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妈,我快死了”,小男孩误食口香糖,哭着让妈妈带自己看医生

“妈妈,我快死了”,小男孩误食口香糖,哭着让妈妈带自己看医生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非常值得父母关注,比如在孩子婴幼儿时期不能吃果冻、布丁等容易呛到气里的零食,此外一些有许多小部件的玩具需要远离儿童,避免误食。有时父母怕孩子乱吃东西,就故意说一些话:吃泡泡糖会黏住肠子,咽肚子里的瓜子会发芽

男孩误吞口香糖,哭着求妈妈看医生

最近网上传出一个视频:一个小男孩哭着给自己妈妈说,自己快要死了,赶快去医院,妈妈一听就十分惊慌,问:孩子怎么了? 小男孩继续嗷啕大哭说救命,要看医生。

“妈,我快死了”,小男孩误食口香糖,哭着让妈妈带自己看医生

直到最后才问清楚了原因:原来小男孩一不小心吞进去一颗口香糖,搞得妈妈哭笑不得,赶忙安慰孩子,没事的,口香糖不会黏住你的,最后带他去看了医生,医生说没什么大碍后,孩子才渐渐平复心情。

看了这个视频后,许多人就有了疑惑,小时候骗孩子的谎话,到底是真的吗? 当然是假的。 如果从科学的角度来讲,人体内的肠子内壁是非常光滑的,其上会不停的产生一些粘液,这些粘液的黏性与口香糖相比,简直是绰绰有余的。

此外,人体每天摄入的食物在进入到消化器官里后会直接把口香糖“推”出去,从而很容易就能排出体内,不会像谎话里的那样“黏住肠子”。

“妈,我快死了”,小男孩误食口香糖,哭着让妈妈带自己看医生

说到这,并不是说吞食口香糖是完全没有害处的,万一孩子在咽进口香糖时刚好卡在了喉咙处,上上不来,下下不去。就很难处理了,并且如果身体在此期间有不适的感觉,那么家长就得提起注意了,赶紧去医院看医生,以免留有后患。

所以,这就先给家长们打了一个预防针,那么以后在给孩子买零食玩具时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一、给零食分“级别”

零食在营养与健康等方面也分三六九等,譬如有些零食不易多吃,多吃无益。而有些零食则是富有较多营养的。常见的可分类为:限制级、可适当食用级以及可经常食用级。

可乐薯片、汉堡炸鸡,这些就为限制级别的零食,而那些稍作加工,提高了点口感的零食比如卤蛋,火腿,香肠等等可适当入口。

最后一些与蔬菜水果有关的零食:煮甜玉米、杏仁核桃、芒果哈密瓜营养富含量高,又味道可口的零食就可以多吃一些,但也不能当做主食。

“妈,我快死了”,小男孩误食口香糖,哭着让妈妈带自己看医生

二、检验玩具要合格

父母在给孩子挑选玩具时要注意构造和合格度。许多玩具贴着“三有,”的标签,实际上则是假冒伪劣、某化学元素超标。

孩子有时候喜欢将玩具放到嘴里吃,如果是三无的玩具或者有小部件小汽车等都会给孩子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安全问题。

“妈,我快死了”,小男孩误食口香糖,哭着让妈妈带自己看医生

三、零食、玩具的安全隐患

不要只看某些零食表面的花里胡哨,或者口感特别香甜,其实,这些零食很有可能有“色素超标、香精超标”的嫌疑。

除此之外,在给孩子玩某件塑料制品的玩具之前,一定得做好消毒工作,也要检查该玩具是否有细小的零件,以避免孩子接触玩具后感到不适或者误食部件而卡住食道。

“妈,我快死了”,小男孩误食口香糖,哭着让妈妈带自己看医生

或许对于一些父母不想让孩子做的事情,用另一种方法会换来更好的结果,如果一味地像上述案例中的父母那样“欺骗”孩子,以免孩子做了一些禁止的事情,那么孩子只会独自担惊受怕半天,甚至成为心理阴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