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五個知識點,助你掌握消化道出血的臨床處理

消化道出血是臨床,特別是急診科和消化科最常見的病況之一。急性大出血可危及生命,慢性失血可產生貧血症狀,部分消化道出血是一些嚴重疾病的臨床表現。熟悉和掌握消化道出血的臨床表現、分類以及處理流程或原則,對於提高其預防和治療水平有很重要的意義。

1.消化道出血的表現方式

消化道出血有下列5種表現方式:

(1)嘔血:嘔吐紅色血液或咖啡樣物;

(2)黑便:黑色柏油樣便;

(3)便血:直腸排出鮮紅色或暗紅色血液;

(4)隱性消化道出血:糞便隱血試驗陽性,可伴有或不伴有缺鐵性貧血;

(5)僅有血液丟失或貧血症狀:頭暈、暈厥、心絞痛或呼吸困難等。

這些表現可單獨或合併存在。一般將嘔血、便血和黑便定義為顯性出血,糞便隱血試驗陽性定義為隱性出血。嘔血需與咯血鑑別(鑑別要點見表1),並需排除口、鼻、咽喉部的出血。黑便需排除由進食動物血或服用炭粉、鐵劑、鉍劑等藥物所致。

表1 嘔血與咯血的鑑別要點

五個知識點,助你掌握消化道出血的臨床處理

2.消化道出血的臨床表現

據研究,成人每日上消化道出血量5-10 mL,糞便隱血試驗可呈陽性;每日出血量50-100 mL,可出現黑便。一次出血量超過400-500 mL,可出現全身症狀,如頭昏、心慌、乏力等。短時間內出血量超過1000 mL,可出現周圍循環衰竭的表現,如平臥突然起立時發生暈厥、肢體冷感、心率加快、血壓偏低等,嚴重者可呈休克狀態。

急性大出血或長期慢性出血均可發生失血性貧血。急性大出血早期因有周圍血管收縮和紅細胞重新分佈等調節,血紅蛋白濃度等可無明顯變化。出血後,組織液滲入血管內以補充失去的血容量,使血液稀釋,一般需經3-4 h 後才出現貧血,出血後24-72 h 血液稀釋達到最大程度。急性出血患者為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慢性失血者則呈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3.通過臨床表現判斷出血部位

消化道出血的表現方式與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出血緩急和血液在消化道內停留時間長短等因素密切相關。消化道出血臨床表現與出血部位的關係見表2。

嘔血幾乎均見於上消化道出血。血絲便幾乎均見於下消化道出血。糞便隱血試驗陽性可見於上消化道出血或下消化道出血,其概率無顯著差異。黑便多見於上消化道出血,但出血量不是很大和(或) 血液在腸道內停留時間較長時,小腸乃至升結腸出血也可表現為黑便。便血多見於下消化道出血,但上消化道出血如出血量大、出血急驟和(或)血液在消化道內停留時間短時,也可表現為便血,因此診斷下消化道出血時應注意除外上消化道出血。

表2 消化道出血的臨床表現與出血部位的關係

五個知識點,助你掌握消化道出血的臨床處理

4.消化道大出血處理原則

消化道大出血病情急、變化快,嚴重者可危及生命,應採取積極措施進行搶救。抗休克、迅速補充血容量應放在一切醫療措施的首位。病情平穩者除一般治療措施外,應儘可能明確病因,針對病因進行治療,以獲得更好的療效。大型醫院或一些地區醫療中心應配備一支訓練有素的由消化科醫師、內鏡醫師/護士、麻醉科醫師、放射介入科醫師和普外科醫師組成的專業團隊,對提高搶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5.消化道出血的處理流程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性下消化道出血和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處理流程見圖1、圖2和圖3。

五個知識點,助你掌握消化道出血的臨床處理

圖1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處理流程圖(注:PPI:質子泵抑制劑)

五個知識點,助你掌握消化道出血的臨床處理

圖2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處理流程圖

五個知識點,助你掌握消化道出血的臨床處理

圖3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處理流程圖

參考文獻

[1]姜泊等.胃腸病學.第1版[M].人民衛生出版社.

[2]劉文忠. 消化道出血概述[J]. 胃腸病學, 2015, 20(9):513-516.

[3]Feinman M,Haut ER.Low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J].Surg Clin North Am,2014,94(1):55-63.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