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随着大型国企方正集团宣告破产,是不是产,学,研这条路走不通了?

大马哈鱼12


谢谢回复.我的看法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国家的大型企业路还是要继续走下去的,应为国企是国家重点工程发展的主要支柱,要跟据实际情况进行国企改革,规模有可能缩小但是产.学.研还要继续发展下去。


Qinyuanchao


作为中国最大的校企,北大方正集团自创办以来便享有非常高的社会声誉,其是由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1986年投资创办的大型国有控股企业,也是国内仅有的两家资产超过千亿元的高校之一。该集团主要以IT产业为基础,逐步形成了IT、医疗、产业金融等业务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旗下拥有方正科技、方正控股、北大医药、北大资源、方正证券、中国高科等6家上市公司。2018年,其年收入为1333亿元,年净利润14.9亿元,总资产达到3606亿元,净资产655亿元,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138位、“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第5位。截至2019年9月底,该集团总资产已经达到3657.1亿元。

但就是这样一个体量如此大的集团企业,如今却面临着破产重组的窘境,并且已经到了非这样做不可的境地。据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该集团的负债已经达到约3030亿,资产负债率约83%。其中,本部背负的债务达700多亿,300多亿为债券融资,400多亿为银行贷款。此外,在该集团的非流动负债中,应付债券额为872亿,非流动负债总共达1122亿,流动负债总共达1907.30亿元。可以说,当下的方正集团是一个十足的“烂摊子”,每天亏损达1183万,有息负债1600亿。

在资不抵债的情况下,方正集团还面临到2020年企业债到期偿还的巨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其只能宣告破产。实际上,在2019年12月时,方正集团就发公告称,因流动资金紧张,故而未能按约定筹款偿债,并将还款期限顺延到2020年2月21日。如今,看来之前的过渡并没有产生任何作用。

破产消息一出,全国顿时错愕,没有人能意料到这一龙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便化为泡沫。不过,北京银行也指出,方正虽然没有偿还能力,但有重组的价值,故向法院提出重组要求。有传言称,中交集团、保利集团、中国信达等企业均对其抛出过橄榄枝,但截至现在,新的投资者依然没有眉目。为此,很多人也开始议论估计没有一个企业愿意接手这一烂摊子,毕竟方正现在的窟窿太大、体量太大、风险太高!


孙远远


作为中国最大的校企,北大方正集团自创办以来便享有非常高的社会声誉,其是由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1986年投资创办的大型国有控股企业,也是国内仅有的两家资产超过千亿元的高校之一。该集团主要以IT产业为基础,逐步形成了IT、医疗、产业金融等业务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旗下拥有方正科技、方正控股、北大医药、北大资源、方正证券、中国高科等6家上市公司。2018年,其年收入为1333亿元,年净利润14.9亿元,总资产达到3606亿元,净资产655亿元,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138位、“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第5位。截至2019年9月底,该集团总资产已经达到3657.1亿元。

但就是这样一个体量如此大的集团企业,如今却面临着破产重组的窘境,并且已经到了非这样做不可的境地。据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该集团的负债已经达到约3030亿,资产负债率约83%。其中,本部背负的债务达700多亿,300多亿为债券融资,400多亿为银行贷款。此外,在该集团的非流动负债中,应付债券额为872亿,非流动负债总共达1122亿,流动负债总共达1907.30亿元。可以说,当下的方正集团是一个十足的“烂摊子”,每天亏损达1183万,有息负债1600亿。

在资不抵债的情况下,方正集团还面临到2020年企业债到期偿还的巨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其只能宣告破产。实际上,在2019年12月时,方正集团就发公告称,因流动资金紧张,故而未能按约定筹款偿债,并将还款期限顺延到2020年2月21日。如今,看来之前的过渡并没有产生任何作用。

破产消息一出,全国顿时错愕,没有人能意料到这一龙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便化为泡沫。不过,北京银行也指出,方正虽然没有偿还能力,但有重组的价值,故向法院提出重组要求。有传言称,中交集团、保利集团、中国信达等企业均对其抛出过橄榄枝,但截至现在,新的投资者依然没有眉目。为此,很多人也开始议论估计没有一个企业愿意接手这一烂摊子,毕竟方正现在的窟窿太大、体量太大、风险太高!


地平线1002


方正集团并不是真的破产,而是为了重组,只是想把债务处理一下,把历史股权问题解决掉


埖言巧語127666648


可惜呀,几千亿,就玩没了。国人心疼呀!要引以为戒,这是一面很好的镜子。高等学府搞研究办企业,国家应监查,相关人员应承担责


用户9648286174025


我跟你的想法恰恰相反,越是这样越要坚持产学研的思路,方正的破产并不是说明这条路行不通


十年梦林少


国字头这样的公司,走到这一步一般就是战略或是扩张太快。最终资不抵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