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1957年,蘇聯第一次發射人造衛星對美國經濟方面有什麼影響?

Oo葡萄酒oO


一球激起千層浪,華府白宮看光光。美蘇合夥忽悠錢,最終美方賺最大。

(第一顆人造衛星 一個球...)

這個可能有點不好說,因為當時處於特殊的“冷戰”狀態,如果要研究相關的經濟數據可能比較複雜。但是,對於美國來說,這顆1957年10月4日發射的衛星,確實引發了美國內部一系列的鉅變。我們不妨一起探討一下。

記得在一部美劇中,一位教授在闡述蘇聯發射衛星這件事的情況,對美國意味著如何?“當冷戰開始時候,美國認為只要大規模造轟炸機就可以遏制對手,可在1957年10月4日,隨著蘇聯一顆衛星升空,一切的優勢全部都灰飛煙滅了。以為你所有的一舉一動,都被蘇聯看光光。”這其實就是在描寫當時一個著名的事件“The Sputnik crisis”-也就是“史潑尼克危機”-因為蘇聯這顆衛星就叫“史潑尼克”。

(它其實只是一個無線電訊號發射器 沒那麼神奇)

美國雖然在此之前努力要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不過發射人造衛星的難度太大,2次都失敗了。可隨著蘇聯的發射成功,美國政府受到了極大的刺激,甚至當時宣傳稱,蘇聯的衛星可以看到美國白宮的一舉一動(當然是誇張了)。不過,這促進了美國國內很捨得花錢,首先就成立了,高等研究計劃局,這個大家後來就知道了DARPA,被譽為真實版的“神盾局”。

(當然這場危機促使了DARPA的前身的出現)

接下來就是預算問題,1958年美國確認了成立NASA(國家航空航天局),還有更著名的“水星計劃”。此時就撥款了1.34億美元給了國家科學基金會,增長率近500%到了1968年,增長率就2500%了...

此時,1958年美國GPD是4820億美元,可到了1959年,5225億美元。為什麼增長這麼多?很大部分也是拖了“史潑尼克危機“之福。因為大家都知道一句話,航天投入1塊錢,產出至少10塊錢,上游產業帶動下游產業發展。不過就結局來看,可能美方才是賺的最大頭。

以上內容僅為個人一些簡單的認識和資訊整合,僅供拋磚引玉,歡迎更多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