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中國房價高,外國怎麼樣?原來大家都不容易

中國房價高,外國怎麼樣?原來大家都不容易

中國房價高,外國怎麼樣?原來大家都不容易

一 印度

有媒體報道,80多歲的拉吉老人是孟買一家企業的小老闆,他住在當地的一棟公寓樓裡。在1975年他剛買的時候才60多萬盧比(約合10萬人民幣),如今這套房子的價值已升值到了3億6千萬盧比(約合人民幣6000萬)。房子在30多年間竟漲了600倍!

目前印度的一線城市的房價與中國相比也毫不遜色。根據不同地理位置和房屋配套設施,孟買市區價格為每平方米4萬元人民幣-12萬元人民幣之間。現如今,印度一線城市的房價已經與北上廣深齊平,平均每平米9163美元(約一平米6萬人民幣,相當於北京三環內房產)

但讓印度有些尷尬的是,印度百姓的收入遠遠跟不上高房價。在印度,高房價背後所衍生出的卻是讓人倍感悲涼甚至絕望的詞——“貧民窟”。新德里有230萬人住在貧民窟,月收入不超過1000元人民幣,另外還有近1500萬人月收入在3000元人民幣左右,這些印度定義的中產階層是很難買到房的,更別說還有近10萬遊蕩於街頭、露宿在橋下的乞丐。

中國房價高,外國怎麼樣?原來大家都不容易

更要命的是,印度一線城市的高房價與發達國家相比也並不落後。根據2015年世界最貴房價排行榜,法國巴黎房價位居第7,為每平米12122美元。孟買排行第10,平均每平米9163美元;而2015年巴黎人均年收入36966美元,孟買人均年收入只有900美元,收入相差近400倍。

實際上,印度住房並非短缺,去庫存壓力比中國還突出。截至去年底,我國商品住房總庫存預計達到39.96億平方米。其中現房庫存約4.26億平方米,去化週期23個月;期房庫存約35.7億平方米,需要4.5年來消化。孟買主要開發商握有價值5340億盧比的期房庫存,還有3680億盧比的項目正在醞釀中。分析人士預計印度需要十多年時間才能去消化庫存。

為了更好解決社會低層民眾住房問題。莫迪政府2015年6月發起的“全民有房住”的計劃。根據該計劃,印度將在全國城市建設2000萬套房屋,農村建設3000萬套房屋,政府還公佈了該計劃下的住房貸款利息免除政策。預計該計劃將會吸引1.3萬億美元資金進入印度房地產市場。

面對印度政府對房地產市場全面開放,世界各國的開發商紛至沓來。中國房地產企業碧桂園即將與印度欽奈市房地產開發商TVH達成協議,購買該市一高檔住宅區14400平方英尺土地。中國萬達集團計劃在印度投資100億美元,在一個大商場附近建設5個產業和主題園區。加拿大多倫多的投資巨頭Brookfield資管公司也已進軍孟買房地產市場。

但是進軍的房地產企業專注於開發利潤高的高端住房而不是普通的居民住房。

一邊是住房短缺,而另一邊是庫存積壓,這就是印度大城市的通病

希望中國引以為戒

中國房價高,外國怎麼樣?原來大家都不容易

二 韓國

首爾的房價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一套90多平方米的住宅,價格為1.5億至2.5億韓元。首爾寸土寸金,在市中心的明洞一帶,一塊足球場大小的土地,價值高達10億美元。再加上首爾市開發餘地有限,使得不動產投機商經常興風作浪。(跟中國一樣)

韓國政府規定,一戶只能擁有一處住宅。但許多富豪利用不正當手段,購置多處住宅,進行不動產投機,致使當局今天抓了一批不動產投機者,明天又會冒出另一批。

中國房價高,外國怎麼樣?原來大家都不容易

中國房價高,外國怎麼樣?原來大家都不容易

 三 美國

應該注意的是,由於中美之間的住宅條件和定價方法的差異,中國和美國的房價很難進行直接的比較。首先,美國人的住房條件和中國的住房有很大的差別,絕大部分美國住宅是2-3層的樓房,附帶子、車庫,甚至游泳池,社區高爾夫場地也並不算稀奇。相當於中國的高級別墅和聯體別墅。美國房產商所經營的都是現房,三室兩衛房以上房型佔90%以上,用中國話說是大房型為主。且是裝修房,基本與中國的豪裝相仿。所以其房價應和中國的高檔裝修房進行比較。

美國都以每單元住宅來統計房價,而不是按每平米來計算。按每幢房子來衡量的美國住宅價格並不能正確反應中美之間的房價水平差異,因為美國的住房面積比中國普遍要大很多。美國住宅多數集中在120-300平米左右,目前均面積約220平米。折算成和中國一致的每平米單價不足1100美元,和大漲後的中國一線城市市區裝修房價位基本相當。中國長三角某些城區甚至有超出的跡象。

