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对于没有历史知识的人来说,有哪些史实不会被相信?

lx2ld9


1、中国古代各王朝的建立与灭亡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与巧合。

2、孔子被后人尊称为圣人,而孔子心目中的圣人则是周公姬旦和管仲。周公最早创立了中国的文化观念、道德礼仪、风俗习惯,后世的诸子百家也是受到周公思想的启发。

3、西周王朝实行分封制,各诸侯国拥有本地的政权、财权、军权、土地权等管辖权,和今天的美国联邦制一样。

4、先秦时期的史官享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因此这一时期的历史记录最为真实,不像后世的明清时期,悬疑无数。

5、中国早在两千年前就有过市场经济模式的运作。管仲担任齐国相国时,除了将盐和铁收归国营外,剩下的就完全采用类似市场经济的模式了。“关几而不征,市正而不布。”意思就是商业税几乎不正,市场运作不随便干预。“有市,无市则民乏矣!”意思是必须有集市,没有集市人民群众的生活用品就会匮乏。

管仲曾运用市场经济控制和干预的手段迫使强邻鲁国臣服于齐国。

6、管仲辅佐齐桓公实际上是为了复兴王权旁落、威信扫地的周王朝。阻止齐桓公封禅泰山就是最好的明证。

7、山西太原晋祠里供奉的唐叔虞是周成王的弟弟,当时被封在山西。是杨、韩、贾、温、童、席、阎、侯、祁、解、何、曲姓的祖先。

8、战国时期秦国对韩、赵、魏三国征伐最多、杀戮最重。这是因为在春秋时期这三国同属于晋国,晋国对秦国屡屡征伐不休,好几次使秦国处于亡国边缘。

9、中国兵家鼻祖孙武受晋楚城濮之战的影响著成享誉后世的《孙子兵法》。孙武一生只打了一仗,带领一个二流的吴国只一场战役就把当时超级大国之一的楚国打得险些亡国。

10、长平之战打了三年,秦军坑杀赵军四十万,秦国也筋疲力尽。第二年邯郸之战又打了快两年,赵国、魏国、楚国再次组织合纵,把秦军打回函谷关,夺回秦国原先占领的魏地河东、赵地太原、韩地上党,彻底终结了秦昭襄王统一天下的梦想。

11、历史上北方政权渡长江攻灭南方政权的战役一共有5次:晋灭吴之战、隋灭陈之战、宋灭南唐之战、元灭南宋之战、渡江战役。南方攻灭北方仅有一次,明灭元之战。

12、曹操当权时欺压汉献帝君臣,儿子曹丕接班后直接废了汉献帝自立为大魏皇帝。三十年后,曾在曹操、曹丕手下做事的司马懿父子独揽魏国大权,时任魏国皇帝是曹操、曹丕的孙子曹芳、曹髦、曹奂,也先后被司马懿父子欺压,最后由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废掉曹奂,建立晋朝。160年后,晋朝最后一位皇帝也被权臣刘裕挟持并最终废掉!

13、汉朝、唐朝、明朝都曾经出现过太监专权的局面,只有明朝没有出现过皇权旁落的事情。

14、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时剿灭的海盗陈祖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个海盗集团。

现代有“春节不理发”的习俗,最早是因为清朝统一中国时在南方推行剃发令。后来人们为了怀念过去,因此在正月里不剃发,做“思旧”之意。“思旧”后来被无聊的人恶意改为“死舅”!

15、马克思主义最初是从日本传入中国。

16、列宁和孙中山彼此敬仰,而且互通书信,却从未谋面。

17、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作为当家人的陈独秀和李大钊均未到会。集建党、建军、建国荣誉于一身的毛泽东在一大只是个记录员。

18、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最开始对外扩张的目标不是中国,是夏威夷。


大将军威武K


想到一个回答,拿破仑并不矮。

在大家印象中,拿破仑个子不高,似乎只有1.6米。一个流传颇广的段子是,拿破仑刚刚出任意大利军团总司令时,大家都不尊敬他,有一次他对傲慢的奥热罗将军说:将军,您恰好比我高一个头,但如果您因此而蔑视我的话,我将消灭这个差别。


拿破仑的身高其实是1.68米左右。据其仆人康斯坦曾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说道“他(拿破仑)身高5尺2寸3分”。要注意的是这里的“5尺2寸3分”指的是法制长度,相当于英制长度的5尺6寸。换算后就是168.5厘米。  关于拿破仑身高的另一种说法是,法国当时的顾贺高将军在1815年9月8日亲自量过拿破仑的身高,而且记在了日记里——"5尺2寸半" ,相当于169.2厘米。


那么1.68米在当时算矮吗?

