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闲谈宋朝、明朝、清朝的王爷待遇

每个朝代都有王爷的存在,可以说宋朝明朝清朝三个朝代的王爷制度是非常鲜明而富有特色的存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纵观整个历史,除宋明清三朝外,其他朝代的王爷要么牛的不行,动不动起个兵造个反什么的,要么有实际封地权力的,称霸一方。而这三个朝代,其中

宋朝是典型的穷、清朝是典型的富,明朝是待遇最好的。

大家都知道,皇帝的后宫庞大,那么皇帝的孩子也不少,皇位只有一个,其余的子孙怎么办呢?这时候就开始了分封制,把其他的子孙都分成王爷,掌握一部分的领地,因为就是我们所说的藩王,在这些藩王之中,他们有的很强大,也有很弱小,分封制的初衷是为了让藩王守护朝廷,共同抵御外敌,但历史证明藩王的权力过大,最终大都会起兵造反,攻打朝廷。所以不给权利限制王爷权力就是每个皇帝上台的后的每日思考题以及必答题;另一方面,在一个号称以孝治天下的国度,皇帝不可能公开自己对宗室的猜忌之心,他也没那么傻,不然怎么说帝王心术呢,但是不给政治权力,那丰厚的待遇就是一定要给的。

闲谈宋朝、明朝、清朝的王爷待遇

宋朝

宋朝的的第一个皇帝是赵匡胤,他是被自己的属下强推到皇帝位置上的,黄袍加身迫不得已而造反。正是因为他当上皇帝的途径不一样,所以赵匡胤明白军队是强大的武器,不能让别人掌握,历史上著名的典故杯酒释兵权就是说的赵匡胤让以前自己的下属,全部交出兵权,回家养老去了。换句话说,虽然他那些属下们的功劳赫赫,但是应该封王拜侯,但是赵光胤只是给予他们封号,没有一丝一毫的领地与军队。对于皇室也是如此,北宋实行限制宗室活动空间的政策,没有领土与军队,宗室成员基本被局限在开封城里每月领,就是出个城也要提交申请备案,但是美其名曰保护安全!

赵匡胤这人还特别大方北宋对官员相当优厚的,官员俸禄之厚,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是数一数二的,所以可以想像王爷的待遇那也是相当可观的;因此国家的财政负担也是大的,到了宋英宗的时代,宗室每个月的开支是70000缗,而宋代的官员待遇虽然号称优厚,但整个首都官员的开支,则不过40000缗而已,就这样宗室人口不断增加。但是耐不住国家花钱多啊,唉……

第一: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年代

,文人的地位那是相当高的,因此很少有人去选择参军,参军这条道路因为在他们看来当兵是穷苦人家吃不饱饭才会去做的事情,而真正的高贵的人是不会去参军的。所以宋朝就和周边的金元夏打架都打不过,就签订了和平条约,花钱买和平。

第二:无用的兵多,养一群战斗力不强的,战败,就增兵,再战败,于是再增兵,就这样军饷就增加。

第三:为了防止朋党,设的机构太多,无用的官太多,给这样官员发俸禄的钱就增加了。

就这样国家需要钱,那些文人就开始打这些宗室的主意了,于是王安石变法时,宗室的待遇进行了改革,王安石宣布削减疏远宗室的待遇,但允许他们可以像普通人一样去参加科举考试。这就断了生计了,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啊!

宋徽宗时代,失去皇粮的疏远宗室的悲惨生活不断传到皇帝耳中,而且显然,大批这样的宗室滞留在京师,会引发无数的治安问题。最后,蔡京提议,在京师以外拨出土地,给予一定待遇,把孤苦无依的宗室迁过去居住。这算不算一个合理的政策难以判断,因为不久之后,金人扫荡了中原,数以千计的宗室死亡或者被掳往北方。这个悲惨的事实倒是令大宋主管财政的官员松了一口气,因为一大笔开支从此省了下来。所以至此宋朝王爷的穷就盖棺定论了。

闲谈宋朝、明朝、清朝的王爷待遇

明朝一开始朱元璋为了防止骄兵悍将拥有太多权力,再加上天下初定,不安定因素存在,把儿子分封为王去镇守四方,不但可以稳固统治,更加可以最快的把兵权进行集中。但是到了建文帝发生靖难之役,最后到明成祖朱棣时才裁撤分封,亲王封国后到了一定年龄,必须出到封国,以后非奉诏不得进京。王爷只有封地,无实权,经济上,藩王不仅终身有俸禄,而且待遇很优厚;明朝藩王待遇的最大特点就是世袭罔替,也就是说不降爵的传递,同时藩王还不需要承担相应义务,又享有很大的经济特权;但是藩王在封地也有许多限制,如不得相见;不得擅离封地;即使出城省墓,也要申请,得到允许后才能成行;如无故出城游玩,地方官要及时上奏,有关官员全部从重杖罪,文官直至罢官,武官降级调边疆;藩王除了生辰外,不得会有司饮酒;王府发放一应事务,地方官要立即奏闻,必待钦准,方许奉行,否则治以重罪。王府官亦改用高年不第举人、落职知县等担任,成了位置闲散之地。

