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路桥灰雕,白墙黑瓦间的素色技艺

台州被称为雕刻之乡,石雕、木雕和玻雕都是远近驰名,而全国各地,竹雕、根雕等雕刻工艺也层出不穷,而路桥灰雕却因取材的独特和造型的多样而独树一帜。路桥灰雕的存在,即展示了路桥浓郁的地方特色,又体现了路桥独特的人文内涵。

路桥灰雕,白墙黑瓦间的素色技艺

路桥灰雕


  路桥灰雕起源于宋朝,其最主要但也最不为人们所知的作用是避雷,其次是辟邪,即附有象征祈祷的意义。台州地外海边,当地发达的蜊灰加工业和水上交通必然是路桥灰雕得以兴盛的原因之一,但是从路桥灰雕的数量之多,题材内容之丰富来看,其中应该还有其他因素:

  其一,按历史记载,路桥在宋朝时人丁兴旺,手工业发达,经济相对繁荣,与绍兴柯桥,乐清虹桥,并称“浙江三桥”,为商品经济特别发达地区。故经济的发达带来人们对审美的需求。

  其二,台州宗教氛围浓厚,路桥历来多神教崇拜的特点,当地庙宇颇多,香火旺盛。而路桥的灰雕一般做在房屋的屋檐翘角和屋脊,即房屋最高处,而且,翘角的灰雕往往向上造型,站在屋下或者远远望去,仿佛伸往天空,宛如祈祷。因此也有推测,台州靠海,古代渔民离家出海捕鱼,面对大自然,心生敬畏,再加上自然灾害——台风,在夏季时常光顾此地,百姓自然开始寻找强大的精神寄托,屋顶翘角的灰雕也因此丰富。

路桥灰雕,白墙黑瓦间的素色技艺

路桥灰雕飞檐


  灰雕技艺

  灰雕的主要材料是蜊灰,蜊灰是由蛤蜊壳煅烧而成的。取贝壳高温煅烧,即得到生蜊灰,此时的生蜊灰一定要干储。生蜊灰倒出来后平铺在地面上,加水,这个过程就是化蜊灰,此时温度会变得非常高,主要是因为反应放出大量热。在加水的过程中,水一定要适量,太少的话灰就溶解不开,且需搅拌,一般采用铲子来翻灰,此过程需要半天到一天时间。其后,往蜊灰中加水使其变得粘稠、有韧性,再将它储存在地窖里,即养蜊灰。

  在养蜊灰的过程中加入麻精,不断搅拌,使它得以加固,抗拉抗折能力增强。工匠在制作大型灰雕时会在里面加毛竹片,用于固形,起到骨架的作用。然后进行细心雕刻,惟妙惟肖的灰调作品就完成了。而小型灰雕则可直接将蜊灰倒进模子中,待干取出再加以雕刻。灰雕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现代许多灰雕直接由水泥制作而成。用蜊灰造保存时间较短,10~20年左右,抗风化能力较差,但是它韧性比水泥好,水泥主要是刚性强。

路桥灰雕,白墙黑瓦间的素色技艺

古建技艺·路桥灰雕


  路桥灰雕特点:

  一、其多用于传统民居,不像其他地方的屋檐装饰一般都用于庙宇、祠堂。

  二、与浙江沿海其它地方相比,路桥灰雕的题材更为丰富,既有形象的题材,如人物、动物、花草、山水、文字或者古代文学作品中故事情节等,也有造型抽象、几何的,极具现代感和设计学中的形式美和构成感,为路桥灰雕艺术造型上的一大特点。而动物题材中较有特点的,则数各种造型不同的“鲤鱼化龙”,我们推测这与当地的龙王崇拜有一定的联系。

  三、与内陆地区相比。内陆地区的房屋雕梁画栋,审美视点多集中在屋檐下面人们惯常的视野范围,而路桥的民宅为抗台风,一般比较低矮,屋檐下样式简朴,惟独屋顶的灰雕却极尽丰富之能事,哪怕是一般的百姓住房,也是如此。

路桥灰雕,白墙黑瓦间的素色技艺

装饰工艺·路桥灰雕


  路桥灰雕不仅记录着路桥建筑的历史,还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和民俗学价值,对于了解古代路桥人的衣食住行、审美趣味、思想信仰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