19世纪中叶,法国士兵平均身高1.65米,俄国士兵平均身高1.65米,德国士兵平均身高1.64米,西班牙士兵平均身高1.62米,意大利士兵平均身高1.61米。

http://en.wikipedia.org/wiki/Human_height#History_of_human_height

专门黑拿破仑的英国人,情况怎么样呢?

英格兰士兵平均身高1.66米,苏格兰,爱尔兰士兵1.68米,威尔士人1.64米……

所以,吾皇拿破仑明明是标准偏高一点的身材好伐!

皇帝霸气坐像结尾~


每日一段历史


(1)清朝也与也与外国签订过不平等条约,并且还有租界。

日本明治维新后,派兵侵占琉球。李鸿章套用近代不平等条约模式,与朝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在朝鲜仁川、元山、釜山划定中国租界,打算用近代国际关系条约模式来保住朝鲜,可惜最后甲午海战败给日本,丢掉朝鲜。

红色区域就是仁川的清租界范围。紧邻日本租界。

值得一提的是,仁川清租界就是现在的仁川唐人街。




(2)清朝差一点就吞并了朝鲜,成为中国一个省。

清朝与朝鲜签订通商章程后,张謇向朝廷上书建议仿照新疆和台湾,将朝鲜直辖建省,结果惹得李鸿章怒斥多事。

后来在大院君与闵妃争权事件中,袁世凯虎口夺牙擒下大院君,并把朝鲜王的爹关在河北保定三年,大院君向朝廷上书,建议中国仿照元朝故事,将朝鲜直辖建省,可惜没有被采纳,中国丢掉了保住朝鲜的最后机会。

朝鲜当年的地位不高,虽然朝鲜国王名义上与北洋大臣平级,受北洋大臣李鸿章节制。而事实上,区区三品武官的袁世凯都睡了朝鲜王的老婆,在朝鲜作威作福,成为朝鲜的太上皇。


当时连新疆这种民族、宗教信仰差异这么大的地方,中央政府都可以说设省就设省,撤掉区区朝鲜,并非不可能。这次决策失误,包括后来甲午战争中对日本的失误,很大一部分责任要怪在清朝最高统治者的头上。

李鸿章左支右绌,想出学习近代国际关系法,利用不平等条约的办法套住朝鲜,可惜最终还是失败。

(3)西班牙流感造成的死亡人数,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伤亡数还要高。

我们的历史课本,把世界二三十年代的历史分为三部分:一战、战后经济大萧条、二战。很多人以为一战结束后,世界就和平了。其实并非如此。

根据权威统计,一战期间大约有六千多万人参战,一千多万人丧生,两千多万人受伤。平民丧生六百多万人。这个伤亡数字,还比不过西班牙大流感。


西班牙流感,造成了十亿人感染,近四千万人死亡。根据当时的资料记载,一战期间大流感就已经肆虐欧洲。战争结束后,流感又肆虐了近两年时间。

其症状除了高烧、头痛之外,还有脸色发青和咳血等;流感往往引发并发症而导致死亡,以肺炎最多。此事导致欧美所有大城市颁布法令,限制市民前往公共场所。电影院、舞厅、运动场所等都被关闭长达超过一年,经济一片萧条。

不能理解的同学,可以参考2003年的“非典事件”。


Mer86


一, 1407年朱棣在旧港(今天印尼巴邻旁)设立“旧港宣慰司”,宣慰司是一种偏向于军事的地方行政机构。明朝历史上有过十一个“宣慰司”,其中有些在内地湖广四川,有些则在缅甸和西藏,虽然都是宣慰司,但其中有些明朝并未派遣官员和驻军,典型的就像西藏。


