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溥儀“帝師”陳寶琛的最後四年

在溥儀的數位老師中,陳寶琛是與溥儀相處時間較長的一位,對溥儀前半生的經歷有過難以估量的巨大影響。“九·一八”事變後,學生溥儀被日本人利用,相知多年的好友鄭孝胥也成了漢奸。在這種情況下,年過八旬的陳寶琛不斷通過書信、親往長春面諫等形式勸阻溥儀勿當傀儡,以儘自己的“救世匹夫”之責。

溥儀“帝師”陳寶琛的最後四年

清朝亡國後仍效忠溥儀

陳寶琛(1848~1935年),字伯潛,號弢庵,福建閩縣(今閩侯縣)人,出身“世代簪纓”的官宦家庭,21歲登進士第,35歲獲授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

1911年7月10日,陳寶琛連接兩道聖旨,第二道聖旨將陳寶琛封為溥儀的老師。陳寶琛的“帝師”生活就這樣開始了。

就在陳寶琛當上“帝師”的幾個月後,辛亥革命爆發了,“帝師”的椅子還沒坐熱,燙手的山芋就來了。面對岌岌可危的形勢,陳寶琛給溥儀上了一課。他分析指出,當時最主要的政治問題是作為立憲政體而新設的責任內閣有名無實,並沒有負起完全責任,一切仍因襲“承旨書諭之舊”,而且親貴把持權力令人不服。陳寶琛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僅僅“下詔罪己”是不夠的,必須“繼以實事”,要從組內閣上,讓老百姓看到清政府改革的真心。

然而,清王朝當時已經病入膏肓,就算神醫在世也無法救其不死了。不久,宣統皇帝的寶座被掀翻了,溥儀只保留了皇帝尊號。當時,陳寶琛已65歲了,仍矢志效忠清室,每天入宮教溥儀讀書。這時,陳寶琛的好友勸他說:“我公可以退罷。”但他執意不從。

陳寶琛把他對大清國的報恩之情寄託在對退位皇帝的授讀之中。作為啟蒙之師,他不但教會溥儀讀書識字,還循循善誘地把他一步一步引導到人君培訓的道路上來。溥儀也覺得陳師傅比其他師傅更親近,這位“小皇上”一生中第一首“御製詩”就是8歲那年為陳師傅祝壽而寫的,全詩只有16個字:“松柏哥哥,終寒不凋;訓予有功,長生不老。”

溥儀“帝師”陳寶琛的最後四年

張勳復辟時獻出“安邦妙計”

隨著年齡的增長,溥儀“逐漸懂得了讀書和自己的關係”,對於將來如何當個“好皇帝”開始產生興趣。從那時起,陳寶琛便開始向他的學生灌輸政治意識。

首先是大罵民國。陳寶琛經常對溥儀議論說:“民國不過幾年,早已天怒人怨。國朝幾百年深仁厚澤,人心思清,終必天與人歸。”陳寶琛就這樣教育溥儀,讓他牢牢記住“民國總統不是東西”,唯有清朝皇帝聖明。

陳寶琛還教育溥儀要擅於識別“貳臣”。據溥儀回憶,陳寶琛曾列舉許多“貳臣”的名字,如既當民國總統又兼清室“太保”的徐世昌,既為清東三省總督又任民國奉天都督的趙爾巽,當了清朝的道臺又出任民國印鑄局局長的易順鼎等等。陳寶琛認為這些人做了民國的官,拿了民國的錢,是遺老中的變節分子,只能列名於“貳臣傳”。面對上演“洪憲皇帝”醜劇的袁世凱,陳寶琛更認為是大叛逆,指袁為“元兇大憝,自作孽,必不得善終”。

1917年,張勳率“辮軍”入京復辟,陳寶琛參與了從策劃到實行的最重要的密謀和決定,並給溥儀出了幾個大主意:一是禁止親貴幹政;二是當黎元洪表示不願交出權力遷離總統府時,傳旨賜他自盡;三是“辮軍”被包圍、皇宮遭轟炸、復辟瀕臨絕望掙扎的時候,給張作霖一道上諭,授其為東三省總督,命其火速“進京勤王”。第一個主意實行了;第二個主意溥儀未允,但黎元洪隨即抱著民國總統印璽跑入了日本公使館;第三個主意雖已實行,但帶信的張海鵬剛出城就被討逆軍截獲,致使復辟的最後希望破滅。

溥儀“帝師”陳寶琛的最後四年

辭退偽職幫溥儀向日本爭主權

身為“帝師”,薦舉人才是陳寶琛非常重視的一項工作。鄭孝胥都是陳寶琛的至交,後被陳寶琛推薦給溥儀,他自1923年夏天入宮任職,後對溥儀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1931年11月2日,在溥儀的《召見簿》上出現了日本駐遼特務機關長土肥原的名字。他是專門來勸溥儀“到東北去主持一切”的,並表示日本將“尊重領土主權”和他的“自主”。就在溥儀準備答應的時候,正在北京的陳寶琛看到報紙上有“土肥原欲攜溥儀組織明光帝國”一類新聞,便匆忙返津晉見溥儀。溥儀這才把會見土肥原的詳情告訴他,並答應再與身邊老臣商量一下,於是就有了在靜園召開的“御前會議”,會上陳寶琛反對溥儀出關北上,鄭孝胥則主張速赴東北,兩人大戰若干回合。

辯論發生在11月6日,11月8日以後溥儀不再召見陳寶琛,直到11月10日,由日本人組織的漢奸便衣隊大肆騷擾華界的“天津事件”,終於把溥儀送上開往遼寧營口的日本輪船。陳寶琛根本不知“皇帝起駕”的計劃,更無法阻攔溥儀的行動了。

溥儀沒有給陳寶琛繼續留在自己身邊當老師的機會,而陳寶琛對日本人的伎倆和溥儀的處境與前途似乎也早已看透,他對鄭孝胥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想法。陳寶琛認為,長春頂多可視為“陪京”,眼下的局面不過為一時之勢。他告誡鄭孝胥等不要忘了為溥儀爭取真正的皇權,而他自己也不會忘記為溥儀入主中原效力。後來,溥儀給陳寶琛安排了相應的職務,但是陳寶琛辭掉這個偽官職,換得自由身。

陳寶琛在1935年3月5日去世前,曾兩次來到長春,均表達了上述主張,也在長春以外的地方積極為溥儀做著爭取真正皇權的努力。陳寶琛去世後,溥儀特諡“文忠”,晉贈“太師”,以表達他對這位老師的尊敬和懷念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