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新業態 以科技創新“挖潛開荒”

科技創新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探行發展方向從以傳統產業為主向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並舉轉變、經營模式從以銷售產品為主向更加註重服務轉變、生產產品從低端價值鏈向高端價值鏈轉變、生產方式從單純產品製造向互聯網+ 製造轉變……

新都在依託科技創新增強產業動力之路上穩健而為

新業態  以科技創新“挖潛開荒”

經過多年發展,新都已形成機電製造、傢俱、食品飲料、醫藥、包裝印刷五大傳統支柱產業,但在“互聯網+”等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衝擊下,傳統產業增長乏力,面臨著一些問題和挑戰。

為推動傳統產業加快發展,著力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 新都從優化產業結構、技改挖潛等領域推行多種舉措,實現以創新驅動發展,提升傳統產業能級,實現傳統產業的量質齊升

產業結構在變化,企業盈利在回升,增長潛力在釋放,近年來新都傳統產業轉型成效顯著,也湧現出了一批以創新驅動為著力點、以轉型升級為突破口,成功突破發展瓶頸、逆勢而上的典型企業,諸如成都達利食品、四川鴻昌塑膠、成都傳化物流基地、傢俱產業園,他們已經在轉型升級中走在前面,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他們的示範引領帶動下,新都正在釋放著區域發展的活力。


成都傳化:
與時代同行,智能物流成新引擎

智能物流,是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需要,也是發展智能製造的需要, 這將是經濟新動能的關鍵所在。

作為引領新都現代服務業轉型升級的“龍頭企業”之一,成都傳化物流在轉型升級中融入時代發展的主題——廣泛應用物聯網、雲計算和大數據等先進技術,高效連接人、車、貨,立足杭州,聯通全國,並全面推動一系列創新產品落地,從總體上提高物流效率, 降低物流成本。

如今正逐漸成長為一家生態型、平臺型、科技型、服務型、從事“智能物流+ 產業互聯網+ 物流金融”業務的創新企業。

每天早上六點以後,位於新都的如同一座智慧小城的傳化公路港就開始熱鬧起來。

車、貨與人在這裡彙集,附近90% 的公路貨運信息在交易大廳實時滾動,有的等待著短途同城配貨,有的需要長途運輸送往全國各地,有的只在這裡中轉。

大量的信息流、資金流和商流在成都傳化物流“大腦”——智能物流信息系統彙集,匯成大數據,並與傳化物流集團佈局在全國各地的公路港相連。

新業態  以科技創新“挖潛開荒”

成都傳化物流基地

成都傳化物流公路港潘中華副總經理表示:

“成都傳化物流公路港已成為成都乃至整個西部地區公路物流高地即城市物流中心,目前成都傳化正結合成都市產業空間佈局,以成都為支點建設中國西部物流業務樞紐, 規劃佈局‘一核兩中心’——‘一核’ 即打造傳化智聯西部運營總部,‘兩中心’分別為建設東部、北部兩個物流中心,並最終以成都為源點構建起‘西部物流網’,助力成都成為西部‘物流大腦’,托起一個千億級現代物流產業。”

走向製造強國,核心在於生產端的智慧物流體系。

過去已去,未來已來,成都傳化物流未來的業務組合

線上+ 線下,物流+ 互聯網+ 金融的立體佈局。提供金融及生態增值業務, 讓製造更智能;提供幹線物流O2O、城配物流O2O,讓物流更高效;提供物流基礎設施服務、專業物流服務, 讓城市更便捷。

與時代同行,不停挖掘創新動力,成都傳化物流的創新發展不僅標誌著成都推進區域新型物聯網產業發展,打造智慧製造全生態體系的創新探索,它也將成為區域經濟發展又一重要基石,為新一輪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鴻昌塑膠:把創新融入到每一個環節

作為新都區傳統企業,四川鴻昌塑膠工業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產品研發、設計及製造,產品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現代化工業製造企業。自1994 年成立以來堅持發展自有品牌的銷售策略,然而在傳統制造業進入微利時代的背景下,鴻昌也面臨著生產成本增加、產品售價下降等壓力。

新業態  以科技創新“挖潛開荒”