而旧港宣慰司,明朝是有修筑城池,很可能留了军队驻防,也有任命当地官员的。




二,都说郑和下西洋时没有侵略它国?要看你相信什么了。

我国史书说因为锡兰(斯里兰卡)国王贪图郑和船队的财宝,于是在发动被郑和察觉,郑和杀出一条血路来,还抓了国王送回南京受审。


但实际上现代的历史研究者发现了 永乐十一年(1413)二月初十日明成祖致西藏哈立麻喇嘛的信,信里说:

因为锡兰国王的宗教政策让明朝不满,于是命令郑和前往劝其敬崇佛教,远离外道。然后对方国王大怒于是打算谋害郑和。郑和发现后派人从小道联系上了舰队上的军队,用三千军力从小道攻下了王城,抓着国王全家,突围上了船,顺便还把对方国宝佛牙抢来了。

另外还有件有意思的事:史书上明明说佛牙被我们抢回来了,但现在斯里兰卡旅游热点还是要旅游者去他们那里看佛牙。。。到底哪个是真的我也不知道。




三,其实郑和是佛教徒。

1947年发现的一本明代佛经后的题记里写:大明国奉佛信官内官太监郑和,法名速南吒释,即福吉祥”


永乐元年(1403)癸未秋人月二十又三日姚广孝题记的《佛说摩利支天经》,曰:“今菩萨戒弟子郑和,法名福善,施财命工部刊印流通,其所得胜辗,非言可尽矣。一日怀香过余请题,故告以此”。


2002年在对平湖报本塔进行维修,在拆卸塔刹时,发现里面竟然藏着一个木匣。木匣中装的是用金粉写就的40米长的《妙法莲华经》。而在经卷末尾竟赫然写着:“大明国奉佛信官郑和,法名福吉祥,发心铸造镀金舍利宝塔一座……”时间是“宣德七年九月初三日”。


从上面三条证据来看,郑和是佛教徒。


闭家锁的红枫


世界历史,中国五千年文化历史,从1840年至今的现代革命历史,对于没有懂得历史发展知识的来说,有那些历史事实不会给于相信。

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第六层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報告,此報告文中最后一《学习》著作中教导大家:

"…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動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

″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

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

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

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历史。"

从上世纪伟大领袖毛主席38年在抗日圣地延安这篇報告,至今2018年历史以走过了80周年,我从小时学习阅读毛主席的著作,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已头脑,在学习工作中指导我不断前进,克服解决许许多多困难和技术上难题。

伟大的马克恩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十三亿祖国儿女,必须努力学习,做一个历史辯证唯物主义者。

″谁忘记了过去,就意为着背判。"


易家巷


说几个清代不算生僻的。

康熙皇帝玄烨年龄其实比牛顿还小11岁。牛顿集大成的伟大科学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于1687年,书中系统提出了力学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目前为止最主要的科学著作。同时代的中国,施琅刚刚消灭最后打着明朝旗号的台湾明郑势力,清朝的江山彻底稳固。我们往往觉得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是离我们的年代很近的人物,而康熙皇帝则是很久远的古代人物。这种印象的背后,是中华文明开始落后于西欧的心酸历史进程。

(康熙)

历史上的准噶尔汗国,在火器运用水平上比同时代的清朝高很多。乌兰布通之战中,准噶尔人的排枪战术给清军造成很大麻烦,康熙的舅舅佟国纲也在战场上中枪身亡。除了准噶尔,缅甸、越南等周边政权,学习西方军事技术的热情和成果都要高于清军。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大多数时间总兵力约为七千人,其中陆军四千人是对清军作战的主要力量。鸦片战争末期,英军最高兵力达到两万人。英军在鸦片战争中伤亡极其微小,几乎可以忽略。清军其实伤亡也不大,基本一触即溃。


仁勇校尉


提到秦汉交替之际的楚王,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西楚霸王项羽和楚怀王熊心(义帝),或者是只知道他们两位,其实除了项羽和熊心之外,还有3位楚王,称王时间也要早于他们两位!