对宗室的约束还有:不得预四民之业,仕宦永绝,农商莫通。不得到京师,如有出城越关到京师的,即奏请先革为庶人,然后发往凤阳高墙圈禁,同行之人,发往极边的卫所永远充军。宗室不得擅离境外,有居住乡村者,虽百里之外,十日必三次到府画卯,如果一期不到,即拘墩锁,下审理所,定罪议罚。从郡王至仪宾以下,不得与文武官员往来交结及岁时宴会。请名、请婚也很严格,未经请准,只能呼乳名,不得婚嫁,以致走京游棍以请名、请婚为由乘机勒索宗室钱财,导致许多宗室壮年以后都未能请到名字、成婚。

由于宗藩条例多,宗室动辄得咎,被废为庶人的不少。藩王势力经过多次、多方面的削夺之后,已绝对不能与皇权对抗,内部武力夺位的可能性在正德以后已经消失。那些好饮醇酒、近妇人的藩王,因其对朝廷没有威胁而被称为“贤王”,受到奖励,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明朝在灭亡的时候,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宗室子弟数也数不清楚。宗室成了不农不仕、啖民脂膏、被软禁于封地内的典型寄生阶层;

但是终明一朝,王爷的待遇那也是相当好的。

闲谈宋朝、明朝、清朝的王爷待遇

清朝的袭爵制度“递降袭爵”,如果没有特殊的功劳受到皇上的再次嘉奖,每传一代爵位就下降一级,直到亲王降到镇国公、郡王降到辅国公为止不再下降。清朝除去蒙古世袭罔替的王爵外,清庭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也就是十二位,其中八位是依靠开国初期赫赫战功而封的,还有四位是开国以后恩封的铁帽子王。

而且清朝不论是世袭的铁帽子王还是一般亲王依次传递降爵,都是儿子中一个人继承,其他儿子最多成为郡王下一等的贝勒。

像清朝历史上也就是因为雍正帝对于十三弟胤祥特别恩宠,所以特地在亲王之外又加封一个郡王爵位给了胤祥,允许他在儿子中随意指封一人,一般情况下亲王的儿子是不会像明朝那样嫡长子世袭,其他儿子成为郡王的。

而清朝对于王爷们的管理跟明朝也完全不同,他们是将王爷们都圈在北京城中,除非皇帝给某位王爷派任务,否则王爷们就只能待在北京城中。当时的北京城可没现在这么大,王爷们被圈在里面很是不自由,而清朝的皇帝们基本都很勤政,很少需要王爷们帮忙处理朝政,所以这些王爷们也是闲得很。于是北京城中出现了大量提笼架鸟无所事事的八旗子弟。不能出门,这些有国家养着的王爷们就发明了各种好玩的事情,就整天把心思放在玩上了。

清王朝繁荣的时候,这些王爷的生活很潇洒、滋润的,一大堆的丫鬟喝太监伺候着,花不完的钱,时不时就出去玩一玩,吃的最好吃的美食,穿着最好的绫罗绸缎,住着装修豪华的王府。在整个国家中,除了皇帝,他们应该就是最有钱的人了,他们拿着他们的俸禄来维持自己的日常的奢侈花费。

顺治年间,规定亲王每年的俸禄是一万两白银,另外还有1万石粮食。郡王是亲王的一半,只有5000两白银,5000石粮食。除此之外如果王爷在朝中担任官职,还有另外的补贴。但是与朝廷命官比起来,已经很好了。要知道当时的一品大员每年的俸禄只有一百八十两白银和180石米。可见王爷的待遇是多么的优厚。。古代的一两银子在现在的话就是450元,一辆银子等于1000文,乾隆年间,一斤鱼20文,一斤猪肉35文,鸡蛋30文一斤,这是物价水平较为稳定的时期。清王朝王爷一年的工资在现在折合成人民币也就是400万到800万的样子,当然这笔数字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国老百姓来说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但是,王爷的钱财并不局限于从国家发的俸禄中来。那些王爷一般都是皇帝的儿子或者是兄弟,因此皇帝并不会亏待他们;每逢过年过节的时候,都有丰厚的赏赐。他们本身就是家财万贯的地主阶级,仅仅依靠手中所有的田地就能取得巨额的收入了。

再者我们都知道,清王朝的腐败是出了名的,那么作为一位王爷,可能勾勾手指就能拥有巨额的不法收入。由于王爷都是皇帝的亲家,一般不要太过分,都会装作没有发现。这样又助长这些王爷的私欲,他们开始做起了官商勾结的勾当。他们开始想方设法的把自己的腰包装满,就这样清朝的王爷成为了皇帝之下的做大地主,再加上地位也高,因为不管有没有担任官职,王爷身份都会得到百官的尊重。最好的例子就是乾隆的弟弟,号称荒唐王爷的弘昼,和嘉庆的弟弟庆亲王永璘。所以清朝的王爷也最潇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