更重要的是美國房地產商規範運用的住宅建築面積(Square footage)概念不同於中國的“建築面積”,使得以上單價的比較仍然非常不確切。直接以統計上公佈的面積為基礎推算的單價,美國住宅面積數據相對低估,其測量方法下的單元住宅單價需要打折。中國住宅全是數層甚至數十層的高樓,而且一梯多戶,一小區幾百來戶,建築面積裡面含有很多公用的和瑣碎的空間,住宅實際使用面積要大大縮水。使用面積只是建築面積瘀-80%左右。中國扎堆的住宅和美國人目前崇尚的居住品味大相徑庭。不但單體住宅沒有公用面積一項的干擾,且住宅內很多區域是不算入建築面積的。因為其計算的原則是完工面積(Finished footage),必須是經過建築材料如木板、地毯之類鋪設後的地面和樓面,因此,一般走廊、地下室、小閣樓、院子都不在銷售總價之內。按建築行業的指導,室內層高低於5 英尺的部分不再計算,如果一個房間7英尺以上的空間不到50%,則整個面積也可不計。當然,其牆體仍是建築面積的一部分,而木板房為主的住宅其所佔的比例非常少。

美國物產稅 是中國房價中不含的一個價格因素。美國物產稅的徵收比較複雜,根據市場房價徵收,所以房價漲稅亦漲,且不同地域、不同用途而有很大差異,自用住宅和非自用住宅也有差別,自住住宅徵收物業稅較低,每年相當於房價的1.1%左右,更多的是市場調節的一個方式對房價沒有大的影響。中國的購房雖沒有物產稅,但需一次性支付的稅費約1.5%,且由於中國住宅只有70年的居住權,相當於年折舊率1.4%,而美國人納稅之後享有對住宅的永久的所有權。這樣綜合推算,物業稅對中美之間的比較影響可以抵消。

從以上比較得出,中美房價考慮住房質量、環境、實際使用面積因素後,再加人民幣實際購買力折算因子,則不難發現,相對於美國住宅中國的房價實際值偏高,中國部分熱點城市房價已趕上並超過美國住宅主要市場的住宅價格。

中國房價高,外國怎麼樣?原來大家都不容易

中國房價高,外國怎麼樣?原來大家都不容易

四東京

在泡沫高峰的1991年,東京住宅平均價格超過200萬日元/平米(12萬元人民幣/平米),按一個日本中產階級家庭年收入為500萬日元來計算,相當於買一個100平米的房子,需要一家人不吃不喝40年。這樣的情況,是不是和現在國內一線城市的房價有些相似?

中國房價高,外國怎麼樣?原來大家都不容易

時隔20年之後,日本經濟開始溫和復甦,但日本地價和房價遠遠未回到當初的水平。以東京都市圈為例,2014年東京及周邊地區一套公寓均價241萬人民幣(63.16方),均價不到4萬元,還沒回到歷史最高水平。

與中國對比,這一價格只與北京深圳上海相當。但如果考慮到,日本房屋面積是實際面積,不存在公攤,而且土地是永久產權,就會明白東京實際房價根本不敵北京上海深圳。更何況還有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2014年日本東京人均可支配收入就已經達到了10萬元人民幣。

2017年12月的數據顯示,東京公寓成交總價4134萬日元/套,換算成人民幣是約240.19萬元/套;成交單價75.08萬日元/平方米,人民幣約4.36萬元/平方米。而據安居客數據顯示,2018年1月上海均價50619元/平方米。

中國房價高,外國怎麼樣?原來大家都不容易

五 英國

英國的領土面積小於四川,而人口8千萬,雖比四川略少一點,但人口密度大於四川省。而英國的房價,普通地區為200英鎊/m2,而倫敦地區的房價要貴一些,約合300~600英鎊/m2,一處480m2的房產售價為17萬英鎊,因此英國的一般地區普通住宅售價約合3000~4000人民幣/m2;倫敦地區約合5000~10000人民幣/m2。

中國房價高,外國怎麼樣?原來大家都不容易

其它

瑞士房價是全世界最高的之一,以價格最高的蘇黎世州為例,在蘇黎世市區或風景區的房價更高約合2500~7000瑞士法郎,也就是合15000~40000人民幣/m2,但郊區的住房要便宜一些(蘇黎世市區很小),約為1500~3000瑞士法郎,合9000~18000人民幣/m2,一套100m2的住宅售價為15~20萬瑞士法郎合90~120萬人民幣居多。

這裡有幾點需要說明,瑞士人均收入相差不大,超市售貨員的月薪為3000瑞士法郎,年薪合人民幣20萬,也就是說一套100m2的住宅相當於其3~6年的總收入,而且還可以享受零首付,50年按揭。但由於福利好,瑞士人沒有買房的壓力,因此租房的居多。這也是政府及開發商宣傳的重點之一,即國外的價格也是讓少數人買房,多數人租房。殊不知真實的情況是,多數人寧願花更多的錢到個人消費上,反正出了情況可以找政府,不像中國人有巨大的買房壓力,這並不是消費觀念的差異。

當然了,不同國家的不同地區,一個城市的不同街區,影響房價的因素很多,難以做一個公平的比較,但是老實說,相對於其他國家,中國人的買房熱情和買房壓力都是“名列前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