第一位楚王 襄疆


襄疆是楚国王室后人,楚国灭亡后,流落民间。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攻占蕲县后,派遣部下将领葛婴带领部分人马南下进攻九江(今安徽寿县),陈胜统领主力西进。

半路上,葛婴遇到襄疆,得知其是楚国王室后人,就拥立为楚王。


陈胜攻占陈县(今河南淮阳)后,自立为王,建立“张楚”政权,命令葛婴返回陈县。

葛婴得知陈胜称王后,大惊,后悔一时冲动立了楚王,为了打消陈胜的怀疑,就杀死了襄疆,拿着襄疆头颅献给陈胜。


襄疆稀里糊涂的被立为楚王,又莫名其妙的丢掉性命,真是逢乱世人命如草芥。


陈胜已经知道葛婴立楚王的事情,立即下令将葛婴处死,其他将领为葛婴求情,陈胜一概不准。


葛婴在历史上名声不响,但是其后人中有一位绝对妇孺皆知——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丞相诸葛亮!


葛婴后人为啥该姓诸葛了?


原来汉文帝因葛婴反暴秦有功,敕封其后人为诸县侯(今山东诸城西南),葛婴后人将封地名字加入姓氏,遂成“诸葛”,汉元帝时期的名臣诸葛丰就是葛婴后人,东汉时期,诸葛家族迁往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东汉末年,北方战乱不断,诸葛家南迁,诸葛亮迁往南阳卧龙岗。


第二位楚王 陈胜


没错,第二位楚王就是陈胜,大泽乡起义的陈胜!


陈胜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就是“张大楚国”的意思,所以准确的说陈胜也是楚王,称王时间比襄疆略晚一些,史学家为了和后来的楚怀王区分开,通常称陈胜为“陈王”!

陈胜自认以为有“鸿鹄之志”其实目光短浅,且为人刻薄、心胸狭隘,任用奸佞,“张楚”政权上下离心离德,建立仅仅六个月,就被秦将章邯攻灭,陈胜也被车夫庄贾杀死。


陈胜是反抗暴秦第一人,虽然失败了,但点燃了燎原的星星之火,两年之后,沛公刘邦攻入关中,秦帝国灭亡。


陈胜死后被葬于芒砀山,也就是刘邦放走役夫后逃亡藏匿的地方。


大汉王朝建立后,汉高祖刘邦追封陈胜为“隐王”,专门安排30户人家为陈胜守墓,一直延续到西汉灭亡。


第三位 楚王景驹


陈胜死后一个月,即秦二世二年一月,陈胜部将秦嘉拥立楚国贵族景驹为楚王,继续抗秦,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后转战到留县(今江苏沛县南)。


景驹这个人,史书上记载不多,为楚王期间主要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和齐国撕逼


景驹接位后不久,齐王田儋派使者来到留县,指责景驹未经齐国允许,就私自接任楚王。


景驹大怒,老子接任楚王,关你齐国毛事?轮得着你来指手画脚?


于是,派遣伶牙俐齿的公孙庆为使者,专程赶往齐国首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回呛田儋:你为齐王,也没有经过老子允许!


田儋大怒,立即下令诛杀公孙庆。齐、楚两国由此结怨!


其实,齐王田儋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慷慨侠义,很有大局意识,复国后,致力于与周边国家搞好关系,共同抗秦。


赵国叛将李良杀死赵王武臣投降秦军,赵国丞相张耳和大将军陈馀拥立赵歇为赵王,遭到李良和秦军的猛攻,田儋立即派部下将领田间率军支援赵国,这支齐军此后一直留在赵国境内作战,后来与赵军一起被秦军包围在巨鹿城中。