鴻昌塑膠園由製造向“智造”轉變

巨大的轉變從2010 年初開始, 在“互聯網+”、傳統與創新、製造與服務深度融合的新經濟模式下,鴻昌開始進行業務模式、營銷模式的創新改革嘗試——通過由製造向“智造”轉變的同時,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不斷著力技術創新,提升產品質量,成為了新都區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典型案例之一。

  • 鴻昌通過技改擴能重塑生產線, 由原來一人一臺機,改良為一人值守三到八臺機器設備,不僅節省了用工數量,而且生產成品率大於98%,大大降低產品報廢率。

截止目前,鴻昌塑膠累計淘汰高耗能、低產值生產線10 餘條,並重新引進了高效智能化的進口設備。

  • 通過深耕新產品開發應用, 鴻昌持續研發出低成本、高品質、高性能的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

如在國內最早開發了拖把腳踏式旋轉脫水裝置,是日用塑料製品業中清潔用品分類跨時代的進步;自主開發了模具編程後處理軟件,提升了模具設計和製造水平。

  • 通過優化傳統業務流程,鴻昌塑膠對研發鏈、生產鏈、供應鏈和銷售鏈等進行改進和重構,其中從2012 年開始致力探索建設公司大數據信息化集成應用平臺,依託線下實體門店和京東商城、天貓超市1 號店等線上平臺的市場產品數據信息,利用大數據分析把握市場熱度和產品反饋,對新產品研發提供最快捷的信息支撐,縮短研製、開發週期,實現資源整合,提升成果轉化效率。

近年來, 淘汰低質重複產品80 餘種,研發適銷的新產品100 餘種,有效降低了企業內部的管理成本和生產成本。

  • 通過“互聯網+”變革傳統商業模式,鴻昌塑膠積極運用互聯網+,利用京東商城、天貓超市1 號店、亞馬遜、易訊、蘇寧易購、天貓商城等熱門第三方交易平臺,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等多種營銷通路實現了傳統和電商的新型商業模式。

在多措創新並舉下,今天的鴻昌塑膠已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穩固了行業內的地位,研發出了符合消費者個性化、時尚化、高端化的各類家居日用單品三千餘個,擁有國內外各種專利200 餘項“美麗雅”品牌更是榮獲“四川名牌產品”稱號,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成都達利:以傳承和創新激活傳統食品行業

由製造向“智造”不單是鴻昌塑膠的成功實踐,成都達利食品也同樣為自己插上了智能化的“翅膀”。同時,在適應大健康時代的消費新需求趨勢下,達利食品不停挖掘創新動力, 不斷研發符合消費者個性化、時尚化、高端化的各類營養健康的休閒食品與飲料,來適應消費者更優更新更健康的消費升級需求。

位於新都區斑竹園鎮的成都達利食品有限公司

始建於1998 年9 月,現已發展成為西南地區具有影響力的食品、飲料主要生產商之一。擁有33 條國際化標準的食品、PET、三片灌飲料生產線。單廠生產能力達到日產量1000 噸產品。

走進成都達利工廠內部,在豆本豆生產線現場,看見選豆、泡豆、磨漿等如此繁複的生產過程,卻沒有在生產線上看到與之匹配的工人。而所有的一切,幾乎都是依靠高度自動化的生產線來完成的。

公司負責人介紹:

達利食品每年都會對現有的生產線進行改造升級;同時,確保每一條新建的生產線實現自動化、智能化,以提高生產效率, 減少用工。

近年來,達利食品集團每年用於生產技術改進和工藝革新的資金佔銷售總額的3% 以上。

在新需求、新消費、新趨勢下食品行業的創新與轉型升級不是一蹴而就。在取得驕人成效的榮光背後,達利沒有固步自封,並不斷尋找企業發展新的增長點。

隨著大健康產業的不斷推進,這家締造了達利園、好吃點、可比克、和其正、樂虎以及花生牛奶等知名品牌的食品業巨頭,精準洞察行業商機,

瞄準千億藍海市場空間提前規劃佈局,重磅推出豆本豆豆奶, 強勢進軍豆奶產業。

成都達利公司負責人介紹,豆本豆產品包含三大系列,分別強調“原味”、“不添加”和“有機”等健康概念。達利相信豆本豆產品以其先進的工藝和符合國人追求“天然、綠色、健康”需求的產品,將搶佔豆奶市場的“半壁江山”。

