晓听风吟


人们喜欢李清照写的《夏日绝句》有以下原因:

首先,这首诗的全文: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与其前期的一些词活泼秀丽的风格有所不同,用了三个典故:刘邦曾称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屈原《国殇》中用“鬼雄”“子魂魄兮为鬼雄”,项羽垓下战败,乌江自刎。字数不多,内容丰富,大开大合,雄奇壮丽。

其次,项羽乌江自刎的典故为人熟知,荡气回肠。不可否认,项羽在大江南北征战之时,好杀和不放权的缺点很明显,但仍然是秦朝末年一等一的战将,几乎无人能敌,巨鹿之战更是大放异彩,在历史上是抹不掉的一笔,再加上垓下之围、十面埋伏、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等事件被各种文艺形式渲染后,项羽本身带着一层浓浓的悲情色彩,广为流传。

最后,结合宋朝当时被金人攻占的社会现实,李清照确有所指,略一思考,这首诗就直击人心。李清照本身随着丈夫等在朝廷上的地位变动多次迁徙,又恰朝廷无能,国土失守,因此悲愤之情难当,作为一个弱女子,只能通过诗句的形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懑和不满,以及对现实仍存在希望的幻想。使人有很强的代入感。

因此,人们很喜欢李清照写的《夏日绝句》。





秋阳lsl


【夏日绝句】是宋代词人李清照

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

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该诗的前二句,语出惊人,直抒胸

臆,提出了人"生当作人杰"为国

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

该做"鬼雄",方才不愧于是顶天

立地的好男儿。

李清照诗的最后二句,诗人通过歌

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

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

女诗人李清照这一首慷慨激昂的诗

起调高亢,鲜明的提出了人生的价

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

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为国捐躯,

成为鬼中的英雄。

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表

达对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

生等无耻行径的愤慨,同时也表达

了为囯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方才不

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及深深的爱

国之情。


申卜元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只令鬼神徒然变色。一个娇柔女子如此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诗人追思项羽的楚霸枭雄,追思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生的时政。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报。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诗人的爱国激情,益于言表。全诗仅20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如此慷慨雄健丶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少之又少。


上官婉儿50883025396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刚刚看了你的问题,我也阅读了下这首诗,这首诗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豪气,有担当。

看了下这个作品的创作背景发现,这首诗写自靖康二年,金兵入侵中原的时候,当时李清照的丈夫是建康知府,而他的丈夫不想着反击,反而临阵脱逃,这也是她为丈夫感觉到耻辱而写的。当年的项羽的故乡离建康城不远,其实他们和项羽也算是同乡,作为项羽的同乡,临阵脱逃,的确让人感觉耻辱。

说到项羽乌江自刎,本人其实非常感佩他的做法,尽管之前侮辱韩信、疏远范增让人不齿,但是项羽有些做派也挺让人佩服的,比如巨鹿之战,除了项羽的部队以外,其他的诸侯部队都在旁边看笑话,看着项羽自己去送死;

而最后兵败败退至乌江的时候,其实项羽是可以过江重建军队的,但是项羽不想连累楚国的百姓再遭战乱之苦,而选择自尽,挺让人佩服的,因为只要项羽还活着,楚国百姓早晚还会跟着他反抗,这样的话,百姓就会持续遭受战乱之苦。

其实人生就是这样,如果生而为人,在早期的时候,因为阅历不够可以寄人篱下,但是要是经常苟活,没有目标,浑浑噩噩的话,这样就枉来人世间一次了,生,就要做人上之人,而死咱也要做鬼中贵族,永远不让人瞧不起,也用永远不让人看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