魏国相国周巿(音服)扩展领土时,曾和田儋打过一仗,当魏国首都被秦军包围后,田儋立即亲率齐军主力救援,本人也在战斗中阵亡。


田儋和燕国关系也很不错,却唯独和楚国反目成仇。


第二件:收留沛公刘邦


在留县的时候,一个重量级人物前来投奔——沛公刘邦。


原来刘邦起义后,率军北上略地,留守根据地丰邑的将领雍齿投降了魏国,刘邦回师,交涉未果,率军攻城,未克,刘邦重病一场,痊愈后,听闻楚王景驹在留县,就前来投奔,景驹欣然接纳。

刘邦在楚王景驹麾下作战,三月,攻占砀郡,收编六千士兵,二次攻打丰邑,依然没攻下来。


四月,项梁、项羽叔侄二人率军北上。项梁觊觎繁华富庶的彭城,就以“陈王(陈胜)下落不明,秦嘉擅自立楚王,大逆不道”为理由,进攻彭城,景驹和秦嘉抵挡不住,先后被杀,景驹部下楚军,纷纷归顺项梁。


陈胜被杀后,“张楚”的一位将领吕臣,率军收复了陈县,杀死了拿着陈胜头颅投降秦军的车夫庄贾,厚葬陈胜,因此,陈胜的死讯早就传开了,项梁以陈胜下落不明为借口,纯属“欲加之罪”。


第四位楚王 熊心


项梁占据彭城后,北上进军薛县(今山东滕州东南),召集各路楚军将领集会,共同推翻暴秦!


景驹部下的刘邦,也来到薛县,投奔项梁,并且借兵打回老家去,这一次,刘邦顺利收复丰邑,雍齿逃往魏国。


项梁在谋士范增的建议下,立楚国王室的后人熊心为楚怀王,定都盱台(今江苏盱眙北),熊心是战国时期楚怀王熊槐的孙子,此时沦落民间,以放羊为生。


熊心虽为楚怀王,其实不过是个傀儡,楚国大权由项梁一手掌握。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九月,秦将章邯在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击败楚军,项梁战死,楚国面临秦军入侵的威胁。


楚怀王熊心北上迁都彭城,趁机夺权,部署楚军防备秦军入寇,同时重用刘邦、宋义、陈婴、吕臣父子等非项氏将领,架空项羽,熊心任命刘邦为砀郡长,同时封其为武安侯。


章邯消灭项梁后,认为楚国已不足为患,率军北上,和王离率领的秦军,合击赵国,将赵王围困在巨鹿城中,赵王派使者赴各国求援。


熊心任命宋义为上将军,率领项羽等将领北上救赵,刘邦西进攻秦,发布了著名的“怀王之约”,这份约定影响很大,以后会反复的被提到。


项羽杀宋义夺兵权,巨鹿之战消灭王离军,逼降章邯军并将其坑杀,歼灭了秦军主力,刘邦攻入关中,灭掉秦国。


项羽入关后,违背“怀王之约”,尊熊心为有名无权的“义帝”,自己大封天下19路诸侯,将熊心迁移到郴县(今湖南郴州),当时的郴县偏远荒僻,又与南越国接壤,绝对不是个好地方。


义帝由彭城南下,赶赴郴县,一定会经过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吴芮或者是临江王共敖的封国,项羽密令三王,诛杀义帝。


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十月,义帝经由九江国前往郴县,英布派人尾随,进入郴县境内后,将义帝杀死。

义帝之死,给了刘邦讨伐项羽的借口,挥师东进,楚汉战争由此拉开帷幕,四年后,刘邦获胜,建立大汉王朝!


刘邦称帝后,派遣安国侯王陵、绛候周勃、舞阳侯樊哙三位彻侯至郴县祭奠义帝,并按重新按照帝王规格安葬,还将其坟墓以皇陵命名。


第五位楚王 西楚霸王项羽


项羽的事迹脍炙人口,不多赘述,只说一件鲜为人知的,楚怀王熊心夺权后,封封项羽为长安候,封地为鲁县(今山东曲阜),因此,项羽也被称为鲁公。


项羽乌江自杀后,鲁县拒绝降汉,一直抵抗汉军,刘邦以屠城相威胁,也没有任何作用,后来命人持项羽首级招降,鲁县才开城投降。

刘邦以鲁公的规格安葬项羽,并亲自祭奠,对项氏一门,也没有赶尽杀绝,反而封侯厚待,项伯等人还被赐姓为“刘”。


秦末乱世的五位楚王,有两位几乎没有建树,陈胜揭开反秦武装起义大幕,首义之功,名垂千古,项羽歼灭秦军主力,诛灭暴秦有万世之功!