  • 首先,原料與市面上的其他豆奶品牌不同,嚴選非轉基因大豆,不添加食用香精、防腐劑、乳粉。

  • 其次,豆本豆採用國際領先的工藝如微米級研磨機、臥螺分離提純技術,保證生產出來的豆奶營養保留完整,無豆腥、無豆渣豆澀,口感真正濃、醇、香。

  • 第三,豆本豆採用利樂無菌包裝罐裝,保證豆奶達到常溫長期保存。

“豆本豆”牌系列產品自2017 進入市場以來,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在市場上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和認可度。業界解讀認為達利此舉未來勢必對中國液態豆奶行業帶來顛覆式革新,重新改寫中國飲品的市場格局。


成都傢俱產業園:提檔升級,規劃打造智慧家居生活新城

自2006 年成都傢俱產業園區開始建設起,經過多年運作,香江全球家居CBD、家和家園、愛燈堡西部燈飾採購中心、中潤歐洲城、家百年等知名品牌和企業先後入駐園區,為園區注入了強大活力。

現已形成高端製造區、現代商貿區、綜合配套區和創新平臺區四大板塊,是西南地區唯一的家居產業集中、集約、集群發展全能園區。

  • 思路決定出路,理念創新發展。

記者瞭解到,這11 年來,成都傢俱產業園區先後積極開展品牌戰略、一帶一路戰略、平臺建設戰略等,通過用國際化視野和先進發展理念引導企業不斷創新升級,實現品牌化、藝術化和高端化發展,在樹立園區製造企業標杆形象上的同時,打造了一個又一個發展樣本,提升了區域市場的綜合競爭力。

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但“成長的煩惱”正在凸顯:

如今以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為標誌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興起。站在“互聯網+”和“工業4.0”的風口,如何在新經濟趨勢中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從“單一的生產性功能園區”向“智慧家居生活新城”轉變,是園區面臨的重大而現實的課題。

  • 困境孕育新生,創新推動轉型。

“創新,是我們一直堅持的發展主題, 唯有創新,才能長遠發展。”園區相關負責人說,在踐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為適應當前產業發展和產業機構調整的趨勢,推動成都傢俱產業園存量更新、轉型升級,今年開始園區將以構建國際智能家居研發製造中心為主線,充分發揮領頭羊作用,集聚創新資源,築強產業鏈、生態圈,努力實現“三個目標”:

  1. 一是淘汰調遷一批低端、低質、低效的“殭屍”企業,為智能家居新興產業和高端成長型項目騰挪要素資源空間,換出新產業、新活力和新發展動能;

  2. 二是積極引進培育一批優、大、強的龍頭企業和重點項目,重點扶持3-5 家設計研發能力強、品牌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高、稅收等綜合貢獻大的領軍企業;

  3. 三是補齊產業鏈短板,配套完善生態圈功能。針對園區傢俱產業缺失鏈條和薄弱環節,將主動引入泛家居產業聯盟、香江“獨角獸牧場”、“真知碼”物聯網系統等產業延伸業態,充分利用“蓉歐+”等國際通道,推動園區向專業化、智能化、國際化方向發展。

另外從產業生態圈建設角度,將重點建設創意設計研發中心、集中噴塗制漆中心、原輔料加工貿易中心、智能化家居製造中心、供應鏈流通管理中心、質量檢測中心、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等七大功能平臺

新業態  以科技創新“挖潛開荒”

成都傢俱產業園區

創新已經成為越來越多本地企業的自覺行動,目前,新都傳統產業在政府的鼓勵和幫助下,已形成產業集聚、集群和延伸發展的良好態勢。

據悉,新都2017 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22.7 億元,增長8.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2.7 億元,增長8.5%;固定資產投資522 億元。

連續23 年被評為“四川省綜合經濟實力十強區縣”, 入選2017 年全國工業百強區、投資潛力百強區、綜合實力百強區。

在這些數字背後則是新都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緊緊抓住創新驅動發展這一核心戰略和總抓手,積極推動轉型升級,充分激發經濟活力,最終實現了經濟穩中有升。如今,面對新常態,萬億級,新都將再出發!

喜歡就關注產城雜誌

分享城市經濟發展建設中的方略與細節

來源丨《產城》雜誌一月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