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明朝屈辱史,皇帝被俘,50萬大軍幾乎覆沒,兵敗原因太搞笑!

發生在1449年(明朝正統14年)的土木之變,是明朝從光輝時期瞬間轉向危在旦夕的一次主動戰爭。時年,明帝宋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征北伐瓦剌,瓦剌部隊五萬人對抗明朝精銳部隊三大營得了個完勝,皇帝朱祁鎮被俘,這在明史上,稱得上是一場恥辱之戰!

明朝屈辱史,皇帝被俘,50萬大軍幾乎覆沒,兵敗原因太搞笑!

據史料記載,明英宗朱祁鎮聽信宦官王振的讒言,不顧百官阻攔決定御駕親征,於是號稱50萬大軍的部隊從北京城出發,浩浩蕩蕩開往瓦剌。最終在土木堡遭到伏擊,明軍損失慘重,此戰主戰場20萬大軍戰死三分之一,受傷未死的達一半以上,衣甲、兵器、輜重以及京師三大營的火器彈藥全部被瓦剌所獲,部隊近乎全軍覆沒。

明朝屈辱史,皇帝被俘,50萬大軍幾乎覆沒,兵敗原因太搞笑!

而次戰場的西寧侯宋瑛和武進伯朱冕所率領的大同軍數萬在陽和衛之戰中慘敗,主將陣亡;駙馬都尉井源、平鄉伯陳懷、都督王貴三人所統率五萬兵被全殲;鷂兒嶺之戰成國公朱勇部五萬軍被全殲。土木堡之變,明軍主力部隊總共傷亡近30萬,所剩老弱病殘無任何戰力可言,隨行家屬女眷慘遭羞辱,這是大明開國以來從未遭受過的大敗!

更令人悲哀的是明朝幾乎盡數武將都在這次皇帝親征時同行,知名良臣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勇、戶部尚書王佐、兵部尚書鄺埜、內閣學士曹鼐、張益、修武伯沈榮,都督梁成、王貴……整個大明王朝文武中樞,幾近一掃而空,大明朝廷在失去軍隊支撐的情況下又丟掉了很多文武官員的扶持,竟陷入了生死存亡的關頭。

明朝屈辱史,皇帝被俘,50萬大軍幾乎覆沒,兵敗原因太搞笑!

而根據某史書的記載,朱祁鎮之所以會出師慘敗,其主要原因是聽信宦官讒言,出征後全部事由均以王振做主,王振作為宦官,不懂軍事又不聽信諫言,屢次更改行軍路線,最終導致部隊大敗,自己也在戰亂中喪生。如果我們拋開史書細想一下,便會發現很多疑點。同行的皇親國戚、護國忠臣、文人猛將如此之多,朱祁鎮卻拋棄祖上遺訓獨信王振一人著實讓人費解。明英宗是一國之君,如果他不是一個傻子就應該明白,軍情大事應與兵部尚書和眾位將軍商議,怎麼會全權聽由王振呢?

明朝屈辱史,皇帝被俘,50萬大軍幾乎覆沒,兵敗原因太搞笑!

史書記載:“王振蔚州人也,始欲邀駕幸其第,繼而又恐損其鄉土禾稼,復轉從宣府行。”乍一看朱祁鎮大軍之所以會在返京路上半路改道最終被埋伏,是因為王振想炫耀一下自己,又怕踩壞莊稼而半路改道造成的。如果這麼看的話明英宗與“傀儡”、“傻子”有何區別?幾十萬大軍竟為了這荒唐的藉口隨意更改行軍路線?

而後的不肯入懷來城宿營也好,不肯採納兵部尚書鄺埜之議,車架先行馳入居庸關也罷,初戰失利後著急與瓦剌議和,反中其計也好,哪一樣真是王振區區一個太監能做主的?英宗作為皇帝自然不能被眾人指責,行軍路上的決策失誤總得有人承擔吧。宦官王振雖然巧言令色令人作嘔,但他能坐得高位總不至於憨到拿身家性命開玩笑。因此他在這次事變中應該是充當某人的背鍋俠了。

明朝屈辱史,皇帝被俘,50萬大軍幾乎覆沒,兵敗原因太搞笑!

歸根結底,這一戰從開始就註定失敗,朱祁鎮出征時僅用了兩天的時間做準備,兩天時間準備號稱50萬大軍的後勤工作未免太過吃力,部隊還沒有行至大同,糧草補給便跟不上了,戰爭雙方還沒接觸,士兵就餓死凍死了很多,士氣大減,部隊就是再有戰鬥力也經不起兩天的飢餓。

都說歷史經得起推敲,在筆者看來某些歷史越是重要就越是經不起推敲,茶餘飯後當做故事聽聽也未嘗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