义帝熊心虽然年少,却是一位被忽略的英才,无论是夺权、拉拢刘邦,吕臣,陈婴等非项氏将领,整军备秦、制定灭秦战略(怀王之约),都非常了不起,秦亡后,面对项羽试探性的询问天下如何分配时,更是淡定从容的一句“如约”,这份气魄,更是远非常人所及,要知道,巨鹿之战后,诸侯将领们进楚营,都是跪地膝行,不敢抬头看项羽。


最后引用一位北宋著名学者张俞对义帝的评价:“戡乱之谓武,除暴之谓仁,知人之谓智,复仇之谓孝。备四者以成大功,则千三百年惟义帝有焉……夫其遣诸侯以诛暴,可谓武矣;出秦民于汤火之间,可谓仁矣;令沛公先入关以平秦,可谓智矣;灭秦以复先王之仇,可谓孝矣。位虽不终,功亦伟烈……”


PS:汉朝建立之后的先后被封为楚王的有韩信、刘交等。


指缝间的历史


宋代以前,中国人的贞操观念不是很强,妇女是否是二婚不会有人太在意,汉武帝的老妈王太后就是二婚嫁给汉景帝才生了武帝刘彻,汉武帝得知自己还有一个同母异父的姐姐,就大张旗鼓的接回来,给了很高的地位和待遇。并不避讳隐藏。曹操更是对成熟女性情有独钟,夫人中就有二婚的,他的儿子曹丕的皇后甄氏也是二婚,原来是袁绍的儿媳妇。蔡文姬在匈奴十二年,还生了两个孩子,回来后嫁给了屯田都尉董祀。

唐代也是很开放的,看看这份唐代的离婚协议书就能窥得一二;凡为夫妇之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为夫妇。若结缘不合,比是冤家,故来相对;即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婵鬓,美扫峨眉,巧呈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唐代尚书左丞严挺之,与妻子离婚后,他的妻子就改嫁给了一个姓王的刺史,刺史属于地方一把手,娶什么样的娶不到,却娶了一个二婚女子。

即便是到了宋代,妇女再嫁也很平常,而且允许女性主动提出离婚,但手续上还是需要男性写下休书,不过女性还是能够分的家产的,这在一些宋代的笔记杂记里都能看到,妇女地位真正低下到令人发指是在程朱理学泛滥之后,特别是在明清两代尤甚。

所以说,一般认识中中国女性被压迫了两千年是不够准确的,宋代以前,女性地位也很低,但绝对不是我们理解中像清代那样残酷到没有人性。


山野论史


中国古人绘星图

星图是观测恒星的一种形象记录,是天文学上用来认星和指示位置的一种重要工具。我国古代天文学非常先进,有绘制星图的传统。

世界上最早的星图是唐中宗时期(公元907一960年)绘制的敦煌星图,上面绘有1350多颗星。1907年被斯坦因(英国人,原籍匈牙利)盗走,现藏于英国伦敦博物馆。

最早的石刻星图是在五代时(公元907一960年)吴越王钱元的墓中出土的。石刻星象图刻有二十八宿和拱极星等星宿。1247年,南宋天文学家根据北宋年间的观测结果,刻制了一副比较齐全的石刻星图,图中共有1440颗星,以及银河和二十八宿跪星的经线28条。现藏于江苏苏州市博物馆。

现在发现的最早的彗星图是1973年从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的一部帛书。在这部帛书中,绘制了29幅不同形状的彗星图。每幅彗星图下面都写有占卜的文字,每条占卜文字的开头都写着彗星的名称。

王莽尚古的教条主义

王莽尚古,言必称《周礼》,“代”汉后进行了一系列复古改革。他尤其喜欢改名一一以《周礼》为范本,把己经通用了几百年的官职、地名改成上古时的名字。比如,在中央官职中,他把大司农改名为羲和(后又改为纳言),改大理为作士,太常为秩宗,大鸿胪为典乐,少府为共工,水衡都尉为予虞,光禄勋为司中,太仆为太御,卫尉为太卫,执金吾为奋武,中尉为军正,在地方官职中,他把太守改为大尹,都尉改为太尉,县令改为宰。

在地名上,他改得更加疯狂,据统计,全国103个郡国,王莽改名75个,1587个县中他改了名的有730个。这些生僻的地名,连官吏都搞不清楚,以至于王莽在诏令中提到某地时,必须在新名字后面注上原名。

王莽还把改名的瘾发作在了外交上,他把“匈奴单于"更名为“降奴服于”,把“高句丽"国改名为“下句丽”国。结果,造成“东北与西南夷皆乱”。

笔迹破案

《增广智囊》中收录了这么一个案件:明朝正德年间,有一人姓殷,名云霁,字近夫,任清江县知县。县民朱铠被人杀死在孔子庙西侧的小屋中,凶手一时也未能归案。某日,官府收到一封匿名举报信,写道“杀朱铠者,某某人也。”此人是朱铠平素的仇人,大家都说不会冤枉他。

殷云霁说:“这封匿名信是妄想嫁祸于人而拖延破案啊的。”接着又向大家问道:“衙门之中谁与朱铠亲近?”左右人回答:“小吏姚明。”

殷云霁于是召集群吏到大堂之上,说:“我今后要你们抄写文书,各人把自己的名字报上来。”结果,有一个名叫姚明的人,字迹很象匿名信上的字(有姚明者,字类匿名书。)云霁就问他:“你为什么杀朱铠?”姚明大吃一惊,只得交代:“朱铠将要去苏州贩货,只有我探听到这一消息,我贪图他这一笔钱,所以就杀了他”……


明德书院


1.明朝初期,还保持着妃嫔殉葬制度,一直到明英宗正统帝明令废除。

从明太祖洪武朝开始,历经永乐、洪熙、宣德各帝,分别有38人,16人,5人,10人殉葬。都是后妃。所以当皇帝的女人,太悲惨了。

2.明世宗嘉靖帝虽然好黄老之术,整天醉心于修仙炼丹,但是他的下体却并没清心寡欲,而是浴火喷薄。

嘉靖二十六年,三十一年,三十四年,四十三年,这几个年头嘉靖帝最为猛烈,据记载这四年嘉靖帝总共选了1080名宫女进宫,年龄都在8-14岁,明着是说供嘉靖炼丹驱使,实际上这些可怜的孩子成了嘉靖帝的泄欲工具。

3.从隋炀帝开始设置科举制度,到清末废除科举,1300年间,历朝历代,文武进士总人数只有十三万人左右,而2018年,我国新的大学毕业生是820万人,研究生毕业人数30万左右。

4.汉代人就开始用甘蔗榨汁做饮料喝了。

5.东晋建国以后,开始收房屋土地交易税,而且是双向的,税率一般是这样的:如果交易额是一万钱,卖方交三百钱,买方交一百钱,政府总共收四百钱,大概百分之四左右。

除了房租土地,买卖奴婢,骡马都按照这个税率收税。也就是说,买卖人口不但合法,还要向官府缴税。

这种收税项目,南北朝,唐朝,宋朝,都一直沿用。到了南宋,这个税率增长到了15%—16%,而且改成买方独自承担了。因此老百姓为了减少缴税,就瞒报交易额,有官员发现了这个问题,上奏朝廷说把税率降低一半,减少老百姓的负担。很可惜被南宋朝廷给驳回了。

6.宋朝以前考进士,并不一定都是在白天,有时候也在晚上,所以唐朝诗人中有“二十年前此夜中,一般灯烛一般风”这样的句子,说的是晚上在考场的事。而且还有三支蜡烛燃尽,考试结束的说法。白居易还说过,他考进士的时候,可以带参考书进考场,并且允许通宵达旦地答考题作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